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2008年
华盛顿特区
还不到三点,时间过得真慢,就像等一壶总也烧不开的冰水。
“给我接惠普尔。”我拿起了电话。
“我是惠普尔,总统先生。”
“有什么情况吗?”
“几分钟前,奥康内尔的人宣布要在明天下午落基山中部时间一点召开新闻发布会。”
“看来他又要熬夜了。”
“是的,先生。新闻媒体正一窝蜂地赶往乱世城。”
“见鬼,他们要干什么?立刻叫我的顾问班子去情况分析室,我们在那儿观察他们的动静。”
“传言很多,其中一个有点意思。《纽约时报》一个叫琼·赛德尔的记者在丹佛机场发现一位脸熟的旅客下了飞机,她通过旅客登机记录查到这人是小有名气的警探本·霍奥维茨。奥康内尔的人从机场把他接走了,已经在乱世城的记者们也都确认了霍奥维茨的出现,但他又被从城里直接拉往奥康内尔的农场。”
“这意味着什么,惠普尔?”
“现在不好说,总统先生。”
“让纽约联邦调查局查查这个霍奥维茨的底细。”在惠普尔找藉口抱怨由联邦调查局出面会有麻烦之前,我迅速转换了话题,“副总统在哪儿?”
“总统先生,你一定要联邦调查局出面吗?”
“我们没工夫在这些屁事上纠缠,就这么办。副总统在哪儿?”
“达拉斯。”
“叫他接电话。”
挑选参议员马修·霍普做我的副总统是我对南方保守的基督教联盟的最大让步,他是那个素来言辞激烈的联盟中的核心人物,通过他我才能控制那个集团。在克林顿执政后期,几个基督教团体、长老会、联合卫理公会,以及天主教和犹太教的教士们联合提出了一个全面禁枪提案。克林顿离任后,枪械院外集团死灰复燃,重新夺回了他们被搁置的大部分权利,促成这一转变的根本原因就是马修牢牢控制的一千六百万南方联盟的浸信会教徒。
“我是马修。”
“马修,你在达拉斯听到什么传言了吗?”
“没有,总统先生。”
“我们的计划要做些变动,你得马上回华盛顿来,下午两点我们在情况分析室见面。几个小时前,我拿到一些不太乐观的选情民调,我想你在拉票结束前最好先看看,因为最有可能发生争议的地区已经转移到了你的地盘上。”
副总统清了清嗓子:“是吗?一点小风浪,我马上摆平它,弄出一份对我们有利的民调。”
“我可没心思开玩笑!”我正色说道,“在南卡罗来纳州和阿拉巴马州已经有两个百分点转向了奥康内尔,在路易斯安那州、乔治亚州和密西西比州有二点五个百分点转向他,这是个危险的走势,马修。”
“见鬼,长老会教徒都是你的人呀,总统先生。”
“没错,马修,但南方一千六百万浸信会教徒是你的人,而他们却在动摇,难道我们得罪了他们的女人?”
P52-53
尤里斯的这部小说所选取的主题比爱尔兰裔(1976年的《爱尔兰往事》和1995年的《救赎》)、犹太人(1958年的《出埃及记》和1988年的《米特拉山口》)或阿拉伯人(1984年的《麦加朝圣》)更为宏大。
——《柯克斯评论》
著名作家尤里斯以引人注目的背景描述开始了他的第十二部小说……尤里斯的这部预言性的小说结构较分散,从而含有许多悬念。事实上,读者阅读时可能会认为他们在看一部迷你电视系列剧。
——《出版人周刊》
这个故事像《出埃及记》一样激动人心。
——《达拉斯晨报》
伟大的小说……尤里斯把政治、历史、爱和人的激情融为一炉,创作出又一部畅销书
——《塔尔萨世界报》
这不仅是《出埃及记》作者的又一部大作……也是阴谋与爱情的继续。
——《普罗维登斯日报》
译者的话
二十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坛升起一颗耀眼的明星,著名小说家里昂·尤里斯用他五十年的创作生涯,证明了他是美国文坛上的一代奇才。他的十二部长篇小说,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角度欣赏,几乎每一部都充满激情和耐人寻味,其中七部改编成了电影或电视连续剧。
《拯救美国》(1999年)是里昂·尤里斯继他的代表作《出埃及记》(1958年)和《爱尔兰往事》(1976年)后,又一部体现他独特历史感和想象力的作品。小说以虚构的人物和情节,上演了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的一幕,透过对大选的描述,美国社会的民主政治和社会生态跃然纸上,惊人地隐喻(影响)了十年后美国政坛上那场世界瞩目的风云变幻。
小说主人公奎恩·帕特里克·奥康内尔是个孤儿,被一对美籍爱尔兰裔夫妇收养,他有过幸福的童年,也有过迷茫、叛逆的青春年华。大学毕业后,他加人了美国海军特种部队,在执行一项秘密使命的任务中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退役后,他从年迈的养父手里接管了农庄,继而步人政坛,逐渐对传统的美国政治萌发出变革的冲动。为了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任具有罗马天主教背景的美国总统,他在与共和党的较量中,在可怕的对手——美国全国步枪协会的威胁下,不屈不挠,勇于献身,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总统的宝座走去。
在奎恩踌躇满志地为赢得大选做准备的前夜,他同父异母的兄弟在寻觅了半个世纪后找到他,向他透露了一个惊人的秘密,一个几乎断送他政治前程和导致国家分裂的秘密:他是一个犹太人!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任具有天主教背景的总统,已经是个神话般的梦想,而成为第一任具有犹太血统的美国总统,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传统的美国政治能接受这个现实吗?素以民主和社会宽容自居的祖国将会做何反应?崇尚信仰自由和生活方式多元化的美国人民愿意把他们的命运托付给他吗?当所有这一切都是未知之谜的时候,他已经别无选择。
历史在十年后几乎再现了当年里昂·尤里斯笔下的美国政治,在经济大萧条的阴霾下,2008年美国大选中奥巴马的胜出,无疑是美国民主政治的一个突破,是美国错综复杂的种族、民族、宗教和五花八门的政治、经济势力之问的重新组合,是二十一世纪的美国能否继续充当世界领袖的新的起点。
如果你对今天的世界有兴趣,对今天的美国有兴趣,里昂·尤里斯的小说无疑给你观察世界、观察美国开启了一扇有趣的窗口,当你放下他的书时,你会有所感悟……
这部小说本应于2008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即在中国大陆出版,因为一直拿不到版权,无奈之下,我只好放弃与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合作,于2012年转由中港传媒出版社在香港出版了这部小说。八年后的今天,新世界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终于拿到了它在中国大陆的版权,尽管奥巴马的两届任期将满,但其间2012年罗姆尼和2016年桑德斯的参选,又给这部小说添加了有趣的注解。为此,我要感谢新世界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对这部小说的兴趣和付出,并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读者去了解这个正在变化的新世界。
高卫民
2016年9月1O日于北京
里昂·尤里斯所著的《拯救美国》讲述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延展到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这数十年间极其精彩、引人入胜的故事。主人公奎恩·帕特里克·奥康内尔诚实、讲求道义、勇敢无畏,即将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任具天主教背景的爱尔兰裔总统。
但奎恩的身后却隐藏有一个爆炸性的秘密。这个埋藏了半个多世纪的秘密有可能断送他的政治前程,威胁他的生命,甚至导致国家分裂,他自己却对此一无所知,他已经别无选择……
这部充满政治色彩、家庭伦理、爱与恨、激情与人性的小说,为我们勾勒出了美国在新世纪面临的危机。
里昂·尤里斯所著的《拯救美国》写于1999年,是作者继代表作《出埃及记》和《爱尔兰往事》后,又一部体现他独特历史感和想象力的作品。小说主人公奎恩·帕特里克·奥康内尔是个孤儿,自小被一对美籍爱尔兰裔夫妇收养。他大学毕业后加入美国海军特种部队,之后步入政坛,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总统的宝座走去。然而,在奎恩踌躇满志地为赢得大选做准备的前夜,他同父异母的兄弟在寻觅了半个世纪后找到他,向他透露了一个惊人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