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小孩儿总有变好的一天,可是变坏容易变好难呢!比比扬调皮捣蛋总是作弄小伙伴儿们,结识了同样爱做坏事的小魔鬼咳克。淘气包遇到小魔鬼,这样的组合会给小朋友们带来什么样的新奇故事呢?听惯了格林和安徒生童话的小朋友们,这次,在由韦苇翻译的《比比扬和咳克的故事》一书中,东欧儿童文学巨匠埃林·彼林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童话故事呢!
由韦苇翻译的《比比扬和咳克的故事》一书是一颗来自东欧儿童文学世界的璀璨之星,保加利亚作者埃林·彼林用动人心魄的情节和新异奇特的想象为小读者构建起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
让父母都头疼的淘气包比比扬遇到小魔鬼咳克,两个小伙伴儿一拍即合地合伙“捣蛋”。后来,比比扬被换上了泥巴脑袋带进了魔鬼城堡,经历种种奇遇探险。最终,他还能找回自己的脑袋,唤起心底的善良吗?赶快翻开这本书,让我们跟随比比扬,一起去魔鬼城堡历险吧!
在一个依山傍水的河边小镇里,有一个男孩。这男孩跟镇里其他孩子都不一样,他是个非常特别的孩子。他就是比比扬。
他第一个特别的地方,是他从来不梳头。他那绺额发高高翘着,往上冲起,而另外三面头发歪三倒四,那乱蓬蓬的样子,望一眼就让人想起在太阳底下晒干的草料,被飞奔的马群呼啦啦一踩,便再也找不到一根是整齐的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缘故,小伙伴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扬·比比扬”。别的男孩都戴帽子,就扬·比比扬头上什么也没戴——这样的头发怕是什么帽子也戴不住的。要是有那么一顶帽子忽然扣到他头上,你瞧吧,用不到一分钟,这项帽子不是弹落到地上,就是自个儿飞向一边,从此再也找不到它的踪影。
扬·比比扬第二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他矮矮墩墩、壮壮实实的身材。任何衣服穿到他身上,不到一天工夫准又脏又破,衣服原来的那颜色再也看不出来了,上头都是五颜六色的脏斑,糊着泥巴的接缝绷裂了,豁开了口子,仿佛一张正哈哈大笑的嘴巴,里头露出道道白线,像一排细细的牙齿。
扬·比比扬的第三个特点,是他总不肯穿鞋子。他爱光着脚板吧嗒吧嗒地在地上走。这是一点儿也用不着奇怪的——他的脚板格外宽,十个脚指头像蛤蟆脚似的往两边叉开。由于长年冷雨浇淋、寒风吹刮和别的一些原因,他膝盖上的皮肤粗粝得常常裂开口子,有时还糊满了鲜血。更特别的是,他还用指甲在自己腿上刻上大家给他起的绰号“扬·比比扬”。就像磨尖的粉笔写在黑板上似的,这几个字老远就能看清楚。
比比扬可怜的父母在自己宝贝儿子身上可没少花精力,没少下功夫,可一切全都是白搭。
比比扬的母亲日日夜夜在别人家里纺纱织布,她为不争气的儿子流了多少眼泪啊!他的父亲在田间终年辛苦劳作,他声声叮嘱自己不争气的儿子,有时还扇他的巴掌。但是母亲的眼泪也好,父亲的巴掌也好,对比比扬不起一点儿作用。
比比扬的父亲只好把心思放在他唯一的产业——他的葡萄园上。他家的那头毛驴可比不听话的儿子有用多了,它每隔几天就从山上驮两捆柴下来,供比比扬家用。比比扬却从不替家里做哪怕一件有益的事。比比扬的父母为了让自己心爱的儿子能走上正道,将来多少有点儿出息,什么话都说尽,什么办法都用完,但全都是泼到鸭背的水,刮过耳边的风。于是父母也就不再对儿子抱什么希望,由着他去了。
这么一来,比比扬干脆连学也不去上了,整天在外头东游西逛。同一条巷子里的伙伴,过去常在一块儿玩的,如今也都不来找他了。
一则是大家都怕他,二则呢,也玩不到一块儿了。
伙伴们来不来找比比扬玩,比比扬并不在乎,他能自得其乐。他能想出很多办法来,排遣无所事事的苦闷情绪。镇边有道塌了半截的墙,他就坐到那上头,手里握一块石头,狗要是从他面前跑过,他就扔石头砸它。要是来个小娃娃,他就伸手一把摘下小娃娃的帽子,扔到地上。连从他面前经过的吉卜赛人他也不放过,他向他们驮在马上的袋子丢石头,还走到马车旁,把马吓得咴儿咴儿直叫。
比比扬就这样寻开心,自得其乐,等到他玩腻了这些,他就到镇子的集市上闲逛,在摆摊赶集的人群中间一会儿挤过来,一会儿挤过去,还觉得蛮来劲儿呢!(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