周恩来总理的一生,是报效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曹应旺著的《周恩来自述评传》就是通过他自己讲述的形式,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他的高度评价,再现了他伟大而又光辉的一生。周恩来总理的一生是大有大无的一生,他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献给了这个民族、这个国家、这个时代和中国人民,终生奋斗、默默奉献,就像一头默默无闻的老黄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2016年是周恩来(1898年——1976年)总理诞辰118周年,逝世4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周恩来自述评传》就是要缅怀和纪念周恩来总理光辉的一生。
曹应旺著的《周恩来自述评传》分自述和附录两部分,自述部分以周恩来在不同场合的谈话、通信、即席讲话中的自述为线索研究周恩来生平的,读者从中可以看出周恩来是如何回忆自己的经历,如何善待自己的。附录部分简略介绍毛泽东、朱德、邓小平、陈云、郭沫若是如何评价周恩来的。
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我说原籍绍兴,生在淮安,江浙人。为什么这样啰嗦呢?因为我的亲兄弟、堂兄弟都是绍兴人,我不能不说原籍是绍兴,否則就有企图摆脱这种关系的嫌疑。我生在淮安,祖父当过淮安县知事,外祖父是淮阴县知事,现在还有家属在淮安,如果我不说生在淮安。和他们的历史关系也无法交代清楚。
一一1962年3月2日,对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科学工作、戏剧创作等会议代表的讲话
我在广州会议上就说过,我是“原籍绍兴,生在淮安,江浙人”。我自己是个革命知识分子,但要把自己的来历讲清楚。我原籍绍兴,就是戏曲中绍兴师爷的那个绍兴,他们长着红鼻子,也是丑得很!家在淮安。因我生在淮安,现在淮安还有一幢房子,当地还让人去参观,这是个负担。我提过几次意见,最好县里收了去。在座有没有淮安县委的同志,请你最好收了去。既然原籍绍兴,家住淮安,跨了两个省,所以是江浙人也。
一一1962年12月24日,在冶金、水利、水产、华侨农场、手工业、共青团中央、华北山区工作等七个专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61年3月,于右任先生的夫人高仲林八十大寿。隔海相望的于先生想到自己不在大陆,老伴的生日一定会很冷落,十分伤心。周恩来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要屈武以女婿的名义为于夫人做八十大寿,“决不能为这件小事使于先生心中不安。”在周恩来关心下,寿宴办得十分隆重,于夫人十分高兴。屈武想把这件事写信告诉台湾的于先生,使于先生知道周恩来对他和他留在大陆的家属的关怀。可是,信里写上周恩来的名字,到台湾若被特务发现,将对于先生不利。屈武反复思考,无以为计。幸亏邵力子想出了一条妙计。邵说:“你在给于先生的信里,把周恩来三个字改成‘濂溪先生’四个字就行了。”邵进一步解释道:“抗战时期重庆的时候,我和于先生住在一起,我们经常谈论历史名人,特别是多少次谈到北宋名儒理学的奠基人周敦颐,周的别号本来叫茂叔,他在庐山莲花峰下的小溪上,筑室讲学,人称濂溪先生。当年我同于先生谈到周恩来的时候,总是称他为周先生,于先生一看就晓得指的是周总理,而别人看到是不会联系到周总理身上的。”屈武按计而行,果然灵验。于先生接到信获悉周恩来对他的关怀,高兴到了极点。于先生托人转告周恩来表达他诚挚的谢意。他对周恩来的称呼也用“濂溪先生”。
邵力子想出这条妙计时,也许只是想历史上周姓名人只有周敦颐可以与周恩来媲美。其实,周敦颐与周恩来,不仅是同姓、同是名人,而且周敦颐就是绍兴周家的始祖。
在绍兴周家宝祐桥祖居“百岁堂”三门上有一副对联:“莲溪绵世泽,沂国振家声”。
“莲溪”指的就是周敦颐。史载:周敦颐祖上世居湖南道县濂溪保。周敦颐十五岁,父死,随母到京师,依靠舅父龙图阁直学士郑向。郑向视之如子,取名敦实,后为避宋英宗讳,改为敦颐。二十四岁,受郑向保荐,做洪州分宁县主簿。三十二岁,作郴州郴县令。三十四岁改任郴州桂阳令。治绩显著。后来,“知郴洲”,“为广东转运判官”,“知南康军”。周敦颐生前没有做什么大官,但因“著《太极图》,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又著《通书》四十篇,发明太极之蕴”,加上是程颢、程颐的老师,死后名气很大,被奉为宋代理学的开山祖师,“从祀孑L子庙庭”。
“莲溪”与“濂溪”都是周敦颐的别称,两者音同,取意有所不同。“濂溪”借用了故乡湖南道县的濂溪之名。“莲溪”取意庐山莲花峰下的小溪。
P2-3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的瓜分豆剖、任意宰割中呻吟着。周恩来出生的1898年,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九龙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炎黄子孙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多难兴邦,置于死地而后生。
20世纪下半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今天,在步人新的世纪之初,香港、澳门都回归了祖国,与百年前的任人宰割,形成鲜明的对照。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这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周恩来同毛泽东、邓小平一样是对这巨大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一代伟人。
周恩来从1927年起就是中共中央的核心领导成员之一,直到去世,长达半个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政府总理26年,是世界各国中担任总理职务最久的人之一。他经历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参与了党中央各个历史时期几乎所有重大决策的制定与组织实施。他一生的历史,就是新中国的孕育史,就是新中国的诞生史,就是新中国的成长史。
时势造英雄。周恩来是在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革命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是在马克思主义熏陶下,在中华民族丰厚的沃土上成长起来的。
然而,为什么周恩来会如此长久地牢固地站立在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岗位上?这自然与他的学养、才华、胆略、智慧分不开,与他的性格、品质、风度分不开,也与他的志向追求和丰富的经历分不开。
《周恩来自述评传》分自述和附录两部分,自述部分以周恩来在不同场合的谈话、通信、即席讲话中的自述为线索研究周恩来生平的,读者从中可以看出周恩来是如何回忆自己的经历,如何看待自己的。附录部分简略介绍毛泽东、朱德、邓小平、陈云、郭沫若是如何评价周恩来的。
限于作者水平,书中一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自1988年至2003年,我在周恩来研究的岗位上工作了15年。这是我在心灵上与这位伟人进行对话、交流的15年,也是我从这位伟人的精神、智慧中大受教益的15年。
呈现给读者的这本书,是我在周恩来研究领域积累下的一点成果,先后以《周恩来经历记述》在广东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次,在《周恩来经历记述》一书的基础上,我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将书名拟定为《周恩来自述评传》。修订中,增加了注释,并对引文进行核对,纠正了一些错误。原书中周恩来在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老师高亦吾写成“高戈吾”,出自《瞭望》1984年第2期发表的《周恩来同李勃曼谈个人经历》一文。后来我采访山东章丘史志办的同志证实“高戈吾”是写错了。可能是将美国记者李勃曼记录的“高亦吾”发表时写成“高戈吾”了。这次改过来,并向读者致歉。该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国出版集团中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深表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所限,修订后的这本书,肯定还会存在不足和错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曹应旺
201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