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艾著的《抵抗与自觉(中国现代美术早期发展道路的历史考察)》的考察聚焦于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早期阶段:1925-1935年间,集中于三位代表性艺术家刘海粟、林风眠、徐悲鸿。
三位画家所构想的道路方向、所体认的基本理解、所意识并致力突破的问题与现实状况及对于西方资源的取向与借鉴方式——这些方面存在着相互参照的关系。我力图尽可能地贴近对象自身的历史脉络,来呈现这些诉求、探索与困惑。希望由此所揭示的特征与问题,建立在较为坚实、具体的内容基础之上,不至于太过抽象或简单化。本书也努力尝试体会、呈现研究对象受到历史的限制这一状况,思考哪些因素构成了限制与阻碍,揭示种种突破性的尝试所达致的效果与显露的缺陷。
莫艾著的《抵抗与自觉(中国现代美术早期发展道路的历史考察)》聚焦于中国现代艺术的早期发展阶段(1925-1935),探讨刘海粟、林风眠、徐悲鸿三位艺术家具有代表性与转折意义的探索历程。他们的经历表明,中国艺术的现代诉求首先需要植根于中国的历史处境与时代状况,指向社会、文化、主体的全面构建。在社会变革的进程中,如何建立新的把握现实的方式、建立个体与社会的有效联结,塑造具有不断反思能力的主体,成为艺术家们反复探寻的课题。本书期待通过深入的历史追踪,呈现这一过程的曲折与艰难。
作者也试图表明中国现代艺术早期历程在借鉴、转化西方资源方面的复杂性。后者在此阶段同样处于变动与危机之中。中国现代艺术是在充满差异与互通的中西局势,在“内部”与“外部”不断变动的历史条件下展开的。如何寻求有效的历史视野与坐标来理解中国艺术家的“自觉”与“抵抗”,是需要持续思考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