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CEO沉迷人文学,已成为一种社会新风尚。韩国商工会议所的“CEO读书研讨会”、三星经济研究所的“梅第奇21(Medici21)”和韩国效率协会的“智慧的盛宴”等经济团体和研究所组织的人文活动的规模日益扩大。人文学讲座正日益广泛深入地走进企业。
由郑镇弘所著的《故事俘获未来社会的力量》已成为韩国三星经济研究所、其他经济团体和组织的人文学讲座授讲课程,能让人明晓,人文学与经营学相结合,会让人迸发出无尽的力量,从而助推事业不断向前迈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故事俘获未来社会的力量(在人文丛林中遇见经营学)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韩)郑镇弘 |
出版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韩国CEO沉迷人文学,已成为一种社会新风尚。韩国商工会议所的“CEO读书研讨会”、三星经济研究所的“梅第奇21(Medici21)”和韩国效率协会的“智慧的盛宴”等经济团体和研究所组织的人文活动的规模日益扩大。人文学讲座正日益广泛深入地走进企业。 由郑镇弘所著的《故事俘获未来社会的力量》已成为韩国三星经济研究所、其他经济团体和组织的人文学讲座授讲课程,能让人明晓,人文学与经营学相结合,会让人迸发出无尽的力量,从而助推事业不断向前迈进。 内容推荐 《故事俘获未来社会的力量》以故事的形式阐述各种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活动脉络,指出在历史的进程中,人文学于无形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强大的支配力量和能动性。这种作用能够很好地指导人的思想和引领人的行为,让人坚定信念,练就把握机遇的慧眼,于认知上首先胜人一筹。 由郑镇弘所著的《故事俘获未来社会的力量》高屋建瓴,从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充分挖掘出统领人的思维的智慧因素,即人文学,通过人物典故、历史现象和社会变迁等诸多事例,告诉人们,支配人的真正力量在于人的内心,而人文学就是人的内心这种力量不断强大的源泉。在当今这个商业全球化、经营多元化和信息爆炸化的时代,拥有人文学这种力量,就能以不变应万变,不断取得成功,感受人生的辉煌。 目录 序言 经营相遇人文的理由 第一章 历史,繁荣和衰亡二重奏——兴盛史 第二章 创意性,创造新文化的力量 第三章 数字化,统治感觉的帝国 第四章 故事,俘获未来社会的力量 第五章 欲望,永不饱和的市场 第六章 诱惑,无声的占领军 第七章 风度,打开心窗的钥匙 第八章 战争,先得人心 第九章 冒险,失败面前不要低头 第十章 兴盛和衰亡的二重奏——衰亡史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中国刮起的康熙浪潮 近年来中国正在增强海军军力,表明了国家壮大海洋力量的雄心壮志。另外就是与非洲之间的外交局面打开了。中国历史上,从1405年就开始使用过这种外交技巧近28年之久的有一位人物,就是明朝宦官郑和。郑和30多年来经过中国东海和马六甲海峡到了现在的阿拉伯海,直至到达东非沿岸共往返过7次。 当时明朝敞开了国门,但郑和远航后敞开的国门后来又关闭了。禁止出入海,相反,用了近60多年的时间重修了万里长城。现在的万里长城是在明代戚继光将军指挥下重修的。秦始皇是为了阻挡匈奴的入侵而修了长城、明朝是为了阻挡塞外游牧民族的入侵而修了万里长城。但万里长城不管是秦朝的还是明朝的都未能阻挡入侵的敌人。砌城墙者反而关在城里最终灭亡。 明朝经历李白成之乱走上了自灭的路。性情温顺的崇祯无法阻挡李白成起义军而被迫自缢了,但李白成未能登上皇帝的位置。这是因为后期三藩之乱首要人物即驻守山海关的将领吴三桂打开城门向清军投降,多尔衮(小顺治帝的叔父)带领八旗军15万余人趁机入关占领了北京。 结果,清太祖努尔哈赤平定了满洲一带,经历第二代太宗皇太极,第三代顺治帝在1644年入关北京,明王朝时代落下了帷幕。 清王朝入主北京后不久,国家进入了一种盛世状态。130年的清王朝就像坐落在稳固的磐石上一样,延续了灿烂盛世的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统治。在这个出发点上的是康熙帝。 那么康熙帝到底是何人物?到底有什么了不起呢? 康熙帝在中国历史上堪称圣君,他是努尔哈赤的曾孙子,1644年入主北京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原胜利者的顺治帝的儿子。他8岁登上王位,到了14岁开始亲政,是历代皇帝中少有能做皇帝做到胡须变白,在皇位61年。建立国家是他的曾祖父努尔哈赤,而他是真正取得康乾盛世的清朝实质的创业主。 其实康乾盛世是包括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在内的清朝133年的统称。清朝第四代皇帝康熙帝(康熙帝,1661—1722年在位)打下了清朝的根基,第五代皇帝雍正帝(雍正帝,1722—1735年在位)确立了健全的风气,第六代皇帝乾隆帝(乾隆帝,1735—1795年在位)继承先祖精神完成了康乾盛世。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明朝的汉族虽被满清王朝以军事臣服,但始终坚守着不向满族王朝为奴的强烈的自尊心。康熙帝打破了血缘相关的顽抗阻碍,把汉族的能量用到了新国家建设上,发挥了惊人的领导才能。与只懂满族语的父亲顺治帝不同,康熙帝学习汉语,为包容汉族而尽力。 据推测明清交替时期中国人口近1.5亿人。有的人说是3亿人,但按照壮丁数量收取的税收来计算,1.5亿人更为准确。分散在东北三省的满族顶多有80万到100万人。进入北京城的满族,所谓的建州女真族的八旗军数为15万人,即约15万人的满族要领导超过人数1000倍的汉族。那么康熙帝以15万边疆的少数民族领导超过1.5亿人的汉族268年间,基础是什么呢? 康熙帝超人的领导才能之源泉中最重要的是重视人才。有句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这里伯乐是春秋时代的人,神眼一样挑选出良种种马的人物。即人才常有,但能够认出人才的是有眼光的人,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都非常稀缺;即使能够认出人才,但想要得到人才也需要先得到心。 P(3-5) 序言 人文学,洞察的力量 我们为什么要再三重视人文学呢?就是为了增强“洞察的力量”。这里所说的“洞察”既是“洞察”,又是“通察”。“洞察”指用敏锐的观察力看透事物本质,即洞察力;通察即通览,从头到尾全部仔细观察之意,即概观。归根结底,洞察力就是洞察和通览的融合,是洞察力和概观结合起来的。 我们生活并且要生活下去的这个时代比任何一个时代更加需要强有力的洞察力。快速进入全球化时代、数字化时代的这个世界越来越纷繁复杂。从前简单下结论和决定的事情现在不得不面对更多的变数。虽然对于每个事件分析的专家数量增加了,但把他们的意见全部综合起来,概括层次的负责判断的人不多。这是因为分析的力量也许增强了,但洞察力消失了,就是“分析过剩、洞察缺乏”了。 丧失洞察力的今天,不管是谁都不敢轻率地冒风险下决断,也不想负任何责任。满世界飘浮的灰蒙蒙的浮游物使得伸手不见五指,我们感到像是被关进了不确定和混沌的世界里。要想驱走雾一样的混沌,就得用鲜明的视野丢弃不确定因素,奔向核心的洞察力。因此我们更加渴望洞察力,渴望其所具有的潜在的附加价值大大提高。 人的经营、自我经营、家族经营、学校经营、企业经营、国家经营、世界经营等,不管哪个领域的经营,目前最紧迫而又最关键的一种本领就是洞察力。而培养洞察力最好的养分就是人文学,即人性。因此,为了得到真正的洞察力量,我们更加重视人文学,去借用人文的力量,借助人文的威力。 为了不被关进混沌的监狱,冲破不确定的城墙,走向明确而有展望的新路,我们必须要有洞察力,不墨守成规,冲破挡在路上的城墙,找到新的突破口。培养洞察力,从根部提供养分的基础是人文学。因此,为了生活,为了生存而繁荣,我们要重视人文学! 人文学的危机?人文学的振兴! 这本书存在的理由只有一个。吸收人文学的养分,使每一个人从生活的开始就以培养洞察力为全部目的。如果能够培养洞察力,这本书即使沦落为引火柴,也不足惜。同时这本书提出了一个口号是“人文经营”。以人文学作为背景的人生经营,包括企业经营、国家经营等生活中的所有经营。我没有专门学过经营学。同样人文学也不是像上大学那样专门学习。但我敢于提出人文经营,其理由只有一个:因为我确信这才是能够生存的路。 大学学了什么专业,学历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真正热爱生活,有毅力,有信心。有了这些,不管是人生经营,还是企业经营、国家经营,无论什么事情都能做到,这是因为以人文学为基础的真正的洞察力指引了自我。 但在大学里面还在讲“人文学的危机”。有人强调这不是人文学本身的危机,而是“人文学教授的危机”或“大学人文学的危机”。对此,我有同感。这意味着人文学的危机从本质上使大学和教授群体丧失了洞察力。真正的洞察力没有现实的紧张感是不会产生的。至少今天韩国的大学和教授群体,比过去七八十年代明显丢失了洞察力的缘故,与他们从现实的紧张感脱离而松懈下来有关。 自古以来,洞察力是现场要求的力量。在每一天变幻无常的现场,还有激…… 文、史、哲绝不是世间常常误解的、剥离了观念的集合,而是紧张生活中展开的巨大的魂魄运动。 2006年5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给世界最伟大的拳击手穆罕默德·阿里授予了名誉人文学博士学位。其实可以授予给他体育学或保健学或者经营学或行政学等学位,那么执意授予给他名誉人文学博士学位的理由是什么呢?也许是重视了穆罕默德·阿里的人生和不肯认输的精神吧!阿里在没有常胜常败的残酷职业拳击的世界里,两次丢失了世界重量级挑战赛,但三次获得重量级冠军,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真正的胜败是什么。1980年,阿里以38岁的年龄退出拳坛,在他二十年职业生涯中取得了“61战56胜(37 KO)5败”的辉煌战绩,但他的战斗并没在这里结束。这个伟大的拳击手在人生最后阶段与帕金森的病魔殊死搏斗着,他有可能失败,但即便是失败也会使他变成伟大的人。我认为只凭这一点他完全有资格拿到名牌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的人文学博士学位。付之一炬的他,其人生本身就是在剑拔弩张的紧张里更加发光的博爱(新人文主义),即符合活生生的人文学精神。 是的,人文学是活生生的,流着血、被汗水浸透。被生活的绸缪和凄惨挣扎、呐喊打垮的是人文学真正的面目。我在人文学课上经常谈论战争、极限的探险和冒险的理由正是这个原因,因为这才是活生生的人文学。因此真正的人文学只能以“训诂学”存在,这是因为人文学是本质上激活的“变化之学”、持续的“生活苦斗”中郁积而形成的灿烂晶体的缘故。 人文学的确是活着的,可以呼吸的,那里有人类的欲望和感觉的突起、还有梦想搅在一起。因此,欲望、感觉、梦想才是人文学永远的主题。其实任何一个洞察,如果不能囊括和占有人类欲望、人类感觉,还有人类不能主导的梦,就毫无用处。 人类的学名是智人(homo sapiens),即“思考的人”,但人不只是思考而生存,因此既是智人(homo faber)又是游戏(homo ludens)的人,是不断“创造的人”、不停“游戏的人”;不仅如此,既是“爱说话的人(hotnoloquens)”同时又是“同性恋者”(homo sexcl,s);既是“说话的人”,同时又是“用身体、情感交流的人”。人文学正是多面体,包含完整的变幻无常的样式。 人文学,即新人文学主义(博爱)也是人的学问。人是不断变化而存在,而不是完成而存在,因此“并不是人本性(human),而是人力车”。像个人一样内外发展必须有博爱,即人的学问之一的“人文学洗礼”,同时人文学始终在思考变得像个人一样应该需要什么的永远做不完的作业,归根结底人文学隐藏的力量就是变成像个人的力量。通过呼吸的人文学,我们也变成人吧! 郑镇弘 书评(媒体评论) “要与跨国企业的CEO见面谈判,开拓海外市场,首先要了解对方的文化和情绪。” ——SK能源负责海外事务的总经理俞柾准就CEO听人文学讲座的理由 “要想取得事业成功,就像‘美食’或‘漂亮的设计’,要了解人们追求的价值。推行新的事业的时候,了解消费者的反应等文化内涵比经营知识更重要。” ——泉牌食品公司总经理朴进善 “最近看着全球金融危机,对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产生了怀疑。我听课是想从人文学中求得对策。” ——韩国投资信托经营公司副总经理姜信祐 “要克服全球竞争、人力资源外包、复杂的劳动体系等企业内外出现的问题,通过人文学修养树立灵活的思维体系,成了行之有效的对策。” ——圣公会大学人文学习院长申荣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