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贺瑞麟传/雨花台烈士传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梁成琛//王庆猛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英雄魂魄在,浩然正气万古存。雨花先烈的英雄事迹,是中共党史长卷中极其英勇悲壮的一章,雨花英烈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构建起一脉相承的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铭记历史,是为了开拓未来。雨花英烈精神放射出来的绚丽光芒,将穿透历史,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道路。

《雨花台烈士传丛书》为100名雨花台烈士作传,原则上一人一传,独立成书。在此期间,烈士的亲属亲友提供了许多珍贵资料、照片及线索,使传记更加丰富翔实、真实可信。

梁成琛、王庆猛著的《贺瑞麟传》为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贺瑞麟,男,江苏铜山(今属沛县)人,1909年,出生于一个自耕农家庭。1918年,他离家读初小。1921年,到沛县读高小。1925年,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不久便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后由于身份暴露,被学校除名。1928年3月,他任共青团南京市委书记。7月,在中共南京组织遭受第三次大破坏时被捕,1928年10月5日,他被国民党杀害在南京雨花台,牺牲时年仅19岁。

梁成琛、王庆猛著的《贺瑞麟传》全面系统地记述了其一生的人生轨迹和革命事迹。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家世

第二章 少年时代

第三章 结识革命引路人

第四章 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

第五章 罢课演讲唤醒国魂

第六章 声援和记洋行工人大罢工

第七章 从事职业革命工作

第八章 探亲逃婚为革命

第九章 为支援北伐积极工作

第十章 与国民党右派进行坚决的斗争

第十一章 战斗在腥风血雨中

第十二章 积极投身农民运动

第十三章 顾大局服从组织安排

第十四章 战斗在九湫洲畔

第十五章 红五月斗争

试读章节

1921年春,为了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活动,成立了公开组织——赤潮社。“赤潮”取赤色的潮流之意,喻指共产主义思想,主要成员有:陈亚峰、苏鸿鉴、刘传鼎、解慕唐、徐怀云、张继超、何维振、戴蔚霞、郭子化、周西林、苗汝春、梁以植、刘志锐、刘荣芹、石民宗等30多人。赤潮社创办了徐州第一个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刊物——石印刊物《赤潮旬刊》。主要负责人是陈亚峰、苏鸿鉴、解慕唐、徐怀云、张继超等数人。《赤潮》旬刊每期印数四五百份,发行到外地,徐州青年学生订阅得很多。

贺瑞麟也订阅了《赤潮旬刊》,并逐步接受了赤潮社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

清末,徐州知识分子多赴一衣带水的日本留学,此际的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是近代西方教育思想的炽热熔炉,公民教育、军国民教育、事业教育及科技教育等思想被他们带回徐州,为徐州传统教育的变革推波助澜。清末民初,新式教育的实质内容表现在新旧之学的变迁更易上,新式学堂的创立则被视为教育近代化的显性成果。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科举,兴学堂。清末,青墩寺西孟楼村乡贤朱才全幼年好学,可科场屡屡失意,深富才情的朱才全将一生的抱负都倾注在办学上。朱才全,字培三,号周其,河口镇孟楼村人。自幼好学,但屡试不第,后以捐资得授清例贡生。他利用青墩寺闲置的庙舍办私塾,距沛县县城15公里,占地60余亩。光绪三十二年(1906)又自筹资金,扩大校基,增修校舍,创办高、初两等学堂。

辛亥革命后,青墩寺定为市立第一国民学校的青墩寺小学。后来学校规模渐大,广聘社会名流及饱学之士任教,名士汇集。在教育内容方面,兴办新式学堂的留学人士冲破了八股文、试贴诗等传统教育内容的束缚,注重传授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每次徐州府统考,成绩均名列八县之首,吸引了苏鲁豫皖周边无数学子来此求学,学校声名列徐州八县之首,时有“江南燕子矶,江北青墩寺”之美誉。朱才全慎重公款,出入清晰,经理公务十余载,上下内外无异议。古校门楼上书“青墩寺小学”五个字遒劲有力,据说是由民国初年沛县县长苏民题写(前几年已改为“闻鸡起舞”四个字)。国民党元老胡汉民为学校礼堂题写了匾额。朱才全率直宽厚,亲邻俊秀子弟贫穷不能入学者,必解囊相助。

1921年,12岁的贺瑞麟从育英初等小学堂转入靠近沛县县城的青墩寺小学高等学堂读书。他开始受到孟昭珮等进步学生的熏陶并从中接受了新思想的教育。孟昭珮,字纫璜,1902年生,沛县张寨曹庄人。他6岁时入符庙小学读书,7岁时父亲病逝后随母亲生活,11岁到青墩寺上高小。1920年,以沛县青墩寺小学高才生升人江苏省立第十中学。由于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影响,积极参加反对封建军阀的斗争和一些爱国活动。

在青墩寺小学,贺瑞麟也进一步了解了孙中山这个革命人物。1920年5月,青墩寺小学建“中山堂”,由沛县劝学所拨款500元在校园内建造了一座具有地方色彩、设计新颖、宏伟壮观的大礼堂,主要作为全校师生集会使用,该校青年教师张光中、孟繁钰、苗敬一为此各捐一个月的薪水,共56元。贺瑞麟对张光中、孟繁钰、苗敬一等人的举动十分敬佩。自此,贺瑞麟内心深处又萌生了无产阶级革命思想,他暗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为贫苦人民奋斗终生,并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进步书刊。青墩寺小学是沛县革命的摇篮,中共沛县第一个特别支部在这里诞生,微山湖畔的革命火种最先在这里燃起。从此,中国革命的圣火在古老的沛县大地上渐渐传播,豪迈的沛县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演绎着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歌。

1922年,青墩寺创办了沛南师范一所,两个班,一年后因经费无着,未再招生,原来的两个班在三年后毕业停办。1923年春,军阀褚玉璞部白俄士兵过境,到处吃喝、砸抢,行同野兽,贺瑞麟对外国人十分憎恨。是年夏,沛县教育局在歌风台书院原址北创办县立中学,县视学李昭轩兼任校长。各高等小学改称完全小学。

贺瑞麟的家离陈兴霖的家很近。陈兴霖是徐州铜山县黄集镇陈楼村人,1905年3月出生,比贺瑞麟大4岁。所以,贺瑞麟经常到陈兴霖那里借书看。陈兴霖与孟昭珮等人一起在沛县早年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0年夏,考入设在徐州的江苏省立第十中学。十中的校长张镜清是省议会议员,官僚气很重,在建校舍时花费很大,但质量不佳,据传他从中贪污,中饱私囊。1923年春,他又无理开除了5名学生,引起了许多师生的不满。于是,以陈兴霖和同班同学徐文雅为首发起了驱赶校长张镜清的运动。陈兴霖在学生运动中受到了最初的锻炼,思想上也更加倾向于进步和革命。当时吴亚鲁是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的国文教员。1923年的寒假,陈兴霖向吴亚鲁问及怎样作文的问题,吴亚鲁主张作文首先要有内容,不要无病呻吟,并主张改文言文为白话文。陈兴霖十分赞同吴亚鲁的见解,二人便逐渐增进来往,并渐渐谈到救国的政治问题。吴亚鲁便把陈兴霖列为重点培养对象,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与培养,介绍陈兴霖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春,孟昭骊与同班同学徐彬如、陈兴霖等人领导学生进行反对贪污校长张镜清的斗争,迫使教育当局撤销了张镜清的校长职务。

贺瑞麟接受了新思想教育的熏陶,上进心越来越强。眼看就要毕业,他需要读中学,考虑自己下一步的读书地点和进取方向。

P11-13

序言

南京中华门南面的雨花台,在历史上就是一个掩埋忠骨的地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座守候在南京城南中华门外一公里处,本是佛家说法感动佛祖“天花纷纷坠,落花似雨飞”的佛坛圣地,有着“落花如雨”的传说。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这里却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最集中的殉难地,有不计其数的烈士倒在血泊之中。雨花台就是这段厚重历史的不朽见证。20世纪30年代,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华大地的上空,在南京国民党首都卫戍司令部监狱这个杀人魔窟,每逢周二、四、六,照例处决各类犯人,一天分三次执行:黎明时分杀共产党,上午杀军事犯,下午2时杀其他犯人。

1928年10月6日,农历八月二十三日。这一天,正处于一个残阳如血的深秋,太多的杀戮、太多的丑陋与伟岸进行着鲜明的对比,注定了这是一个用血谱写的日子。

1928年10月6日凌晨4时,天空尚是一种黎明前的黑暗,雨花台就开始上演了另一幕“落花如雨”的故事。

一队刽子手将贺瑞麟、孙津川、姚佐唐等人口塞毛巾,用黄包车押向雨花台。

黄包车途经南城岗(今雨花路)北山门巷口濮恒兴鸭子店门口,刽子手按旧时杀人前旧俗,给他们喝断头酒。

这时,南宝塔根一带的许多百姓闻讯都赶来看孙津川、姚佐唐、贺瑞麟等人最后一面。

孙津川趁刽子手拽下他口中的毛巾,大声向群众高喊:“杀了我一个,还有十个,杀了十个,还有百个,千千万万的革命者是杀不完的!”

年龄最小的贺瑞麟在一旁微笑着,向群众点头示意,并高喊:“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刽子手赶紧拖着孙津川、贺瑞麟、姚佐唐等向雨花台跑去。

此时,在通往雨花台的道路两旁,已经站立着许多围观抑或为将亡者送行的人们,个个眼中噙着泪花。

刽子手见跟来的群众太多,为防意外,还未到雨花台刑场,就提前杀害了贺瑞麟、孙津川、姚佐唐。三个瘦弱的身躯倒在雨花台下,化成了三枚血色的雨花石子,融人泥土。如血的朝霞投射在雨花台上,在那沾满鲜血的石块之上映射出一抹血色。

贺瑞麟牺牲时才19岁。一个刚刚成年的年轻生命就这样轻轻地消逝了,人们不禁为之惋惜!

贺瑞麟在南京人们的心目中是个到处飘荡的少年,没谁知道他的详细情况,只知道在被捕前是个铁道工人。他的家在哪里?他的家人会来为他收尸吗?

雨儿轻轻飘,心儿似火烧。那是谁的泪在脸上轻轻绕?

逝者的鲜血在地上流淌,观者的泪雨滴落在雨花石上。

萧瑟的秋风吹落片片秋叶,宛如朵朵落花。人们忽然想起了“落花如雨”的故事,只有默默地祈祷。散落的雨花石对血雨和泪雨的爱怜,就像滚滚的扬子江水,虽有万千语,不知怎么去向逝去的灵魂表白。

嗨——你在哪儿?

嗨——我看不见那灵魂四处飘荡的人!

如今人不见了,可英魂还在。直到有一天,人们的耳畔响起了一支沉重的曲子,伴随着呜咽的松涛声声:“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

啊,雨花石,“你的影子已看不清,我还在寻觅当初你的笑容。千年以后繁华落幕,我还在风雨之中为你等候……我还在雨(土)中为你等候!”

嗨——你在哪?

嗨——我看不见……

挥之不去的悲,却犹如点点落花,颤栗摇曳于缥缈的烟雨之中。寂静的从指间不知不觉流逝的流年,那些曾经不能碰的伤口,那些曾经重要却可能今生再也不能相逢的人,都如花朵般绽放与凋零,都悄无声息地去了。

夜渐渐地来了,有人悄悄地来到刑场,将贺瑞麟和姚佐唐的躯体悄悄地掩埋了。于是,后面再赶来的人们看不见了逝者的躯体,看不见了雨花石的血色。眼前只有被先到的人们为逝者筑起的小小坟头,逝者如斯!

或许,有很多事,只要过去了,就注定会成为故事。

当明天成为了今天,今天成了昨天,一切都会如烟云般消散,回忆删去剩下的便是空洞的躯体,看街头的繁华,流离的灯,秋夜里聆听低婉的倾诉,炙热的温度在唇边渐渐隐退,相逢的背面却写有离别的含蓄。

后记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为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考察江苏讲话精神和江苏省委要求,铭记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促进文化建设上新台阶,根据江苏省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和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等单位联合编纂《雨花台烈士传丛书》。《贺瑞麟传》是其中之一。

2016年1月,我们接到了编撰《贺瑞麟传》的任务。在整理贺瑞麟烈士事迹的过程中,我们采取拓宽背景资料的办法,沿着烈士在狱中日记中透露的第一手信息资源,对已经披露的相关资料进行甄别,同时对新发现的资料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比对。我们在徐州市史志办公室、铜山区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和沛县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的配合-下,深入烈士的故乡敬安镇邓楼村走访。在邓楼村党支部书记范杰等人的帮助下,对贺瑞麟烈士的亲属杜娇香、贺景文等进行采访和信息资料的核对,并且到丰县范楼镇和铜山区何桥镇走访了贺瑞麟烈2的家族成员,了解贺瑞麟烈士的家世以及少年时代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从而挖掘出贺瑞麟烈士在南京学习之前的细节材料,对照贺瑞麟烈士自己的手稿文字,纠正了一些文字材料中记载表述的不准确和错误的地方,为真实地描写贺瑞麟烈士的事迹奠定了基础。

我们在徐州市史志办公室刘兵的带领下,四处走访贺瑞麟烈士的亲属和有关人员,奔赴南京、上海、无锡、宜兴、滁县、淮北、灵璧等地,广泛采集烈士的信息,并到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南京图书馆、徐州师大图书馆等处查阅有关贺瑞麟烈士的文献档案材料,进一步核实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描写贺瑞麟烈士事迹的长篇传记。

在撰写书稿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领导的大力支持,徐州市铜山区委党史工办、沛县县委党史工委、徐州太平洋印务有限公司书报刊公司以及敬安镇的领导给予大力配合并提供了便利条件。

2016年3月,由徐州市史志办公室、铜山区委牵头,组织召开了贺瑞麟烈士长篇传记征求意见座谈会。徐州市史志办公室的领导对书稿进行了认真的审阅,宋余东、李云翔、刘兵、王成雷等同志对书稿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修改意见。4月初,书稿上报后,又得到了江苏省委党史工办原副巡视员张衡和省委党史工办征研一处处长徐树法的具体指导,对书稿进行了再次修改完善。

在此,对在《贺瑞麟传》一书的写作和修改中给予大力支持和热心协助的单位领导和个人致以诚挚的谢意!

作者

2016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9: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