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不好一定要及时调理!无论每天的食物营养质量多么高、品种多么丰富,如果肠胃消化吸收不了,那也等于是“白吃”了。短时间内,身体健康可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长期得不到食物营养的补充,健康也就慢慢地失去了保证,抵抗力下降,相当于为疾病敞开了大门。
调理肠胃并不一定要医生开方用药,都说“肠胃病三分治,七分养”。治肠胃病尚且如此,日常调理肠胃,那必然也是要靠“养”为主要手段的。
科学合理的饮食,多食一些具有调养肠胃功能的食物;不要让坏情绪影响肠胃的工作;身体中那些可以帮助增强肠胃的功能的经穴,大家也可以通过按摩和一些简单的小运动、小功法化来刺激它们;一些流传了很久的小偏方也能帮助大家调养肠胃和消除各中肠胃不适;就连那些常见的肠胃病和肠胃不好引起的衰老现象,都可以通一些简单的食方来进行预防和调治。
请看由赵承勇编著的《肠胃不好怎么调》。
肠胃不好了!
可能是吃得太多消化不良,也可能是肠胃功能变差没有了食欲。
胃部总是胀胀的,隐隐作痛,或是经常便秘,或者经常拉肚子。
这些肠胃病症,悄悄削弱了肠胃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功能,身体健康失去保障,为各种疾病的发生敞开大门!
肠胃不好怎么调?赵承勇编著的《肠胃不好怎么调》将教你合理地饮食,多选择可以调养肠胃的食物;不要让坏情绪影响肠胃的工作;利用身体中那些可以帮助增强肠胃功能的穴位;很多小偏方也能派上用场;肠胃不好造成的形象问题,更需要食方、药膳来预防和调治。
第一章 人体的营养100%是靠肠胃来消化吸收
饮食,是人体健康的根本
胃是食物的“研磨厂房”
营养好不好,小肠吸收最重要
无便、无毒一身轻,全靠大肠的蠕动
肠胃好不好,自测一下就知道
第二章 肠胃病多是从口入,调养肠胃要先守“原则”
有生命的地方就有酶,它们藏在各类食物里
食物中的维生素是养护肠胃的“神兵”
想要肠胃安,还需摄取足够的矿物质
胃酸促进“胃动力”,可用酸味食物来刺激
蛋白质、植物脂肪,中和胃酸调养肠胃
益生菌对肠道有很多好处
皇帝的早餐,大臣的中餐,叫花子的晚餐
“多吃素,少吃荤”,合理搭配养肠胃
口味重,轻营养,清淡饮食才能益肠胃
早晚一碗粥,肠胃最安康
饭前一口汤,肠胃不受伤
每天三杯水,简单清肠胃
第三章 那些必须常吃的养肠胃食物
小米,《本草纲目》记载的“补虚损,开肠胃”谷物
甘蓝,是最天然的“胃菜”
生姜不离,肠胃自暖
吃肉不吃蒜,营养减一半
醋能排毒解毒,是洗涤胃肠的“清道夫”
蜂蜜一小勺,解毒润肠少不了
红薯,是养胃宽肠的“神器”
山药含“酶”高,常吃肠胃好
南瓜有超强的“吸附”力,是护胃的“法宝”
常吃茭白,可解烦热,调肠胃
白萝卜,促进消化,调整肠胃
鲫鱼、墨鱼都是养胃的好“肉”
山楂刺激胃酸分泌,是胃动力的“好帮手”
大枣是“天然的维生素丸”
第四章 好心情是良药,“神补”肠胃很重要
远离压力和抑郁,不给肠胃 “添堵”
“瑜伽冥想功”,调气更能调肠胃
“松静功”,一种可以“松绑”肠胃的有氧小运动
闭目养神,可修身养性,也可以养肠胃
一碗“和气汤”,平息怒气肠胃无恙
常服“快活无忧散”,气顺胃好“吃嘛嘛香”
听些轻音乐来“愉悦”我们的肠胃
第五章 经穴是天生的“药房”常用能给肠胃添“动力”
足三里是中医界里的“脾胃专家”
上、下巨虚,肠胃疾病的“灵丹妙药”
大肠俞可理气降逆,调和肠胃
常做“叩齿吞津”,能提升肠胃的消化力
“摩腹法”能有效改善肠胃功能
常练“提肛法”可提气固肠道
“小劳术”健身法,能促进肠胃的排空
“脚趾抓地”强健胃肠,“抓住”营养
第六章 很老很老的小偏方,现学现用保肠胃安康
胃胀没食欲,煮碗“鳝鱼大蒜汤”来健胃行气
“三仙大麦茶”,治疗餐后消化不良
“马齿苋粥”,清肠益胃有奇效
《红楼梦》里的“秋梨陈皮汤”,帮你赶走秋燥胃口差
“乌梅白糖汤”,养护肠胃的老偏方
胃气上行爱呃逆,就备偏方“柠檬酒”
“甘蔗姜汁”清热和胃,能止胃热干呕
胃热口臭,“黄连白糖水”让你口气变清新
“麻油拌菠菜”,润肠通便的民间偏方
“杨梅酒”,解毒收敛养肠胃
第七章 常见肠胃病,各种食方来“摆平”
“五仁粥”养胃润肠,帮你搞定习惯性便秘
腹泻,可吃涩肠止泻的“石榴皮蜜膏”
中老年人“五更泻”,可常吃“莲肉止泻粥”
“胡椒猪肚汤”,温中理气治胃痛
慢性胃炎,“枳实白术粥”除湿生肌能消炎
“葛根砂仁粥”止泻止痛疗肠炎
“佛手扁豆汤”化湿解毒,治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公英白及汤”能清肠平创面
“兔肉炖山药”,内热型胃下垂患者的理想食方
第八章 日常饮食搭配好,调养肠胃没烦恼
值得参考的1周调养肠胃配餐表
在外就餐,怎样吃才不伤害肠胃
上班族带饭,可以这样养肠胃
选对小零食,解馋更能养肠胃
要想肠胃好,水果还须“嚼”着吃
第九章 肠胃不好的人更易老,养好肠胃驻青春
肠胃不好气色差,“大枣薏米粥”来拯救
“胡萝卜海带汤”,滋养肠胃防治掉发
“山楂荷叶茶”,清理肠胃痘自消
“蜂蜜牛奶饮”,润肠胃,更消皱纹
常喝“杏仁茶”,色斑不往脸上爬
虚胖要减肥,先用“生姜蜂蜜茶”来调肠胃
吸收不好人太瘦,可用“四神汤”来增肥
附录 伤害肠胃“恶习”一览表
饮食,是人体健康的根本
从古至今,身体的健康,寿命的长短,都是人类十分关心的问题。尤其到了现在,由于人类物质与文明飞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我们要如何来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呢?合理的运动、良好的精神状态与心态虽然十分重要,但如果要说到健康的根本,那还是饮食。
自古我国就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从盘古开天直到如今,“吃饱肚子,免于饥饿”也一直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需求。而且,老百姓每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每一样都是饮食事宜。虽然,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饮食却是我们维持生命与生活最基本的保障。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墨子还提出了“百姓皆得暖衣饱食,便宁无忧”的观点。由此看来,人们对食物的需求,这时已经从单纯的充饥上升到了更高一级的精神层面,被赋予了一定的文化意蕴,并进入了一个养生的层次。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分析,一个人的生命必须依靠饮食中的营养来维持。民间也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人可以一天不吃药,但不能一天不吃饭。”缺少食物的补充,人不仅会表现为饥饿,婴幼儿及正处于身体发育期间的青少年,会直接影响其身体发育、心智健康等,身高、体重及智力都不得正常发育与发展。成年人则表现为体力缺乏,学习能力与运动能力下降;长时间得不到充足的食物营养,其智力、生殖能力、防病能力及康复能力等都会变弱,甚至引发疾病,更会影响寿命的长短。
所以,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存、生命质量及精神与心理都依赖饮食营养的供给。一日三餐更是为人体提供营养,满足人体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体力活动需要的基本与重要保障。
如果营养摄入不足、不平衡都将引起很多疾病,严重危害身体健康。所以我们才说,饮食是人体健康的根本,要认真对待每一口食物,并养护好胃肠,为健康保驾护航!胃是食物的“研磨厂房”
一个人想要活命,并能更好地生存下来,就必须要以食物不断充养,这个浅显的道理想必人人都明白。但我国著名的经典医书《黄帝内经》却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意思是说,人之所以存在,并健康地生活,都是气血濡养的结果。不过,气血的来源和人体的胃有着重要的关系。可以说,胃就是气血化生的源泉。
中医认为,脾与胃之间互为表里,同为“气血生化之源”。也就是说,气血是由吃进肚子里的食物,在脾胃的作用下生化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胃就负责着受纳和腐化食物的工作,我们每天吃下的食物,会通过食管直接落入胃中,然后胃就会发挥出特有的功能将这些食物细化成为水谷精微物质,同时将多余的食物残渣通过降浊的方式,下送至大、小肠中,最后排出体外。脾就负责将胃加工好的水谷精微运化至肺变成如雾露状的津液和营气而布散,而营养全身。
《黄帝内经》还提出了“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观点。所谓“胃气”,中医上有三种说法:一是指胃的正常功能,即胃气的降浊功能;二是指胃中的水谷之气;三是泛指人体的精气。在这里,主要指的是第一种,也就是胃受纳与消化食物的功能。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胃气的强弱体现在食欲之上。如果一个人没有食欲,就说明他的消化功能不好,即胃气出了问题。换而言之,就是一个人如果他的胃还有消化食物的功能,他就有生存活命的机会,如果胃消化食物的功能都失去了,那他就命不久矣!
胃就相当身体中的一个“加工厂”,我们也可以把它视为食物的“研磨厂房”,能消化食物。关于这一个观点,现代医学的说法也是如此。现代医学的胃可分为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四个部分,具有吸纳与调和食物的作用。一般来说,一个成人的胃,可以容纳6千克的食物。当吃下去的食物到达胃部时,胃便会自主分泌一定量的胃液(含胃酸和蛋白酶)将食物腐熟,这个过程就叫作消化。
P2-4
前言
现在的人们因为学习、生活及工作等多方面的原因与压力,或是对胃肠功能认识不足,而不加以爱护,所以,饮食难以规律,经常暴饮暴食、过食甘肥、烟酒过度等,同时运动量又不足,胃肠得不到及时排空,以至于各种胃肠问题渐渐找上门来。再加上精神压抑、情绪郁闷、生气动怒或过度思虑等,对于胃肠的伤害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很多人年纪轻轻就已经走进了“老胃病”的队伍中去了,甚至成了急慢性胃肠炎、胃肠溃疡患者。所以,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听到一些人在说自己“胃肠不好”,当然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也有诸多地方不尽如人意!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是一句人尽皆知的老话,健康的身体是一切学业与事业的基本保障。健康的身体需要从一日三餐的饮食中吸收营养。不过,食物能不能补养身体,除了由它本身的营养价值决定外,还要看一个人的胃肠功能好不好。换句话说,就是“胃肠好,身体才能健康!”无论是传统中医,还是现代医学,都把脾胃或胃肠功能对人体生命与健康的影响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因为人体的一切营养,100%是靠胃肠消化吸收得来的。
首先,在中医学看来,一个人之所以能生存,全有赖于气血濡养。不过,气血的来源与脾胃有着重要的关系,甚至是气血化生的源泉。脾胃互为表里,同为“气血生化之源”,也就是说,气血是由吃进肚子里的食物,在脾胃的作用下生化而成的。《黄帝内经》还提出了“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观点。不管一个人身患什么样的疾病,只要他的胃还有消化食物的功能,那就说明他还有生存的机会。大家都知道,人参可以救人于生命一线之间,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它能大补元气、调整血压、恢复心脏功能外,还有一大功能就是可以补益脾胃之气,恢复胃纳和腐化食物的功能。
胃就相当于身体中的一个“加工厂”,是食物的“研磨厂房”,能消化食物,这一观点与现代医学认识是不谋而合的。现代医学表明,胃能吸纳与调和食物,当吃下去的食物到达胃部时,胃便会自主分泌一定量的胃液和产生一定量的激素来促进胃的蠕动,为食物进入小肠做好充分的准备。
待胃将食物消化完毕,接下来就该由小肠“登场”了,它负责营养吸收这一重要环节。小肠可通过壁黏膜内腺体的分泌功能,分泌出大量的小肠液,这其中包括各种消化酶和肠上皮细胞、微生物等。它们可以把胃消化后的产物稀释,同时将水、无机盐、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各种营养成分进一步分解,最终成为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
综上所述,胃和肠是人类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如果胃肠好,就能正常地为机体组织提供营养保证,身体自然就健康。但如果胃肠有问题,那人就会早衰,甚至百病丛生。所以,调理好胃肠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工作,否则营养再丰富、养生价值再高的食物或补品,也无法变成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因此,想要身体健康,就必须先把胃肠调理好。
不过,一说到调理胃肠,很多人又开始犯难了。因为这不但是一个比较缓慢,甚至有些漫长的过程,还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情,需要找医生就诊治疗。实际上调理胃肠并不一定非要医生开方用药。都说“胃肠病三分治,七分养”,治胃肠病尚且如此,那日常调理胃肠,必然也是要靠“养”。具体怎么办呢?本书将会结合生活实际,选用简单、常见的食材和方法来帮助大家调养胃肠,调治各种常见胃肠病症,以实现“胃肠好,身体棒”的健康梦想!
编著者
2016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