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自然快乐学/中小学课外科普阅读丛书
分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作者 杨麒编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我们脚下的大地是个硕大无比的球体,这个巨大的球体到底有多“重”呢?

地球那么大,用普通的秤称地球的质量,那是不可思议,也是不可能的。首先,世界上没有这样一杆能称得起地球的巨秤。其次,谁也无法拿得起这杆秤。就算有一个力大无穷的大力士能提得起地球,也无法称我们的地球,因为那个能够拿得起地球的人,站在什么地方去称地球呢?总不能站在地球上称地球吧!

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经过深入研究,认为利用万有引力定律才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可是,在实验室里采用这个方法是极困难的,当时没有精密的速度测量仪器,测量中失之毫厘,结果谬以千里。怎样才能提高仪器的精确度呢?1750年,英国19岁的科学家卡文迪许向这个难题发起了挑战。

那么,他是怎样称出地球的质量的呢?卡文迪许是运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称出地球质量的。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间的引力与两个物体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这个定律为测量地球提供了理论根据。卡文迪许想,如果知道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和距离,知道了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就能计算出另一个物体的质量。这在理论上完全成立。但是,在实际的测定中,必须先了解万有引力。

卡文迪许通过两个铅球测定出它们之间的引力,然后计算出引力常数。两个普通物体之间的引力是很小的,不容易精确地测出,必须使用很精确的装置。当时人们测量物体之间引力的装置用的是弹簧秤,这种秤的灵敏度太低,不能达到实验要求。卡文迪许利用细丝转动的原理,设计了一个测定引力的装置。细丝转过一个角度,就能计算出两个铅球之间的引力。然后,计算出引力常数。但是,这个方法还是失败了。因为两个铅球之间的引力太小了,细丝扭转的灵敏度还不够高。灵敏度问题成了测量地球质量的关键。卡文迪许为此伤透了脑筋。有一次,他正在思考这个问题,突然看到几个孩子在做游戏,有个孩子拿着一块小镜子对着太阳,把太阳反射到墙壁上,产生了一个白亮的光斑。小孩子用手稍稍地移动一个角度,光斑就相应地移动了一段距离。卡文迪许猛然醒悟,这不是距离的放大器吗?灵敏度不可以通过它来提高吗?于是,卡文迪许在测量装置上装上一面小镜子。细丝受到另一个铅球微小的引力,小镜子就会偏转一个很小的角度,小镜子反射的光就转动一个相当大的距离,就能很精确地知道引力的大小。

利用这个引力常数,再测出一个铅球与地球之间的引力。根据万有引力公式,计算出了地球的质量,即为60万亿亿吨。

现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贡德拉赫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已正式向美国物理学会提交了一份研究报告,宣布地球质量为5.972×10。。千克,比卡文迪许的计算要轻些。  地球有多大岁数

地球到底有多大岁数?从人类的老祖先起,人们就一直在苦苦思索着这个问题。

玛雅人把公元前3114年8月13日奉为“创世日”;犹太教说“创世”是在公元前3760年;英国圣公会的一个大主教推算创世时间是公元前4004年10月里的一个星期日;希腊正教会的神学家把“创世日”提前到公元前5508年。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则根据《圣经》推算地球有6000多岁。而我们民族的想象更大胆,在古老的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的传说中,宇宙初始犹如一个大鸡蛋,盘古在黑暗混沌的蛋中睡了1.8万年,一觉醒来,用斧开天辟地,又过了1.8万年,天地形成。即便如此,离地球的实际年龄46亿年仍是差之甚远。

人们是用什么科学方法推算地球年龄的呢?答案是天然计时器。

最初,人们把海中积累的盐分作为天然计时器。认为海中的盐来自大陆的河流,便用每年全球河流带人海中盐分的数量,去除海中盐分的总量,算出现在海水盐分总量共积累了多少年,就是地球的年龄。结果得数是1亿年。为什么与地球实际年龄相差45亿年呢?一是没考虑到地球的形成远在海洋出现之前;二是河流带人海洋的盐分并非年年相等;三是海洋中盐分也常被海水冲上岸。种种因素都造成这种计时器失真。

人们又在海洋中找到另一种计时器——海洋沉积物。据估计,每O.3万~1万年,可以造成1米厚的沉积岩。地球上的沉积岩最厚的地方约1100千米,由此推算,地球年龄在3亿~10亿年。这种方法也忽略了在有这种沉积作用之前地球早已形成。所以,结果还是不准确。

几经波折,人们终于找到一种稳定可靠的天然计时器——地球内放射性元素和它蜕变生成的同位素。放射性元素裂变时,不受外界条件变化的影响。如原子量为238的放射性元素铀,每经45亿年左右的裂变,就会有一半蜕变成铅和氧。科学家根据岩石中现存的铀量和铅量,算出岩石的年龄。地壳是岩石组成的,于是又可得知地壳的年龄,大约是30多亿年,加上地壳形成前地球所经历的一段熔融状态时期,地球的年龄约46亿岁。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今天探测器可以遨游太阳系外层空间,但对人类脚下的地球内部却鞭长莫及。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孔也不过12千米,连地壳都没有穿透。科学家只能通过研究地震波、地磁波和火山爆发来探究地球内部的秘密。一般认为地球内部有3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层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地壳是地球的表面层,也是人类生存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场所。地壳实际上是由多组断裂的、很多大小不等的块体组成,它的外部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形态,因而地壳的厚度并不均匀:大陆下的地壳平均厚度约35千米,我国青藏高原的地壳厚度达65千米以上;海洋下的地壳厚度仅5~10千米;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5千米,这与地球平均半径6 37l千米相比,仅是薄薄的一层。P5-7

目录

第一章 地球

第一节 认识地球

第二节 地球的外貌

第三节 聚焦地球灾难

第二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天气

第二节 气候

第三节 天空中的云

第四节 常见天气现象

第三章 陆地和岛屿

第一节 认识陆地

第二节 陆地上的七大洲

第三节 陆地的风姿

第四节 千姿百态的岛屿

第四章 走向海洋

第一节 认识海洋

第二节 海洋资源大开发

第三节 来自海洋的灾害

序言

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最让人诟病的就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填充。如何根据中小学生的成长特点,让教育在符合中小学生心理需求的状态下进行,是我们这套《中小学课外科普阅读丛书》的宗旨。考虑到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培养和引导,我们精心策划、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编写了这套“科学传真,图文并茂”的丛书,内容涉及植物、动物、微生物、化学、数学、物理、自然、地理八大主题。本丛书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所选内容在兼顾科学理论的同时,务求素材生活化、趣味化,让学习在快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真正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中小学课外科普阅读丛书》编委会

内容推荐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地球向我们无私地奉献我们所需要的一切。杨麒著的《自然快乐学》是一本普及地球知识的百科书籍,内容包括地球起源、地质地理、山川景观、海洋岛屿、气候万象、环境变迁等,并配以精美的图片,图文并茂的向读者展示地球各方面的基础知识,使读者领略地球的壮美和伟大。初步了解地球环境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并树立起保护地球环境,保护人类自己的信念。

编辑推荐

“中小学课外科普阅读丛书”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所选内容在兼顾科学理论的同时,务求素材生活化、趣味化,让学习在快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真正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杨麒著的《自然快乐学》是一本普及地球知识的百科书籍,内容包括地球起源、地质地理、山川景观、海洋岛屿、气候万象、环境变迁等,并配以精美的图片,图文并茂的向读者展示地球各方面的基础知识,使读者领略地球的壮美和伟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1: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