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1:从1933年到1945年,用图片和文字记录一个癫狂帝国的命运轨迹
编辑推荐2:借助镜头的纪实,丰富的档案和生动的叙述,全景式展现纳粹政权的兴衰;跟随私人日记、信件和口述,以及官方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细节式记录第三帝国的浮沉
编辑推荐3:一本了解纳粹德国活历史的实用手册;一部研究第三帝国历程的工具书
编辑推荐4:通过镜头的透视,详尽记录每个时间段里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集历史图片、档案文件、叙述文字于一体,构成了一部编年体巨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第三帝国图文史(纳粹德国浮沉实录彩色精装典藏版修订版)(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英)理查德·奥弗里 |
出版社 | 金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1:从1933年到1945年,用图片和文字记录一个癫狂帝国的命运轨迹 内容推荐 第三帝国亦称纳粹德国,即1933年至1945年间由阿道夫?希特勒控制下的德国。第三帝国的历史,是一部领土侵略、全面战争和大屠杀的历史;而它最后的结局,是德国的全面战败和几千万欧洲生命的湮灭。对于这一段历史,我们有太多想知道的事情: 目录 前 言 试读章节 1934年的主要危机,不是来自共产主义或宗教反抗,而是来自纳粹运动内部。在希特勒否定冲锋队的民兵组织(或允许其拥有武器)性质之后,它现在的作用很不明确。像1933年前那样,冲锋队底层队员中弥漫着不安情绪。他们觉得寻求更彻底革命的道路失败了,他们在20年代所谓“斗争时代”为运动而牺牲,却没有得到回报。没有确凿证据表明,罗姆本人想要发动推翻希特勒的政变。但罗姆确实认为自己是党的特殊领袖,是广泛群众运动的代表,而这个群众运动的能量并没有在政治上被完全利用起来。 罗姆是一次针对他的政变的牺牲品,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但1934年6月和7月初事件的背景和对事件的解释依然是个谜。在冲锋队角色争论之后,正规军和准军事力量之间的关系依然很紧张。军队领导关心的是,不能让任何事情妨碍扩充正规军计划;同时对一支人数是军队五倍、其中一部分还拥有武装的力量,军队领导也心存疑虑。5月29日,希特勒命令冲锋队停止所有军事训练,并于7月份放长假。6月4日,希特勒和罗姆进行了一次长谈。据希特勒称,在这次谈话中,他警告这位冲锋队参谋长要限制冲锋队的过激行为。对此,罗姆的反应是跑到温泉小镇巴特维塞去治疗慢性病。临走前罗姆告诉队员说,他回来后冲锋队将比以往更强大。罗姆在巴特维塞泡温泉、治疗、休息了三个星期。但他也告诉朋友,他担心某种针对他的阴谋正在酝酿之中。 阴谋的具体性质还不清楚,也不知希特勒到底参与了多少。但是,包括戈林在内的纳粹党高层人物已经得到了明白的暗示。希姆莱被任命为盖世太保副手后,党卫军可以越来越脱离冲锋队的行动。这正中希姆莱下怀,他希望自己的组织可以成为自己政治权力的基础。希姆莱拟定了一份在危机时需要清除的冲锋队头目名单。关于冲锋队的态度和作为,军队已经得到了大量谣言和粉饰过的报告,这些谣言和报告意在进一步加深两个组织间的矛盾。到6月时,军队领导似乎真的相信冲锋队可能要造反,希望希特勒及早采取行动。这种危机感十有八九是人为的。但是6月18日,副总理冯·巴本在马尔堡大学发表的一次反抗希特勒政权的演讲,让形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那次演讲(由巴本手下的一个官员埃德加·荣格[Edgar Jung]起草)严厉批评了希特勒政权的武断独裁性质。演讲稿立即被禁止出版。但在禁令执行前,一个版本已经发行出去了。巴本事件其实和罗姆毫不相干。但是,当希特勒赶到兴登堡位于纽台克的东普鲁士庄园,面见总统解释巴本被噤声的原因时,说他受到来自军方领导人更大的压力,要求他对冲锋队采取行动。 6月23日,军队进入高度戒备状态。三天后,有人给军方领导人看了些文件,一些声称能证明罗姆一直在非法武装冲锋队的材料。毫无疑问,戈林和希姆莱也给希特勒看了证明罗姆有罪的证据。戈林和希姆莱这样做有他们自己的目的,就是要清除作为潜在政治对手的冲锋队领导。6月28日,希特勒和戈林到埃森去参加一个地方长官的婚礼,军队配发了紧急弹药供应,党卫军领到了军用武器。希特勒从埃森给罗姆打电话,要他于6月30日在巴特维塞召集冲锋队领导开会。在接下来的24小时里,更多伪造报告被呈给希特勒,试图弄出个以假乱真的印象,即冲锋队正在秘密策划某种革命行动。6月30日一大早,希特勒和戈培尔就飞往慕尼黑,戈林则回到柏林。戈培尔前一晚刚刚得悉此次危机的秘密。 早上6点半左右,希特勒带着满载武装党卫军的车队来到罗姆和其他冲锋队官员下榻的酒店外。希特勒和另外两人进入酒店,命令领班去敲罗姆在一楼的房门。罗姆睡眼蒙咙地打开门,希特勒冲了进去,挥舞着手枪:“你被捕了,你这头猪!”他们给了罗姆几分钟时间穿衣服,然后把他带到酒店大堂。侦探和党卫军把其他冲锋队住客带上一辆大客车,开往慕尼黑斯台德炮台(Stadelheim)监狱。十多年前,希特勒曾在那里待过一阵子。罗姆被希特勒车队带到同一座监狱,投入一间被严密看守的单人牢房。希特勒待在慕尼黑,直到晚上才坐飞机回柏林。在慕尼黑,他任命忠心耿耿的冲锋队指挥官维克多·鲁茨(Viktor Lutze)为罗姆继任者。 希特勒回到首都,希姆莱和戈林来见他,汇报北德发生的情况。当天,党卫军突击队除掉了他们认为参与阴谋的关键人物,包括:冯·巴本的两个助手,赫伯特·冯·包斯(Herbett von Bose)和起草巴本批评演说的埃德加·荣格;著名天主教活动家埃里希。克劳森纳(ErichKiausener);冯·施赖歇尔夫妇;冯·布雷多夫将军(General von Bredow);希特勒的前党内竞争对手格雷戈尔·施特拉塞尔。在慕尼黑,6月30日晚,一队党卫军刽子手抵达斯台德炮台监狱,把关在里面的冲锋队成员一个个拉出来,就在院子里枪毙了。更多杀戮在柏林和布雷斯劳(所谓的冲锋队政变中心之一)继续着,直到7月2日希特勒命令停止。希特勒不忍心下令处死一起在慕尼黑参加纳粹党早期斗争的罗姆,但希姆莱和戈林说服他必须这样做。希特勒命人在罗姆的牢房放了支上好膛的手枪,让他可以自行了断,而不是被人枪毙。7月1日傍晚,党卫军达豪集中营指挥官西奥多·艾克和两个党卫军成员把枪送到牢里。罗姆有十分钟的时间自裁,但他拒绝朝自己开枪,而是脱了衣服,露出胸膛等着他的行刑者。十分钟后,艾克和一名党卫军成员打开门,对着罗姆胸前开了枪,并且在将罗姆拖出牢房前,又给他补了一枪,随后把他匆匆埋在附近一块墓地里。为奖赏党卫军在此次清洗中立下的功劳,7月20日,党卫军从冲锋队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组织,希姆莱只受希特勒领导。 P121-124 序言 现代史上研究得最透彻的一个时期,非第三帝国(此处注释见原书)莫属。尽管在德国20世纪的历史中,第三帝国独裁统治只维持了短短12个年头,但是,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发动的这场灾难性战争,以及对欧洲犹太人实施的种族灭绝,其后果远远超出了德国的范围,并且至今仍在产生影响。 德国历史上的这12年是如此紧张激烈、风云变幻,以致每个审视这段历史的人都不由得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首先,这样一个以文明行为和光芒四射的悠久文化传统闻名的民族,怎么会产生一个暴行如此令人发指的独裁政权?随着时间推移,这个问题似乎变得更加让人困惑,因为战后德国基本看不到构成第三帝国特征的军国主义和种族主义残余的影子;第三帝国垮台后的65年(此处注释见原书)中,德国人一直是欧洲的好公民。 其次,当时希特勒政党只有刚过三分之一的选票支持,他如何能够在这种情况下上台?当然,20世纪也有一些少数党执政的情况,但是,考虑到希特勒所构成的威胁,有必要解释一下,为什么没给希特勒投票的那三分之二德国人没能找到一个办法阻止希特勒掌权。而且,当希特勒上台后,他们当中的成百上千万人又把自己的命运和这个政权拴在一起,而这个政权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它的无法无天。 最后,还有个很难说清楚的问题:远离演讲台和呐喊的人群,在许多私下里接触过他的人眼里,希特勒显然是个无名之辈,然而,他为什么能牢牢控制住德国人民?为什么即使这种控制把他们带上彻底毁灭的边缘,领导者和被领导者间的纽带却一点也没有受到损害?直到如今,对希特勒的痴迷仍然引导着人们去无止尽地探寻真实的希特勒。希特勒性情古怪,他的野心也随着对自己为上苍所选的笃信而膨胀。但答案不仅仅在他身上,也在他领导的人民身上。他们中许多人需要一个依靠,并将个人崇拜当做信仰,而不是出于对领导人现实的评估。在这个意义上,正如希特勒自己一直声称的那样,他是人民的最高代表,而不是什么人强加给德意志的一个外来存在。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共同编造了希特勒是德意志民族救世主的谎言。许多人不愿正视这个毫无理性可言的信仰,结果他们以元首的名义施以可怕的暴行。 要想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许多德国人相信他们是在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一个新的乌托邦(此处注释见原书)。那里没有种族敌人,没有社会矛盾,没有外来文化影响;只有一幅安逸的社会图景:快乐的家庭、健康的金发儿童和一个纯粹的种族。关于希特勒将引领德意志民族复兴,使德国成为再度兴盛的欧洲文明中心的想法,现在看来是彻头彻尾的执迷不悟,可是,当时还是有那么些理想主义的德国人,不顾成堆的民族革命问题,而抱有这样的希望: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将会出现,这不仅仅是对于德国来说的,也包括欧洲其他国家。在第三帝国的宣传中,频频出现的图景就是:秩序战胜了混乱,诚实、正直战胜了其他有害的世界观。 这幅新乐土图景,很难与政府广泛实施的暴力、歧视和社会不公联系起来。“要获得成功,你得付出点代价。”赫尔曼·戈林(此处注释见原书)曾这样评说。考虑到其政权对国内外所谓敌人的所作所为,这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借口。事实是,这个政权及其支持者成功的基础,不是道德理想,而是人性的最阴暗面:对其他政权和更加繁荣昌盛民族的怨怼;对富足帝国或拥有充裕资源国家的嫉妒;对德意志理想世界的假想敌的恐惧;对拒绝追随纳粹信仰者、背叛或挑战其乌托邦梦想者的仇恨。尤其是从1933年对政敌的拷打、折磨,到1945年对失败主义者(此处注释见原书)和逃兵的残忍杀害,这些肆意侵害都清楚表明了这一点。战争和屠杀成了第三帝国历史的中心内容,这不足为奇,因为那是它的主要遗产。希特勒颂扬的德意志美德,是用罪恶来实现的。 那些黯淡岁月的记录,充满了自相矛盾之处。第三帝国盼着恢复秩序,让这个自认为具有文化与种族优势的民族(并不是人人都相信关于“优等民族”的宣传)获得支配地位,然而,它造成了无法想象的混乱,用现代史上最野蛮的暴行抹黑了德国历史。最后结局是,为了一个没有也无法实现的野心,带给德国人民和受他们戕害的人们以无尽的痛苦。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德国人抛开了所有这一切,专注于完善现代政治制度、发展繁荣经济。但是,随着一个个时代的消逝,这12年历史(此处注释见原书)的阴影也越拉越长。“这一切怎么可能发生?”对德国国内外的许多人来说,这依然是一个没找到满意答案的问题。尽管这本书不一定能完全回答这个问题,不过,它是想告诉读者有关第三帝国的已有知识,以及如何利用它们形成我们自己的答案。 理查德·奥弗里(Richard Overy) 埃克塞特大学(University of Exeter) 2010年4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