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德意志是铁打的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杨白劳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本《德意志是铁打的》跳出历史书拘谨沉闷的怪圈,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德意志日耳曼民族的历史变迁。书中历史论述引证有据,语言麻辣诙谐,文风潇洒奔放,感慨入时,畅销多年。

书中,世界历史古人仿佛在我们眼前复活了,上演了一幕幕跌宕起伏的故事,还伴有作者杨白劳对是非善恶进行频抖包袱的麻辣点评。这让我们在笑声中不知不觉地通透了解世界历史知识,还带来新鲜有趣、轻松畅快的阅读感受。

内容推荐

德意志在历史上,大部分时间分裂得七零八落,可不分裂的时候,就把其他国家打得七零八落。这是个令人信服和敬畏的民族,这不仅体现在它一度对外的铁血和强硬,更体现在它冷峻、稳健的民族心理和自省精神,以及永远不会被打垮的强韧心理素质。更令人惊叹的是,在音乐和哲学领域德意志民族的表现更堪称完美。

杨白劳编写的这本《德意志是铁打的》用明快晓畅的笔法,将德国历史的来龙去脉交待得清清楚楚,对这个民族的心理解读极为到位。读完后,你会理解到,德国这个铁血的战士,又如何能将虔诚的修道士、思辨深刻的哲人和才华洋溢的音乐家这几重身份结合得如此完善,可以让我们重温那已经久违的贵族精神。

目录

引言

起源篇

一 尼伯龙根战士

 天生战士

 尼伯龙根之歌

二 法兰克王国之墨洛温

 斧头帮大哥

 大义灭亲的家族

 铁锤来了

三 法兰克王国之加洛琳

 这个秘书很懂事

 猝不及防的皇冠

 西欧诸国的出生证

德意志篇

一、从东法兰克到德意志

二、捕鸟者——奠基人

三、大帝——奥托

四 奥托三世的意大利情结

五 亨利家族梦想成真

六 教宗生涯原是梦

七 从亨利到亨利:谁是老大

 玩教廷于股掌之亨三

 君子报仇什么时候都不晚之亨四

 退一步海阔天空之亨五

八 霍亨斯陶芬家族VS韦尔夫家族

 没有无缘无故的仇家

 韦尔夫家族的狮子

九 巴巴罗萨的意大利纠结

十 后巴巴罗萨时代

十一 世界的奇迹腓特烈二世

十二 哈布斯堡家族发家史

十三 国王的职业津贴

十四 金玺诏书:王权大派送

十五 美男子的宗教暴行

十六 最后的财迷骑士

十七 马丁路德的世纪精华帖

十八 日不落帝国之王

十九 一只鞋引发的“餐具”

二十 混战30年

 战前诸王

 再次高空掷物

 第一阶段:窝里斗

 第二阶段:丹麦人来了

 第三阶段:雄狮殒命

 第四阶段:帝国的死亡证书

二十一 西班牙王位争夺战

二十二 普鲁士崛起江湖

 波罗的海的湖南人

 普鲁士建国

 军曹国王OR乞丐国王

二十三 美泉宫皇后和无忧宫主之一

 奥地利女王

 腓特烈大王

 腓特烈大王的内政

 奥地利女王的家务

二十四 世界大战的7年预演

二十五 美泉宫皇后和无忧宫主之二

 腓特烈二世的艺术人生

 特蕾莎女王的儿孙福

二十六 巴士底狱的华丽胜利

二十七 波兰大西瓜

二十八 末代皇朝的反法同盟

 帝国的暮色

 反法同盟

 帝国的终结

 唇亡齿寒

二十九 屈服于魔头的兄弟俩

 普鲁士的浴火重生

 奥地利的平衡外交

三十 一个魔头的倒掉

 纵马进巴黎

 群架后的总结大会

三十一 牛人辈出的时代

 祈祷之手

 自由职业不自由

 烦恼维特之少年

三十二 神秘年份

 暗流涌动

 革命洪流——组团造反

三十三 第二帝国诞生

 俾斯麦的年少轻狂

 时事造人才

 铁血的统一战争

 德意志帝国成立

三十四 永远的茜茜

 意外的皇后

 迷茫的皇后

 抗争的皇后

 恋爱的皇后

 纠结的王子

 最后的皇后

三十六 新帝国的气象

三十七 俾斯麦下课

三十八 大战前夕

 战争之路

 巴尔干乱麻

三十九 第一次街坊群架

 奥地利王子和捷克灰姑娘

 导火索和宣战

 施里芬计划

 1914年的战斗

 1915年

 1916年

 1917年

 1918年

四十 魏玛共和国是为吗?

 终于看到了共和

 把仇家往死里整

 那些还债的日子

 国乱方显“忠良”

四十一 狂人土壤上最狂的狂人

四十二 元首万岁

 谁妖魔了尼采

 希特勒的成长

 建设自己的政党

 时势造英雄

 总理到元首

四十三 战争准备

 纳粹机构组织

 要大炮不要黄油

 团伙作案才有威慑

四十四 摸着石头过河

 莱茵区的冒险

 先拿回失去的

四十五 第二次大规模街坊群架

 白色方案

 曼斯坦因计划

 海狮计划

 巴巴罗萨计划

 北非战场

 两大战役

 盟军登陆

 最后的战斗

 狼群战术

 元首的末日

四十六 元首私生活:不能不说的故事

四十七 波茨坦会议内容

 分区占领

 纽伦堡审判

 赔款和4D计划

四十八 终于整散了

 第一次柏林危机

 建筑奇迹——德国长城

 要不要翻墙,这是个问题

四十九 高墙内外之联邦德国

 阿登纳的历史功绩

 从艾哈德到施密特

五十 高墙内外之民主德国

五十一 柏林墙的倒掉

五十二 再次统一

五十三 猜不到,这结局

五十四 德意志是铁打的

德国王室世系表

试读章节

巴巴罗萨登基是获得了大多数德意志诸侯支持的,为啥呢?之前斯陶芬家族和韦尔夫家族的连场内战,搅得德意志够乱的了,诸侯们感觉,是时候休息一下了,总这么打也挺烦的。而巴巴罗萨最大的优势,就是他是斯陶芬家族的侄子,而他的妈妈却是来自韦尔夫家族的,这样一来,说不定两个家族就不打了。

巴巴罗萨还真是不负众望,他一上班,就宣布,将狮子亨利一直要求的巴伐利亚领地还给他,而亨利马上宣誓向国王陛下效忠!

为啥这么好说话呢?因为巴巴罗萨需要狮子支持他,红胡子一辈子的理想就是将意大利吃掉,重建罗马。而收复了亨利,第一,获得他家的军事支持;第二,也防止他趁国王去意大利出差,他在后院放火。巴巴罗萨和狮子就这样建立了非常友好的关系,两个人的蜜月期大约维持了:20年。

教皇跟德王经常心有灵犀的,德王一惦记教皇,教皇就正好有事要帮忙。这不,教皇又招惹麻烦了。有个叫阿诺德的教士,对教皇和教廷腐化堕落的生活不满,觉得教会就应该艰苦朴素一点,要求无果,他就组织了一场暴动,带着一群人夺取了城市政权,还组建了自己的元老院,选出了自己的执政官!

收到教皇加急快递的求救文书时,巴巴罗萨正预备去罗马呢,他还不是皇帝,他要过去戴上皇冠啊。这下师出有名了。德意志的军队镇压了暴乱,教皇安全了,非要表示一下不可?酒就免了,给加冕吧。

当时给他加冕的教皇是新上任的英国人,阿德里安四世,经过前几十年教皇和皇帝的争权夺利,每个新教皇上班,都会尝试先把自己的威严树立起来,最好是从开头就让皇帝知道规矩。加冕仪式开始,阿德里安四世坚持巴巴罗萨要帮他牵马、扶蹬,巴巴罗萨一想,这活我今天要是干了,以后全世界都知道教皇是大,皇帝是小了,以后老子还在江湖上混不?免谈!No way!阿德里安四世也够倔的,你不干我就不给你加冕,巴巴罗萨暴脾气,能受这种气吗?一声令下,加冕现场变成修罗场,在场几千罗马人被杀,血流成河。突然遭遇这样的惨祸,教皇肝胆俱裂,啥也不敢要求了,哆哆嗦嗦地给巴巴罗萨戴上了皇冠。巴巴罗萨觉得,罗马帝围皇帝这名字听着不够威风啊,他给加个形容词,以后就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遥想巴巴罗萨这一辈子对意大利的征伐,老杨不禁要为他掬一把同情之泪啊,其孜孜不倦、锲而不舍、不离不弃真是感天动地啊,不过这次,“天道酬勤”这个真理没有成立。

沐浴着血光加冕是他第一次进入意大利,其后这样的远征他又组织了4次,为啥非要跟意大利过不去呢?总结原因,第一条应该是巴巴罗萨那个惊天动地的罗马野心和罗马畅想,没有罗马的帝国怎么算是罗马帝围呢?第二,巴巴罗萨总结前几任帝王的得失,觉得他们对教皇太客气了,对教皇一定是按住不松手,不让他抬头;至于第三条,那就是非常实在的现实考虑,巴巴罗萨需要钱。

意大利城市富裕、经济发达,占有这里,巴巴罗萨手头宽裕,有钱就有实力,各级诸侯还敢跟皇帝叫板挑衅吗?一手按住教皇,一脚踩住诸侯,这样的皇帝才能高枕无忧啊。

加冕后,巴巴罗萨就宣布对意大利拥有主权,以后这个地区官员任命、收税等实权部门全部由德意志负责。他本来就是来侵略的,现在得手当然是使劲压榨,意大利北部的城市因为毗邻德意志,受害最深,不久,以米兰为首的大城市开始跟德皇对抗。

1158年,第二次意大利战争,以城邦联盟投降告终;1160年,第三次意大利战争,当时的教皇忍无可忍了,宣布开除巴巴罗萨的教籍,然后跟米兰城市联盟一起,抵抗德意志侵略。这次巴巴罗萨是真火了,围城两年,拿下米兰城后,他把这座名城砸成废墟1

P94-95

序言

又要启动我们的行程了,告别英伦三岛,回到欧洲大陆,这片大陆的街坊人口密集区,门户甚多,去哪一家串门子呢?

且看中欧这一带,有家豪门大户,真个是钟鸣鼎食之家,遍地鸿儒,星光灿烂,很值得拜访。杨妈经常教育老杨,去别人家串门,一定要收拾准备一下,不要显得太土鳖。

咱国家改革开放30多年了,贼拉有钱,绝对没有人再敢说俺们土鳖,别说那些欧洲大牌都把旗舰店建在中国了,连总是自称自己为农民的赵大爷都开始玩私人飞机了。

改变土鳖形象,最快的当然是硬件配置,穿身名牌,开辆好车,一般的五星级酒店还是会让你进去的。但是软件就难了,比如开辆奔驰车,最豪华的车载音响里放出来的是“那一夜,你没有拒绝我!那一夜,我伤害了你”;抑或是“狼爱上羊啊爱得疯狂”,你还饱含深情地跟着嚎唱。这就麻烦了,这事要是被梅赛德斯公司知道,只怕要取缔你开奔驰的资格。

艺术鉴赏代表一个人的品位,也是土鳖升级必要的软件建设,而面对我们将要进入的这户人家,第一个需要的修炼就是:音乐,古典音乐。

什么是古典音乐,老杨的解释:听不懂但是又很想听懂,附庸风雅非要听不可,要不断掐大腿,防止打瞌睡的音乐(老杨长期拿无知当个性,地主们千万不要学)。古典音乐,按字面理解当然就是古代的经典音乐,既然是在欧洲,我们讲的自然是西洋的古典音乐。

有人说,音乐是上帝创造的最美的东西。所以音乐也成为跟上帝沟通最好的工具,整个西方音乐的起源和发展跟基督教密不可分,最早来自教堂的圣咏。随着乐器的进步、乐谱的完善,再经过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音乐的灿烂时代出现在17~18世纪。我们要认识的第一牛人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你要是没啥事突然跟人讲巴赫,十个人有九个说你装。其实,没有大家想得那么高深,老杨敢断言,所有的“地主”,活到现在,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至少听到过一次巴赫。他有一首曲子,几乎是每个人学钢琴的入门课,3~5岁的小朋友,会弹的不计其数,纵然不会弹,也指定会哼哼,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小步舞曲。

小步舞曲虽然泛滥,但还都是音乐爱好者用于学习的。还有一首耳熟能详,更是因为被广泛用于各种咖啡厅、茶座、露天酒吧或者是酒店大堂,大家都不好意思说它高档经典了,这首曲子就是《G弦上的咏叹调》。

这首曲子出自巴赫《第三号管弦乐组曲》,是第二乐章主题。19世纪,有位小提琴家将这段改编为钢琴伴奏的小提琴独奏曲,风靡了全世界。

大家都知道小提琴有四根弦,从粗到细分别是G弦、D弦、A弦、E弦,演奏者的手指在四根弦上跳跃舞蹈,小提琴特有的清越而流畅的旋律就是这样产生的。而演奏“G弦上的咏叹调”就省事了,因为全部的工作都只在G弦这一根上完成,貌似工作量只有四分之一,但产生的效果绝不偷工减料。

巴赫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他几乎所有的灵感都是来自他对上帝的爱,G弦厚重而深沉,博大包容,能演绎最深邃的情感。将这首曲子作为背景音乐放几遍,你会不知不觉陷入一种缠绵的气氛难以自拔,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巴赫的力量。

《G弦上的咏叹调》本来蕴含着宗教的神圣感和神秘感,可是因为太普及了,在一些茶馆里,从斗地主的洗牌声音空隙中传来,它的宗教神圣感肯定就被淡化了。好在巴赫还有大量的宗教作品没有被放进酒吧茶楼去糟蹋,其中的巅峰之作就是《马太受难曲》。

将耶稣的事迹谱成曲子,是当时很多作曲家喜欢干的事;但是我怀疑用音乐描述耶稣事迹,只有巴赫得到了上帝的正式授权,所以《马太受难曲》之后,再没有同类的东西敢拿出来现眼了。

整部作品有78首分曲,来自《圣经》的《马太福音》,规模庞大,气势恢宏,需要三个合唱团和两个管弦乐队还有其他大量乐器的配合。

不管你有没有读过《圣经》,安静听一次“马太受难曲”,你能体会到那种深刻的忧伤、牺牲的勇气和伟大的救赎,你似乎能看到耶稣鲜血淋淋被钉上十字架时悲悯的目光,充满神性的光辉,让人心悸、心痛、心动,如果你碰巧信教,我相信你会流泪。所以,这套乐曲在世界宗教音乐史上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

不管给《马太受难曲》多高的评价,它似乎都受之无愧,即使是最刻薄的批评家,也不敢随便诋毁,可惜这个待遇,巴赫生前并没有。

他生前的所有名声来自他是个技艺无比高超的管风琴演奏家。传说他在教堂里演奏,教堂外种地的农民听到,并不知道是谁在弹琴,但是这些农民会说,能弹奏出这样的音乐,那人如果不是巴赫,就一定是天使!

巴赫生前地位卑微,到处跑场参加王公贵人的堂会。18世纪初,巴赫去给当时的一位勃兰登堡大公演出,这位大公是个音乐爱好者,养着一支乐队,让巴赫送他几首曲子演奏,巴赫受宠若惊,诚惶诚恐地从自己的作品中精选了六首送给大公。

这是巴赫最黄金的时代,他的创作已经进入了行云流水、三花聚顶的境界,灵感如火山岩浆般喷涌,已经鲜有东西可以承载,所以,这六首曲子几乎是动用了当时能找到的所有乐器,惊才绝艳。可惜,他满腔热情地将自己的心血送出去,勃兰登堡的大公并不是知音,大公的乐队有6个人,巴赫这六首曲子,最少都要7个乐手,勃兰登堡不知道是不是经费有限,没有增加一个乐手的预算,于是就将这部作品丢进废纸堆了。

大公去世,这六首曲子以每首48芬尼的价格卖出。芬尼是当时的货币单位,一芬尼相当于人民币5分钱,这样算下来,巴赫精选的这六首曲子大约跟同等重量的废报纸价值相当。六首曲子后来重见天日,定名为《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巴赫的管弦乐的代表作,在音乐史上是什么地位呢?用另一位音乐家瓦格纳的评价比较中肯——“一切音乐中最惊人的奇迹”!

……

老人家拿出小提琴,在克拉拉的墓前拉了一首曲子,没有人知道是什么,其实也不需要知道是什么,那是43年蕴藏的爱情,43年说不出口的思念,现在他终于能大胆说出来了,可是那个女子却再也听不到了。克拉拉死后的第二年,勃拉姆斯在维也纳追随她而去。他死后,汉堡港的所有船只为他下半旗,并且鸣笛致哀。因为勃拉姆斯出生于汉堡,他是汉堡的骄傲。

以一个外行的角度,一口气讲完了三个音乐家的故事。要说这三个音乐家有什么联系,除了音乐上的某种传承,就是他们都代表着连续的三个古典音乐的伟大时代。但是老杨把这三个人挑出来跟大家认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都来自我们将要访问的那个国家——德意志。

这三位在音乐史上被共称为“3B”,称号不太好听,因为他们三个的名字都以B开头。无论哪个国家出了这3B,都可以说自己是音乐史的栋梁了,可德国不仅仅是只有这3B而已,大致点算一下德国籍的音乐家,包括:亨德尔、舒曼、瓦格纳、门德尔松、韦伯等。我们这只是说的国家概念上的德国,如果推广到广义的德意志概念,不得了啦:海顿、莫扎特、舒伯特、施特劳斯家族、马勒、卡拉扬……

现在大家知道了,不上音乐课怎么好意思去德国串门子呢!但是仅仅是音乐还不够,如果说这些音乐家是德意志的一片星空,他家肯定还有另一片星空,一样的耀眼,那就是哲学家。德国的哲学家简直就像是当地特产了,如同东北的人参鹿茸乌拉草,而那些闻大名如雷贯耳的哲学家,几乎都出自德国。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席勒,当然不能忘记马克思、恩格斯两位跟咱们很熟的人,以及把很多人分析神经了的弗洛伊德。

一个地区同时盛产音乐家和哲学家是非常奇怪的,感觉将松树和水仙种在一块地里。我一直认为音乐是天性的释放,而哲学应该是理性的沉淀;音乐使复杂的事情简单,要么愉悦要么忧伤;哲学则非要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愉悦的时候要分析忧伤,忧伤的时候要解构愉悦。但是在德意志,音乐和哲学是一个完美的统一体,音乐家和哲学家两片星空交织出神奇的光辉,上面说过的舒曼和勃拉姆斯都有哲学的学位,而尼采也曾是个半吊子的作曲家。  看到这些震烁古今的名字,我们好奇什么样的土地这样的人杰地灵。这实在是一个高贵而伟大的民族,就算它也曾诞生过几个狂人,让世界不安宁,但它依然是伟大的,它的自律、自省和严谨值得所有人尊敬,让我们带一颗肃穆的心去敲门吧,跟德意志人一起走过他们的历史……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7:3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