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疲累满怀欢喜我自江南归,半壁风影数墙藤蔓凉从水畔生。
——题记
小费周折后,二十多个小时的奔波终于安定下来,我踏进同里敬仪堂这家古色古香的客栈。
敬仪堂,原太湖水利同知署旧址,院内树影扶疏,葡萄枝蔓缠绕出漫长的岁月。预定的房间内摆放着一色的木制家具,盆架、梳妆台、矮柜,我斜倚在那张红木雕花大床上,好像旧时代的小家碧玉;窗外有株枇杷树,枝叶葱郁……我简单地梳洗一下,长途跋涉的疲劳顿消,我终于踏上江南的青石街道。
此刻,若得烟雨凄迷,必定别有一番滋味,就像戴望舒那首婉叹、缠绵的《雨巷》。不远处,隐蔽于林梢间的夕阳放射出橙色光芒,它注视着我,带着江南的色调。
人。不多。我只简略地随意闲转,景物和三年前并无二致,唯一变化的是季节。水泥钢筋结构的建筑物偶尔会突现一座两座,破坏了水乡的构图,令我像是吃了难咽的食物任它哽在喉部。
临河处小憩,店家端来一小杯茶水,淡淡的青绿冻在杯中。河水似动非动地流淌着,捕鱼的鸬鹚大概表演得疲倦了,或立在船舷低头啄羽毛,或伸长脖子往上瞅瞅。它们的主人,那位阿婆钻进船舱脱掉穿了一天的蓝色蜡染服饰,换上平常衣装。炊烟正从屋顶升起、飘散。我舒坦地坐在仿藤椅内望着天,望着那暮色缓缓地聚拢过来;河边椭圆形的红灯笼一盏盏点亮,头顶树木的身影渐渐暗淡。这时候,陶渊明的那句“心远地自偏”竞随河水漂到我眼前。我眯起眼睛看树丛上方那一小块一小块逐渐模糊的天空,暗忖这日子大约神仙也过得,“清静”二字也无法涵盖它饱满的内里。
这一整天,泡在同里的各个景点,这座小镇的文化味道异常浓郁。
从退思园开始。我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走到最后,只剩这两条腿机械交替。“一日看尽洛城花”,我一日阅遍同里美景,不包括罗星洲。
退思园。退思,很容易使我想起退而思,思而哲。生命苦短,需要感性和理性完美地结合,缺一不可。“自喜轩窗无俗韵,亦知草木有真香”,亭子两侧的这副楹联让我回味起唐朝张九龄那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此处紧邻退思草堂,安坐于此,可静闻丝竹。退思草堂依水而建,江南丝竹因水而越发清扬。草堂,退思,归去来兮。
松石悟园。“石皮弄中石破石皮呈天书,吾心静处吾悟吾心得菩提。”古琴曲苍劲,通过音响系统在每问展厅里渗出来,寒凉直沁心肺。我独自徘徊于空旷的展厅,竟然胆怯,只好匆忙离去,复归光影的温暖怀抱。松石园尽头是工作人员的办公楼,风竹摇曳,楼台安宁,着实让人艳羡这里的员工。
陈御史府,即锡剧《珍珠塔》的故事源头。父薄情女坚贞。苦尽而甘来,才子佳人终结秦晋之好。有情有义者,人中龙凤。最爱此地“绿绮”处,位于后花园的这座小院单独隔断,亭子上书写“绿绮”二字,莫非这里是御史千金抚琴的地方?拨动琴弦时,她定在想念那位书生:七弦绿绮暗暗抚,高山流水遇知音。
嘉荫堂、崇本堂、耕乐堂中,我更喜欢耕乐堂,田园将芜胡不归?我把身影留下,它们回馈给我阅之不厌的美景。
景点观罢,我心慨叹:若待俗尘俱了结,不辞长做江南人。
在江南,以终老。
午后,我安坐于河畔,波光反射在凝碧的半透明叶片上及墨绿色遮阳伞底,水波荡漾,波光也荡漾,它们迅速地分合、交换、游动。
紫砂壶中龙井茶的幽香、河水的湿腥气、香樟树的气息,甚至一整天嗅到的厚重的古木清香,都在这个时刻涌至鼻息,我再次掉进仙境。安详地坐于水乡品茗,是我由来已久的梦想。
水乡,古镇,时间流动得像河水:缓慢,恬适。
江南风物使人感慨旧时上层文人墨客的风雅与享受生活——平和、安宁、清寂。沏壶茶,抚瑶琴,临窗洗笔,听松风入耳,泉流而心止。
时间慢如小镇上貌似纹丝未动的流水,可我仍然心惊:一天半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飞逝,我与同里仅剩余一个白天和黑夜。如此短暂的相聚让我的心变得缠绵不舍,明天我将更加安静地漫行、安静地品茗,就在小镇舒适、恬淡的怀抱。
P2-4
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厚重,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名人辈出。理清南阳文化发展的脉络。才能更好地探寻南阳文化发展的道路与方向。通过这几年对南阳的了解与感受,我认为文化是南阳最突出的城市符号,是南阳未来发展的宝贵资源。
南阳是汉文化的昌盛之地,其标志性无可取代。早在战国时期,南阳就是全国的冶铁中心,农业、手工业都十分发达。西汉时,南阳“商遍天下,富冠海内”,为全国五大都市之一。东汉时,光武帝刘秀发迹于此,故南阳有“南都”“帝乡”之称。经济的繁荣有力地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昌盛。两汉、三国时期南阳名人荟萃:张衡的科学成就举世称誉,因而他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以医圣张仲景为代表的汉代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医药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足智多谋的军事家诸葛亮成为人类智慧的化身。南阳的文学、乐舞、绘画、雕刻等艺术门类异彩纷呈,各领风骚,在整个汉代文化艺术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最能反映汉代艺术水平的南阳汉画像石和汉画像砖,朴素而不单调,豪放而不粗疏,被世人称为“东方艺术宝库”。
南阳是河洛文化、荆楚文化和秦巴文化的荟萃之地,其多样性特色鲜明。南阳文化既有河洛文化的典重质实,又有荆楚文化的清奇灵巧,还有秦巴文化的苍凉豪放。这是南阳自古以来优越的自然环境、发达的水陆交通和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的。南阳境内河流纵横,山川秀丽,是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和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从春秋战国时期起,南阳郡为秦、楚等国与中原各国的交通枢纽,由关中向江淮此乃孔道。由伊洛向荆襄此乃要冲,既是南北交通的咽喉,又是西北通往东南的必由之路。发达的水陆交通和优越的自然环境不仅为南阳的经济繁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更为河洛文化、荆楚文化和秦巴文化在这里的交融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南阳是文脉相承的兴旺之地,其稳定性十分罕见。得益于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并且较少受到战争的影响,自古以来南阳文化都十分发达,兼容并包,千姿百态。兴旺的文脉如长河奔流滔滔不息,从未中断。自两千多年前到现在,南阳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以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这“四圣”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人灿若群星:“二十四史”里有记载的南阳历史文化名人超过800人。到了现当代,南阳名人仍然层出不穷。目前,仅南阳籍两院院士就有19人,占河南籍两院院士的三分之一。另外,还有以姚雪垠、二月河等为代表的南阳作家群等。
先辈留下的丰厚文化资源为我们开展文化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我们要在传承和保护南阳厚重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创新与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使文化成为实现南阳跨越式发展的新动力,成为南阳城市发展的终极竞争力,这是我们共同的历史使命。人类前行到今天,“文化是根,文化是魂”的共识更有力地彰显出文化本来应有的鲜明印记。如果说文化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那么,一个国家对民族精神的塑造肯定是文而化之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无疑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民族精神最形象、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而且也考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毫无疑问。南阳作家群在南阳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南阳现有国家级作协会员30人、省级作协会员340人、市级作协会员450人,其中在全国知名或有相当影响的就有十数人。南阳作家群以整齐的阵容、众多的人数、独特的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坛筑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成为文学豫军的重要力量,而且在中国文坛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是南阳当之无愧的文化名片和南阳人的骄傲,堪称南阳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
近年来。南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支持南阳作家群的发展。为建设人才队伍,培养文学新人,南阳成立了文学院,加强了《躬耕》杂志、《南阳日报·白河副刊》等文学阵地的建设,为南阳的文学创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全市广大作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群众,创作了一批精品力作。这次我们从南阳老中青三代作家中遴选出35位代表,将其优秀作品以“南阳青年作家丛书”和“南阳作家自选集”两套丛书的形式结集出版,这是南阳文学发展史上空前的举措,旨在助推南阳文学创作,全面系统地展示南阳当代作家的整体实力,为南阳转型跨越、绿色崛起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希望这种助推能够成为南阳作家投身文学创作的新动力,期盼各位作家在个性化的文学创作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中共南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王新会
2015年11月19日
这本马蕾著的《在秋天打开臂膀/南阳青年作家丛书》主要记录了作者对日常生活、社会、人生的感悟,由阅读、音乐、旅行以及生活琐事等引发出一些思考,如对人性、生命、情感、社会现象等方面的思索,并尝试将生活中的美好、爱和善用自然朴素的语言表达出来。
南阳作家群以整齐的阵容、众多的人数、独特的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坛筑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成为文学豫军的重要力量,而且在中国文坛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是南阳当之无愧的文化名片和南阳人的骄傲,堪称南阳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
这本马蕾著的《在秋天打开臂膀/南阳青年作家丛书》为其中一部南阳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