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风中的芦苇(人的思维异化与革命随笔录)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任仲然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任仲然编著的《风中的芦苇(人的思维异化与革命随笔录)》以芦苇比喻人,那些缺少阳光照耀和雨水润泽的芦苇,在风中瑟瑟发抖,正如同人的思维在悄悄异化,人类已经变得非常扭曲和脆弱了,只有通过思维的革命,革除沉疴痼疾,人类的思维病才能痊愈,人的发展才有光明的未来。作者包含忧患意识地观察世事,但又以乐观主义的态度解决问题。书中百余篇短小精悍的随笔和杂文,篇篇直指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并深刻认识到思维的异化才是根本。作者文风质朴,笔调犀利,如同与读者对谈一般,可令人获益匪浅。

内容推荐

人类有一部非同寻常的思维异化史,上面写满了悲伤和忧患。思维异化和思维革命是本书贯穿始终的两条主线。思维异化是思想病之灶、行为病之源、社会病之根。异化是人类的共同敌人。有异化就要革命,革命就是要革异化的命,要敢于挑战谬误,追求真理。作者呼吁,高度重视由来已久的思维异化,尽快形成思维革命的共识,让“风中的芦苇”度过严冬,迎来生机勃勃的春天。

任仲然编著的《风中的芦苇(人的思维异化与革命随笔录)》以随笔录的方式,采用第一人称进行述说论证,充分运用笔者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巧妙融入自身所思所感,尽量拉近与读者的距离,风格清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剖析了思维异化的危害性,阐明思维革命的重要性,能够在轻松的阅读中给读者以启发。

目录

自 序 曙光在地平线上涌动 

撷 要 芦花飞扬 飘撒种子 

第一章 启程于觉察谬误 

 我的研究方法:剥竹笋 

 马克思留下的宝贵遗产 

 追随革命付出了沉重代价 

 人性话题难以扯清 

 他说他的理,我说我的理 

 寻找异化的主体渊源 

 觉醒之后应当反思 

 思维革命内涵及意义 

第二章 人是会思维的芦苇 

 有关人的定义各有千秋 

 狗的思维不简单 

 最敢胡思乱想的动物 

 大脑里还有无数奥秘 

 思想诞生在思维的摇篮之中 

 思维哪里来,属于谁,能干啥 

 信息为思维提供原材料 

 立场的奠基石,态度的变速箱 

 路线图与发动机 

 回到苏格拉底 

第三章 思维元素及多样性 

 思维是有基因的 

 掀开思维元素的面纱 

 结构至关重要 

 维度:角度、深度、高度、广度 

 思维方式可以切换并杂交 

 天赋和天才,还有环境 

 多样性的思维和思想 

 “凤眼莲”已经泛滥成灾 

第四章 处境尴尬的思维 

 实践为一,思维为二,思想为三 

 哲学——既简单又复杂 

 虚而化之,思维被淡出 

 逻辑学的成功及软肋 

 当下的心理学何以繁荣 

 人类思维异化史写满了悲伤和忧患 

 恩格斯对思维尤为看重 

 思维学到了自立门户的时候 

 钱学森之问和期待 

 思维学家不能再缺席下去 

第五章 思维异化沉疴遍布 

 进化、退化与异化 

 异化是常见病,多发且难治 

 必然加偶然的相因过程和结果 

 出土文物的深层含义 

 群体思维异化更可怕 

 思维常有悖于实际的离心力 

 罗马皇帝的克星 

 心态即思维的状态 

 国际视野的思维异化 

第六章 思维的定式与惯性 

 定式与不定式 

 四合院的另类启示 

 从文化层面诊断病因 

 跳出定式思维的怪圈 

 惯性往往带有异化倾向 

 受经验所累的思维陋习 

 被异化的主义有害无益 

 麦肯锡“红色眼镜”与几十年的冷战 

 修,关乎世界观;炼,关乎方法论 

第七章 剖析和摒弃坏思维 

 坏思维之一:狭隘偏执 

 坏思维之二:唯我唯利 

 坏思维之三:死要面子 

 坏思维之四:目光短浅 

 坏思维之五:心浮气躁 

 坏思维之六:极“左”极右 

 在思维中注入历史感 

 不要以尼采为榜样 

第八章 口号思维之弊 

 与名字有关的潜规则 

 防止战略思维错用滥用 

 理论思维切忌故弄玄虚 

 辩证思维不能变味 

 短缺的思维价值和价值思维 

 “象”乃世界的存在方式 

 抽象思维易被过度强化 

 对一些新形式要保持警惕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之害 

第九章 探究和养成好思维 

 前置条件比较高 

 “真理即是主体性”这句话有误 

 时空局限和个体局限与生俱来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 

 把复杂事情做简单了那是真本事 

 革命情结深厚的批判思维 

 心计是思维中的潜在变数 

 思维做到绝对客观正确不太容易 

 写作:建设性思维训练 

第十章 思维革命的战略战术 

 剑和火,水和土 

 夯实思维大厦的三根基础桩 

 战略上主攻社会,战术上再造自我 

 直奔主题不绕弯子 

 大江大河是迈不过去的 

 迎着阳光向山巅攀登 

 笛卡尔方法的高明之处 

 左右半脑全启动 

 在乱象丛生中探索规律 

试读章节

随着对外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我们越来越能直接感受到外国人思维的毛病也很多,有些毛病比中国人还严重。北京奥运会前后的“萨科齐思维”,不但严重伤害了中国人的感情,而且其思维的偏激和缺少理性令人难以忍受。萨科齐这个花花公子的思维,既不通情也不达理,逻辑都是混乱的,让中国人不可理喻。萨科齐为什么无缘无故要伤害我们中国呢?缘由很可能是,萨科齐要把他的价值观强加给中国,或是为了抢一个风头争取多拉点选票。不管什么原因,他的吊诡思维代表着一股异化思维的势力。

虽然同样有着东方文化传统,但东邻岛国的一些人思维总是和中国过不去,对邻居的领土和资源历来虎视眈眈,长期以来侵略野心不死,一会儿装神,一会儿弄鬼。近年来,他们的极右主张渐成气候,并被其国内相当多的人接受和传播,频频朝着中国叫号,采取一些歪曲历史和改变现状的行动,不惜挑战我们的底线。这些做法,在我们看来就是强盗逻辑,但在他们那里市场并不小,大东亚共荣圈和武士道的思维,在岛国上下有很深的社会土壤。

我们对这些倭人思维和强盗逻辑,往往也是气愤不已,但又奈何不得。因此也积累下一些棘手、敏感、难堪的问题,使泱泱大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威胁。反思以往,我们对某些国家惯行睦邻友好的一厢情愿,应该做出一些调整了。在思维方面我们要做的事情,非常重要的就是树立起与之既可相容又能相克的强国思维,你克不住它,它就要克住你,只有相容已经不够。

所谓强国思维,就是要把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永远放在最高位置,然后才是友谊、互信、合作、援助、和平。后面这些虽然也很重要,但可以统统放在附属的位置上。

儒家的某些理念,用于国内是好用的、正确的,但用于外交处理国际关系恐怕不太好用,甚至可能会造成千古之恨(诸如前些年边界问题的处理)。换一个角度说,儒家理念非常重要,都是我们中国人反复重申不懈追求的,但要与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牢牢地结合起来,在国际道义和国家利益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责任和义务要力求一体化,不能自己给自己设定过多的禁区,缠住手脚,加大包袱,制约行动。在国防外交大是大非问题上,国家利益绝对压倒一切,切不可把“稳定压倒一切”的思维用错了地方。没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小题小做,大题大做,关键的事坚决果断地做。讲道义,又不拘于道义,要善于不失时机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该出手时毫不迟疑出手,打就打到对手的最痛处,打就打出预期的结果来。问题的核心是要做强实力、用好实力、凭借实力,实力强国、实力卫国、实力兴国。强国思维可以分解为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一是实力思维。有什么样的实力,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做什么样的事情,确定什么样的目标。力不从心的事情不勉强做,有实力做的事情坚决做到位。二是强势思维。必须清楚一个事实,这个世界从来就不相信眼泪,也从来就不同情和原谅弱者。思维上的强势,必备的心理基础是自信。我们要有中华民族的自信,中国实力的自信,自觉进行思维革命是自信的必然选择。

在思维异化问题上,觉醒之后我们应当反思,但切不可自卑,我们应当虚心地听取善意批评,绝不接受恶意贬低。这个星球上的人类,每一种族每一国家的地位天生是平等的,后来的不平等是人类异化的结果。如今提出思维革命的任务,就是要从人的根本问题着手,解决事实上的不平等,包括历史深处和现实痛处的不平等。

思维确实需要进行一场深刻的革命,但这是人类的共同任务,绝非单单是中国人的事。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有展开一场思维革命之必要。中国人无疑有这个必要,日本人更加有这个必要,美国人、欧洲人也都有进行思维革命的必要。具体举例说,好面子图虚名是某些中国人思维异化的特征,岛国扩张不安分守己是某些日本人思维异化的特征,霸权强势加冷战大棒是某些美国人思维异化的特征,傲慢偏见保守是某些欧洲人思维异化的特征。谁的病重?谁的病轻?半斤对八两,谁也别说谁了。

歌德不仅是一位大诗人,还是一位大思想家。他曾经很认真地说过:“我们重复一句:问题并不在于各民族都应按照一个方式去思想,而在他们应该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假如他们不肯互相喜爱,至少也要学会互相宽容。”歌德在这里所说的“思想”,也可以理解为“思维”。各民族都按照一个方式思维,那是永远都不可能的。即使在思维上做不到互相喜爱,那么还是应当尽可能在思维上学会宽容。

P24-25

序言

当在电脑上敲打出《风中的芦苇——人的思维异化与革命随笔录》这个书名时,我十分清楚自己正在做一件相当吃力而又有风险的事情。以特定的含义来比喻,哲学这块田地早已被急于收成的人们耕种得满目疮痍,难产的思维学还是一块处于朦胧状态,没人愿意下功夫开垦的荒芜之地,自己何必触动这些是是非非呢?

我之所以自不量力地想搅动这种人们已经长期惯居的思想领地和精神格局,缘于本人常常因为世界观和人生观问题而产生焦虑,还有不甘于被假冒的哲学教条和普遍的思维异化所困扰。与其一味陷在沉闷苦涩茫然之中,倒不如干脆开启无所顾忌的探索旅程,静下心来梳理那些纠缠在脑海里的绳结。

由于“文化大革命”耽误,本人的文化水平很低,数学只学过一元二次方程,语文没有学过语法修辞和文章写作。我不满15岁就到长白山脚下当了知青,不满17岁又下矿井当了煤矿工人。农民和工人是我的第一职业和第二职业,两段经历加起来整整十载,使我掘得了人生最宝贵的第一桶金——磨难和历练。

1970年冬天开始的农村知青集体户生活,屋不避寒,食不果腹,饥饿难忍,我偷吃了老乡的许多东西。在生产队苦干一年,腊月里领完360斤口粮只剩下12元钱。1972年矿务局招工,我被分配到新建矿井的掘进连,由于年龄小后来到车钳班当学徒,月工资17元,我心满意足。农村生活很苦,煤矿劳动很累,但我一直都是以书为伴,阅读使我充实快乐。

本人的第一个职务是团小组长,第二个职务是机械车间的班长,接着的职务是团总支书记、专用钻杆加工流水线的“线长”,一步一个脚印,每个台阶都未踏空过。从政之初,先当团干事、主任科员、团委书记、副处级调研员、党委副书记。做了三年副县长后,才开始找到一些从政的感觉。

粗略算来,副处级干了四个岗位九年余,正厅级干了五个岗位十二年多,副省级干了两个岗位已经七个年头。四十多年的职业生涯,先后在四个省、一个部委机关任职,各种各类工作做了不少,感悟和思考则更多。

工作之外的时间里,我主要做读书、观察、思考、写作四件事。在这过程中,自己比较注意把握的思维导向,不是跟潮流赶时髦搞所谓的创新,而是毫无功利之心地去寻找真实、寻找正确、寻找规律,尤为着力于揭露虚假,挖掘错谬,勘测误区,不奢求去构建什么体系和发明什么法则。

不管在什么职位上,我都一直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空就动笔写点东西的习惯没有改过,经常在报刊和网络上发表一些小文章。曾经出版过一本名字叫《从政者真话实说》的小册子,稿费和卖书收入分文未留,在红十字会设立了“任仲然助学基金”,资助了九十多名中学生,捐建一处小学生宿舍。

这本书不紧不慢写了五年多,可以说是四十多年人生经历和思索的文字结果。有人对我的评价是:“你是一个过于实在,过于简单,过于认真的人。”我深知,这既是长处也是短处,既是表扬也是批评。写这本书,我的确较了真,没背任何包袱,只带着良心和良知上路。没想迎合什么思潮,没想巴结什么人,只是要把人的思维异化那层“窗户纸”捅破,由此祭起思维革命的一面旗帜。在本书中所表达的只是自己的工作感受、生活感知、阅读感悟和人生反思,一切都属于业余作者的所想所为,不是专业人士研究的系统论述。

人啊人,你何尝不是风中的芦苇?虽然能劳动、会思维、有主见、敢担当,但你还是那株风中的芦苇。法国17世纪著名的数理学家布莱兹·帕斯卡尔把人比喻成会思维的芦苇,我不仅心领神会,而且感同身受。

确实,人真的如同风中的芦苇,由于缺少阳光照耀和雨水润泽,思维异化到枯萎、干涩、扭曲、脆弱的境地。成长不下去了,只有动镰收割,这就是许许多多在寒风中发抖的芦苇的结局。但可以预见的是,人类社会美好的未来湿漉漉,同时也不总是缺少阳光的照耀。雨热同季,晚上下雨白天晴,最适合“风中的芦苇”茁壮生长。

关于思维异化的现状,我可能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满眼看到的是雾霾,浑身体验的是伤痛。因此说我患上了焦虑症也不为过。是的,尴尬的思维无处安身立命,异化的思维沉疴遍布,坏思维被认为并不坏,好思维被认为并不好。不是做人的分寸出了问题,而是为人的尺度出了问题;不是枪炮出了问题,而是人的脑子出了问题——思维,你这个家伙病得不轻啊!

关于思维革命的未来,我则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本人几十年改不了的习惯是早睡早起,与农民的作息时间毫无别样,不管在哪个单位工作,我都是清晨第一个上班的人。早起的好处是,每天都会体验朝霞晨曦的意境。即便是冬天的早晨天亮得晚,迎着满天星辰出门,途中看到的景色只是霜中落月,但我仍能感知曙光在地平线下涌动,所有希望蕴含在此。

本书的内容大体分为两部分,一共十五章。前半部分是对思维异化的梳理和剖析,后半部分是对思维革命的设计和展望,每章都突出一个主要问题来讨论。有异化才有必要革命,革命就是要革异化的命。“异化”和“革命”,无疑是本书贯穿始终的两条线索,书中的全部内容都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和探究。从异化到革命,我就是要痛批异化疾呼革命,使“风中的芦苇”度过严冬,迎来生机勃勃的春天。

在表达方式上,我尽管有意识地照顾到了思想性以及一定的理论内涵,但更注重摆脱某些论著常有的刻板束缚,用自己亲身的经历和体验,来灵活表达认知和思绪,力图把事情讲实在了,把道理讲鲜活了。在这里,我没有板着面孔说话,而是坦诚率真地与读者谈心交心。  书中很多地方,我都是以第一人称采用随笔杂文的语言述说论证,不求高雅求通俗,不求深奥求真诚。说来说去,只求把事情说个明白即可。如果这里还有可圈可点之处,那就是不管述说还是论证,都毫不客气把“你、我、他”摆了进去,书里书外没有旁观者,作者自己更不是局外人。

从内容到形式的这种定位,写起来吃力是难免的,困难是不可回避的,但我自始至终没有动摇,愿意为此作出努力。作为一种追寻,作为一种求索,作为一种涅槃,我觉得无须左顾右盼,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把心里的真话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写出来,事情就应该这样简单、自然、本色。

我深知,自己就是一株“风中的芦苇”。一米八多点的身高,更易招风弯折,更易缺水干枯,而且不管是用作编席子还是当柴火,个子高的芦苇总会被先收割使用的。这也没什么,只要是会思维的芦苇,无论是在寒风中还是暖风中,境遇和命运都是相同的,收割或迟或早,人人都不例外。

从政者要脱离低级趣味,不能有官僚气;写书同样要脱离低级趣味,不能有庸俗气。这本书可能有疏漏、有偏颇、有差错;但我敢保证,其中没有低级趣味,没有官僚气和庸俗气,没有各种添加剂——对于这“三个没有”,我心存自信。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