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冷少农传/雨花台烈士传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谢崇禄//范祖贵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英雄魂魄在,浩然正气万古存。雨花先烈的英雄事迹,是中共党史长卷中极其英勇悲壮的一章,雨花英烈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构建起一脉相承的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铭记历史,是为了开拓未来。雨花英烈精神放射出来的绚丽光芒,将穿透历史,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道路。

《雨花台烈士传丛书》为100名雨花台烈士作传,原则上一人一传,独立成书。在此期间,烈士的亲属亲友提供了许多珍贵资料、照片及线索,使传记更加丰富翔实、真实可信。

谢崇禄、范祖贵著的《冷少农传》为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谢崇禄、范祖贵著的《冷少农传》旨在全面介绍冷少农烈士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奋进的一生。全书着重记述了冷少农烈士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告别家人,背井离乡,把他对父母的“孝”移去“孝”大多数受苦的人类,把他对妻子儿女的“爱”移去“爱”社会上大多数受苦的民众的理想信念,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发展壮大作出的卓越贡献。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乡间少年

 寒苦童年

 少年立志

 义学双进

 良缘天合

第二章 探索路上

 法政专门学校求学

 五四运动中

第三章 省城遗恨

 任职《民意日报》

 印花税员

 偏安乡里

第四章 黄埔浪潮

 初人黄埔

 光荣入党

第五章 东征北伐

 第二次东征

 北伐烽烟

第六章 临危受命

 危难沉思

 汉口受命

第七章 潜入南京

 求职民生中学

 组建地下联络站

 恢复党的地下活动

第八章 深入虎穴

 插入敌心脏

 双锋利刃

 鸿雁传书

 和记工潮

第九章 地下尖兵

 第一次反“围剿”

 第二次反“围剿”

 第三次反“围剿”

第十章 国难时刻

 发展党员

 抗日救国

第十一章 策动兵变

 组织军运

 兵营起事

第十二章 喋血金陵

 阴霾笼罩

 坚贞不屈

 英勇就义

 战友探亲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翌年,冷少农被母亲送到离家五六里的县高等小学堂读书。高等小学堂由原花竹书院改设,是当时的县知事李退谷带头捐资创办的公学,教职工薪俸由县政府支付,师资力量雄厚,课程开设齐全。

校门前砖柱上悬挂着的白底黑字的“瓮安县高等小学堂”校牌十分注目耀眼,冷少农想到自己将成为这个学堂的一名学员,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更好地为社会出一份力。

进入学堂后,冷少农课堂上认真听讲,用心体会;回到家中,除一丝不苟完成布置的作业外,更是认真预习第二天要上的课程,所学知识烂熟于心,铭刻脑际。

冷少农打小心中装有理想和希望,在得到更好的学习环境时,学习显得更加勤奋。每当朝阳初升,晨鸟吱喳,他便奔走在田间小路上去上学;夕阳西沉,夜鸟投林,他又穿行在放学回家的田间上;夜深人静时,冷少农书屋的窗棂上还映出他灯光下伏案读书写算的身影。

冷少农是个心地善良而又孝顺的孩子。每到休息日,他总是力所能及地帮助家里做些家务和农活。星期天的清晨,冷家院子的墙头边常常有冷少农单衣薄衫,满头大汗,抡着斧头劈柴的身影。八九点钟,县城的石板街上的柴市中,就会出现担着一小担柴,步履艰难,嫩声嫩气地穿行叫卖的冷少农。柴市边有一位好心的书店老板娘,见到年少的冷少农这样勤劳好学,总是首先高价买他的柴。冷少农得到柴钱,也总是首先挤进她的书店,挑选自己想读到的书籍。冷少农家里的《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等书籍,大多从这里买得。冷少农每得一本好书,总是如饥似渴地挑灯夜读,蒲松龄“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成了他的座右铭,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消息传到贵州,瓮安革命志士、民团团长商文敏打响了推翻清王朝瓮安政府的第一枪。冷少农得知此事后,暗暗思忖: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地位,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但老百姓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放,人民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随着中华民国的成立,革命果实都落在了旧军阀和旧官僚的手里,旧衙门的招牌换了,而骨子里却一切照旧。当时,年仅11岁的冷少农感到非常失望,在他幼小的心灵里逐渐形成一种嫉恶如仇的人生观。

冷少农的校友戎希谷记得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家庭有权有势的刘姓男孩,经常欺负一个家庭很穷的张姓孩子,冷少农常常为张姓男孩打抱不平。有一次,又见刘姓男孩欺打张姓孩子,冷少农怒不可遏,出手收拾了刘姓男孩,并警告他说:“以后再看到你欺负别人,我们就打你个半死。”从此,刘姓男孩再也不敢欺负人了。在贤淑、善良、慈爱母亲含辛茹苦的抚育下,冷少农从小就养成了尊老爱幼,勤奋好学,刚正不阿,厌恶欺榨,同情弱者的秉性。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冷少农往返于家与校园的田间小路上的两三年时间里,他的个头、知识、人格都脱颖而出,成为学校老师和家长们心目中的佼佼者,成为同学们尊重和爱戴的同窗好友。

在校期间,他除以较好成绩修完《国语》《算术》等基础课程外,还自学了《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等典籍,古代进步文人志士的事迹对其影响很深,见义勇为、乐于助人、锐意进取的秉性定格在他的身上。

有一次,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冷少农边走边背诵课文,正在领会“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突然,河湾深处传来阵阵惊呼:“救人啦!救人啦!”“有人落水啦……”冷少农一怔,飞快向河湾跑去,见河岸上五六个赤身裸体的小男孩在惊呼,河中央一个男孩的头在水中一沉一浮,两手不停地摆动。冷少农把书包往河岸上一甩,奋不顾身跃人河里,用力把小男孩推出漩涡,然后抓住他的手臂,奋力向岸边划去,岸上的孩子七手八脚帮着将落水男孩拉上了岸。小男孩得救了,这群稚嫩憨厚的孩子也破涕为笑了。冷少农爬上岸,脱掉湿漉漉的衣服,一边拧水,一边告诉那些孩子们:“那个地方有漩涡,靠近了会把人卷下水去的!”孩子们走后,冷少农才拾起地上的书包,往家走去。

冷母正拎着潲桶给猪喂食,见冷少农衣服湿漉漉的,吃惊地问:“掉河沟里了?”冷少农摆了摆头,一本正经地回答母亲:“在河里救人的。”冷母凝视了冷少农一会后,心里乐滋滋地赞道:“孩子,你做得很对,‘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冷少农救人的事迹,很快在村里和学校传开,学校专门为他召开了一次全校师生大会,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表彰。

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冷少农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帮助父母打些草鞋到街上去卖,换些零用钱补贴家用。从锤草、捻绳到编织,每道工序都十分娴熟。一段时间下来,冷少农靠卖草鞋积攒下一些钱,母亲亲呢地对儿子说:“三儿,再打几双,卖了扯几尺布,给你缝套新衣服,都长这么大了,还捡哥哥的旧衣服穿。”冷少农笑道:“妈妈,我不在乎穿新穿旧,平时我勤快点,把它洗干净,穿起来照样有精神。”看着乖巧懂事的孩子,母亲带着几分隗疚而又欣慰的目光注视了冷少农好一会儿,然后会心地笑了。到了年关,慈爱的母亲还是分别给冷少农和他大哥做了一套新衣。

P8-11

序言

“我想使他们个个都有饭吃,都有衣穿,都有房子住,都有事情做……”

这些平淡无奇、朴实无华的话语,是冷少农在南京与虎谋皮期间给母亲回信中婉转的表白,也是一个鲜为人知的革命先烈、早期中共地下党员、共产主义战士一生的追求。为实现这一人生目标,履行这一人生诺言,冷少农奉献了他宝贵而年轻的生命。

冷少农是奉周恩来指示潜入龙潭虎穴南京的中共隐蔽战线的先驱,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杰出的红色特工之一。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冷少农受党的派遣前往南京做党的地下工作。他利用与黔籍高级将领何应钦的同乡、师生等关系,先后打人国民政府训练总监部、军政部任秘书,以此身份作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在阴霾密布的日子里,作为中共中央军委派驻南京地下党军事情报中心负责人的他,身居虎穴,临危不惧,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信仰,为党的事业殚精竭虑。他在南京国民政府训练总监部、军政部供职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为党搜集大量军事情报,关键时刻为党和红军提供了国民党第一、第二、第三次“围剿”红军的重大军事情报,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营救党的被捕同志;秘密参与组织反帝大同盟和革命互济会,深入群众宣传马列主义,引导学生走革命道路,策动国民党军起义。

1932年3月,冷少农不幸被捕,身陷囹圄,备受酷刑,为确保党的秘密,面对敌人无耻的游说,冷少农斩钉截铁地答道:我宁愿做不识时务的拙笨人,决不做叛党求荣的识时务者。他坚贞不屈,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国民党反动派在得不到任何东西的情况下,恼羞成怒,于6月9日在南京雨花台将其杀害,牺牲时年仅32岁。

正如他在《我们的将来》一诗中写道:“……人们!究竟怎样划算?我们只要手段不乱,精神一贯;前途虽是茫茫,自然会有光明的一天。”

后记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为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考察江苏讲话精神和江苏省委要求,铭记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促进文化建设上新台阶,根据江苏省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和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等单位联合编纂《雨花台烈士传丛书》。《冷少农传》是其中之一。

我们接触冷少农烈士的事迹史料还是在25年前,刚刚调入县党史研究室的时候。那时,办公室正在启动编写《瓮安革命烈士传》,虽然我们没有参加编写,然而出于对本地革命烈士人物的好奇,常常在编写人员那里翻阅他们收集整理的人物史料,特别是冷少农烈士给家属的信中所反映出的那种“把孝移去孝顺大多数受苦的人类”,所做的事是为了“扫除社会上一切不平等之事”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们,在我们内心深处不知不觉地对这位烈士肃然起敬。后来,这本书出版了,但是对冷少农的事迹介绍也不过2000字,总觉得有点单薄。对这样一位革命先烈,曾在那腥风血雨、龙潭虎穴中,为党和为人民的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献出了青春和生命,他的事迹感人至深。在后来的工作中,我们都有意无意地留意关于冷少农的有关档案和书籍。我们曾查阅了《黄埔军校职员名录》《黄埔军校将官名录》《周恩来传》《钱壮飞传》等相关著作,从中获得了一些线索,特别是对关于红军三次反“围剿”取得胜利的情报来源尤为关注,冷少农是不是这一情报的提供和传递者?这一疑问一直萦绕在心间。好在2012年贵州史学界泰斗熊宗仁先生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在人民网和中国新闻网发表了《冷少农与钱情报》一文,得到全国党史学界的认可,其文正是论证了“钱情报”来源于冷少农这一历史事实。

基于对冷少农烈士事迹的广泛征集和研究,初步厘清了这位烈士革命的一生,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于2012年组织编写《贵州革命英烈图传·冷少农传略》一书,我们作为了解和掌握冷少农烈士资料较为齐全的党史工作者,被聘为该书的编著者。当年,该传略与其他九本《贵州革命英烈图传》,获得贵州“五个一”工程奖。

2015年8月,我们接到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关于《雨花台烈士传丛书》的约稿函,欣然接受了编写任务。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再次翻阅有关冷少农烈士的资料,在原传略的基础上,重新构思编写,旨在全面介绍冷少农烈士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奋进的一生。全书着重记述了冷少农烈士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告别家人,背井离乡,把他对父母的“孝”移去“孝”大多数受苦的人类,把他对妻子儿女的“爱”移去“爱”社会上大多数受苦的民众的理想信念,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发展壮大作出的卓越贡献。

该书录入了大量冷少农烈士写给亲人的书信,信中冷少农烈士对革命的坚定信念令人动容,这一举措激活了放在陈列档案里的遗信、遗言,用活了珍贵的红色资源。

书中插入的图片资料,大多数来源于公开出版的书籍和报刊文章,以及冷少农故居内的布展图片,我们谨对这些文献资料的原作者和出版者表示诚挚的感谢。尤其个别图片因种种原因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深表歉意。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主办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的悉心指导,得到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领导以及贵州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教材教辅中心副主任韦族安等的关心与支持,中共瓮安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这一工作高度重视,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这一任务。同时,县委党史研究室退休干部万森伟为协助完成这项工作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多方收集、查找史料。此外,我们还得到冷启中等烈士家属的鼎力相助。在此,对关心、支持这一工作的单位、领导、同仁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由于写作水平有限,加之冷少农烈士战斗在隐蔽战线上,史料年代久远,搜集难度较大,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6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