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编著的《有机精细化学品工业污染综合防治最佳可行技术(精)》以欧盟有机精细化学品工业的污染综合防治最佳可行技术(BAT)为主要内容,系统介绍了欧盟有机精细化学品生产和污染控制技术现状,并详细介绍了有机精细化学品的基本生产工艺(第2章)、排放和消耗水平(第3章)、确定最佳可行技术所参考的技术(第4章)、最佳可行技术及其排放水平(第5章)以及部分新兴技术(第6章),具体包括主要的生产工艺与技术现状、污染物排放及能量与原料消耗水平,以及各生产工艺可供选择的资源节约与污染控制BAT技术等。
有机精细化学品(OFC)BREF(最佳可行技术参考文件),是根据欧盟理事会指令96/61/EC的16(2)(下文简称“指令”)的技术交流成果。本绪论介绍主要调查结果、重要最佳可行技术(bestavailabletechniques,下文简称“BAT技术”)的结论及相关消费/排放值。本书阅读应结合BAT技术和BREF前言、目的、用法和法律条款诠释。本绪论可作为单独技术文件,因没有BREF的全部内容,不能作为确定BAT技术的依据。
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编著的《有机精细化学品工业污染综合防治最佳可行技术(精)》重点介绍OFC多产品工厂的序批式生产,同时涉及OFC生产以序批式、半序批式及连续式运行的“更大”规模生产线。本书未涵盖指令附录1中所有有机化学品,如染料、色素、植物健康品、杀菌剂、医药产品(化学和生物过程)、有机炸药、有机中间体、专用表面活性剂、香料、芳香剂、信息素、增塑剂、维生素、荧光增白剂和阻燃剂等。
0绪论
0.1 内容摘要
0.1.1 有机精细化学品生产及其环境问题
0.1.2 BAT备选技术
0.1.3 最佳可行技术(BAT技术)
0.1.4 结束语
0.2 序言
0.2.1 本书的地位
0.2.2 IPPC指令的相关法律义务和BAT技术定义
0.2.3 本书的编写目的
0.2.4 资料来源
0.2.5 本书的理解和使用
0.2.6 本书的资料更新和修订
0.3 本书的范围
1 总论
1.1 行业分布
1.2 环境问题
1.3 主要产品
1.3.1 有机染料和颜料
1.3.2 药物活性组分
1.3.3 维生素
1.3.4 杀虫剂和植物健康品
1.3.5 香料和调味品
1.3.6 荧光增白剂
1.3.7 阻燃剂
1.3.8 增塑剂
1.3.9 炸药
2 应用性工艺技术
2.1 概念:单元过程与单元操作
2.1.1 中间体
2.1.2 异构体与副产物
2.2 多产品生产车间
2.3 设备和单元操作
2.3.1 反应釜
2.3.2 产品分离纯化设备和操作
2.3.3 冷却
2.3.4 清洗
2.3.5 供能
2.3.6 真空系统
2.3.7 废气回收/减排
2.3.8 废水回收减排
2.3.9 地下水保护和消防水
2.3.10 溶剂回收
2.4 厂区管理监测
2.4.1 排放清单和监测
2.4.2 排放源、排放参数/污染物
2.5 单元操作和连续运行
2.5.1 N酰化
2.5.2 卤代烷的烷基化
2.5.3 缩合反应
2.5.4 重氮化和偶氮耦合
2.5.5 酯化反应
2.5.6 卤化反应
2.5.7 硝化反应
2.5.8 硝化乙醇生产
2.5.9 无机物氧化
2.5.10 光气化反应
2.5.11 硝化芳烃还原反应
2.5.12 磺化反应
2.5.13 三氧化硫(SO3)磺化反应
2.5.14 氯磺酸磺氯化反应
2.5.15 维蒂希反应
2.5.16 涉及重金属的工艺
2.6 发酵
2.6.1 单元操作
2.6.2 环境问题
2.7 其他
2.7.1 制剂
2.7.2 天然物萃取
3 现有排放消耗
3.1 大气排放
3.1.1 VOCs排放概述
3.1.2 大气排放各物质的浓度及DeNOx效率
3.1.3 大气排放中物质的排放量
3.2 废水排放
3.2.1 COD、BOD5排放及去除率
3.2.2 无机物排放及其去除率
3.2.3 AOX和毒性物质排放及其去除率
3.3 废弃物
4 BAT备选技术
4.1 环境影响的预防
4.1.1 绿色化学
4.1.2 工艺研发的EHS理念
4.1.3 溶剂选择导则的应用
4.1.4 合成反应条件的案例
4.1.5 天然产物提取
4.1.6 安全评估
4.2 环境影响最小化
4.2.1 “最新型”多产品车间
4.2.2 先选定厂址再确定生产工艺
4.2.3 除草剂生产关注事项
4.2.4 萘磺酸产率提高
4.2.5 无水真空制备系统
4.2.6 环介质溶剂的液环真空泵
4.2.7 闭路循环液环真空泵
4.2.8 管道清理系统
4.2.9 间接冷却
4.2.10夹点法
4.2.11 能量联合蒸馏
4.2.12 设备清洁优化(一
4.2.13 设备清洁优化(二)
4.2.14 VOCs最小排放(一)
4.2.15 VOCs最小排放(二)
4.2.16 容器气密性
4.2.17 反应釜瞬时惰性保护
4.2.18 反应釜液体投加
4.2.19 封闭系统的固液分离
4.2.20 蒸馏过程废气排放最少化
4.2.21 废水分离
4.2.22 产品逆流洗涤
4.2.23 反应控制案例:偶氮耦合反应
4.2.24 高含盐量母液控制
4.2.25 反应萃取
4.2.26 压力渗透在染料生产中的应用
4.2.27 土壤保护
4.2.28 消防水和污染地表水截留收集
4.2.29 案例:光气化操作人员培训
4.2.30 案例:光气贮存运输
4.3 废物管理和处理
4.3.1 平衡和监测
4.3.2 单元过程废物
4.3.3 芳香溶剂和低级醇回收
4.3.4 溶剂和副产品循环回用
4.3.5 废气处理
4.3.6 游离氰化物分解
4.3.7 废水管理及处理
4.3.8 总废水处理及其排放值
4.4 环境管理
4.4.1 概述
4.4.2 标准化和非标准化
4.4.3 环境效益
4.4.4 跨介质效应
4.4.5 运行资料
4.4.6 适用性
4.4.7 经济性
4.4.8 实施驱动力
4.4.9 工程实例
4.4.10 参考文献
5 BAT技术
5.1 引言
5.2 环境影响预防及最小化
5.2.1 环境影响预防
5.2.2 环境影响最小化
5.3 废水管理和处理
5.3.1 物料平衡和生产废物分析
5.3.2 溶剂回用
5.3.3 废气处理
5.3.4 废水管理和处理
5.4 环境管理
6 新技术
6.1 混合改进
6.2 工艺强化
6.3 微波辅助有机合成
6.4 恒流反应釜
7 结束语
7.1 技术交流
7.1.1 工作进度安排
7.1.2 资料来源和书稿编制
7.1.3 共识程度
7.2 未来工作建议
7.2.1 OFC行业排放和消耗水平的量化评价
7.2.2 从OFC装置拓展VOCs排放状况的解析
7.2.3 OFC废水联合预处理平台
7.2.4 制剂工艺评价
7.2.5 其他
7.2.6 R&D的未来工作
附录Ⅰ 缩写和释义
附录Ⅱ 词典
附录Ⅲ 案例工厂概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