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当代经验的文学视像
一 从救世到混世的精神流变
——柯云路、张承志、徐星、王朔纵横谈
二 新时期小说创作人道主义倾向的逻辑展开与形式转换
三 新时期小说文本试验哲学一社会学规定性的考察
四 逆子·狂人·无赖
——关于个性解放思潮在中国的悲剧命运的思考
第二编 世纪之交多元文化空间的反思
一 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的开放与多元特征
二 改革与反对官僚主义
三 “意象学三书”与当代美学研究重心的转移
四 传统文化的危机与20世纪中国的反文化思潮
第三编 古典观念的回溯
一 论儒学的“哲学的突破”
二 前期儒家的生命哲学
三 说“名节”
四 庄子生命哲学述论
五 艺术的否定与否定的艺术
——庄子美学的逻辑走向
六 “游”:“君子”和“至人”之间的张力及其释放
第四编 传统伦理的现实可能性
一 “和”:如何实现从“天下”向现代政治国家的转移
二 《周易》管理思想试探
三 《孟子》四题
四 生态伦理观:儒家和后现代主义的比较诠释
五 “义”:从“五伦三纲”到现代职业伦理
后记
由韩德民著的《中国视角——当代经验和古典观念之间》立足时代精神观念内在博弈的角度,讨论中国社会晚近变革的内在逻辑脉络。对20世纪末期以来、乃至近代以来的文学和文化思潮演变,作者以典型个案列举的方式,观照其总体性的哲学一社会学蕴含。作者认为,时代的精神变革和思潮演变,是现实实践和个体当代经验推动的结果,也是深层文化观念连续和延伸的结果。现实实践、个体经验、历史观念及其相互作用方式的无限丰富性,决定了精神演化轨迹的曲折性。对于当代经验的描述,作者注重透视其当代性背后的历史承袭;而对于传统性思想文化观念的阐释,作者则着重其和当代经验建立相互质证和相互支持关系的可能性。以个体心理感受和时代精神趋向的相互联结为中介,展开有关当代经验和历史观念的描述和反思,这样的理解中国的视角,是贯穿本书不同篇章的基本线索。
由韩德民著的《中国视角——当代经验和古典观念之间》分为四编,包括:当代经验的文学视像、世纪之交多元文化空间的反思、古典观念的回溯、传统伦理的现实可能性。本书献给作者母亲,也希望借以寄托作者对记忆中的乡土中国的怀念和眷恋。作为信仰形态的乡村,在未来的城市空间结构中,相信一定还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恰当位置。
本书各部分发表于不同时期,格式各不相同,辑入本书时做了统一技术处理,某些由编辑所作的删节也酌情做了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