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机器人战争(21世纪机器人技术革命与反思)
分类
作者 (美)P.W.辛格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P.W.辛格著的《机器人战争(21世纪机器人技术革命与反思)》是一本分析与描述机器人参与未来战争所带来,对军事、政治、社会等领域的变革乃至颠覆的图书。它主要讲述了机器人(包括军事机器人)的发明发展历史,介绍了军事机器人在美国(作者国籍)当代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着力于分析军事机器人作为一种理念和现实对军事领域,政治领域,社会大众文化心理、伦理方面,以及其与人类的经典定义和地位之间的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冲突、变革和融合。

内容推荐

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战争面貌正发生着巨大改变,各种新式武器越来越多,而“机器人”则是这些武器中最新的一个。随着机器人应用于战争,科幻电影中的画面逐步走进现实。

《机器人战争(21世纪机器人技术革命与反思)》作者P.W.辛格曾在2008年奥巴马竞选总统时担任其国防政策顾问,他被《史密森尼》杂志提名为美国领先革新者百强人物,被美国《国防新闻》周刊评为最具影响力的百位国防专家之一。在本书中,辛格通过到前线实地采访及对历史资料的梳理,向我们全面展示了机器人的使用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与趋势。

辛格告诉我们,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正在战场上演!被改变的,不仅是作战方式,同时参战各国的政治、经济、法律都受到重大影响。而且,这场剧变已悄然拉开序幕——阿富汗的恐怖分子被远程无人机消灭,伊拉克的无人操作系统在过去5年里从0增加到12000台……然而这还仅仅是个开始。据称,五角大楼正在研发一种如苍蝇般大小的微型机器人,它们将取代现在执行侦察工作的精锐特种部队。也许这听起来太过科幻,但事实上许多高科技的诞生正是从那些伟大的科幻作品中得到的灵感,辛格甚至在书中介绍了那些秘密担任军事顾问的科幻作家。

在本著作中,作者不仅探讨了战争的技术,同时也谈到新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使得作品内容更为丰满。同时,辛格将流行文化与轶事秘闻与作品完美结合,赋予了这部作品极高的可读性,同时也阐明了未来的新科技是如何一步步向我们靠近的。惊悚刺激的《机器人战争》使读者身临其境,欲罢不能。

目录

为什么写一本有关机器人和战争的书?

第一部分 我们正在制造的变化

 第一章 引言:机器人战争的场面

 第二章 智能炸弹,诺玛·珍和排便的鸭子:机器人的简要历史

 第三章 傻瓜都能使用的机器人技术

 第四章 直到无穷无尽:指数趋势的力量

 第五章 即将来到你身边的战场:下一波战斗机器人

 第六章 人类总是在决策圈内?武装机器人和机器人的自主性

 第七章 机器人上帝:我们的机器制造者

 第八章 是什么启发了他们:科幻对科学现实的作用

 第九章 拒绝主义者:那些说“不”的机器人学家们

第二部分 我们正在制造哪些改变

 第十章 “伟大的”塞布罗夫斯基和真正的军事事务变革:探索革命性的技术

 第十一章 “进步的”战争:我们可以如何利用机器人作战

 第十二章 跟 Apple PI不一样的机器人:美国如何输掉无人技术革命

 第十三章 开放资源的战争:大学生、恐怖分子和战场上其他的新机器人用户

 第十四章 人生输家与卢德分子:机器人作战战场的变化与战争中新的技术火花

 第十五章 作战机器人的心理

 第十六章 YouTube战争:社会公众与无人战争

 第十七章 改变战争和战士的体验

 第十八章 指挥控制……快捷删除:新技术与它们对领导力的影响

 第十九章 是谁让你走进战争?技术与新的战争人员特征

 第二十章 战争法数字化和(非)人权问题

 第二十一章 机器人反叛?关于机器人伦理

 第二十二章 结语:机器人与人类的两面性

致谢

对译表

编后记

试读章节

“也许是有史以来人类制造的最奇特的机械。”这是著名的苏格兰工程师戴维·布儒斯特爵士在它被发明约一百年后对它的评价。相反,伟大的诗人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认为,它是“最令人惋惜的作品,像一具有消化问题的骷髅”。这两个人说的是沃康松的鸭子,那个时代的机械奇迹,而当代的科学家称之为“排便的鸭子”。

雅克·德·沃康松于1709年出生在法国的格勒诺布尔,他在二十六岁那年搬到了巴黎,在当时的启蒙运动时代,巴黎是文化和科学中心。艾萨克·牛顿将宇宙看成是被创造者上了发条的巨大的钟,受他的启发,当时的自然神论哲学家认为,世界是由机械力主导的。他们认为,一切事物,从重力到爱情,都是能被理解的,只要你能科学地将它推理出来。

生活在这个狂热的理性环境中,沃康松对使用理性和机械来重新创造生命本身这一想法深深地着迷。更重要的是,急需资金的这名年轻工程师突然想到“通过制造一些能激起公众兴趣的机器来获得帮助”。于是,他做了一件其他任何有胆量的年轻人都会做的事情:他制造了一只鸭子。

沃康松制造的鸭子并不是普通的鸭子,它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机械发明,以杜伊勒里宫公园里的一个雕塑为模型。这个地方现在更多的是因为它是《达·芬奇密码》中的一个场景而出名。这只鸭子表面看上去十分逼真,但真正让人惊奇的是,它能站起来、坐下、用嘴梳理羽毛、摇摇摆摆地走、嘎嘎叫、吃玉米粒、喝水,而且,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它能排便。沃康松声称,他制造这只鸭子的方法是“模仿自然”。沃康松在宫廷上将这只机械的家禽呈献给了国王路易十五。国家领导者们对它的工作原理,它在政治、哲学上的意义,以及它对生命本身意味着什么争论不休,因此,这只鸭子也成为巴黎沙龙中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当这只鸭子被公开展出的时候,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看它,所支付的门票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和它一起展出的还有机械的曼陀林、长笛和钢琴表演者,他们叩着脚、摇头晃脑、似乎还在边演奏边呼吸。但是,最具明星般的吸引力的还是那只鸭子,更重要的是,它能排便,这实在是令人费解。这只鸭子似乎表明,不可思议的生命过程是能被重新创造的。

沃康松成了一个有钱人,而且不久之后便被赋予了被科学家视为最高荣誉的职位—入选了备受敬重的法国科学院,成为像笛卡尔、柯尔培尔以及帕斯卡这样的泰斗级人物。这只鸭子也被巡回展出(德国诗人歌德在几年之后见到了它,它像所有伟大的明星一样,由于在路上的时间太长,已经略显苍老),而沃康松后来成为法国政府丝绸织造厂的主管。在1745年,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织布机,这台织布机用了一种由打孔的卡片构成的系统来复制丝绸上的图案。几个世纪之后,这些穿孔卡片赋予了早期的计算机开发者以灵感。

直到这只鸭子诞生40年之后,它的秘密才被发现。事实上,它并不能消化食物。看起来被吃进去和消化的玉米粒实际上储藏在一个隐藏在鸭子喉咙后部的小槽里,当一个计时器开启之后,过一段合适的时间,另外一个装有“人造粪便”的隐藏容器就会将鸭子的粪便“排泄”出来。这只鸭子和它的排泄物都是假的。但是,虽然沃康松的鸭子是个打着重新制造生命幌子的骗局,但是它的制造过程也是相当复杂的。这只机械鸭的设计蓝图表明,沃康松为了制造它使用了上百个可移动的、相互连接的零件以及大量的发明,这一切都只为一个目的,那就是模仿人类日常生活最习以为常的那些部分。

沃康松的鸭子和我们今天的讨论十分相关,因为它告诉我们,人类尝试着使用技术来模仿和代替生命的历史比我们想象的更久远。在伊拉克,搜寻简易爆炸装置的机

器人们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们拥有一段悠久的历史,而正是这段历史影响了机器人的现在和未来。

这种创造机械生命来代替人类工作的想法至少和古希腊罗马神话一样古老。比如,冶金之神(希腊神话中的赫菲斯托斯和罗马神话中的伏尔甘)拥有很多用金子制造出来的机械仆人。偶尔,他也会将他的作品赠送给人类,其中一个例子便是塔罗斯。塔罗斯是守卫克里特岛的一座巨大雕像,当有轮船靠近的时候,它就会搬运巨岩进攻;如果有陌生人上岸,塔罗斯会把自己的金属手臂烧得通红,给入侵者一个致命的拥抱来迎接他们。后来,苹果电脑操作系统也以塔罗斯命名,而美国海军舰队的第一个计算机引导导弹也叫塔罗斯。

这些神话不仅仅是故事,也是现实世界的哲学家和发明者的灵感来源。的确,早在这个时期,西方哲学思想的创始人之一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前322年)便阐述了他理想中的终极自由世界:“如果每一个工具,在收到命令之后,或者甚至能自动地做一些对人类有益的工作,那么这个世界上便不再需要为师傅干活的学徒,或者为领主工作的奴隶。”

同样地,古时候的工程师们所做出的成就经常会超出我们想象的范围。在公元前350年左右,希腊数学家阿契塔制造出了“鸽子”,一个通过蒸汽驱动的机械鸟。这可能是世界上第一架飞机模型,除此之外,阿契塔还用它进行了第一次飞行研究。不过,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恐怕还属“安提凯希拉计算机”。公元1900年,一名希腊潜水员在克里特岛附近的安提凯希拉岛旁发现了一艘公元前100年左右的古希腊沉船的遗骸。在这艘沉船中有一个和一台手提电脑差不多大的小盒子,里面安装了37个齿轮,将某个日期输入进去,它可以计算出太阳、月亮和其他行星的位置。很多人认为,它是世界上目前所知的第一台机械模拟计算机。  人类对机械制造的热情在中世纪逐渐褪去,但在文艺复兴时期又被重新点燃,这个时代最著名的人物也许就是列奥纳多·达·芬奇。在他的为数众多的手稿中,人们发现了一张中世纪骑士的草图。就像他绝大多数才华横溢的作品一样,比如他的直升机和飞机平面图,这个机械骑士的设计同样也超越了那个时代;如果被建造出来的话,这个被武装了一把剑的16世纪版本的“剑”式武装机器人可以坐起来,手脚也能移动。然而,对于这种系统的着迷不仅仅局限于欧洲。在17世纪封建统治下的日本,几名工匠也因发明了一种能倒茶的娃娃而小有名气。

P41-43

序言

为什么写一本有关机器人和战争的书?

那些自认为什么都懂的人对于我们这些确实什么都懂的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烦恼。

——艾萨克·阿西莫夫

因为机器人“弗拉克”炫酷!

这简洁明了地回答了为什么有人愿花四年的时间研究和写作一本有关新技术和战争的书。而如果你想要一个更具体的答案,那就有些复杂了。

我的家人一定能证实,我曾经是个有些古怪的孩子。所有的孩子都会发展一些爱好和兴趣,或者是收集棒球卡,或者是收集芭比娃娃。的确,我从未见到过哪一个六岁男孩不对恐龙有着百科全书般的了解。而对我来说,我的成长离不开“战争”。我其实可以更委婉一些,把战争说成是军事历史,但是其本质就是战争,这一点无法掩盖。同样是描述自己的童年,伟大的历史学家约翰·基根写道:“(童年)这个阶段无法形诸笔端,也不能用任何自鸣得意的口吻来讲述。”这的确是真理。

也许我喜欢战争的原因在于,在我之前的几代人都曾参过军。他们留下了很多历经沧桑的小物件,它们就藏在屋子里的各个地方,等着我去偷偷拿出来玩。比如,我会把我爸爸的旧勋章和部队徽章拿出来别在我的足球衫上;我还拥有 F-4“鬼怪”(Phantom)喷气式战斗机的模型,我的叔叔曾驾驶这种战斗机在越南上空飞行,我会拿着它在楼梯上跑上跑下,执行炸毁乐高乐园的任务。

不过,我最 大的宝藏在我祖父母的房子中。在我六岁时,我的祖父去世了。那时我还太小,只记得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我们经常去疗养院探望他。但是,我觉得在这方面,祖父对我的影响最 大。

对我来说,我的祖父查尔默斯·兰金·卡尔永远只是小孩子口中的“爷爷”。他是一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服役的美国海军上尉。就像其他所有现在被我们称为“最伟大的一代人”一样,他也是拯救了世界的巨人之一。几乎在每次家庭聚会上,我们都会听他或者祖母(我们这些孙子孙女叫她“老妈妈”)讲述在战争中或在大后方的经历。

说出来似乎已是陈词滥调,但有关珍珠港的故事的确让人印象最深,尽管这个故事和我们家庭中发生的其他事情一样充满了曲折。在 1941年 12月 7日,我的祖父正在太平洋舰队的一艘海军运输船上效力。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的三个月时间内,家人们没有听到他的任何消息,我们很担心是不是发生了最糟糕的事情。当他的船终于回到港口时(事实上他的船恰好在珍珠港事件发生的两天前驶离了那里),他立即给家里打了电话,向他的妻子(我的祖母)和其他家人报平安。不过有个问题:他打的是对方付费的电话,而另一端的亲人是苏格兰 -爱尔兰裔人,没有人能付得起这个费用。我的祖父已经用一名水手特有的方式快把电话接线员的耳朵骂出茧子了,而在另一端,家人向接线员解释道,因为我的祖父在打电话,说明他一定还活着,因此没有必要把钱浪费在拨打一通长途电话这样奢侈的事情上。

祖父的书房里放满了一册又一册的经典书籍,内容无所不包,从美国海军的历史到内战将军的自传。我经常偷偷溜进这个房间,从众多书籍中抽出一本,陶醉于过去的故事中。这些书籍不仅在那时影响了我,并且直至现在仍与我相伴。其中我最珍视的一本是 1939年的原版《简氏战舰大全》( Jane’s Fighting Ships),这是我的祖父从一名皇家海军军官那里得到的礼物,因为祖父曾是美国通过“租借法案”(Lend-Lease)向英国人提供的驱逐舰上的一名船员。在我打这些字的时候,这本书正从我电脑上方的书架上窥视着我。

我的阅读内容很快变得与麦耶尔斯帕克小学的其他孩子截然不同。我基本不会把一下午的阅读时间用来探索“百科全书”布朗和侦探小子是如何破解《丢失了的轮滑鞋案件》(The Case of the Missing Roller Skates)的,而会探索奥迪·墨菲,这名有史以来在获得荣誉勋章的士兵中最年轻的一位,是如何像他自传中说的那样《百战荣归》(To Hell and Back)的。战争很快变成了一个想象的世界,像一个气泡一样包围着所有的孩子。其他孩子畅游在纳尼亚,而我却前往诺曼底。虽然我的自行车看起来像一辆正常的“大名”(Diamondback)越野车,但它却是街坊邻居中唯 一一辆在车把上装配了双0.50英寸口径机关枪的自行车,以击落那些每天早上在上学路上伏击我的日本零式战斗机。我仍然记得,在我十岁那年,妈妈因为我在家中后院挖了一个5英尺深的散兵坑而对我咆哮。显然,她没有意识到设立一道合适的防线的重要性。

我当然不能自称为一个正常的孩子,但我要辩解的是,你得考虑当时的环境。在那个时代,如此地专注于战争反而是件更容易的事。那是里根时代,冷战备受推崇。苏联人不愿意来参加我们的奥运会,我们也不愿去参加他们的。军事局势又冷却了下来,我们从未问过自己我们是不是正义的一方。更重要的是,正如年轻的帕特里克·斯威兹和查理·辛在《赤色黎明》(Red Dawn)中教我们的那样,不但会有共产党人准备空降到我们学校,而且很可能会由我们这些孩子来击退他们。

我发现的有趣之处是,一些取自科幻作品的物件构成了这些故事背景的一部分,它们与历史交织在一起,这也是好莱坞营销机器之强大的一个标志。比如,在我童年的卧室中,不仅有来自我祖父那个年代的军舰模型排成行地陈列在那里,也有卢克、莉亚公主、汉和楚巴卡,他们在我的《星球大战》( Star War)床单上偷偷地瞄着我。

就像多数的科幻作品会涉及某些好人与一些坏家伙在一个很遥远的世界作战一样,我的幻想世界里这两种文化很好地交织在了一起。总之,这本书的作者曾是一个小男孩,对他来说,一根棍子不仅是一块木头,还是制造一挺机关枪或一柄光剑的材料,使用这些武器可以把世界从希特勒或者达斯维德那里拯救出来。

战争!它有什么好处?

我重温这些记忆的时候总是带着些许尴尬,也怀着愧疚。当然,即使在那时候,我已经知道人们会在战争中牺牲,而且很多士兵再也没有回到家中。但是,这些牺牲的人总是真正的英雄的伙伴,而且奇怪的是,在多数的“二战”影片中,他们通常来自布鲁克林。因此,战争的真实性完全没有被表现出来。

……

小插图、人物和趣闻逸事的运用也有其方法论原理。这种方式不仅让读者更真实地“感觉到”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及更有效地抓住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也是对人种志学者所采用的策略的回应,他们会收集个人故事和逸事来得出更宏观的趋势和结论。确实,我了解到的很多东西,包括学到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都是来自于讲故事。因此,只有在讲述这些问题的同时与读者分享其中的故事,我才觉得是合适的。的确,一个故事可能被称作是逸事,但将这些故事收集起来后它们便是数据。

第二,这本书讨论的是未来,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无疑带有预言性或概念化。前面的一些例子已经证明,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非科学家的预测时常会失败,因为他们通常不会关注哪些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哪些不是。反之,科学家们的预测倾向于夸大正面性,尤其是在探讨战争时。比如,富兰克林、爱迪生、诺贝尔和爱因斯坦都曾经认为他们的发明能给战争画上句号。他们懂科学,但不懂社会学。这两种人都倾向于忽视社会变化是如何干涉科技并与科技交织在一起的,他们所带来的并不是一个明确的未来,而是很多个可能的未来。

研究者已经发现这三个问题可以通过依靠事实,而不是希望或恐惧来逐步解决,这意味我们要立足于坚实的科技与社会学基础,依据可靠的推理来得出结论,而且要确保不忽视那些怀疑论者的疑虑。这本书遵循了这些原则。比如,你将只会读到那些要么已经在使用、要么已经处于原型阶段的技术。我避开了那些以克林贡动力包、龙血或青少年巫师的荷尔蒙为燃料的幻想中的技术。

第三,对于这样一本本应是关于未来的书,它却涵盖了许多历史。我的意思不是说历史会重复,而是说它的确有一定的模式和我们可以借鉴的教训,这是使我们对未来的思索有据可依的关键方式。未来的战争一定会有很多变化,但也有很多连续性。

第四,这本书里没有什么内容可被归为信息一类,它只涵盖了那些可在公共领域获取的消息。当然,在研究过程中,我曾有几次向几名士兵或科学家咨询有关秘密项目或文件的问题,他们会说:“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不能谈论它!”我的答案通常都是“谷歌”。这既表明了军队和科研领域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又说明了人工智能搜索程序为现代研究带来的影响。

第五,这本书多次提及流行文化。通常流行文化在有关战争、政治或科技的研究中很少见到。其中一些参考书目很明确,而另一些则不然(因此,第一位在www.pwsinger.com上给我发送完整参考文献列表的读者将会收到一本带签名的书,以及汉堡王的变形金刚收藏版)。据我所知,第一本由智库写作并附带一个推荐音乐播放列表的图书也在该网站上有售,且这本书正试图融入科研领域。

我采取这种与众不同的方式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打破充满学术风格的固有模式,或者说让我们这一代人中那些传统思考与写作方式的捍卫者患上心脏病,即使我所涉及的话题是有关战争这种严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就算我们这些高智商的学者不愿意承认,这确实是人类处理信息时最有效率的方式。长期以来,人类已经学会了通过讲述有关个人经历的故事(“曾经有一次,在乐队露营时,我们……”)以及提及在文化上为人熟知的事物,尤其是通过图像、象征和隐喻(“就好像是那时……”)来增加趣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悟事物。并且,不管我们喜不喜欢,21世纪特有的民俗便是那些影响了我们成长的流行电影、电视秀、音乐、小物件以及书籍。

我现在已经忠实地告诉了你,在这本书中你将会读到什么。我希望你会觉得这趟旅程的终点是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甚至有些让人害怕的。换句话说,“弗拉克一般的炫酷”。

后记

当今世界,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而“机器人革命”则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引领全球新发展的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

有科学家预计,未来40年内,机器人将取代人类50%的工作;到本世纪末,今天70%的工作可能都会被自动化技术所取代。机器人不仅将在生产方面取代人类,它甚至可以深入人类其他生活领域。早在2013年10月,《纽约时报》中文网报道称:越来越像人类的机器人陆续被研发出来的新闻,它们将执行原本由人类完成的各项任务。在不久的将来,机器人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历史上,高新技术大多首先应用于战场,军用机器人也不例外。当前,机器人已经越来越多地用于执行军事任务,极大地改变了战争的模式和形态。在现代战争和未来战争中,武器装备的威力越来越大,战争的态势越来越残酷,依赖士兵直接作战的成分之比例越来越低。为了保护士兵的生命,无人作战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种类型的无人军用机器人正在和必将大量涌现。《21世纪战争技术》指出:“20世纪地面作战的核心武器是坦克,21世纪则很可能是军用机器人。”所以,机器人或许会在未来战争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书的出版目的,旨在为军事爱好者,为关注机器人对人类影响的读者,提供一个信息渠道,去系统地了解“机器人”与“战争”在当代以及未来的关系,书中还深刻讨论了“机器人战争”的伦理问题等,作者以世界和平的期许为出发点和最终取向,是一本非常具有时代气息且具有人文主义关怀的军事、科技读物。

本书编者

2016年6月

书评(媒体评论)

研究深入,写法巧妙,这本书是科技迷和研究战争的学生们的必读书。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评论》

对最近的军事机器人进行了细致的叙述……一本研究透彻的书,从流行文化中截取的例子又使它生动活泼。

——美联社

辛格最近这本书的写作精心而出色,既带我们探索了作为特种兵的、苍蝇大小的微型机器人,又探讨了关于机器人战争的伦理问题。若是科幻在真实的战场上演会有什么后果?辛格用文字带我们去到那里,去到更高远的未来。

——美国合众国际新闻社

全面地审视了机器人是怎样变成现代军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

——《日本时报》

一本超凡的书……读了《机器入战争》,你就会了解在我们的新科技背后有哪些复杂性,这些机器人并未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简单,我一点也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我们在创造一个更复杂的世界,这就是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

——美国海军陆战队、北约盟军转型司令部司令、美国联合司令部司令詹姆斯·马蒂斯将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3:5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