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借鉴国内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与研究成果,结合多年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经验编写而成。 本书共五章,第一章介绍实验数据处理方面的基础知识;第二章介绍大学物理实验基本仪器的使用及基本实验方法;第三章至第五章为实验项目,从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将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各设一章,使学生能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全书共列出41个实验项目,内容覆盖了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磁学和近代物理等分支学科领域。在内容安排上充分考虑到理工科有关专业特点及基础课教学的需要,内容涉及面广,实用性强,可根据不同教学对象和不同专业类别的教学需要,选做其中部分实验项目。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理工科各专业的物理实验课程教材,也可作为物理学实验工作者的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物理实验测量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测量结果与不确定度 第三节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第四节 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 物理实验基本仪器的使用与实验方法 第一节 力学基本仪器的使用 第二节 热学基本仪器的使用 第三节 电磁学基本仪器的使用 第四节 光学基本仪器的使用 第五节 物理实验仪器基本调节技术 第六节 物理实验中的基本测量方法 第三章 基础性实验 实验3-1 基本测量 实验3-2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实验3-3 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弹性模量 实验3-4 落球法测量液体的黏度 实验3-5 用三线摆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3-6 空气比热容比y值的测定 实验3-7 材料线膨胀系数的测定 实验3-8 直流电路的研究 实验3-9 惠斯通电桥测电阻 实验3-10 双臂电桥测微小电阻 实验3-11 电子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3-12 用模拟法描绘静电场 实验3-13 霍尔效应 实验3-14 分光计的调节与三棱镜折射率的测定 实验3-15 等厚干涉——牛顿环、劈尖干涉 实验3-16 偏振光特性研究 第四章 综合性实验 实验4-1 声速测量 实验4-2 A类超声应用研究 实验4-3 傅里叶合成与分解实验 实验4-4 波尔共振实验 实验4-5 温差电效应研究 实验4-6 利用磁阻传感器测定地磁场 实验4-7 RLC电路的谐振现象研究 实验4-8 铁磁材料的磁化特性研究 实验4-9 非平衡电桥的设计与应用 实验4-10 光栅衍射实验 实验4-11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节与使用 实验4-12 光强分布研究 实验4-13 双光栅测微弱振动 实验4-14 光纤特性研究 实验4-15 密立根油滴实验 实验4-16 弗兰克-赫兹实验 实验4-17 光电效应法测普朗克常量 实验4-18 混沌原理研究 实验4-19 核磁共振实验 实验4-20 红外传输实验 第五章 设计性实验 实验5-1 电表的改装和校正 实验5-2 直流电桥灵敏度的研究 实验5-3 自组电路测量电池的电动势 实验5-4 望远镜、显微镜组装实验 实验5-5 驻波法测量金属材料纵波波速与弹性模量 附录 附录A 物理实验报告模板 附录B 本书常见物理量单位及符号 附录C 常见物理量数据表 附录D 温度与水中声速(m/s)对照表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