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庆云之约》作者赵小敏在写前读了上千万字的资料,和上百本黄庆云的作品,采访了几十名相关的人物。从中看到,从抗日战争起,解放战争、土改、反右、四清、文革……出生于1920年,现年95岁的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黄庆云,经受过几乎一个世纪中的各种苦难,却依然可以清秀从容,童心勃发;她至今写作出版了157种著作,其中,童话就有近60种。她创办了一本小学生和一本中学生的杂志,并首任主编。这两本杂志现在还在出版发行,并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她是《刑场上的婚礼》的作者,此书在出版了30年以后,还红火再版。88岁她还站在香港文学双年奖的领奖台,接受香港特首颁发的“年度最佳艺术家奖”。94岁那年,她还出版了自己的新书……有着云姊姊、云姨、云婆婆等尊称的神奇老太太黄庆云,这名智慧女人,竟然有着无比坚定的力量,才可以那样坦然、从容地在漫长人生中为小读者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改、反右、四清、文革……现年95岁的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黄庆云,出生于1920年。她经受过几乎一个世纪中的各种苦难,却可以依然清秀从容,童心勃发;她至今写作出版了157种著作,其中,童话就有近60种。她创办了一本小学生和一本中学生的杂志,并首任主编。这两本杂志现在还在出版发行,并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她是《刑场上的婚礼》的作者,此书在出版了30年以后,还红火再版。88岁她还站在香港文学双年奖的领奖台,接受香港特首颁发的“年度最佳艺术家奖”。94岁那年,她还出版了自己的新书……有着云姊姊、云姨、云婆婆等尊称的神奇老太太黄庆云,是怎样的一名智慧女人呢?赵小敏编著的《黄庆云之约》中按历史年表,为你一一道来。
无论你有一个怎样的童年,它都将影响终生。
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从清朝转入民国,男人们剪去颈后长长地拖着的辫子,还不到10年的时候——在这样动荡和变幻莫测的时代,黄庆云就出生在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广州市。
她有个大她一岁的小姊姊。爸爸曾留学日本,博学多才而亲近孩子;妈妈师范毕业,做事认真,对孩子要求严格。
黄庆云从小聪明活泼。在她四岁多的时候,外祖母已教她认识了过百的汉字。为了她认字记得好,学得好,祖母常常给认真学习的两姊妹讲些故事。小小的黄庆云眼中,学习认字是一件快乐的游戏,边认字边听有趣的故事,是一个非常快乐的时刻。她学得很积极,后来还学习写字,不久就能和天天在一起学习的姊姊“通信”了。
奇遇总是突然发生的。
黄庆云五岁那年,有一天,不知哪个大人出于好奇,跑到一家电影制片厂去看热闹时,把她也带去了。那时,电影刚刚出现不久,是个很时髦很奇特的新事物。她跟着大人去到那间当时为广东第一家的“钻石电影制片公司”时,有导演正在教学员练习视镜。黄庆云个子小小,看热闹可不落后,她机灵又大胆地一下子就穿过人缝,钻到了最前面去看。于是,导演立即发现了这个眼睛闪闪的漂亮小姑娘。
原来,这些人正在准备办一个电影学习班,但对愿意参加表演者,先要考试,才能招收到有表演天赋的人。导演这时真是独具慧眼啦,他让这个五岁的小姑娘站出来,按要求做个表演。
而这个小姑娘刚好是从来就不知道害羞和害怕的,她落落大方地眨眨眼睛就走出两步,跟着导演学起来,然后自己表演了一次。很多年以后,她已经无法记得当时说了什么和做了怎样的动作,但是很清楚地记得,后来电影公司的大人向她竖着大拇指说:“小姑娘,好啊!你的表演得了100分!”
黄庆云就是从那时开始知道,如果学习学得好,就叫做“100分”的。
有电影公司的大人蹲到她面前,问:“你要不要学做电影?”
她就笑着大声说:“要!”
因为没到上学的年龄,一直忙于生计而劳碌奔波的父母,还没有来得及给黄庆云取个正式的名字。上面大的叫“姊姊”,下面小一点的大家就叫她“妹妹”。于是,电影公司的人问她,说是姓黄,不知道是个什么“妹”字,就在那个报名表上给她写了个很正式的名字叫“黄梅”。
黄庆云成了这个电影学习班上年龄最小的学员。最可乐的是,这个小姑娘一直不知道自己就是“黄梅”。别人叫“黄梅”,上课老师点名,她全都茫茫然地还看着别人。一直到几个月后,这个学习班结束了,她拿到了一张电影学习班的结业证书,看到上面写着“黄梅”,才意识到,这个名字在这段时间里,竟然代表了自己。
几个月的学习中,发生了很多很多事情,黄庆云看到了很多大同学的表演。而当岁月流逝,大浪淘沙,很多事情都已经在脑海里消失之后,有一个场景,却让她永远无法忘记。
有一天学习时,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哭泣”两个字,然后让大家学习表演这个词的情景。
黄庆云看到有个小哥哥走上了表演台,然后转身面向大家,很沉重地捧着手里的东西。那是什么?小哥哥慢慢地把它打开,竟然是一件血迹斑斑的灰布长衫!
正当大家非常疑惑不解时,小哥哥却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声哭了起来,一边向所有人激昂地诉说——原来,这是他哥哥的长衫!他哥哥在长沙参加爱国示威游行时,被侵略者打死了!“我亲爱的勇敢的哥哥,倒在了帝国主义的枪下……”
表演者的真情倾诉,感动了全部学员,甚至老师。大家都哭了,黄庆云也哭得涕泪横流。五岁的孩子,不知道“帝国主义”是什么东西,而现场群情激奋,所有人都一起高喊“打倒帝国主义”时,她细小的童音也夹杂在其中。她开始感受到一种叫“爱国”的情绪,开始萌生了一种在祖母的故事中没有过的模糊认识:我们中国人,遭受到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残害……
这件事成了黄庆云终生的记忆。她当时绝对想不到,几十年后,她会为这个小时候的记忆而查索无数资料,上下走访了几十人,写出一个长篇历史故事。
电影学习班结束了,电影公司的人认识了这个五岁的机灵的小姑娘。很快地,在拍一个名为《爱河潮》的电影时,她立即得到了一个角色。
那真是个太好演的角色了:就是在一个婚礼上,扮演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吃饼。要怎样吃呢?听导演的安排好了。但是当时导演很认真,竟然为这个吃饼的镜头,反复地拍了七八次。导演可能也是个有趣的人,他的观察非常细致。在完成拍摄之后,他拿出别的点心,特别请这个小演员吃,同时忍不住问她:“我们刚才拍戏时,那些饼不好吃吗?”
黄庆云说:“好吃呀!”P2-4
五月的一天,在香港。
我满怀敬仰地在云姨的寓所,听着她微笑地陈述。她的姐姐星姨,就在旁边文静地听着,有时也愉悦地参说几句。姊妹俩一起评说旧事时,说到可乐的细节,常常还没说全,姊妹俩就笑得乐不可支。云姨的大女儿蜜蜜和二女儿欣欣,也一起来欢聚,忙碌着给大家添饮料和茶水。当然,她俩说的故事,也非常有趣……这时候的云姨,刚过完94岁的生日。
认识云姨已有整整30年了。从1984年第一次见面开始,我就与黄庆云老师身边所有的朋友和同事一样,尊称她为云姨。云姨这辈子参与创刊并首任主编的,有两本杂志,一本是从《新儿童》改版成的《少先队员》,另一本是《少男少女》。命运却是那么奇巧地让我为这两本杂志写了20多年的稿。而且这个写作,成了我生命中最快乐和最重要的事情。
想不到的是,有一天我去香港探望云姨时,看到她的寓所中沿墙放着一排的简朴书柜,里面放着她的150多种著作,还有她编译和再版的教科书、儿童读物时,一种由敬仰而产生的激动,让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息:我想,我可不可以写一本关于云姨的书呢?
着手做预备工作时才发现,云姨就像一个图书馆。她的作品很多,她身边走过的人和事也太多了。她经历了两个朝代和两地生活,而在风起云涌的战争、无法预料的天灾人祸中,她却是那样平和那样优雅地穿越而来,满怀爱意地依旧为孩子们描述那个永远温暖美丽的天空,让许许多多幼小的心灵感受人生的希望与快意。好些人都说,云姨是个幸运的人,因为她人生的顺畅、她永远的淡定。可我惶惶然地,不知道从哪里可以找到一条线索,将她人生中所结成的一粒粒美丽的珠子串起来……想了很多也想了很久,深知自己的思想无法到达云姨的高度。只是,她的爱,她的宽容,她的睿智,让我在茫茫的文字资料中,感受到她人生的丰富,感受到那里有一种我无法企及的大智慧。
非常庆幸云姨告诉我,她的一个大秘密。就是那个终生让她坚定和努力的神秘声音。我很用心去追寻和思考,甚至在书中的所有细节和故事,都找出依据和相关的数字说明。只希望能录下尽量多云姨的足迹,更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启发,感受到云姨用文字播洒给所有读者的爱。
书中所能录入的,毕竟很少,或者还有所偏颇。只能说,我尽力写我所知。即使挂一漏万,也只能祈求读者的原谅了。
云姨就像小读者们的那朵祥云。每个有爱之人,都会快乐前行,奔赴云姨的童心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