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情人的骨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德)英格丽特·诺尔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当我在巴士上手拿麦克风,向来自德语地区的游客介绍佛罗伦萨的时候,人们会以为我是一个攻读罗曼语语言文学的大学生,只是想给自己赚些零花钱而已。他们觉得我讨人喜欢。有一对老夫妇看着我的脸说,如果有我这样的女孩做他们的女儿该多好。他们永远不知道,一个人很有可能表里不一。

游客们通常在这里开始他们的托斯卡纳之旅,对末几位数为零的意大利大面额货币里拉无法马上换算清楚,人们可能因此误以为他们会给出很高的小费,可遗憾的是,情况恰恰相反。为了让他们至少还能够想到我的费用问题,我在环城旅行快要结束时,会提醒我那些被保护人谨防被抢被盗事件的发生,并以一位来自莱比锡的退休老妇的故事为例,让他们引以为戒。她的所有亲戚为了了却她多年来的心愿,在她七十岁生日之际赠送给她一次意大利欢乐游。但就在几天前她被洗劫一空,身无分文。我只好拿上一只香烟盒让人依次传递,给这位退休老妇募捐。绝大多数人都会慷慨解囊,因为左邻右座都在眼睁睁地看着呢。

旅行结束,我和汽车司机塞萨尔私吞捐款。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算是给他的封口费,让他保持沉默,别到旅游公司那里告发我。

塞萨尔背地里说我有恃无恐。当然,我之所以拥有这样的坏毛病,起源于我的童年时代。我的童年是一个心情忧郁、沉闷失落的时期,仿佛灰色的铅块压在心头。直至认识柯内丽娅之后,我的情况才慢慢好转,装病请假的坏分子这样的字眼也和我无缘了。

小时候我从未得到过自己想要的东西。正因为如此,我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事到如今我才明白,我想要的原来就是温暖和快乐。我和每个人一样,希望被爱,希望自己有一点儿幽默感和冒险意识。我喜欢风趣、机灵的朋友,他们还不能缺乏一些教养。这一切在我家里是没有的。痛苦是我的基本状态。后来我干脆一股脑儿地将自己缺乏的一切据为己有。或许偶尔地,为了达到目的,我可以不择手段。

我的母亲要么寡言少语,要么恶语相加。无疑这也是我没完没了怒不可遏的一个原因,有时候还得发泄个痛快才行。

年幼时,如果我在午饭期间大胆说起一个幼稚或者冲动的消息,讨厌的哥哥和母亲彼此就会在瞬息之间交换会意的眼神,我无法对他们的眼神视而不见。那种眼神告诉我,他们经常谈论我,谈论我的天真单纯,他们以后还会乐此不疲地做同样的事。然后我就习惯于沉默无言好几周。我的怒火一旦压抑久了,人也变得诡计多端起来。

我十岁的时候,哥哥卡罗十四岁,我当时拿走了他悄悄买来的香烟,扔进上学路上的垃圾桶里。他认为我又是胆小鬼又是笨蛋,再说也知道我无所谓他抽不抽烟,因此从没有怀疑过我。他认为是母亲识破了他的诡计,私下里担心他弄垮自己的身体才这么做的。  逐渐地,我变成了小偷。人们从没有指控过我,因为被偷窃者都认为小偷想要他的东西。一个小女孩拿香烟干嘛呢?既然每个人都能立马闻到那种昂贵的香水芳香,那么她阿姨的香水对她又有什么用呢?我当时偷过大门钥匙、证件和老师的眼镜,将它们随便一扔了事。“为艺术而艺术”嘛。直到多年以后,我才会把偷来的物品保存起来。

假如父亲没有过早离开我,或许我会变成另外一个人。我可以确切地说,他是离开我而不是离开我们这个家,我有这种感觉。之前我一直是他的公主,事发那年我才七岁。

如同文艺复兴时期的一出喜剧一样,我们家有两对情侣:一对是地位高贵的主人——国王和公主,另一对是仆人——母亲和哥哥。国王叫我“玛雅公主”,他有个年历,上面是一幅西班牙宫女图,宫女们在伺候一位公主。虽说我那一头浅棕色稀发完全不同于那位公主的金发,但父亲坚持说,我和她长得很像。我喜欢这幅画。

前不久,我买了这幅画的复制品,挂在我的镜子旁边。画作中央站着那位迷人可爱的玛格丽特公主。她那张一本正经的脸蛋,被丝绸般柔软的头发围绕着。和成年妇女一样,她穿着一条硬邦邦的有衬架支撑的女裙,或许被迫保持着伸展四肢的姿态。玛格丽特似乎知道得一清二楚:一切都在围绕她转动。画的左侧,那位画家在以工作的姿势为自己画像,那是一个英俊而自信的男子。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画的右侧,站着一个女侏儒,忧郁而浮肿的面孔紧绷着。在她旁边,站着一个小孩,或许也是一个侏儒,企图用自己的小脚吓跑那只正在打盹的小狗,可是并没有如愿。在这张美丽绝伦的油画上,小狗表现出宁静和尊严。画上还可以看到其他人物,同样具有历史意义,但我对他们并不感兴趣。背景中的颜色呈灰色、淡绿色、红褐色。在图画的前景中,占据上风的是一只轻巧的象牙,还有一些精致的丁香红圆点。所有的光线似乎都聚焦到了公主身上。

父亲和那幅油画背景里的那名男子一样是画家,很久以前他给自己的公主画过画。他离开我时,创作的所有画作消失得无影无踪。西班牙公主那张画我是在抽屉柜下面找到的,当时已经皱皱巴巴的有破损了,我把它藏在迪尔克世界地图册里,后来被哥哥撕成碎片。

哥哥从未做过王子,而妹妹一直在抢他的风头,想必他为此受尽煎熬,于是想尽办法伺机报复。

绝大多数情况下我必须在饭前将餐具摆好。有一次,我跌跌撞撞地绊倒在一条地毯上,三只杯子、茶托和盘子被打碎了。“就像是瓷器商店里的大象,”母亲说道。“公主变成了母象,”卡罗说。母亲顺势笑了起来。“真是幸灾乐祸,不过说得对。”

此刻我成了母象。我哥哥使用这个名字长达数年之久。母亲虽然在不得已时才使用“玛雅”称呼我,但我进门时偶尔会听到她跟卡罗说:“母象要进来了。”

灰姑娘变成王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我的梦想就是成为名人,世界就在我的象脚下。十五岁时我发誓成为一名歌唱家,成为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第二。从那时开始,母亲和卡罗必须始终忍受《卡门》里的同一首咏叹调。我唱起歌来声音高亢,热情活泼。我的嗓音没有天赋,我也并不是特别具有音乐才华,可我的脾气很可能会发作。“她又在唱大象歌了,”母亲总是这么说。

有一个女同学有次听到我哥哥这么称呼过我。第二天,我在班上受到震耳欲聋般吼叫的问候。即便在学校里,我也成了大象这样的厚皮动物。

P5-9

书评(媒体评论)

我并非是呕心沥血写下我的作品的,我是带着单纯的乐趣完成一部又一部小说的。我最喜欢听的是,我的读者在阅读时也能获得同样的快乐。

——英格丽特·诺尔

这部作品让我看到了“闺蜜”这枚硬币的两面。

——中国悬疑教父蔡骏倾情推荐

英格丽特·诺尔的小说以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大量的黑色幽默著称,那些看似完全正常的女人由于得不到人生的幸福而成了罪犯。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

诺尔属于德国最好的小说家。

——德国《明镜》周刊

叙述绝对逼真,充满黑色幽默。

——德国女性杂志《布丽吉特》

诺尔是德国的派翠西亚·海史密斯。

——德国《萨尔茨堡新闻报》

目录

译者前言

象灰色

青瓷色

血红色

波斯粉红色

黑色星期五

红褐色

橘黄色

灰中灰

金色牛犊

鲜绿寡妇

雪花膏白

粉红色的云

肉色

蓝色奇迹

玻璃般透明

白热

珍珠白

序言

英格丽特·诺尔(Ingrid Noll),本名英格丽特·古拉茨(IngridGullatz),1935年9月29日出生于中国上海。她是当代德语畅销小说最成功的作家之一。

英格丽特·诺尔的父亲是医生,她的童年时代在上海、南京、桂林、重庆等地度过。1949年回德国定居。高中毕业后在波恩大学攻读德语语言文学和艺术史,后中断学业。1959年嫁给医生彼得·古拉茨,和他育有三个孩子。和大多数家庭主妇一样,她抚育孩子,料理家务,并在丈夫的诊所帮忙。就这样相夫教子三十年,她只在剩下的不多的时间里从事业余创作。

五十五岁那年,等到孩子长大并离家独立生活以后,她才有充分的闲暇时间从事自己喜欢的文学创作。1991年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公鸡已死》让她一夜成名,并登上畅销书排行榜达三十五周之久。1993年出版第二部长篇小说《情人的骨灰》,同样好评如潮,并于次年荣获德国“格劳泽德语年度最佳侦探小说奖”。格劳泽奖全称弗里德里希·格劳泽奖,以瑞士著名侦探小说家弗里德里希·格劳泽命名,每年从来自所有德语国家的德语侦探文学作家联合会四百多名会员的作品中评出格劳泽侦探小说大奖一名。英格丽特·诺尔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女药剂师》出版于1994年,曾经占据畅销书排行榜长达七十七周。继《公鸡已死》、《情人的骨灰》和《女药剂师》之后,诺尔又先后出版了《夜风凛冽》(1996)、《罗生门的玫瑰》(1998)、《幸福的寡妇》(2001)、《无赖兄弟》(2003)、《像贵妇人一样》(2006)、《布谷鸟孩子》(2008)、《誓言》(2010)等长篇小说,并有多部短篇小说集问世,均成为畅销书,其中《女药剂师》、《情人的骨灰》、《夜风凛冽》被拍成电影,《公鸡已死》被拍成电视剧。《女药剂师》中的女主角扮演者卡特雅·里曼(=Kat.ja Rlemann)荣获1998年德国电影奖最佳女演员奖,《夜风凛冽》中的女主角扮演者弗丽茨·哈贝兰德(Fritzi}taberlandt)荣获2001年巴伐利亚电影奖最佳女新秀奖。英格丽特·诺尔的小说被翻译成英、法、曰、俄、西班牙、意大利等二十八种文字,影响遍及全世界。为了表彰英格丽特·诺尔十多年来在侦探小说创作上的杰出成就,她在2005年荣获格劳泽荣誉奖——“个人突出贡献奖”,她被誉为德国的“犯罪小说天后”,是“当代最有成就的德语作家”。

英格丽特·诺尔在迄今为止创作的小说中,从不沿袭传统小说套路,而是以一种清晰、看起来并不复杂的风格叙述日常生活中的故事,透过中规中矩的小市民的表面揭示那种潜伏着的疯狂。《萨尔茨堡新闻报》因此将英格丽特·诺尔称为“德国的派翠西亚·海史密斯”。在英格丽特·诺尔的小说中,尽管女人们往往通过精心安排的谋杀摆脱了男人,但作者本人并不希望自己被理解为男人的敌人。她说:“我喜欢男人,最后我自己也有了一个男人。”德国《明镜》周刊称“诺尔属于德国最好的小说家”,《法兰克福汇报》则评论道,英格丽特·诺尔的小说以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大量的黑色幽默著称,那些看似完全正常的女人由于得不到人生的幸福而成了罪犯。

《公鸡已死》的情节十分简单明了,说的是一个保险公司女职员,五十二岁那年爱上了一名中年男子,然后开始了一连串的谋杀,为了抓住最后的机会,不惜采取一切手段,清除所有的障碍,终于得到自己梦中情人的故事。

英格丽特·诺尔尽管初涉小说创作,但其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与出色的驾驭故事结构能力,令人叹为观止。整部小说谋篇布局、情节设计精心,心理刻画老到。小说自出版至今二十余年,始终畅销不衰,不愧为一部杰出的心理惊悚小说。

《情人的骨灰》被誉为紧紧抓住读者心跳的旷世犯罪奇书,英格丽特·诺尔也凭借该书确立了其德国“犯罪小说天后”的地位。

从表面上看,柯拉和玛雅是两个完全平平常常的十六岁女孩,是可以同甘共苦的人。可是,如果有人想给她们制造麻烦,那他就要倒霉了。不管他是谁,是她们的兄弟、朋友,哪怕是丈夫:谁妨碍了她们,他就会死去——很快,没有痛苦,而且直截了当,完全没有道德和虚假的同情。她们干起杀人的勾当来干脆利索,聪明绝顶,警方根本不知道如何去侦查。

英格丽特·诺尔认为每个人的心中都隐藏着谋杀的因子,在其作品中处处可见如你我一般的平凡人所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她的故事可谓是叙述一般人遇到生活中的问题时必须采取的自救之道,只是随之而来的结果往往是死亡。那些人物就像你我身边的正常人,他们之所以走向堕落和罪恶,实在是因为环境所迫,因而点出人性并无绝对的善与恶,有的只是求生时做出的抉择。

沈锡良

内容推荐

玛雅和柯拉两人志趣相投,形同姐妹,可总有人在她们生活中制造麻烦,在经历了一次偶然地突发事件后,她们终于明白杀人就是这么干脆利落、无声无息,更不需要道德和虚假的同情,哪怕是自己最亲近的人……更何况她们还只是两个普普通通的16岁女孩。

在一些连警方也不知从何下手的杀人事件背后,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吗?还是另有原因,迫使她们走向堕落和罪恶?答案就在英格丽特·诺尔编著的《情人的骨灰》里……

编辑推荐

女人们往往通过精心安排的谋杀摆脱了男人,从而在束缚的生活中获得自由,可是对于两个16岁的女孩来说,美好的生活还未开始就已经苍白地结束,因为拦在她们这条路上的障碍远不止一个,然而当她们在清除道路上的阻碍时,却早已不知不觉堕入了罪恶和谋杀的陷阱……《情人的骨灰》中德国“犯罪小说天后”英格丽特·诺尔用充满黑色幽默的笔调和生活化的叙述,为你揭示年轻女孩背后潜伏着的疯狂。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7: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