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的《背上背包去淘宝——一个特立独行者的淘宝旅行生活》的内容是有关旅行,收藏方面的心得和感想,作者认为,旅行和收藏不仅仅是人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人的内在精神实质,体现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本书虽然写的是旅行与收藏,但着墨更多的是人生、生命这些形而上的东西。一般收藏类的书,只是介绍一些收藏知识和方法,以工具实用为主,浅层次、表面化、物质化,本书写收藏,写的是人性与世相,揭示一些生活的本质。而旅游类书,很少写收藏淘宝,这本书却融合了旅行与收藏淘宝,这应该是国内首创。旅行和收藏是当今社会的两大热门,把两大热门结合在一起,应该会引起众多人的兴趣。本书有故事有情节,有观念有理念,有思想有情感,同时也有方式方法和技能技巧,在传递生活观念的同时,也传达了旅行与收藏淘宝的方式方法。
这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别样的生命形式。作者在行走、在挥洒,但也在收集、在收获,挥洒的是义无所顾的人生,收获的是物质但更多的是精神的财富。
读生生的《背上背包去淘宝——一个特立独行者的淘宝旅行生活》,就是与他在交谈,听他行走时遭遇的故事,看他所收获的宝贝……你会发觉,只有不断在行走的人,才能写出这样优美隽永的文字。
铲地皮的驴友
现在驴友很多,有业余的驴友,也有职业驴友。这些驴友有的喜欢登山,有的喜欢溯溪,有的喜欢游走田野、有的喜欢穿行街巷……总之他们用脚步诠释生活、丈量人生,生命充满活力与激情。我对他们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怀着敬意与向往。尽管我自己也是一名驴友,而且是身体力行的先行者,但我把自己早年行走的经历呈现出来,大家可能不会认同我是一名名副其实的驴友,而会认定我的另一个身份:收货的古董贩子。确实,我早年游走乡村的主要目的是收购古董,而后倒卖,赚取差价谋生。虽然我依靠走村串户收购坛坛罐罐、破铜烂铁或到乡下一些古董贩子手里收购二手古董转手倒卖来谋生,但我又不是纯粹的古董贩子,我与那些纯粹的古董贩子有所不同,他们下乡收货,只有赚钱一个目的,而我下乡另有行走游玩的兴趣和精神追求,别人去乡下没有收到货,会唉声叹气牢骚满腹,感觉白走一趟,而我每回空手而归,都不会有太大的失落感,就当做是旅行,每每都有体验生命、感悟生活的收获,虽苦在其中亦乐在其中,从而在精神上和灵魂上得到一些安慰与升华。亲临一线下乡收古董,行里叫做“铲地皮”。我倒腾古玩谋生,最初阶段便深人一线“铲地皮”了。我上山下乡,走村串户游弋田野,一边收购古董,一边游玩,我自认为是一个铲地皮的驴友,有着古董贩子和旅行者的双重身份。但是在古玩行里和驴友圈中,我却只是一个古董贩子,因为大家只看到我的外在形态,而没有看到我的内心世界。
我是在20世纪即将结束那一年,即1999年开始下乡收购古董的。此前我便是一个收藏爱好者,喜欢收藏书,也集邮、集币,也还收藏一些其他艺术品,我从小就热爱艺术,从收集糖纸、烟纸开始了收藏人生。从小到大收集了不少藏品,特别是书籍,到20世纪末,我已有了上万册藏书。过去我没想到我会从收藏中谋利,以后会进行收藏品倒买倒卖。我本是一个新闻从业者、纸媒记者,过去还很风光。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风波”过后,我被打人社会谷底,也算是我的人生谷底,从省城回到家乡成为一个“三无”人员:无职业、无固定收入、无生活来源。我本一书生,只有写作特长,想卖文谋生却无路,最要命的是我天眭崇尚自由,喜欢浪漫,不受管制,又不愿巴结奉承,死要面子活受罪,为保尊严丢光里子。但不管怎样,人总得活着,于是便在沟壑里左冲右突,却无法突破。几年下来,贩过书刊,开过寄卖行,也干过民企白领写材料……但总不如意。快到世纪末了,我仍然在家发呆。到这时候,我已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少,有一份男人沉甸甸的责任在肩上。我环顾屋内,家里除开书还是书,衣柜里碗柜里放的也是书。但书柜里却又放着碗。我看到书柜里的碗,眼前一亮:那是收藏品,是古玩。书是卖不得,也卖不掉,古玩收藏品是可以换钱的。我心中顿时活跃起来:何不做个古董贩子,倒卖古玩藏品谋生?我仿佛看见新世纪的曙光!我于是决定投身收藏市场,把兴趣爱好与谋生结合起来,既满足精神需求,又收获经济回报。我认为这是一个很美妙的创意,尤其对我这种有着“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人来说,是一个伟大的构想。买卖古董确实很自由,也很独立,很个人化,只要不是坑蒙拐骗,无需求人。买卖古玩艺术品,又是鉴赏艺术、探索奥妙、辨别真伪优劣的过程,既有精神上的追求,有又物资上的寻找。我为自己的创意和构思而激情满怀,从此一头扎进方兴未艾的收藏大潮之中。
开始我并没有直接去铲地皮,而是在古玩贩子之间腾挪,张家买,李家卖,做一点剥皮的小生意,而且剥的是大蒜皮,一百元买进,一百一十元卖出,甚至一百零五元也出货,古董行并不是都像外界所传说“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那样赢利颇丰。我是每天都会开张,开张吃一餐。好在我勤快,又喜欢买卖的过程,一段时间里,我天天都有买卖,有时一天就买卖许多笔。几个回合下来,家里生活开销之余,还有些钱剩,我觉得这条路行得通,能走下去。但我已不满足现有的空间,我想走出去,不局限于本市及周边县城。我感到远方的呼唤,却又找不到方向。去外地去大地方,实力不足,再说价格偏高,即使买回来又卖给谁,毕竟我的客户多是古玩圈子的二三道小贩子,没有大藏家和大老板。于是我把眼光瞄向了广袤的农村大地,那里还隐藏着不少旧物品,如果能买到价格肯定不会贵。这时候我已认识不少跑一线的贩子,他们很乐意和我同行,因为我读书比他们多,知识比较丰富,能给他们提供一些应急咨询解答。就这样我加入铲地皮队伍。开始,我的目的还是比较单纯,就是串乡买货,随着下乡次数增多,看到不少乡下的古民居、古桥梁,还有那老树、老井,便有了游兴,渐渐把注意力分散到看那些乡村古老的不可移动的东西和那些乡野的自然风光。于是我的乡下行走就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意义,我把自己当成一个徒步乡村田野的背包客——旅行者。这种角色的转换,是人生的升华,是生活的升格,是整个人的提升。从此就不同于那些只知道赚钱、吃喝拉撒,物质性的、没有精神境界的普通古董贩子。
P4-6
致谢:
刘芳华女士为本书文稿整理、打印付出辛勤劳动,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