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醉书林/书魅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安武林
出版社 江西高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台静农的酒味

台静农先生喜欢酒,喝了一辈子的酒——白酒,身上自然散发着浓浓的酒味,就像乡下耕作的农人衣服的褶子里面总藏着抖不尽的尘土一样。一种人,进了城里赶紧就把自己过去的衣服丢掉;另一种人,进了城里,根本就不愿意丢,始终保持着天然的本色。台静农先生属于后一种人,而且,即便你告诉他,把衣服丢在某处可以脱胎换骨,他也可能抱着衣服走一圈又回来了。这种朴实的个性追随了他的一生。

酒是粮食做的。台静农先生喜欢的,大多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白酒。那种出口的货色,他老人家是很鄙视的。这样的酒品,实际上是包含了一种文化的审美标准,朴实、朴素、实在、忠厚、真诚、随和。很显然,老先生不喜欢追名逐利。我们现在很多人表面讨厌背地里挖空心思在做的两个字是:钻营。“钻营”这样的词在公众场合是不适合表扬人的,我们换个好听的词就变成了“经营”。台静农先生是不懂得经营自己的,也不会经营自己。这样一来,他连喝酒的钱都捉襟见肘了。

按理说,像台静农这样的人,换作任何一个人,即便他再不善于经营自己,也不会过得如此惨淡。他做过山东大学的教授,在未名社中深受鲁迅的器重,与一大批文化界精英都有很好的交情,在大陆和台湾的一些大学都做过中文系主任。这样的人,竟不能保证自己的酒钱,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更何况他后来成了著名的书法家。一个人有地位、有荣誉、有名声、有才学,大致就可以解决温饱问题了,像抽烟喝酒这些微不足道的小爱好,基本可以保证的。况且,先生喝的不是高档的酒,抽的不是高档的烟。

台静农的家,学生们是可以自由出入的。他没有架子,似乎不像个教授,从来不拒绝学生们的任何邀请,就连游戏也是如此。这样的大学教授,实属罕见。真不知道他是怎样经受骚扰的考验的。要做学问,要写书法,还有生活的琐事,他的时间就那样奢侈地馈赠给他的弟子们了。他没有酒喝的时候,也向他的学生要酒喝。这样掉架子失面子的事情,恐怕除了台静农先生之外,没有一个教授能做得出来。但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和他的学生建立了那么一种关系,亲密、亲切,亲人一样,从来没有一个人因此而笑话他。

台静农写过一本小说《地之子》,其中收录了他十四篇短篇小说。这本小说带着那个时代的气息,苦闷和挣扎,具有那个时代的典型特征。所不同的是,他写的是乡村的悲苦和生死,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在争写着恋爱的悲欢,都会的明暗的那时候,能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的,也没有更多,更勤于这作者的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有的篇章在我看来,是可以和鲁迅的一些小说相媲美的。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在中文系的课本里却没有重要的位置。他的名字,也比不得很多作家响亮。这没有什么值得抱怨的,反正他爱喝苦老酒,喜欢苦老酒的黑色和苦味,喜欢它的乡土风味。而他本人,就像乡间的一株植物一样,崇尚自然。

静农是一个书法大家,至于大到什么程度,非书法圈内人士大抵是说不出所以然的。但至少,应该能值得收取不菲的润格费。可是,他从来不收润格费。有人求字,他是有求必应,像个土地公似的。偶尔有一次,别人硬塞了润格费,他竟忐忑不安,好像欠下了别人一笔债似的;最后,还要硬还给人家。在书法同仁之中,恐怕像他这样迂腐的人并不多。这大约也是他不善经营的一个例子。然而,台静农先生的人品、文品是可以找日月江河这些名词做衬托的。大写的“人”字,往往是靠蘸了黄连汁写成的。其实,先生一辈子就写了一个“人”字。

台静农是大地的儿子,所以他的小说名才取了《地之子》。这个大地之子不是伟岸的意思,而是说他朴素得像泥土里的一株植物,甚至是一根草。他做人治学,处世待人,都像泥土一样保持着纯朴的本色。他的一生,就像浓浓的酒香一样,一闻就醉人。那是没有掺水的酒的味道。

P3-5

后记

书香醉人

又有一本书话类的书出版了。

这种感觉犹如初恋一般,天高云淡、鸟语花香,所有美好的感觉都一起涌来。

我的主业是儿童文学,读书、写书人书事书话,乃是业余。业余,便是尝鲜之举。有时候,爱得比主业还深。爱这个东西,是没有理由的,它永远不能用收获的多少来考量。

我常常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心愿,更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家长的愿望,来给孩子们讲读书的好处,比如,可以提高写作文水平啦,可以提高语文的学习成绩啦。在我们这么一个功利的时代,我只好用功利的说法来打动孩子们:多读一点书吧,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吧。

其实,对阅读的好处的总结,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大海里的一滴水而已。

我常常是捧着一本书,就有把整个世界都握在手中的感觉。强烈的求知欲、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探索欲望,犹如高铁一样,牵引我走进文字的世界里。那种迅捷、不假思索,完全是一种自然的习惯。

也许,每个人的经历是不同的,所以经验也不同。但阅读于我,从小就和理想、浪漫、诗意、幻想这些东西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读书,起初虽然不是我的生活方式,但它是我抵抗贫困、苦难、单调、孤独的凭借。它使我心灵变得格外强大,使我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与生活、命运、挫折、失败对抗。我乐观的人生态度,可以说是阅读恩赐给我的。

阅读最大的好处,在于它的一生都与阳光相伴。它的心灵始终拥有温暖和美丽的东西。

我的文字,是我对书的忠诚与真诚,是我对人生和社会的爱与思考。书,像是我打量这个世界的窗口。正如我曾经写过的那些话:我的眼睛,是为美而生的;我的耳朵,是为音乐而生的;我的心,是为爱而生的。

书,给了我认识自己和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和方法。我行走的方向,必然是书指定的道路。那就是:真、善、美。

感谢靳逊先生,对我的文字的喜爱。在不相识的时候,就从网络上给我整理了一本我的书话集。他使我想起了乔治·桑的一句话:我的文字是写给我的朋友们看的。

策划人邱建国先生,在2003年的时候,曾经和我做过几个月的同事。虽所知甚少,但知道他是一个很有想法、很有创意、很有能力的一个人。能有这书话二集的合作,乃人生一大幸事。

美女宋美燕编辑,是我的责编。对书痴爱,编书谨慎,谦虚低调,颇像一本耐读的书。感谢她的辛苦和努力。

书是一棵大树,我们都是树上的叶子。

我们窃窃私语。  我们一往情深。

都为书,为这一份地老天荒的爱。

安武林

目录

第一辑 慧眼读人

 台静农的酒味

 陈忠实的脸

 贾平凹的羞怯

 浩然的沉默

 邓友梅的激情

 韩石山的盛名

 施蛰存先生的可爱

 苏童的沧桑感

 孙犁的遗憾

 叶灵凤的乐趣

 余华的读书生活

 周晓枫:收藏美的精灵

 普希金临终时最想见的朋友

 另类的高尔基

 伍立杨的意气

 杨争光的朴实

 张爱玲的爱情

 曹文轩的风度

 高洪波的幽默

 天才·孤独·女人·归宿——解读马雅可夫斯基

 刘烨园的愤世情绪

 夜访刘绪源

 初见屠岸

第二辑 慧眼识书

 爱是万物之心

 恋旧的情结

 天使在人间——读《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

 美妙的日子不能没有歌声

 游戏的规则

 我的孤独来自我的身体

 美丽的,或可爱的

 神奇在每一件简单的事物里

 伤口上开出的花朵

 朝圣者之路

 诚实的人都该死——读卡尔维诺的《黑羊》

 一百年之后的笑声

 邂逅劳伦斯——读《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有梦的人是幸福的

第三辑 谈情说爱

 婚姻中的爱情

 每个男人都是贼

 偷得美色养身心

 别人的老婆是一道大餐

 美人如书

 旧书如同旧情人

 男人这东西

 婚姻是一件需要雕琢的玉器

 所有的爱都是不正常的

 爱情是一种青春病

 悲怆的爱情是一种绝症

 隐秘的花朵处处盛开

 男人的天空

第四辑 我读我思

 小资的阅读

 经典随想录——卡尔维诺的启示

 在明亮的房间里舒服地打战

 风中的独叶草

 光有生活是不够的

 东方涂钦的艺术世界

 阅读教育,是一种终生的自我教育

 微阅读,一种败坏阅读风气的阅读

 不读书的人是可耻的

 爱书人的尴尬

 做一个勤奋的人

 一条小溪有多长——悼念严文井先生

 畅销或经典——读书随感三则

 学习中文有什么用

 书评和书评家

 不合时宜的分级阅读

 装帧是一门艺术

 为金钱而写作

第五辑 我淘我乐

 津门淘书小记

 金波先生陪我去淘书

 书香三韵

 铁凝的第一本书:《夜路》

 《传给孩子的气球》背后的故事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淘书:重归生活的宁静

 金波和六十年代的《儿童时代》

 我的2015年第一淘

后记 书香醉人

序言

说人说书说趣话

在写作方面,武林是一个十分勤奋、投入的人。在他心目中,写作是他一生的事,是出发点也是终点。我想他大概不可能再改变他人生的方向了。正是与文学的相依为命,他才有可能写出这么多的作品来,其中有不少作品乃为上乘之作,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他已经构建了属于他的文学王国,这个王国正在走向它的鼎盛时光。

当前中国儿童文学格局是:一线的作家基本上都不再写短篇,而一心一意地在写长篇。那么孩子——我说的是中年级以上的孩子,也不再读短篇,都在读长篇。我非常怀疑这种文学的格局和阅读的格局。我主张孩子还是要看一些短篇。最近我把我的长篇写作停了下来,开始写作短篇。我曾经跟许多朋友讲过这样的话:儿童文学作家要不时地写一些短篇。为什么要写短篇?打一个比方:这就相当于演员在长期演电影、演电视剧之后要停下来,再登话剧舞台演一些话剧,因为话剧有更高的要求。长篇的思维和短篇的思维很不一样。而短篇思维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对他认识这个世界还是提高他的写作能力,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短篇非常讲究,一个词肯定是和它连在一起的,就是“精致”。安武林是经营短幅的高手。幅短神遥——这是我看过他的许多短篇童话之后的一个印象。

第二个话题:粗与细。

我还是相信文如其人这个定律的。但这个定律碰到安武林,可能就有点说不通。他走路就像旧军人大踏步,轰隆轰隆响,说话和笑声就像涨潮时一波一波的潮涌声,喝酒的动静也比较大。他基本上是一个粗线条的人。但就是这个人,写诗,写散文,写童话和小说,或是写批评文字,却是那样地细——细致,细腻。大千世界林林总总,其间一些物象极其细弱,他却能一一感应到。他是只蜘蛛,这只蜘蛛在林间的枝杈间经营着网子。这个网子静静地罩在那里,一个轻轻的翅颤,都会通过经纬合理相织的网子传给结网子的敏感的蜘蛛。它马上就从藏身之处闪出,沿着丝网,行向猎物。这个在茶会上、酒席上很喧闹、东拉西扯的人,在他处于写作状态时候却能凝神、凝思;而当他独自一人对世界观察的时候,眼神是处于凝视状态的。他的文字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在公共空间里根本看不到的形象——另一个安武林。

我喜欢《老蜘蛛的一百张床》《酒瓶子》《母亲的故事是一盏灯》《老人》《爷爷的草帽》等作品。最近我又看了他的一些新作品。我们这些与安武林开玩笑开惯了的人,在读完他的这些作品之后,必须在心中十分严肃地承认:这些都是一流的文字。他有一篇叫《黑豆里的母亲》的作品,令我终生难忘。

这些文字背后,藏着的是一颗极其细腻的心灵。

我一向把细腻看成是文学的重要品质。

我们再回到“文如其人”这句话上来。其实,据我观察,安武林这个人其实是多面的。他事实上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很细心的人,也是很智慧的人。安武林的智慧,大家都知道,我们一般人学不来。他说话、做事其实都很讲究,很有章法,并且这个人有原则——大原则。他的那种智慧真的非常特别。细分析,不说文,只说人,他这个人实际上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他的智慧是属于那种幽默境界里的智慧。

第三个话题:抒情和叙事。

安武林写诗,写童话,还写散文、小说和批评文章。童话和小说是叙事的,尤其是小说。散文可以叙事,也可以抒情。而诗一定是抒情的。诗有叙事诗,而这里的“叙事”概念根本不同于小说意义上的“叙事”概念。从根本上讲,诗是抒情的。一首诗,如果描述拿破仑的矮小以及他的一双小小的手,注定了是失败的。

安武林善于叙事,这有他的小说和童话为证。而我以为他更长于抒情。无论是他的小说、童话,还是散文——诗更不用说,其本质上都是抒情的。我以为,他的文字对我们的孩子而言,其主要效果是感动。

文学开始的时候并不是用于叙事的,而是用于抒情的。《诗经》里有叙事,但背后是抒情的,字里行间流淌的是感情之水。后来,我们往往重视文学的认识价值,而忽视了文学的情感价值。其实,就人类的文明史而言,情感可能是最为重要的。情感的重要性难道还不及思想的重要性吗?一个有思想而没有情感的人,是一个让人讨厌的家伙。我们宁愿与一个有情感却没有思想的人相处。在情感日益淡漠的今天,情感教育我以为更重要。在儿童文学这里,情感教育可能更应是一个显赫的问题。今天的孩子缺就缺在情感上,读一读安武林的作品,对他们有好处。让他们学会感动,也就是让他们成人,成为一个有悲悯情怀的人、一个高尚的人。

这个世界上发生的几乎所有的恶事和悲剧,皆是因为情感的缺失。我坚信文学的主要功能或一大功能是抒情,是用来提升人的情感质量的。

安武林几乎掌握了所有儿童文学的体裁,如果按最好、好来排定,我以为可以这样来排次序——散文、童话、小说。我为什么没有说他的诗?那是因为他所有的作品几乎都是诗,或者说都具有诗性。记得上次参加安武林研讨会时,我说过一句话:今天的会其实不用大家都发言,只金波先生的一句话就够了——金波先生说:“祝愿武林从诗出发,回归于诗。”诗有意境,这一点与童话、散文相通。还有诗是抒情的,格调雅致的抒情。所以说安武林的各路文字都是诗性的。

还有一个话题是:人杰与鬼才。

安武林做人做事有底线,有原则,不伤人,不害人。他是个鬼才。他有他的聪明,他的聪明让他做成了很多别人想做但没有做成的非常有益的事。这个世界上并不缺人杰。所谓人杰就是那些用常理和老道来把事情做到极致的、特别出色的人。他们的思维是常人的,只不过是他们更有韧性,也更为刻苦,最后把事情做出来了。那些人也有才,但是大路的。

这个世界缺鬼才。

所谓鬼才是指出入意料,在不可为之处而为之。我偏向于鬼才,尤其是在文学这一块。文学需要的不是人杰,而是鬼才。说实在话,文学创作没有一点鬼才大概是不行的。得天下者都得有一点鬼才。我非常喜欢安武林作品的一些句子:“这个可怜的家伙死了,是被一滴露珠砸死的。”“虫子说,我们聊着聊着,天就黑了。知了说,我们唱着唱着,夏天就终止了。礼花说,我们跳着跳着,就找不到舞台了。”最近在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这个书里又看到了一段话:“小古丽回到乡下后,自己编了一首歌儿。歌词的大意是:麦子熟了的时候,请注意麦秸;不要在奇形怪状的麦秸旁边散步,也不要对它产生好奇,那有可能是一个陷阱。所有的蟋蟀都听见了,她们远离麦田,在青草茂密的地方唱歌和生活。城里的人再来乡下捉蟋蟀时,他们常常是空手而归。那个叫小刚的小男孩抱怨说:蟋蟀都去哪儿啦?”这些句子都是一个鬼才才能写出来的句子。

最后一个话题:读和写。

我无数次地讲过,武林可能是我们儿童文学界读书——我不敢说他是读书最多的人,但我敢说他肯定是一个读过很多书的人。我们与他的交往,常常是书的交往。跟他聊天,就知道他读了多少书。我特别想对年轻的作家讲:写的前提是读,没有读何有写?我在下面小学做讲座,在讲到写作时,对孩子们说:读是哥哥,写是弟弟。在读书这一点上,武林给我们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曹文轩

内容推荐

《醉书林》系“书魅文丛”(第二辑)之一,共分五小辑。在“慧眼读人”中,作者安武林以素描的笔调,由点到面的切入方式,深刻、形象地品评古今中外文人。在“慧眼识书”中,作者以一个藏书家的身份,引领读者们共同品鉴一部部有趣、有味、发人深省的中外名著。“谈情说爱”,自古就是书中的主旋律。作者以书本为史料,以书中人物为例,结合生活实际体验,向读者们客观、深入地剖析了情爱中的男女,意味十分深远。作为国内著名评论家,安武林先生读书每有感悟时,便落笔为快。“我读我思”便是将他平时读书所写感悟进行整理而得。淘书于作者是与茶饭并重的生活内容,“我淘我乐”不仅记录了他多年来淘书的经历,也是对出版史的一次次回顾。

编辑推荐

《醉书林》收录了作者安武林的七十多篇与书有关的随笔作品,包括《余华的读书生活》、《美妙的日子不能没有歌声》、《每个男人都是贼》、《东方涂钦的艺术世界》、《别人的老婆是一道大餐》等,内容涉及古今中外文人品评、中外名著品鉴、书中情爱男女剖析、读书感悟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5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