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窗冷浸三更月,空谈秘密真诠,作梦中佛事,一梦人生。禅室虚明半夜灯,徒演苦空妙偈,建水月道场,逝水流年。一领衲衣,漂泊无住;云水天涯,浪迹江湖;树下念佛,茅棚诵读;乞食檐下,安寝净土。
《云水随笔》是作者释清净的修学杂记,收入了《往生净土的三资粮》《除草也是菩萨道》《盲人提灯也可以照亮他人》等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云水随笔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释清净 |
出版社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经窗冷浸三更月,空谈秘密真诠,作梦中佛事,一梦人生。禅室虚明半夜灯,徒演苦空妙偈,建水月道场,逝水流年。一领衲衣,漂泊无住;云水天涯,浪迹江湖;树下念佛,茅棚诵读;乞食檐下,安寝净土。 《云水随笔》是作者释清净的修学杂记,收入了《往生净土的三资粮》《除草也是菩萨道》《盲人提灯也可以照亮他人》等文。 内容推荐 《云水随笔》是作者释清净的佛门生活修学杂记。作者自谓“树下念佛,茅棚诵读;乞食檐下,安寝净土”。其中包括“修行的动力来源”、“发心捐献器官是否影响往生”、“原来除草也是菩萨道”、“关于净土法门教理争议的一点建议”、“话说忍辱”、“盲人提灯也可以照亮他人”等包含佛门法义和智慧的文章。 目录 前言 释清净 把你的业障拿来 往生净土的三资粮 如是如是 地狱门前僧道多 吃药疗病与颐养圣胎 过个酒瘾再忏悔 修行的动力来源 除草也是菩萨道 话说忍辱 盲人提灯也可以照亮他人 看着佛菩萨的脸 时时感谢 天下乌鸦一般黑 随喜你随喜的功德 信心 船票 关于法名 只好抬着走 我们的巢 总要回到苦难红尘 猫头鹰搬家 不原谅别人是苦了自己 轻装逃生更有保障 由谁来做呢 小心魔王:贪嗔痴 买椟还珠 何苦如是两头鸟 小鱼的感悟 站到“泥沙”上面去 保护自己的最佳方式 内行的猪和学舌的鹦鹉 象牙筷子 戏子的人生忠告 误解与理解 虔诚与信心 我去化缘 走两步 苦难是一只狼 刀口舐蜜 不要让昨天的伤痛影响你的一生 人争一口气 所谓“爱情” 欲望是恐惧之母 师父有绝招 因缘所使神仙莫逃 慈悲心就是把他当兄弟 电影中的现代寓言 敬畏先圣和神明 皆大欢喜 我们并没有走弯路 韦驮菩萨和伽蓝菩萨 家庭作业之顶礼父母 闻思修是一个整体 下水的理由 地球离了谁也照转不误 护法要知法供养要如法 算命 你的烦恼真的减少了吗 佛法为什么不灵 修行人要耐得住寂寞 到底哪一个说法是正确的 戒律戒自己修行修自己 念佛法门之息增怀诛 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 切莫妄评僧团 慈善始于当下 我的烦恼最多 般若智慧就是卖豆子 坐,请坐,请上坐 帮我看看心 感恩 菩萨转世 沉迷游戏 修行的目的是解脱 给众生留下得度因缘 饮酒犯五戒 讲经弘法与修持止观是不二法门 分歧的产生 证量就是心量 黄灯亮了 清净明诲 净土宗道次第 怎样看懂佛经 受持戒律 广结善缘随顺因缘 够用就行了 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 畜生一样活着 守护自由 我的心情我做主 跑什么,前面也下雨 找个理由活着 理想 出来混,总要还的 我们是三宝的弟子 还债需要智慧 勿错用僧物 吃多少,盛多少 修学道次第颠倒的危害 祈愿具德善知识长久住世 不是世界变化太快 修行人的“三个禁区” 潜伏 生命中最重要的 牛顿定律和鬼 祖师的四个祈愿 见贤思齐 乖,听话! 逆子的诞生 苦难可以化作财富 别急着指责 斗法 只是为了更坚固轮回 要敢于对习气说“No” 你开的不是悟,是误 清净心来自止妄 生死事大,无暇戏论 皈依的功德 依自业而活 不看僧面看佛面 玩家的江湖 永远的牛市 解脱就是硬道理 因果通于实相 执着于不执着 众生欢喜,诸佛欢喜 放下不是放弃 只有恩赐,绝无惩罚 借事修行,借人修心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我的世界只有我 身贫道不贫 应机说法 调皮小孩 把“死”字挂在额头 一间房子 和谐人生祈祷文 钱的问题 因为光明,所以光明 妙语答疑 借病修行,借痛觉心 慈悲心就是观世音菩萨 修行就是修心 走自己的路修自己的心 没有人会记得 心愿决定命运 真相 差点往生了 正好念佛 宽恕江湖 上天的礼物 今年过节不收礼 孔子的恕道 基督的恕道 佛陀的恕道 甘地的恕道 草根的恕道 庄子的幸福生活 梦里的那点儿事 阿弥陀佛名号功德 阿弥陀佛的超世弘愿 决定往生极乐世界 居士入寺礼仪 寺院常住居士礼仪 阿弥陀佛的前世今生 拥抱吉祥 佛说吉祥经 佛说吉祥经(白话) 如是我闻 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一时佛在” 人杰地灵的舍卫国 祗树给孤独园 在黑暗中求光明 随业流转的天人 充满正能量的光明 无尽灯遍照,饶益于群生 探秘佛土 恭敬礼拜 佛陀的常随众 三藏十二部 生命形态的科学划分 渴望得利益 思虑求幸福 请示最吉祥 世尊如是答言 勿近愚痴人 应与智者交 尊敬有德者 居住适宜处 往昔有德行 置身于正道 多闻工艺精 严持诸禁戒 言谈悦人心 奉养父母亲 爱护妻与子 从业要无害 布施好品德 帮助众亲眷 行为无瑕疵 邪行须禁止 克己不饮酒 美德坚不移 恭敬与谦让 知足并感恩 及时闻教法 忍耐与顺从 得见众沙门 适时论信仰 自制净生活 领悟八正道 实证涅槃法 八风不动心 无忧无污染1 宁静无烦恼 依此行持者 无往而不胜 一切处得福 您是谁的谁 与您共舞 此刻已然具足 谁打扰了世界的宁静 三主要道之“道” 双重标准 为何要等待 伤口 我都是为了你好 温和的力量 分享 三个锦囊 一切都是恩师的显现 参学 庄严所在 事实 《中阴经》导读 牛之死 巴巴的哲学 放开 磨房里的千里马 上师 敬请安心 荣枯自然 接纳现实 完美 伤害 后记 试读章节 把你的业障拿来 慧可:“请和尚安心?”师日:“将心来,与汝安心。”进日:“觅心了不可得。”师日:“觅得岂是汝心?与汝安心竟。”达摩语慧可日:“为汝安心竟,汝今见不?”慧可言下大悟。(录自《祖堂集》) 达摩渡过长江,来到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静悟佛理,传扬开去,人们叫他“壁观婆罗门”。当时一位名叫神光的禅僧慕名而来,早晚求见,有一天夜里下起了鹅毛大雪,他仍然在达摩修行的洞外站了一个通宵。达摩问他:“你一直站在雪中,究竟有什么心愿?”神光说:“希望师父打开甘露之门,拯救众生,教我佛法吧!”达摩:“求道可不是什么轻而易举的事情,祖师们为了求取佛道,花费了无量的时间和代价。你凭什么求到大道呢?我想你很难如愿。”神光回去后偷偷用刀砍断自己的胳膊,再去求见。达摩知道了他的决心,为之感动,答应收他为徒弟,并给他改名叫“慧可”。有一天,神光说:“弟子的心老是六神无主不知所措,请师父为我安心。”达摩道:“好,你先把心拿出来吧,我就为你安心。”神光:“我已遍寻了很久,可是它捉摸不定,找不出来。”达摩笑道:“我已经给你安好心了。” 一位善信来到念佛堂,先拜佛,然后说自己做了错事,业障深重,求师父消业障。清净说:“知道错了,改过就好。”善信仍不放心,清净说:“把你的业障拿来我给你消了。”“业障哪拿得出来。”“那你要我消什么?”善信笑了,似有所悟。 另一位善信来到念佛堂,给清净作了供养,同样诉说自己的错事,业障深重,求师父消业障。清净说:“知道错了,改过就好。”善信不放心,清净说:“把你的业障拿来供养我吧,我正好供佛用。”善信很诧异:“业障也能作供养吗?”清净问她:“不舍得吗?”“舍得舍得!”善信连声回答。 把身语意业全部供养佛陀,才是真正的无上供养。 往生净土的三资粮 在净土法门中,往生的条件就是信愿持名,尤其是信愿。“得生与否全因信愿之有无”(藕益大师语)。念佛行人往生西方净土,全部仗阿弥陀佛威神愿力作为强缘接引,并不仅从一己功夫上论。西方净土乃实报庄严土。如从通途法门之修因证果来判断,靠自力的功夫,即断见思惑的阿罗汉也去不了,然而业力凡夫以深信切愿执持名号(此为能感之机),阿弥陀佛即以果觉愿力加持接引(此为所应之法)。一念感通,弥陀的全体功德便显现在念佛人的身心,令其带业往生,横超三界,往生安养,速成佛果。所以信愿持名乃往生净土的三资粮。由信启愿,由愿导行,由行进而推动信愿。念佛能达到功夫成片,乃至事一心理一心,固然是上等喜事,能大大增上往生品位。念佛功夫浅,心未清净,烦恼依然,然而只要具足信愿,仍可蒙阿弥陀佛慈悲愿力加持,成办往生大事。 所谓信愿行三者,就如同久病在家的我们听善知识(释迦牟尼)说,如果需要治疗就拨打电话120,就会来救护车(阿弥陀佛)接引我们到医院接受治疗,有一天我们想通了,就想起善知识之言(信),又愿意去医院(愿),于是就拨打了电话120(行),然后救护车就来到我们面前接引我们前去就医。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过程。所以,我们不应在念佛功夫的深浅上过分纠缠,应信知念佛法门乃安乐福报法门,粒沙虽轻,若投于水,直沉水底;巨石虽重,若置于船,安运彼岸。沙:喻有修众生,业障轻微。石:喻无修众生,业障深重。船:喻阿弥陀佛,愿力救度。沙石能不能过海,与自身轻重无关,只与乘不乘船有关。凡夫能不能往生,与自身业障的多少无关,只与我们有无信愿有关。信愿者,业障虽重,必得往生;无信愿者,业障虽轻,不能往生。 念佛行人要真正建立信心,不要被他人错误或者别有用心的言语轻易击倒,要深知自己已蒙阿弥陀佛救度,作得生想,庆快平生。孜孜持名念佛,坚固落实信愿。净宗念佛大体即获,万万不要寻枝摘叶,自寻困扰,于心忐忑。 P1-3 序言 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寻经论。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却被如来苦呵责,数他珍宝有何益。从来蹭蹬觉虚行,多年枉作风尘客(摘自永嘉大师《证道歌》)。 经窗冷浸三更月,空谈秘密真诠,作梦中佛事,一梦人生。禅室虚明半夜灯,徒演苦空妙偈,建水月道场,逝水流年。一领衲衣,漂泊无住;云水天涯,浪迹江湖;树下念佛,茅棚诵读;乞食檐下,安寝净土。 弥陀稚子 释清净 于2008年8月吉日 后记 后记 印光大师开示 开示一: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心及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说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开示二:念佛法门,乃律、教、禅、密、诸宗之归宿,人、天、凡、圣、成佛之捷径。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小知见人,均谓是愚夫愚妇之法门。岂知华严会上,善财以十信后心,受文殊教,遍参知识,随闻随证。末后至普贤菩萨所,蒙其加被开示,所证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普贤为其称赞如来胜妙功德,令其发十大愿王,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并劝尽华藏世界海诸菩萨,一致进行,求生西方。夫华藏海众,无一凡夫、二乘,及未破无明之权位菩萨。最下者,即为圆教初住。其人已能于无佛世界,现身作佛,及随类现种种身,以度脱众生。此后从二住,以至十住、十行、十迥向、十地、等觉,位位倍胜。是诸菩萨,皆以十大愿王,求生西方。彼何人斯,敢与彼抗。由是知念佛法门,实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并阐,万论均宣。以其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而即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