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林中泽编著的《死亡与超越(论罗马帝国的通俗信念及其实践)》是西欧从古代多神教文明向中世纪基督教文明过渡的时期。在这一历史转型的过程中,由于多种文化的碰撞和交流,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基督教,从一开始便对古代的传统采取了兼容并纳的态度,结果,古代的大量多神教观念和习俗,在披上基督教的外衣之后,被合法地继承了下来。当然,作为代价,它们必须同时接受教会的改造。于是,基督教内部便出现了一种相对于精英信仰而言的“通俗信仰”。
由林中泽编著的《死亡与超越(论罗马帝国的通俗信念及其实践)》以一名中国学者的视角,把死亡观作为切入口,对罗马帝国时代基督教某些重要通俗信念的缘起、演变及实践过程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剖析。通过八个相关专题的系统论述,作者从平淡无奇的原始资料中推衍出一系列比较新颖的理论观点。尽管作者并不同意将早期基督教的通俗信仰与精英信仰截然对立起来的做法,但仍然坚持认为,早期基督教当中的通俗信念层面,是基督教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理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自 序
绪论
第1章 从希伯来圣经看古代犹太人的死亡观及其历史演变
一、作为生命组成部分的死亡
二、幽灵、阴间及土葬
三、复活和审判思想的产生
第2章 新约中的死亡观及其历史影响
一、犹太文明与异教世界的碰撞
二、作为永生与永罚之门的死亡
三、历史之回响
第3章 公元1~3世纪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试析
一、遵行律法抑或抛弃律法
二、自我批判抑或党同伐异
第4章 公元1~4世纪初罗马帝国当局对基督徒的迫害
一、尼禄与图密善的迫害
二、图拉真时期的迫害
三、安东尼父子时期的迫害
四、戴修斯和瓦勒良的迫害
五、戴克里先的迫害
第5章 德尔图良、安布罗斯和奥古斯丁的死亡思想评析
一、德尔图良:胆怯者应得同情,还是应遭诅咒?
二、安布罗斯:死是一种善,应当积极面对
三、奥古斯丁:死是一种恶,但可以善用
第6章 公元1~3世纪罗马帝国的葬式及其变化
一、公元1世纪的火葬与希腊思想的影响
二、公元3世纪的土葬与罗马社会危机
三、土葬的流行与基督教肉体复活的观念
第7章 早期基督教的圣徒崇拜及其社会功能
一、基督教圣徒崇拜的缘起和表现形式
二、作为民众庇护者的圣徒
三、作为基督教英雄的圣徒
四、作为世人道德楷模的圣徒
五、作为新社会要素的圣徒崇拜
第8章 早期基督教习俗中的异教因素
一、临终圣餐与平安之吻
二、尸体的整理、清洗与涂油
三、梦幻、异像和节庆
结语
附录Ⅰ: 公元1~4世纪期间的罗马社会信仰危机
附录Ⅱ: 天主教称义思想在明清中国的传播
一、神人合作说与神恩独作说的西方缘起
二、神人合作说及自由意志论的在华传播
三、神恩独作说及因信称义论的在华传播
四、基督教称义思想与儒学道德论的相遇
参考文献举要
专有名词对译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