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如梦令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于雁
出版社 山东友谊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于雁的《如梦令》全书从开头的李清照自济南来到京城与美少年赵明诚相遇,到尾声中的李清照与赵明诚生离死别,中间大部分章节都呈现了李清照和赵明诚两人耿直磊落的人格品性、与天地相通的诗意心灵以及诗文唱和、金石编录的审美化日常生活。

内容推荐

于雁的小说作品《如梦令》讲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相识相恋相依的爱情故事,并于其中贯穿了当时起伏跌宕的政治背景。全书文笔洗练,意境优美,意蕴深刻。本书讲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相识相恋相依的爱情故事,并于其中贯穿了当时起伏跌宕的政治背景。全书文笔洗练,意境优美,意蕴深刻。

目录

相遇

托梦

思念

党争

幸福

横祸

伤离

别绪

牵连

权变

画意

绝境

抽毫

凑詹

闲愁

风云

国殇

南渡

猝逝

尾声

试读章节

来到京城的那年我十五岁,我怀抱瑶琴走进那座偌大的府院,攀摇的疏枝装点着高耸的府墙。院内修竹遮日,亭台临月,碎石铺就的小路蜿蜒曲折,爬满湿湿的青苔。它让我想起家乡济南的青石小路,柳枝低垂在路的中央,浣衣而归的姨娘们踩着湿塌塌的脚步回到柴门半掩的小院,邻家的犬吠唤醒了沉睡的婴儿,一声哇哇的哭啼响彻在傍晚的炊烟之中。

父亲从后面追上我,接下我手中的瑶琴,三五个仆人拥上前,垂手侍立左右。“照儿。”叫我的应是我的继母大人,她清婉的模样让我想起早逝的亲娘。这是我第一次和她相见,可在我的记忆中并不感觉疏离,父亲在家信中多次提及,叮嘱我要礼奉娘亲。对我亲生母亲遥远的思念这一刻终于有了妥帖的落角。“娘。”我脱口而}H的称唤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连我的同父异母的兄弟都怔怔地看着我,生怕我真的抢走了娘亲的眷爱。

我手中的纸鸢是娘舅送我的一只蜻蜓,翠婉的纱翼上沾着清晨的露珠,红色的眼睛盯着我的弟弟。他显然被它打动,一动不动地看着它,连母亲的推唤都不能将他叫醒。

“喜欢它?”我将目光转向我的弟弟。

他抬起眼睛看着我,虽不语但心迹表露无遗。

“那就送给你。”我把风筝举过头顶,“知道怎么玩吗?在有风的清晨,跑在旷野之上,转动风轮,将线慢慢地抛出,看它飘摇着飞上晴空,你一路跟着风跑啊跑,仿佛你也飞了起来。”

显然,他被我生动的描述打动了,拼命点着头,像是马上就体会到飞的滋味了。我把风筝递过去,却被一个像我一般大的女孩子伸手扯住。

“你是?”我看着她。她瞪着我,黑色的瞳眸闪烁着冷冷的光泽。

继母忙过来介绍:“这是你表姐王婉。”我略作沉思,恍然想起父亲在信中提到过这个表姐,是继母哥哥的孩子,因生母病故才被继母带到李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在审视这个女孩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已经长大,因为她不友善的行为让我嗅到了一种来自同性间的排斥与敌意。在我之前,弟弟的世界中只有一个姐姐,而从此刻起,将有另一个姐姐来分享长辈的宠爱和同辈间的友谊。

“我叫清照,叫我照儿好了。”我将风筝送到她手里,“如果你喜欢就拿去吧,弟弟想要我再让舅舅捎一个来。”

王婉看着那个美轮美奂的蜻蜓,却转过身对弟弟说:“我才不稀罕什么风筝不风筝,你喜欢你要好了。”说着跑向花园深处。弟弟怔怔地看着我,又看看风筝,嘴里说着:“谁稀罕你的风筝。”也转身跑走了。我呆呆地立在那里,看着被拉扯得有些松散的风筝,心里泛出莫名的酸楚,脸上却笑盈盈地看着父亲和继母:“算了,以后我们一起玩好了。”

父亲拍拍我的头。继母拉拉我的衣襟:“还是照儿懂事,不要和弟弟他们一般见识。”我点点头,心里却生出奇异的恐惧。自来到京城的第一天,这恐惧就伴着我,成了浮在我心头的阴霾。

我的住处叫缘东阁,离父亲居住的有竹堂并不远。一楼是书房,卧室在二楼。钩心斗角,花木扶疏,窗几明净,真是一个清幽之处。我将瑶琴放在琴榻之上,来到书案边,看着远景近室,提笔欣然写起字来。

父亲走上前,捋着胡须叹道:“照儿的字越发进步了。”

我抬头看着父亲:“爹爹让女儿二岁识字,三岁抚琴,四岁吟诗,五岁作词,卷不离手,曲不离口,真要把女儿培养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女儿愚钝,到如今才能吟点诗作点词,自娱自乐,偶尔讨父母一笑,哪能拿得出手?恐怕贻笑大方。”

“女儿此言差矣,你生来就是文君转世,班昭再生,喜爱文墨,独赋琴曲,父亲并没有勉强你,天分使然,并非妄言。女儿,把你新近的大作让为父赏析一下,看我儿长进了没有?”

P1-3

序言

于雁的长篇小说《如梦令》写作完成并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发行,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这不仅仅是因为《如梦令》是于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于雁继《清水无痕》小说集出版之后文学梦想的又一次激情释放,更重要的是于雁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攻读文学创作硕士专业的毕业成果展示之作。可以说,《如梦令》既凝聚了于雁多年来在文学创作之路上的心血、汗水和经验,又是于雁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得到诸位名师精心指,羔下的领悟、开化和升华之作。自然,这是非常值得期待和祝贺的。

于雁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女士。其长篇小说《如梦令》读来如清风拂面,耳目为之一新,令人惊讶于作者的曼妙才华、独特构思和丰富的文史知识。《如梦令》作为一部描写中国最杰出女词人李清照的纯文学著作,大大超出了同时代诸多关于李清照的文学作品。小说语言流畅婉转,气韵生动,字里行间闪现着一颗清新灵动的诗意心灵,处处流淌着诗文词韵,氤氲着浓郁的艺术文化气息,体现出一种历史文化重写与当代文化建构的自觉。

《如梦令》小说结构的新颖巧妙。除尾声外,《如梦令》整部小说分19节,作者分别赋予李清照和赵明诚第一人称“我”的叙述角色,第一节的“我”是李清照,第二节的“我”是赵明诚,第三节“我”又回到李清照,以此类推,构成了一种互相穿插、彼此说明、“我”与“我”相互映现的“双峰并立”叙述结构。而这种“双峰并立”的叙述结构,恰好是与《如梦令》小说主人公的性质、关系、身份相吻合的。李清照和赵明诚都是著名历史文化人物,其文化身份、历史影响力都足以构成并立对峙的“双峰”;而李清照和赵明诚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相欣赏、互为知音的夫妻关系,在交互主体性的“我”与“我”的叙述中,彼此缠绕交织,而又心心相印。这不仅带来叙述的铺垫、勾连,情节的绵延和自然发展,人物心理的深度书写,更为重要的是,“双峰”叙述结构呈现出了李清照和赵明诚之间逾越中国古代社会夫妻伦理关系的经典爱情书写,即彼此互相具有主体性、相互深深挚爱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爱情。因此,“双峰”结构的叙述方式,不仅是小说的一种结构,更是小说人物独立灵魂、生命本质与爱情关系的最好表现方式,体现了俄国形式主义文论所言的,形式本身就是内容、思想和灵魂。从这个意义而言,于雁探索到了本部小说人物塑造的最佳形式,即李清照和赵明诚之所以为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小说结构模式和言说方式。

实际上。这种“双峰”结构的叙述方式,在《如梦令》小说中呈现为多个方面,有时延伸为一种“二元观”的审美思维模式,如人物形象的塑造中有善有恶,有一个李清照,对应的是恶的王婉;有赵明诚等英雄豪杰,对应的是奸贼秦桧;有忠臣李格非,就有奸臣蔡京。再如政治结构中的新党、旧党之分,作者白话文描述和李清照诗词引用的对照等等,由此小说呈现出了宋王朝内部复杂的政治、文化、历史、社会的宏大结构,以及随之而来的人物官宦沉浮、命运波折与心灵深处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变化。当然,小说二元对立化思维过于分明,也会造成文学叙述的局限和人物形象塑造的缺陷,如赵明诚对秦桧的厌恶唾弃态度,缺乏心理深度叙述。当然,作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如李清照为夫家避祸选择回娘家的心理过程、赵明诚父亲自保的行为选择和内心矛盾、自觉选择草莽英雄道路的李炯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突破了二元对立审美思维模式,呈现出人性和世界的多样性。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时候,我就有一个疑问,于雁为什么要写李清照?写这样一个历史上的真实文化人物不是自缚手脚吗?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越来越理解于雁的选择。于雁选择的不仅仅是一个硕士学位毕业的成果展示之作,而更是有意为之,有意为自己制造难度,知难而进,去书写一位最有文化含量、最具艺术风情的风华绝代女性,去还原和重现曾经有过的文化巅峰,为当代中国人的审美人生提供一面文化之镜。这实则是蕴涵着一种深刻而又极为宝贵的文化自觉之心。

具体而言,《如梦令》的写作呈现出于雁对济南民俗风情的文化自觉。小说在写李清照回到济南老家生活的部分,对济南风情民俗文化的书写是非常富有特色的。千佛山、兴国禅寺、百脉泉、趵突泉、芙蓉泉、文庙等济南山水名胜与碧筒饮、荷叶粥、荷叶鱼、荷叶鸡等济南名吃荷花宴,都写得“流云般舒展欢畅”。同时,在写李清照与父亲在济南流连忘返时,在曲水流杯池前由北魏时每年三月三举办的曲水流觞诗会,想到了魏晋文人“用华美形式直逼生命本真”的发现自然、发现自我的真性情、真精神,呈现出中国文人卓然独立、追求独立人格精神的知识分子审美人生态度。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于雁的《如梦令》全书从开头的李清照自济南来到京城与美少年赵明诚相遇,到尾声中的李清照与赵明诚生离死别,中间大部分章节都呈现了李清照和赵明诚两人耿直磊落的人格品性、与天地相通的诗意心灵以及诗文唱和、金石编录的审美化日常生活。赵明诚的官宦生活倒成了女词人审美人生的点缀和倒影。毫无疑问,这种审美化人生方式和生活态度,恰好是当代中国人所遗失和匮乏的。是当代中国文化建构的重要精神维度之一。这也是于雁《如梦令》之于当代文化建构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当然,《如梦令》作为作者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依然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如小说中,有时给人一种雾里看花的朦胧与间隔之感,里面的人物生活依然是不够的,缺少生动难忘的生活化细节。见花,难见根;见情,难见疼与痛,或者说痛感不够真切、锥心。希望作者能沉下心来,沉到生活中,沉到历史中,沉到大地中,写出更多新的优秀作品来。毕竟,在《如梦令》中,作者已经显现出对小说文体、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理解。

是为序。

2012年10月29日于济南

(张丽军,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山东省作协特邀文学评论研究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4:4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