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宇编著的《梦回仲夏(夏梦的电影和人生)》是香港电影明星夏梦的传记。最为人熟知的称号是金庸的梦中情人。夏梦(1933年2月16日~)江苏苏州人,生于上海,是1950~1960年代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公司首席女演员,香港公认的西施演员,也是香港左翼电影的代表人物。1980年代后转做制片人,开办青鸟电影制片公司,其制作的《投奔怒海》《似水年华》是香港新浪潮电影的重要作品,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多项大奖,并一举捧红影星刘德华。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梦回仲夏(夏梦的电影和人生)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马来西亚)子宇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子宇编著的《梦回仲夏(夏梦的电影和人生)》是香港电影明星夏梦的传记。最为人熟知的称号是金庸的梦中情人。夏梦(1933年2月16日~)江苏苏州人,生于上海,是1950~1960年代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公司首席女演员,香港公认的西施演员,也是香港左翼电影的代表人物。1980年代后转做制片人,开办青鸟电影制片公司,其制作的《投奔怒海》《似水年华》是香港新浪潮电影的重要作品,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多项大奖,并一举捧红影星刘德华。 内容推荐 《梦回仲夏(夏梦的电影和人生)》作者子宇亲自走访了夏梦以及夏梦的妹妹杨洁,收集了大量关于夏梦的电影资料及照片,按照年代的顺序,梳理介绍了一代影星夏梦的光影人生。 目录 序章 盛夏探“梦” 梦萦银河:演员夏梦 探梦“青鸟”:监制夏梦 观影梦语:夏梦看电影 梦外琐记:情感杂谈 从沪到港(1932—1949) 上海时代 戏迷之家:夏梦和京剧 南来香港 贰章 平步青云(1950—1956) 仲夏之梦:艺名的故事 探索历程:从《禁婚记》到《白日梦》 古典美人:《孽海花》 大义如姬:《绝代佳人》 拓展戏路:从《都会交响曲》到《不要离开我》 醉舞白露:《日出》 内心角力:《新婚第一夜》和《新寡》 叁章 “长城公主”(1957—1959) 京城春梦:1 回忆中的周恩来 古装喜剧:《抢新郎》 形象突破:疯狂喜剧 艺术尝试:《香闺春情》 “华南影联”:《豪门夜宴》客串 话剧公演:舞台上的瑞钰 仙凡之恋:《碧波仙侣》 初尝编剧:《王老五添丁》 贞节可风:《同命鸳鸯》 加冕狮城:1959 华洋时尚:从《佳人有约》回溯 肆章 越剧电影岁月(1960—1962) 《王老虎抢亲》的故事 《三看御妹刘金定》:拍摄渊源 《雪地情仇》:遗憾的计划 《我们要结婚》:儿童故事 伍章 急流勇退(1963—1978) 度身订制:《故园春梦》 浩劫迎春:《烽火姻缘》 火红时刻:1966 年之行 急流勇退:离开香港 失佚拾遗:没拍成的作品 置身其外:十二年杂记 陆章 回归影坛(1979—1987) 冬去春来:1979“文代会” 梦萦电影:转战幕后 为酬壮志 浩魄青鸟:《投奔怒海》的摄制 一鸣惊人:《投奔怒海》的成功 “ 青鸟”少侠:《自古英雄出少年》 流年回首:《似水流年》 “ 青鸟”遗憾:未了计划 柒章 梦留光影(1988— ) 附录 夏梦文章四篇 从影一年 欧游杂记 有趣的“影迷信” 新年的愿望 后记 两次访问小记 补后记 梦回上海 试读章节 有趣的“影迷信” 寄自各地的观众来信,大家素有这么一句:“我是一个影迷”。既然,观众自己承认是影迷,我们就把这种来信称为“影迷信”,即使不写上这一句的,我们也素不例外了。 有人问我:“你每天一定会收到很多影迷来信?” ——是的,我每天收到很多。 “那么,有没有特别的呢?比如是你看了吃惊!或者好笑的?” ——有的,不过很少。 问我的人,并不因为我回答很少而感到失望,相反的却要我谈谈:哪些信使你吃惊?哪些信使你好笑,我不便拒绝,只好打开书柜捡了出来,请他看看。我非常佩服这位朋友肯为了看这些信坐上两三个钟头。要知道我是已经看了一趟电影回来,女工告诉我他还不曾离开过那张沙发!我正想问他要吃些什么点心,他含笑立了起来,指着茶几那本信夹说:“有趣,有趣!你为什么不拿它来发表呢?这正是你生活中独有的事情。你这样珍藏着,未免太……哈……,我算是观众派来的代表了。”他说话很温和,所以将“未免太……”下面的“自私”二字也吃下去了。其实,只要观众喜欢,我毫无自私的理由,如今给他这么一说,我要是不发表一二,倒显得自私了。但我不能不替报纸的篇幅着想,因此我只能摘录一部分,读者要是感兴趣的话,那么应该谢谢这位朋友。 下面是影迷来信中的主要内容: 你很像我失踪的姐姐,我妈妈说,姐姐右腰上有一粒大黑痣,你注意过吗?呀哟!我心跳了!你会不会真是我失踪的姐姐? 请你相信我,我从小练过少林拳,罗汉拳,普通四五个人是打不过我的,如果有人欺负你,你就写信来告诉我,我来替你报仇…… 你为什么不到新加坡来呢?姐姐,你快来吧,让我们今年过一个团圆年! 求你告诉我,做电影明星的秘诀!! 附上手帕一块,请你写几个字,或者画上一朵花,让我留着它永远做个纪念…… 我有字谜请你猜猜……“昨日去了何日来?”(我确实猜了好多时候,回信去后,到如今没有再来信,大概是猜中了。) 我初次交女朋友的时候,就去看你主演的影片,现在我们彼此感情很好,大家都不能忘记你,昨天我们商量,要是我们到香港来结婚,不知道你肯不肯做我们的证婚人? 快快快,请你告诉我地址,我绝对保守秘密,我也不会怎么样来打扰你,快快快…… 我名字叫夏夜,你名字叫夏梦,太好了,我们连起来可以做一个仲夏夜之梦…… 其实,你可以跷起脚来在家里享享福,何必这样辛苦呢?你真是一个有志气的女人,你为我们女人争光辉,我要选举你做女皇…… 因此,我把同学的头打破了,但谁叫他把你送给我的照片弄坏呢?当夜我后悔了,想起同学的友谊,我很难过。想了又想,只有来麻烦你了,请你照我说的救济两张照片给我吧,我会和同学讲和,恢复友谊的…… 卫生之道,在于清肠,故便秘面而百病生,余欢女士容貌,和润而焕发,可欣女士早已注意及此矣,附奉之方,乃为吾家秘传,遇便秘时,可配而服之,女士为艺坛生光,余馨香祝女士与夫健康耳…… 我暂时摘录到这里为止,下次有机会再记吧! P285-287 序言 犹记得2002年,我收到来自马来西亚一位年轻人的电邮,虽说素昧平生,但我们有着共同的兴趣,那就是对探索上海、香港和好莱坞老电影往昔的热情。他告诉我,他收藏了《长城画报》——1950一1960年代一份重要的电影公司官方期刊,还有他想了解更多的、有关那个时代和明星的一切。我们通过电邮沟通交流了好些年,一直到近十年后的2011年,我们才第一次见面。而子宇也已经从当年萌芽中的爱好者,蜕变为一名对电影史研究深入的业余学者了。 子宇的背景知识、兴趣,还有对《长城画报》的长期翻阅和研读,理所当然地让他聚焦夏梦。夏梦不仅是长城公司最闪亮的明星,更是当年香港左派电影公司中的首席人物。融合了智慧、美貌与社会意识,夏梦可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银幕上进步女性的典型。她作为演员,成就不凡,后来更一手创办了“青鸟”。作为一家规模不大的独立制片公司,在夏梦的影响力和统筹下,“青鸟”出乎意料地制作出香港1980年代初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殊不简单。 这本传记,横跨一个时代,除涉猎了夏梦在电影角色塑造中的心路历程和逸事,也聚焦了夏梦在事业上的起伏经历。相比同时期香港“邵氏”“电懋”的作品,夏梦于1950_-1960年代在“长城”“凤凰”所参与的电影别具一格。除了多出一份1950年代香港进步电影界的社会意识外,夏梦的电影在“南下”的中国电影大师和编剧人才的雕琢下,更是镶嵌了民国时期上海都市的节奏和气息。 通过与中国电影史上著名的“作者导演”(特别是李萍倩和朱石麟)合作,夏梦的演绎才华在跨时代的不同角色类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掘和展示。从处女作《禁婚记》(一部堪称华语电影史上最精妙的婚姻喜剧)中的杨霞芝,到《王老虎抢亲))中的反串角色周文宾,再到《故园春梦》 (改编自巴金名著《憩园》)中的万昭华,她的每一个角色,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多方面来说,我认为子宇是撰写夏梦电影与人生故事的理想人选。作为一名出生于1980年代的年轻一辈,子宇凭着他对电影考古的直觉和热情,发掘并研究了不少档案,并为这些材料提供了崭新的视角。特别是他通晓中英双语,加上其在马来西亚成长的背景(东南亚正是当年香港电影的主流市场和基地),使他在研究过程中也把当地主流文献囊括其中(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当地中文、英文报章档案)。这些资料,几乎都不曾出现在内地和香港两地学者的视野里。 ‘ 最为幸运的,当属子宇得以亲自采访夏梦及几位电影界的前辈们,这使他的研究和笔触中,平添了一份独特的个人色彩。在香港老电影文化濒临沉寂的今日,子宇的这份心血,不仅仅是对夏梦老师最诚挚的致敬,更为曾经绚烂多彩的“长城”“凤凰”电影(香港电影文化遗产中重要的一章)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份具有积极意义和价值的参考资料。 方保罗 后记 我出生之时,正当夏梦带着《投奔怒海》震动国际影坛之际。第一次看到杂志上的夏梦,她已经不再制片。之所以会知道夏梦,那也是一场偶然。 小时候,从舅舅的遗物找出当年的文艺杂志、中国唱片,还有《长城画报》,封面就有风华正茂的夏梦。后来得知,舅舅当年是南洋的热血文艺青年,是夏梦迷,也是香港进步电影的拥护者。在“文革”前,他回到了内地,后来却没在那场浩劫中熬过来。 从此以后,我和老电影结缘,喜欢老电影,研究老电影,也关注香港左派电影的故事,成了一个和怀旧纠缠不清的人。 真的,压根就没想得以采访夏梦,后来竟得以书梦探“梦”。 2012年6月9日,在湾仔皇朝会大厅,第一次见到了深居简出的夏梦。银幕上的夏梦,是锁在移动影像中的风华绝代;而眼前的夏梦,是当下生活中的杨濛女士。清瘦的她素妆浅笑,粉色上衣,黑色长裤,浅黑透色的黑框眼镜,是一派岁月静好的娴雅,却也流露着干帆过尽的平和。让我留意的,还有一枚风格简约、镶着小宝石的银色戒指,就戴在左手中指上。当时的确寻思过,这其中是否别有蕴意。后来想想,觉得自己有点幼稚可笑,也许,就一个随意自在的小饰品罢了。 第一次见面的宴席,进行了约一个小时。席上的夏梦内敛含蓄,一派随和从容,优雅依旧,却有一种说不出的遥望感。我把一些照片递给她看,试图从她的记忆寻找故事。她是仔细地看着,流转的眼神和微颤的手指,似乎告诉我脑海里有回忆的蛛丝马迹。只是更多的时候,她仅仅简约地补充,或者轻轻地一句“忘了”。 在宴席进行的当儿,夏梦和友人的交谈是沪韵“国语”,还有夹着英语的上海话。此刻,我是形象地体会了民国时期上海名门闺秀的中西荟萃和韵致。在2012年盛夏的时空中,仿佛是时光折射的穿越,交织着当年老上海遗风的怀古情思。 2012年6月30日,承蒙热心友人穿针引线,我得以在八号风球后阳光明媚的香港,于山光道赛马会餐厅再次拜会夏梦,此次还有她的妹妹杨洁参与。夏梦挽着手袋,一件褐色暗花的小外套,手挽手和妹妹杨洁出现在马会。同样的随和,却多了一份轻松,夏梦的话,比上回也多了些。相比杨洁是一派老北京的侃侃而谈,夏梦还是沉静缓和的,前后大概谈了近两个小时。 问夏梦初来香港时,哪些电影让她印象深刻,夏梦说到了《一江春水向东流》:“记得在场的观众都哭成一片,可是我没哭啊。就算看大悲剧,我是不会哭的,我是没有眼泪的人,真的。”夏梦眼神透露着几许认真,却带着几分玩笑的语气。我先是一愣,不想杨洁一旁呼应着姐姐:“是啊,夏梦她就是冷血的,演悲剧都没有泪水,都流到心坎里了。”想起夏梦在过往的访谈中,曾这样形容自己的“外柔内刚”: 我看起来好像很“软”,其实是很“刚”的。我给人的感觉 也是一样,外表看起来很柔弱,但actually是很刚强的。…我想这番玩笑的侧面,正好体现了夏梦这个刚柔并济的性格特点。 印象最深刻的,倒是见面结束前的那一幕。我拿出长城画报社十二寸官方月历,都是“长城”“凤凰”的女明星们。夏梦仔细地翻着,一张张地仔细端详,从自己开始,到石慧、陈思思、张冰茜、李嫱、陈娟娟、朱红、韦伟、刘恋、毛妹、王葆真等,接着又翻回第一张看着。凝视着自己和那件灰蓝底薄纱,描着几朵大小不一、如梵谷名画《星空》风格的红白玫瑰旗袍,夏梦带着恬淡的眷恋说道:“你知道吗,这件旗袍我还收着的。我以前穿过的,或亲自设计的所有旗袍,我都还收藏着。” 如花美眷,属于旗袍的优雅年代,还有电影的理想年代,早巳远去…… 一梦烟云里,流年似水几回首。 最后,题一首无名诗,作为完成这部拙作的结语。 千古倾城非南柯, 憩园深处庄周蝶。 一代传奇烁银河, 弦外风华韵未了。 如烟往昔幻泡影, 只言片语留凡尘。 瑶池仙姿香九天, 梦回盛夏浮云间。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