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水东骄子--王广文和他的战友们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春光
出版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水东——这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名,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原地区却是闻名遐迩。它的出现,同一段悲壮的历史紧密相连:1938年6月9日,蒋介石为了阻挡日军西进,在郑州花园口炸开黄河大堤,咆哮的黄河水冲向河南、安徽、江苏平原……给豫皖苏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改道后的黄河称为新黄河,黄河以东的睢县、杞县、太康等地区,始称睢杞太地区,后来称为水东地区。在战争年代,水东儿女为了保卫这片土地,和敌人进行了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战歌!李春光谨以此书《水东骄子--王广文和他的战友们》献给曾经战斗在水东大地上的革命前辈们!

内容推荐

李春光的《水东骄子--王广文和他的战友们》介绍1938年日寇侵占河南睢县后,王广文在县委领导下,在自家小院里组建了全县第一支抗日武装。这支队伍迅速发展壮大,成了水东(当时的新黄河以东)地区抗日的重要力量。水东主力部队东移后,留守在那里的王广文和部分战友孤悬敌后,受到日伪顽匪的四面夹击。但他们凭其大智大勇,一次次出奇制胜,直至抗战胜利。随后,他们再接再励,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数次“围剿”,赢得了豫东大地的解放。从此,王广文和他的战友们又转战新的疆场,再铸辉煌……

目录

第一回 后杨楼王家添骄子村学堂老师夸学生

第二回 王广文忍痛辍学边老师传道解惑

第三回 李广美誉满乡镇王广文喜得贤妻

第四回 重新人校学习再次回家种地

第五回 宋氏遭劫祸连祸王家求变难上难

第六回 李广美忍气负重王广文时来运转

第七回 王广文锄恶扬善后杨楼睦邻成风

第八回 王静敏奉命来睢王广文光荣入党

第九回 睢县百姓指望共产党王家小院筹建游击队

第十回 许兴和只身擒敌探王海山人住后杨楼

第十一回 吴芝圃巧计平“哗变”李广美享誉“好大嫂”

第十二回 鬼子兵占领睢县城蒋介石炸开花园口

第十三回 吴守训会合王广文游击队击溃征粮队

第十四回 李传芬单枪探虎穴吴芝圃撤防变战法

第十五回 游击队攻打长岗张心贞火烧王家

第十六回 母子四处逃难财主一反往常

第十七回 吴芝圃赴“鸿门宴”王广文退“老匪首”

第十八回 沈东平壮烈牺牲王广文名扬水东

第十九回 精英荟萃杜岗“游击支队”诞生

第二十回 王广文操场练兵彭雪枫渡河东进

第二十一回 彭雪枫造福书案店王广文带出模范连

第二十二回 子弟兵回师睢杞太吴芝圃迎接杨得志

第二十三回 初建独立团苦战门楼张

第二十四回 王广文鼓舞士气独立团攻打夏楼

第二十五回 日伪疯狂扫荡一营安全脱险

第二十六回 独立团自办伙食王广文路收“傻兵”

第二十七回 独立团主力东移王广文留守水东

第二十八回 宋秀启被捕入狱王广文葛庄脱险

第二十九回 王广文夜半回家马玉堂杞南归来

第三十回 睢杞太重建独立团李广美搬离纠庄村

第三十一回 张剑石东进苏皖边王广文北上冀鲁豫

第三十二回 韩达生英勇就义王其梅临危受命

第三十三回 王广文再次北上独立团添将增兵

第三十四回 五鬼闹水东民不聊生水东独立团顽强奋战

第三十五回 李广美举步维艰独立团开荒种地

第三十六回 唐克威温河遇难陈鹤翔团部请罪

第三十七回 独立团多方斗敌顽王广文率部保麦收

第三十八回 独立团接连挫敌伪老百姓冒死救伤员

第三十九回 伪警察盘踞望京楼王广文施计端贼窝

第四十回 王广文急救张刚剑独立团首擒鬼子官

第四十一回 余克勤首战杨城谷熟岗会师改编

第四十二回 独立团围攻长岗孟昭华死里逃生

第四十三回 独立团攻打河提岭余克勤故纵孟昭炳

第四十四回 建立民主政权恢复农业生产

第四十五回 两团合力攻打叶寨军民同庆豫东大捷

第四十六回 水东军分区正式成立王广文兼领第三十团

第四十七回 孟昭华盘据草寺庙王广文奉命捣匪巢

第四十八回 王广文巧妙“攻心”赵隆全决定倒戈

第四十九回 赵隆全诱敌人圈套王广文收用投诚兵

第五十回 三十团装扮“伪区队”草寺庙变为“大坟包”

第五十一回  王定烈渡河去水西汪家道率部来水东

第五十二回  王广文围攻欧阳岗汪家道大战李芳华

第五十三回 余克勤倡建烈士陵园王广文率先多方支持

第五十四回 小鬼子宣告投降三十团连克三城

第五十五回 军分区更名易帅“遭殃军”大肆“围剿”

第五十六回 诱敌深入如愿以偿情理服人稳定队伍

第五十七回 王广文夜访纪国安三十团奇袭马庄寨

第五十八回 王广文重挫顽敌孟绅士代人交信

第五十九回 敌重兵突袭独立团三十团激战张裴梁

第六十回 王广文三上冀鲁豫国民党筹划再“围剿”

第六十一回 三十团四处游击王广文提前归来

第六十二回 日战张三寨夜袭清集镇

第六十三回 三十团连续作战冀鲁豫派来援兵

第六十四回 三十团月战二十八场王广文一天连打三仗

第六十五回 潘焱精心部署敌巢柘城被端

第六十六回 王广文四上冀鲁豫三十团子夜打刘寨

第六十七回 豫皖苏成立军区独立旅攻打涡阳

第六十八回 三十团再打睢县王广文接受重托

第六十九回 独立旅转战胜连胜王广文追打田中田

第七十回 王广文覃大深造宋秀启蒙冤被杀

第七十一回 王治军黄河遇险李广美船上救子

第七十二回 独立旅渡江南下王广文进京观礼

第七十三回 王广文就职西康苗丕一开山筑路

第七十四回 十八覃进驻拉萨王广文抗美援朝

第七十五回 大同汽校名扬全罩青藏高原捷报频传

第七十六回老部下竞相看首长李广美克己为他人

第七十七回 顶恶风救护干部下禁令规范子女

第七十八回 余热生辉享盛誉情系水东心不老

第七十九回 老战友笑谈老团队,老首长看望老部下

第八十回 “老熟人”病房忆往王广文仙逝郑州

第八十一回 水东骄子芳青史群英后人慰忠魂

水东英雄谱

王广文大事年谱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回 后杨楼王家添骄子

村学堂老师夸学生

1915年,是“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登上中华民国大总统高位的第三年,也是他伪称人民“拥戴”,粉墨登场称帝,将中华民国改为“中华帝国”的那一年。针对他的倒行逆施,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进步党以及其他诸多党派,群起而攻之,策划并着手组织反袁斗争。12月25日,前云南都督蔡锷与云南将军唐继尧等人在昆明率先宣布云南独立,并迅速组成了一支讨袁护国军,一路东征粤、浙,一路经黔人湘,准备在武汉会师后开始北伐。不久,黔、桂、粤、陕、川、湘也相继宣布独立,致使袁世凯陷入四面楚歌。

此时的中原大地,还在袁世凯的控制之下。袁世凯为加强对河南的统治,曾先后派他的表弟张镇芳、手下头等大将段祺瑞为河南都督。到1914年底,又委任他的亲信、镇压白朗起义的干将赵倜为河南督军。然而,“倒袁”和“保袁”两派仍在明争暗斗。其结果,最倒霉的当然还是老百姓。尤其是那些苛捐杂税,比以往明显增加;盗匪更加猖獗,甚至在光天化日之下屡屡绑票;一些会道门也乘机横行,变着法儿诈骗百姓财物……

就在蔡锷宣布云南独立的那一天,王广文出生在河南睢县长岗乡后杨楼村的一户普通人家。

后杨楼位于睢县县城西南方十多里远的睢、杞两县交界处,约百十户人家,一条小街贯穿东西,东边住的多是王姓村民,西边住的大都姓杨、陈、马。在村西头,街北面有一座小庙,是信男信女烧香乞福的地方。村南边不到一里是前杨楼,西边不到一里是杞县管辖的李庄,北边不远是张奶奶庙村和宋朝店村,东边二里外有条自安徽流经鹿邑、拓城、太康、杞县,并一直向西北方流去的“蒋河”。而蒋河往东,直至胡吉屯沟,数里之内再无村庄。这里的地势虽 然平坦,但属于贫瘠的盐碱地,收成很差,老百姓大都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 的苦日子。  

王广文的祖父是清朝最后一批武举人,但他无意跻身官场,倒对收徒传艺 情有独钟。因此,虽然称不上“桃李满天下”,但当地不少武林高手都是他的门生。其父王松云,下边还有两个兄弟在世,王广文称他们为“路叔”和“堂叔”。路叔住在靠近村东的一座二层小楼上,那是全村最高的建筑;他有点文化,中等偏瘦身材,两眼显露着精明,且为人正直、公正,是王氏家族乃至全村比较有威望的人,颇受大家信服。族内或村内遇到什么事,多由他主持解决。

王松云为人正直,朴实敦厚,和睦乡里,并受其父影响,练就一身好武功;其妻宋氏,温柔善良,持家勤俭,被人们公认为少有的“贤妻良母”。他们虽然已生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但受传统的“多子多福”思想的影响,对次子的到来还是显得特别高兴。尤其是王松云,不但拿出多年省吃俭用积攒的一点钱办喜宴,与亲朋邻居同乐,还特地登门拜访本村一位老秀才,请他给小儿起个好名字。

“他是啥字辈?”老秀才得知王松云的来意,乐呵呵地问。

“‘广’字辈,他哥哥叫‘广立’。”王松云连忙回答。

老秀才点点头,倒背着手,在屋内踱步沉思了一会,又用食指在手心里划拉了几下,突然抬起头,对王松云说:“就叫广文吧!”接着,他解释道:“你勤快,本分,人缘好,小日子过得也不错,又儿女双全,还两男两女,可谓称心如意。在咱们这一带,论崇武,你家当属名门;美中不足的,是家里还缺识字的。依我看,你这二公子,以后可以供他读书,广览博采,文炳雕龙,定会出人头地!”

老秀才说罢,又怕他那“广览博采,文炳雕龙”之类,王松云听不懂,遂补充道:“咱那梆子戏《杨家将》里,不是有个杨文广吗?咱把‘文广’二字颠倒一下,叫‘广文’,也希望他长大后文武双全!”

……

P1-2

序言

二年前,笔者在写《从放牛娃到开国将军——余克勤传》时,发现余将军在水东时期的最得力助手王广文非同一般:他待人宽厚,爱兵如子,在当地军民中享有极高的威望;他嫉恶如仇,胆大心细,被日、伪、顽、匪和土豪劣绅视为“克星”;他在战场上身先士卒,攻无不克,在兼任团长时就赢得了“指挥若定余司令(余克勤将军),无坚不摧王团长”的赞誉!他身经百战,常常冒着敌人的连天炮火冲锋陷阵,却从未受过一次伤,被人戏称“身上穿着防弹衣”。随后,我翻阅了《河南党史人物传》、《开封党史人物》、《中共睢县党史》以及《浴血水东》、《苗丕一回忆录》、《在水东的战斗历程》等史料,更感到王老是位传奇式的人物。  

王老十岁入本村私塾读书,但读到高小毕业,却因家境贫寒而辍学。随后,一边务农,一边自学,并于第二年考上县师范,重新获得了读书的机会。然而,为时不久,又因家庭变故而辍学。但他依113克服种种困难,再次考入专署举办的训练班……仅从这一点,就可看出他在少年时代就有了远大的理想、坚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王老二十三岁时,日寇侵占了他的家乡睢县。已是中共党员的他,凭着自己坚定的信念,心系民众和善于交结而积下的“人气”,竟利用自已担任乡联保主任的职务之便,在县委的领导下,在自家小院里拉起了一支抗日游击队,本人任队长,县委书记任指导员。他家也随之成了全县的抗13中心,他本人则成了水东革命根据地重要的创始人之一!

1939年,二十四岁的王老担任新四军游击支队三团二营六连连长。在支队整训比赛中,六连荣获全团总优胜;支队组织各团优胜者进行大比赛,该连又被总部评为支队模范连。彭雪枫将军亲自给他颁奖,鼓励他“发扬传统,保持光荣”。

在独立团主力东移时,王老为了保住用鲜血换来的水东根据地,保护可亲可敬的水东父老乡亲,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申请留在水东打游击,从而开始了更加艰难的军旅生涯……其间,鉴于日伪猖獗,环境艰险,为坚持抗战,他凭其远大的战略眼光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曾开辟了水上抗日根据地,从而解决了部队的燃眉之急。  

在此后的岁月,水东部队为了打鬼子、打国民党反动派,马不停蹄地南征北战,东进西伐。王老总是遵照上级指令,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危险哪有他。尤其是水东军分区成立后,他作为军分区副司令员兼三十团团长,率部连战连捷,尤其是智取草寺庙、火烧望京楼,至今仍作为佳话在当地广为流传。载1946年,他率领的三十团又曾经一月打了二十八仗,而且是小月;他本人曾经一天打三仗,而且仗仗打得都漂亮!也正因此,他令敌人望而生畏、闻风丧胆,令百姓及其子弟兵敬重、热爱,一度成了水东地区家喻户晓的人物!  

解放后,王老曾先后西康剿匪、抗美援朝、担任军校校长。无论在那里,他都一心铺在工作上,脚踏实地,开拓进取,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上级领导乃至党中央、中央军委首长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即便离休,也宝刀不老,余热 生辉,多方面做出贡献,从而赢得广大干部和群众的交口称赞!  

为这么一位功勋卓著、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写传,可以说本人是有相当大的压力的:惟恐挂一漏万,更怕抓不住重点,不能再现王老光辉形象。但出于对王老由衷的尊重和爱戴,几经思忖,最终还是欣然命笔。  

由于本人从未和王老接触过,手头有关他的资料又欠缺,加上时间也紧疏漏差错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指正为感!

李春光

2014年1月

后记

经过一年多的资料收集、整理和文稿的撰写、修改,《水东骄子——王广文和他的战友们》一书终于问世了。

在该书的创作过程中,得到了王老的子女王治军、王治修、王素丽、王志民等同志和王老战友们的后代余豫东、夏晓远、王昌为、温笑倩、彭晓曙、苗中琴、吴永杞、李祥仪等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多方帮助。他们不但及时提供了许多翔实的材料,核改书稿中某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在场人以及某些人所起的作用等等,还安排笔者专程去原水东地区实地考察、采访,对完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部外联局李少鹏、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竹珍、中国劳动科学院副研究员徐惟奋、《中国劳动保障》杂志编辑邓小栗等同志,也都在素材的筛选、章节的布局、文字的斟酌及书稿的录入和校对等各个环节,给予了很大帮助。中共睢县、杞县、太康县党史办和睢县长岗乡政府的同志,也给予多方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谨向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在该书的创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资料,在此向作者、编者、出版者致以敬意和谢忱!

李春光

2013年12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10:5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