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悠久历程中,融汇百家,形成了儒、道、法、墨等思想体系,概括、提炼出由理念、价值、规范、信念构成的文化体系,铸就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高尚品质、思维方式和文明准则。《温良恭俭让丛书》主旨是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贡献绵薄之力。书中所选所注都是作者的诠释和认知。
《恭》为其中一册,由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宣传部、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文体工作委员会编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恭/温良恭俭让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
出版社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悠久历程中,融汇百家,形成了儒、道、法、墨等思想体系,概括、提炼出由理念、价值、规范、信念构成的文化体系,铸就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高尚品质、思维方式和文明准则。《温良恭俭让丛书》主旨是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贡献绵薄之力。书中所选所注都是作者的诠释和认知。 《恭》为其中一册,由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宣传部、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文体工作委员会编著。 内容推荐 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宣传部、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文体工作委员会编著的《恭/温良恭俭让丛书》在古今中外经典著作中摘取精华,并加以注解诠释,以故事带入阅读,随后对故事里折射出的观念加以点击并剖析;并提出反思性问题,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在新时代如何借鉴和发扬传统美德。 目录 修己笃恭篇 锄麂触槐 孔子有礼 孔子论仁 孟子避而不见齐王 却之不恭 徐稺恭祭 羊祜清廉谦恭 孙晷温恭 幸灵至恭 陈祎恭敬求真经 德言对经 朱熹问居 曾国藩修炼人格 恭敬待人篇 伯禽趋跪 孙叔敖虚怀若谷 晏婴敬越石父 蘧伯玉敬上知非 圯桥进履 刘秀谦恭 蔡邕倒屣迎王粲 刘琎束带 杨黼孝顺恭敬 “只要虚心,到处有吾师” 礼敬他人收获成功 尊己同时尊人 恭谨处事篇 恭敬惠义的子产 信陵君有功不傲 遵礼重德的张湛 端庄恭敬的邓绥 谦恭忠厚张安世 恭敬俨然长孙俭 狄仁杰恭于事业 谦逊恭谨的王曾 布衣宰相范纯仁 肃王补阙 岳飞谦恭如书生 洪迈失言自愧 谦恭礼贤篇 恭敬仁爱的商汤 周文王好贤爱才 周公吐哺 齐桓公恭敬得贤才 魏文侯求贤 燕昭王招贤 信陵君敬侯赢 刘邦恭敬得贤臣 曹操跣足迎许攸 刘备三顾茅庐 张松献地图 尊师重教篇 子贡敬师 曾子避席 苟子论恭 汉明帝敬师 魏昭恭敬求学 唐太宗教子恭敬 程门立雪 革命前辈尊敬老师 试读章节 锄麂触槐 经典古训 不定恭敬,民之圭也。 【出处】 《春秋·左氏传》 【浅析】 时刻不忘记恭敬,这是可以为人民做主的人。 故事欣赏 春秋时期,赵盾是晋国卿大夫,是杰出的政治家、战略指挥家,谥号宣,史料中多称其为赵宣子、宣孟。 晋国国君晋灵公是昏君,不行正道。赵盾曾多次劝谏他。晋灵公很厌恶赵盾,就派了晋国力士锄麂去行刺赵盾。 这天天色很早的时候,锄麂就出发去行刺,凌晨就到了赵盾的家里。这时赵盾卧室的门却已经打开了。赵盾已经穿好了朝服,端端正正地坐着,稍微闭目养神,等候着上早朝。锄麂见了非常吃惊,悄悄退了出来,感叹地说:“赵盾一个人的时候,都不忘记恭敬,这样的人是人民的靠山,是国家的栋梁。假如我杀了他,对不起国家和人民,就是不忠;假如我不杀他,又失信于君王,就是不守信用。在这两者之间只要触犯了一种,还不如死了。” 最后,为了忠信两全,锄麂头撞槐树而死。 回音壁 锄麂是晋国的一个力士。他和赵盾没有任何恩怨,是受国君的命令去行刺赵盾。赵盾的恭敬态度,能让锄麂生起如此深的钦佩之情,竟然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挽救他的生命。由此可见恭敬多么重要。所以我们应该做到“毋不敬”,时时提起恭敬之心。 【名言警句】 夫不忘恭敬,社稷之镇也。 ——《国语》 浅释:这个人不忘恭敬,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为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 ——曾国藩 浅释: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就能身心强健。内心专一宁静,浑然一体,外表衣着整齐,态度严谨,这是恭敬的方法;出门就像去拜访尊贵的客人,就像老百姓在祭祀祖先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恭敬的样子,这是恭敬的气氛;凭借自己的才智安抚百姓,必须做到一丝不苟、恭恭敬敬,这样百姓才能信服,这是恭敬的效果。 孔子有礼 经典古训 予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出处】 《论语》 【浅析】 孔子温和而又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详。 儒家创始人孔子在中国被称为“圣人”,主张以“礼”治国。 孔子在鲁国做官的时候,服侍君王非常尽礼。他走进周公的庙里,每一件事情的礼仪都要向人询问,以免失礼。 《论语》记载了孔子在朝、在乡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孔子在不同的场合,对待不同的人,往往神态、言行都不同,表现出对不同人物的不同恭敬方式。孑L子在家乡显得很温和恭敬,像是不会说话的样子。但他在宗庙里、朝廷上,却很善言辞,只是说得比较谨慎而已。孔子在上朝的时候,国君还没有到,他和上大夫交谈,态度中正自然;和下大夫交谈,态度和乐轻松。国君来了,孔子的态度恭敬而谨慎,但又仪态适中。孔子进入国君的宫门时,低头弯腰,态度恭敬;快到国君面前时,小步快行,态度恭敬谨慎。回到自己的位置,是恭敬而不安的样子。孔子出使别的诸侯国,拿着圭,恭敬谨慎,像是举着非常沉重的物品。向上举时好像在作揖,放在下面时好像是给人递东西。他的脸色庄重得像战栗的样子,迈的步子很小,好像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在举行赠送礼物的仪式时,他显得和颜悦色。他和国君私下会见的时候,就显得轻松愉怏。 恭,敬也。恭与礼相关联,属于礼貌中的外貌和仪态。敬是与他人的关系有关,是对人的态度等。恭、敬两字经常在一起出现。儒家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认为恭敬和谦虚一样,都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因为人只有以一种恭敬的心对待别人,对待自己的职责,才能获得别人的尊敬。 【名言警句】 恭而无礼则劳。 ——《论语》 浅释:一味恭敬而不懂礼法就会烦劳、忧愁。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孔子 浅释:恭敬、谨慎的态度符合礼,就不致遭受耻辱。P3-8 序言 2014年2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了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总书记又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悠久历程中,融汇百家,形成了儒、道、法、墨等思想体系,概括、提炼出由理念、价值、规范、信念构成的文化体系,铸就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高尚品质、思维方式和文明准则。这些丰富的思想遗产,经过千百年的锤炼,世代相传,汇集成博大、深厚的文化传统,构成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这些核心思想,通过语言、文字,渗透到民族的方方面面,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不断强盛的不竭动力。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自强不息、刚健有为。这种精神境界,包含了主动进取的有为精神,也包含担当道义、不屈不挠的社会责任,还包含正直人格和主动创造。《周易》中提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曰“舍生而取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普遍认同。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正是这种精神志向,塑造了无数可歌可颂的仁人志士,磨砺出无数让我们引以为傲的民族精英。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思想境界是“天人合一”。这种思想的核心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入的行为与自然的规律相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相一致。追求多民族统一大家庭的“大一统”观念,注重“协和万邦”,强调亲仁善邻,秉承“强不执弱”“富不侮贫”,主张“吸纳百家优长、兼取八方精义”,注重各民族团结,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这一切汇集成为全民族万众一心、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在个人理想追求的道路上,应做到“修”“齐”“治”“平”。《礼记》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心正”“意诚”的修养,德行的至善,是治家、治国,乃至稳固天下的根本。我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醇厚中和的人文品格和道德风范,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当代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但毋庸讳言,社会正面临着贫富悬殊、社会诚信与道德伦理每况愈下等突出问题,急需现代人运用智慧,从历史的积累和经验中得到借鉴并汲取力量,去面对、去解决。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正可以为社会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有鉴于此,我们继编撰出版了“仁义礼智信”丛书以后,又组织力量编撰了这套“温良恭俭让”丛书,主旨是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贡献绵薄之力。书中所选所注都是作者的诠释和认知,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广大读者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