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回忆》的作者泰戈尔在阐述政治、社会、教育、美学乃至宗教思想时,往往采用民间故事、寓言,运用比兴等修辞手法,而不常用逻辑推理的生硬方法。这样,他是在艺术叙述中,进行政治、社会、宗教、美学等问题的思考。于是,生动活泼,诗意盎然。人们在增长知性的同时,沐浴着美的阳光,祈盼到艺术女神的眷顾。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生活的回忆(泰戈尔散文选)/世界名著名译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印度)泰戈尔 |
出版社 | 江西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生活的回忆》的作者泰戈尔在阐述政治、社会、教育、美学乃至宗教思想时,往往采用民间故事、寓言,运用比兴等修辞手法,而不常用逻辑推理的生硬方法。这样,他是在艺术叙述中,进行政治、社会、宗教、美学等问题的思考。于是,生动活泼,诗意盎然。人们在增长知性的同时,沐浴着美的阳光,祈盼到艺术女神的眷顾。 内容推荐 泰戈尔的散文创作内容涉及广泛,《生活的回忆:泰戈尔散文选》选取了其带有文学传记性的生活回忆、文学游记和论文学的美文,能使读者在知性中获取美的享受。《儿歌》是泰戈尔第一篇重要的诗学论文,集中表现了他的儿童文学思想。《沙恭达罗》是评论印度古典诗人迦梨陀娑戏剧的论文,盛赞迦梨陀娑戏剧的自然之美。同时还收录了阐述其文学思想的一些作品,包括《文学的本质》《文学的材料》《文学思想家》《美感》等重要论文。其中《文学的本质》是集中表现泰戈尔早期文学思想的一篇重要论文。 目录 译本序 文学的道路 儿歌 谈《沙恭达罗》 舞台 诗人的传记 《罗摩故事》序言 文学的本质 文学的材料 文学思想家 美感 世界文学 美和文学 文学创作 历史小说 情味的本质 《文学的道路》序言 现实 诗人的辩白 文学 事实和真实 创作 文学的革新 文学思想 现代诗歌 文学的实质 文学的意义 诗与韵律 散文诗和自由体诗 文学的职责 生活的回忆(自我的图画) 生活的回忆 教育的开始 家里和家外 仆役统治 师范学校 诗歌创作的开始 各种知识学习的安排 外出旅行 习诗 斯利干特先生 孟加拉语课结束 孟加拉学院 同窗 我的父亲 喜马拉雅山的旅行 喜马拉雅山上 回家 家庭学习 家庭环境 阿克塞耶金德拉焦杜里 歌曲创作 文学的同伴 作品发表 帕努辛赫的诗 爱国 婆罗多 阿哈姆达巴德 英吉利 洛肯巴利特 破碎的心 英国文学 欧洲音乐 蚁垤的天才 暮歌 音乐论文 恒河岸畔 再谈《暮歌集》 帕利因那塔赛纳 晨歌 拉琼德拉尔米特利 卡尔瓦尔 大自然的报复 画与歌 儿童 般吉姆钱德拉 船壳 死亡的悲痛 雨季和秋季 阿输多什乔杜里 刚与柔 孟加拉风光 序 班都拉,海边 西来达 沙乍浦 卡利格雷 沙乍浦附近 沙乍浦 途中 居哈里 沙乍浦 到喀达克去的船上 提朗 西来达 波浦 西来达 赴阁隆达途中 西来达 沙乍浦 西来达 波利亚 那图里 西来达 巴利亚 喀达克 西来达 沙乍浦 帕提沙 西来达 沙乍浦 赴代革帕提阿途中 赴波利亚途中 加尔各答 波浦 西来达 赴帕卜那途中 西来达 库施提亚 西来达 试读章节 儿歌 在孟加拉流行着妇女吟唱的摇篮曲。有一段时期,我埋头于收集那些儿歌的工作中。那些儿歌对于认识我们的语言和社会历史具有特殊的价值,但我喜爱的是,它们含有一种简朴而自然的诗歌情味。 我害怕评述自己喜欢与否的东西,因为富有才干的评论家把那样的作品看作是自我意识的罪过。 我向他们提出恳切请求,假如他们仔细地观察,那么他们将会看到,这种自我意识不是高傲,而是高傲的反面。富有才干的评论家身边有一个天平,他们对文学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衡量,随之他们采用固定不变的说法:任何作品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就毫不犹豫地在它们的背上贴上适宜的标签和号码。 但是,那些缺乏才干或知识贫乏的人却得不到那种衡量的标准,在评论时他们只得依赖自己的好恶,作出判断。因此,要这些人施用《吠陀》③有关文学评论的词句的企图是残忍的,不近人情的。不评论作品的优劣,只承认自己的好恶感,这对他们来说是最合适的。 假如有人问,谁关心这件事?我将回答,大家都想关心文学中的这件事。不错,文学的评论才被称作评论,但大部分文学就是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的评论。当诗人表达自己对有关自然、人类和事情的欢乐、悲痛和惊奇的情感,并通过自己的激情和技巧,把自己的那些情感传染给其他人时,任何人也不认为这是罪过。 特别要指出的是,在今日我所叙述的事情里有着一些自传的影子。我在使儿童欢乐的儿歌里获得了情味,把那种情味与我童年的回忆分割开来观察,对我来说是断乎不可能的。至于说,这些儿歌美的魅力依赖于我童年的回忆,还是依赖于文学的永恒理想——我想,现代作家也不会具有对这个问题的分析能力,我想首先应该承认这个事实。 童年时期,“雨水滴答滴答掉在河里”形成的波纹,对我来说像迷人的咒语一样神秘莫测,对那种图景的迷恋至今难以忘怀。我不回忆自己心灵的那种迷恋情景,就无法清楚地理解那些儿歌美的魅力和功用是什么,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如此多的史诗和抒情诗,如此多的神仙故事和风俗宣传,人类如此多的舍弃生命的努力,如此多的汗流浃背的劳作,都付之东流,被人遗忘;而那一切仿佛不连贯的、无意义的、任意创作的诗句却天长地久地镂刻在人们的记忆里。 这些儿歌具有一种永恒的普遍性。任何人不会局限于对某个时代的某个作者的认识,任何人心里都不会提出这类儿歌创作于哪个朝代的具体时间的问题。由于这种自然的普遍性,即使它们今天被创作出来,它们也是千古的;即使是千百年前创作的,它们也是崭新的。 正确说来,它们像孩子那样亘古不变。伴随国家、时代、教育和风俗的变化,成年人多少有些新的变化,但今天的孩子像几千年前的孩子一样,那种无变化的永恒性,以孩子的形式诞生在连绵不断的人类家庭里。今天,它仍像亘古时代那样新鲜、温柔、淳朴和甜蜜。这种生活长青的原因是,孩儿是自然的创造,而成年人的大部分则是由自己双手塑造成的。那些儿歌就是儿童文学,它们自然诞生于人类的心田里。P3-4 序言 青色天幕下的知性光辉 泰戈尔的散文创作涉及的内容广泛,有文学传记、文学游记、文学书简、文学论说,而大量篇幅是论述教育、宗教、美学、政治与社会等有关问题。 作者绝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关在象牙塔里的人。他一生关注人性及精神理想巢窝的构建;在精神家园漫游的同时,更关切着现实中的农村改造、教育改革、政治前景。在这些现实的紧迫的问题上,他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身体力行:他创办了农村合作社,推进农村经济和福利事业;他建立了国际大学,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他不时针对国内外政治形势发出正义呼声,并创作了大量政治抒情诗,宣扬了爱国的民族主义精神,支持正义的国际主义。在临终前夕发表的著名政治散文《文明的危机》里,作者鞭笞了西方列强在文明的幌子下对印度等国的掠夺和侵略。在答日本诗人野口的信中,他痛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强盗逻辑:为了亚洲共荣,“要对中国妇女和儿童狂轰滥炸,夷平一座座古老的庙宇和大学”。他在一首诗歌中抒发: 他们要以凯旋的号角来标点 每一千个被杀害的人数 ……他们祈求他们能以“不真” 来蒙蔽人们的心灵 来毒害神明的甜柔呼吸的气息 因此他们整队到佛陀,那大慈大悲者的庙宇里 祈求他的祝福 战鼓正在隆隆地敲 大地颤抖着 泰戈尔在给野口的信的结尾中写道:“我不能祝愿我所爱的贵国取得胜利。” 泰戈尔在阐述政治、社会、教育、美学乃至宗教思想时,往往采用民间故事、寓言,运用比兴等修辞手法,而不常用逻辑推理的生硬方法。这样,他是在艺术叙述中,进行政治、社会、宗教、美学等问题的思考。于是,生动活泼,诗意盎然。人们在增长知性的同时,沐浴着美的阳光,祈盼到艺术女神的眷顾。 由于受篇幅的限制,更出于艺术视角的考虑,我们只摘取了泰戈尔带有文学传记性的生活回忆、文学游记和论文学的美文,而这些篇幅也只是这方面内容的一鳞半爪。 还是这句话,希望读者通过这些美文,在知性中获取美的享受。 书评(媒体评论) 我觉得我不能说自己是一个纯粹的诗人。这是显然的。诗人在我的中间已变换了式样,同时取得了传道者的·陛格。我创立了一种人生哲学。而在哲学中间,又是含有强烈的情绪质素,所以我的哲学能歌咏,也能说教。我的哲学像天际的云,能化成一阵时雨,同时也能染成五色彩霞,以装点天上的筵宴。 ——[印度]泰戈尔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