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著的《东岸纪事(上下)(精)》有如风俗长卷,“散点”而又细腻生动地展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末,上海浦东开发之前的一系列情仇往事;以老浦东这个舞台,擘画了乔乔、崴崴、刀美香等一组组市井群像式的人物,勾勒他们爱欲交织、灵肉混杂的浮世人生。小说糅合了现代小说与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技术,在情节生动铺陈的同时,每有伏笔,别具深意,充分展示了作者机敏、细密而又诙谐的写作风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东岸纪事(上下)(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夏商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夏商著的《东岸纪事(上下)(精)》有如风俗长卷,“散点”而又细腻生动地展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末,上海浦东开发之前的一系列情仇往事;以老浦东这个舞台,擘画了乔乔、崴崴、刀美香等一组组市井群像式的人物,勾勒他们爱欲交织、灵肉混杂的浮世人生。小说糅合了现代小说与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技术,在情节生动铺陈的同时,每有伏笔,别具深意,充分展示了作者机敏、细密而又诙谐的写作风格。 内容推荐 夏商著的《东岸纪事(上下)(精)》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群像小说。故事的发生地是一个叫六里的浦东村镇。在历史与时代的变迁中,小人物的日常生活被彻底打破。作者用大量笔墨还原了老浦东的风土人情,刻画出浦东开发之前的市井百态。评论界认为《东岸纪事》改写了上海文学版图,颠覆了外省人想象中精致的、小资情调的、后殖民时代的上海,唤醒了其粗鄙的、原生态的、泥沙俱下的另一面。 目录 上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下卷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修订版后记 试读章节 1 倚着六里桥破败的栏杆,看潮汐吞吐着阴霾暮色。火烧云挂上远处的桠杈,像一些浆过的棉絮。稍近一些,一只叼着月牙的白头翁绕梁而飞,扰乱了鸽群的秩序。散乱的线条从屋顶的烟囱内飘出,是蝙蝠们遁出原形的序幕。 岸上拥满了人,黄昏充满了腥气,这是晚饭前流言对市井的额外馈赠——白莲泾上又漂来了死尸——由南而北,从中汾泾顺流而下,被水草和垃圾烘托着,浸泡产生的鼓胀使之看上去恍如水长生果草。 一艘闻讯赶来的小艇靠近它,两个穿橡皮工装的男人把尸体打捞上甲板。从这里眺望,河水撕破了她的衣裳,两颗饱满得如同哺乳期的乳房表明是一具女尸。小艇掉头,发动机突突突响起,翻起的河水把一起谜题带走。 大伙三三两两离开,折回自家餐桌。虽谈不上司空见惯,可在危险的夏天,浮尸仍不时会从惊讶的呼喊声中冒出河面。它们大多是从黄浦江漂到这一条支流的。弯曲的白莲泾上有不少桥梁,六里桥是其中著名一跨。桥连接着乡镇和农村,桥堍两侧蔓延着民居,沿街掺杂着破墙而开的面摊和酱油店。赤膊的男人叼着飞马牌香烟在街灯下“杀关”,穿着睡裤的主妇们拢在一起散布小道消息。小孩们被分配到一个好差事:挥舞打过肥皂泡的面盆粘蚊子。 拐过一条弄堂,窗棂投射下的格子光影里,趴着两三个少年,抓了一把盐,看一条鼻涕虫扭动,慢慢溶成一摊黄脓。 纳凉时分,联防队员小飞带着警察李浩来到老街,看他们的路径,就知道是柳道海家。崴崴看见警察站在跟前,问道:“有事找我?”小飞道:“是啊。” 崴崴屁都不吱一声就跟着走了。 街坊在背后指指戳戳,将警察的出现和黄昏的浮尸案联系在一起。崴崴成了杀人犯的消息很快传开了。不过让大家扫兴的是,两个钟头不到,崴崴回来了,还带回一个和自己酷肖的年轻人。那人一看就来自穷乡僻壤,浑身冒着土气,途经之处留下难闻的汗味和霉味,不知多久没洗澡,都馊了。 除了瞎子,谁都能看出两人的血缘关系,长得太像了。虽然那人比崴崴皮肤粗黑,显老,但那是水土造成的,撇开这个,就是双胞胎,至少是亲兄弟。 大家很好奇,但崴崴把门一关,想凑上来套话的邻居只好知趣而返。 平日里唾沫横飞的小飞这回守口如瓶,那两个钟头里发生了什么,没溅半点唾沫星子。这让人疑窦丛生。于是轮到混汤师傅王龙出场,作为开裆裤兄弟,他无疑是刺探军情的最佳人选。果然,王龙用半瓶乙级大曲灌开了小飞的嘴巴。喝到得意忘形,小飞确认了一个事实:“那人真是崴崴的双胞胎兄弟。” 惊悚的是后面一句:“他们是刀美香被强奸后留下的孽种。” 小飞很快为酒后失言付出代价。刀美香,也就是崴崴的老娘。这个泼辣的傣族女人冲到联防队里,反手就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据在场的人描绘,小飞的左脸当场生出五个指印。待返过神来,刀美香已扬长而去。 被女人扇了耳光的小飞,揉着脸骂娘,并未追出去报仇。当然这也不奇怪,小飞怵的不是刀美香,而是崴崴。 崴崴名声很大,从南码头到艾镇,到更远些的三林塘,凡在道上混的,都知道有个南拳打得很好的崴崴。那一年,还是少年的崴崴加盟一场决战,两边摆开阵式,他“老卵”地向对方老大叫阵单挑。对方见他个子挫矮,嘴上汗毛还没变硬,不禁一片嘘笑。他连下三遍战书,根本无人应战。 少年崴崴把香烟啐掉,站在一棵三人高的泡桐树前,把手心捻了捻,断喝一声,就成了鲁智深。但见脸色一紫,脚下的土松开了,泡桐被连根拔起。这恫吓等于战略核武器,让对手当场松了卵蛋。 崴崴的好身手被一地下赌场老板看中,将他招入麾下。不久,赌场间争抢客户,酿成一次火并。他的老板杀死了对方的老板,被判死刑。初二学生柳勐崴把一个倒霉蛋打得视网膜脱落,视力从一点五退到零点二。这一仗奠定了崴崴的江湖地位,但也因致人重伤,进了松江泗泾的上海市少年管教所,成了少年犯。 崴崴刑期一年,被勒令退学。刀美香作为监护人,被法院判赔受害人一千七百元。这笔巨款她当然拿不出,柳道海借遍了邻居和同事才凑齐。 被释放后,崴崴像变了一个人,相比那些杀气腾腾的小毛贼,他再不轻易出手。那么多年来,他越来越少露面,网罗了不少喽啰,幕后垂帘听政,成了一方绿林首领。 崴崴白天在港口机械厂当司炉工,这是柳道海帮他找的临时工。(P5-7) 后记 出版四年之后推出修订版《东岸纪事》,是原著需要做重大调整?比照初版和修订版,改动幅度确实不小,却不是推倒重来,整个叙事结构连微调都谈不上——长期的写作实践告诉我,小说家的天才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笨拙”的经验。好小说不是“写”出来的,更有可能是改出来的——这就是为什么每次有再版或加印机会,总是喜欢对旧作进行修订的原因。 虽未做结构处理,工作量依然不小,主要是强化了口语或对话的韵味。在初版中,为照顾(或者说招揽)更多外省读者,剔除了一些沪语方言,在修订版中,则尽可能加以了恢复,使之更原汁原味。譬如,将“怎么”替换成“哪能”,“一会儿”替换成“一歇”,“小便大便”替换成“撒湿撒污”,“今天明天”替换成“今朝明朝”,“睡觉”替换成“咽觉”,“很多”替换成“老多”,“家里”替换成“屋里厢”,“里面”替换成“里厢”,“时候”替换成“辰光”,“一起”替换成“一道”,“么”替换成“哦”,“东西”替换成“物什”,“日子”替换成“日脚”,“以后”替换成“下趟”,……以外省读者能看懂(或猜懂)为前提,通篇捋了一遍。 只是,初衷并不是写一本方言小说,形式是为内核服务的。沪语小说这样的命名是容易的,也因此显得偷懒——但凡以真实地名为背景,都容易被打上地域小说标签一地理只是外套,更重要的是被包裹起来的人的命运,他们的迷惘、爱憎、恐惧、嫉妒、善意、孤独和内心的荒凉。这一切,常写常新,构成了小说的使命与可能性。所以,在细枝末节处,还是进行了不易察觉的变貌,矫正了几处呼应上的纰漏,使细节更吻合日常的逻辑。 无需讳言,《东岸纪事》为我赢得了一些世俗名声,问世以来,受到的关注比我之前所有的小说加起来都要多。一位文学教授认为其“改写了上海文学版图”,因为之前写上海的文学作品,是阴柔的、精致的、小布尔乔亚的,这本书却是阳刚的、粗鄙的、泥沙俱下的,从而改变了读者对上海的固有印象。《东岸纪事》似乎成了我的代表作,我不能矫情地说赞美无意义,但想到它可能成了我最重要作品,不免又惴惴不安。要知道,代表作成名作往往并不客观。我曾说过:马尔克斯最好的可能不是《百年孤独》,而可能是《霍乱时期的爱情》,杜拉斯最好的可能不是《情人》,而可能是《塔吉尼亚的小马》,村上春树最好的不是《挪威的森林》,而可能是《寻羊历险记》。一个可以佐证的小插曲是,有位同行对我说,我觉得你最好的长篇应该是《乞儿流浪记》,那真是一场语言和想象力的狂欢。我部分赞同他的看法,问题是《乞儿流浪记》影响并不大,这就是小说自身的命运,跟作者无关。 事实上,在修订之前,我已开始创作另一本以上海为背景的小说。这一次,故事发生地从浦东搬到了沪西,这部进行中的小说题为《西区野史》,对仗的书名预示它是《东岸纪事》姐妹篇。这是一次计划外的写作,通过《东岸纪事》,令我对时代与人心流变的关系、风土人情与群落的关系、历史纵深感和社会肌理的关系产生好奇,同时也培养了驾驭大体量长篇小说的能力与信心。完成后,我会将两本书合称为上海二重奏,届时若对魔都题材还有兴趣,或许会再写一部,组成上海三部曲。这是后话。 而此刻,在《东岸纪事》修订版出版之际,还是按惯例向朋友们致以诚挚的谢意,感谢文学同行们的谬赞与批评,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王焰、许静、储德天诸君的支持,也感谢对文学保有赤子之心的读者们。 2016年2月6日于北京西路办公室 书评(媒体评论) 我之所以推崇这部小说,是因为它改变了我们现在以为的写上海的一种主流定式。 ——陈思和 《东岸纪事》使我在消受过大量文学赝品之后,又想起好的文学,复活了内心尚未失去的对于文学的一往情深。 ——郜元宝 这部小说问世以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上海这座城市的都市书写地图。 ——王宏图 《东岸纪事》占据的是个人的记忆和经验,观念性的部分非常淡,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张新颖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