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对文学的爱好,源于生活中的点滴感悟,才有了被王维红称为心情文字的这部《幸福的米香》。这本书记录了作者2010年以来思想感受而写就的文字,也记录了作者一路走来的心里历程。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由不同的经历练就而成。在王维红的文字里我们不难看出她企盼在生命的间隙来记述成长过程中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风景。给人感觉好像在画画,一笔一画勾勒出的线条和轮廓,让人看了以后为之动容,声起声伏间,总感觉是在摇滚时代里荡漾出的一尾音符,灿然而温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幸福的米香/合肥姐妹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维红 |
出版社 |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源于对文学的爱好,源于生活中的点滴感悟,才有了被王维红称为心情文字的这部《幸福的米香》。这本书记录了作者2010年以来思想感受而写就的文字,也记录了作者一路走来的心里历程。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由不同的经历练就而成。在王维红的文字里我们不难看出她企盼在生命的间隙来记述成长过程中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风景。给人感觉好像在画画,一笔一画勾勒出的线条和轮廓,让人看了以后为之动容,声起声伏间,总感觉是在摇滚时代里荡漾出的一尾音符,灿然而温婉。 内容推荐 《幸福的米香》分四个章节:《远行的诱惑》收录作者王维红在国内外游历的一些见闻,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幸福的香米》记录了作者日常生活的一点点触动,通过心灵的感悟和洞见,用文字释放生活中的纷争和情绪上的烦恼,分享自然真实的生活情趣,表达了爱生活,惜福感恩积极向上的精神。《心的菩提》写出了作者近几年心态的变化,从生活上的起伏和冲击,通过内观学习,改善内在的状态,进而改变外在的世界,表达了看尽万水千山,当绚丽归于平淡后的修心修性的感悟。《在普尔曼的日子里》中作者带着禅意来到了异域他乡云游。在普尔曼,在西雅图,看夕阳,踏瑞雪,听摇滚,阅海赏山,作者深切地感悟到“遇见了一个未知的自己”,叹息时间到底去哪了?面对大洋彼岸那一汪泱泱海域,双手合十朝东方家乡。 目录 第一辑 幸福的米香 小时候的味道 针线活 一碗汤的距离 童年的小庄村 买琴记 写字 李谷二 垂钓的乐趣 记性 又是一年除夕夜 人生若只如初见 品香记 是夜因茶无眠 家有小女初长成 难以忘怀的日子 钟点工小静 老季 幸福的米香 春的味道 第二辑 心的菩提 大墙内的孩子 校园记事 一棵开花的树 拯救白兰花 蔷薇 诗意的午后 淡淡如水又一天 心的菩提 一起出家吧 放下 优雅地老去 一封来信 28℃生活 圈子 拒绝冷漠传递温暖 忐忑 第三辑 远行的诱惑 远行的诱惑 江西三日行 蓉城光阴 慢旅游慢生活 湘味难忘 山行散记 心静在九华 秀美的新安江 桴槎山秋意 家门口的风景 大山村的情怀 春天那一场烂漫的花事 巴厘岛风情 走马观花游泰国 美国西海岸游记 第四辑 在普尔曼的日子里 雪困西雅图三飞普尔曼 在普尔曼的日子里 夕阳无限好 参观大学校园 夜听蔡琴 中国大妈逛超市 在美国过中国年 幸福指数 遇见未知的自己 时间都去哪儿了 后记 试读章节 中午下班前给妈妈打了通电话,问她中午吃的什么,还习惯吗? 妈妈说:你别“焦着”(记挂的意思)我啊,我自己会搞吃的,你放心吧。 这个长假,妈妈随弟弟搬到生态公园附近的新家去居住了,距离我家开车大约二十五分钟路程。 十多年前,我的父母随弟弟一家来到省城,他们一直住在我单位的老房子里,我住的地方离他们很近,只几分钟的路程,几乎每天下班都要经过那里,去看看他们。 因为侄女上学较近,弟弟虽然早买了房子一直没有搬走。今年孩子如愿考取了重点高中,不再要接送,弟弟一家终于可以住进属于自己的新房子,再不需要蜗居在我那两居室的家了。而一直跟随弟弟生活的妈妈也一起“乔迁”了。 弟弟两口子忙于生意,根本没有时间去装修自己的房子。在这个酷热的夏天,大姐夫每天从城市的西边奔波至东边,为弟弟装修房子出力。现在房子装修好了,为了妈妈以后能过得更舒适,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一直在为他们的新家忙碌着,——买家具、做窗帘和置办各类生活用具。 当我第一次带着八十三岁的老母亲,爬上她三楼的新家,妈妈无限感慨:一辈子也没有住过这么漂亮的家啊,真好!后来又叹息,只是你父亲没有这样的福气了。 每次想到父亲,总不免悲怀。父亲辛劳一辈子,就在几个子女生活条件日渐好转的时候,他却离开了我们。这几年我们姐弟四人,相继搬家、买车,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而老父亲却无缘享受这一切。叹息之余,劝慰着妈妈:您就好好照顾自己,多活几年吧。 想起几天前去看妈妈。她摸着自己的头,告诉我在家洗澡时不慎摔倒了,头上跌了一个包,我像安慰孩子似的摸了摸说,没事的,以后注意点。那天她的心情不好,回答说:还不如一下跌死了才好,免得你们牵挂。说的我鼻子一酸:妈妈你要是不在了,我回家再看不到你,那我好难受啊!一句话,说得她哇哇大哭,看着老泪纵横,瘪着嘴的老母亲,我的眼泪也忍不住流下来。于是走过去紧紧地拥着母亲。下午她又和小妹妹说起这事,小妹也温情地对她说,我们的老爸都不在了,妈妈你要再没了,那我们姐妹没有父母了,不更难过吗?这样的话又让母亲感动得大哭。 其实,母亲现在似乎就是为了子女而活着,儿女就是她的寄托。我们姐妹兄弟间也是因为母亲,彼此走动得才更为亲近和频繁。母亲健在,我们有了依靠的大树,也就有个根。 一整天,心里空落落的。往日下班了,总喜欢去妈妈住的房子转转,随意说几句话,然后回家便觉得心安。每天上班路上,因为有家的方向,心里也是充实无比。我那八十多岁的老母,每天习惯地在家等着我和妹妹去看她,陪她一起唠嗑几句。想着弟弟他们每天早出夜归,我那老母亲,将孤独一人每天枯坐着与电视做伴,而我呢,又何尝不是时常独自一人品尝孤独与思念的滋味?远在国外的儿子,让我心牵啊。 走在下班的路上,不想回家做饭,可“老饭店”搬远了,想“蹭”饭也不容易了。很多东西,失去方知可贵。一路低头向着家的方向走着,想起了往事,想起了童年,想起了和父母亲人在一起的那些年,便无限怀念起那些与父母相守的岁月。 十几年了,今天第一次倍感孤单。我们姐弟四人就这样在这个城市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居住着,虽然是同一个城市,离得也不是太远,可想到孤独的母亲,心中却充满了惆怅。看过一篇文章,与年迈的父母最好只隔着“一碗汤的距离”,大意是,如果想给父母端一碗汤送过去,那汤还是热的。 据说现在不少人会选择和父母在同一个住地或小区买房,从而好照顾父母。为了照顾我那八十多岁的公公和婆婆,孩子姑姑~家就特意买了一套和我公婆住地不过“一碗汤的距离”的房子居住,替我们几个身在外地的子女照顾起年迈的父母。 想到先前无数次,我都给母亲端过汤,送过饭,只是今后想再送汤过去,就再没那么方便了。母亲搬走才几天的时间,现在倒越发牵挂起来。这就是骨肉亲情吧,骨肉相聚,骨肉分离,或许我和母亲的骨肉粘黏得太久太久了。 在恋恋回首的那一刹那,我不禁流下泪来。P11-14 序言 王维红女士发来她新近的随笔书稿《幸福的米香》,便一再叮嘱我看完后要写一篇序言。我的读书笔记,大多是一些学习心得、阅读感悟之类,那是写给自己看的,有种自娱自乐的心境。关于“序言”二字,我十分敬畏。不敢轻易涉足的原因有二,一是当下,出书找名人写序已经是一种时尚,找到自己所尊崇的名家使自己的文字成为锦上花;二是名人确有大师风范,会将其雕章琢句的风采溢于字里行间,让作者文字增色的同时,也让读者盆满钵满。让我来写序言,我诚惶诚恐,唯恐我拙劣的文字既薄了作者的意,又败了读者的兴。但是,出于朋友的情谊,我无从辞谢,恭敬从命而为之,亦算我写下新的一篇读书笔记。 落笔之际,我首先想到了瞿秋白先生在1933年为《鲁迅杂感选集》写下的洋洋万言的代序——《鲁迅的精神》。文章中,瞿秋白通过神话故事推演出了一个命题:“鲁迅是谁?”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和鲁迅的创作背景,从而得出了一个结论:“鲁迅其实并不孤独的”。 我们正处于一个刚刚开启的新时代,各种矛盾和困惑相继交错,并且还将会延续。对物质的过分膜拜与信仰的缺失使得人们心灵扭曲,就像在每日上下班高峰期拥堵的高架桥上,坐在车内终要面对残酷的堵车现实,一种“挣扎”的处境,尽管车水马龙,我们的内心世界却尤为孤寂。处于这样一个时代,人们大都不敢也不能去追寻或者畅想一种阳春白雪的“精神”境地。然而,总有人不同。读王维红的这些文章,能感觉到其内心深处具有一种强劲的感染力和动力,她用细腻温润的文字在这样一个纷繁喧嚣的红尘中再创了一个静谧的空间氛围,啁啾呢喃之余仿佛让读者听到了她跳动的脉搏,音律却美妙如禅……我也想斗胆学学瞿秋白先生,不禁问问,“王维红是谁?”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由不同的经历练就而成。在王维红的文字里我们不难看出她企盼在生命的间隙来记述成长过程中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风景。给人感觉好像在画画,一笔一画勾勒出的线条和轮廓,让人看了以后为之动容,声起声伏间,总感觉是在摇滚时代里荡漾出的一尾音符,灿然而温婉。 “苦楝树结出的青果子,是我们童年时最好的玩具。每排六个挖上十二个窝,每个窝里放四粒楝树果,配上几个河边捡来的长贝壳,我们就可以开始有趣的游戏,这样的游戏,时常让我们忘记了吃饭,忘记了回家,经常玩到天黑了大人满村地呼喊我们的名字,才丢了魂似的拔腿往家跑。”这是王维红在《童年的小庄村》一文中记述的儿时游戏的细节。简单的几句就把我的思绪带入了孩提时光。因为乡村的成长经历和差不多的年岁,我尤其青睐她的一组关于乡村记事的文字。乡情乡魂,童音童趣,那些旧日岁月总让人魂牵梦绕,一幅幅美妙的昨日画卷展现在眼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和童年,随着岁月的流逝,越远的记忆越是清晰,仿佛发生在昨天。那些美轮美奂的往日呓语不断充盈着我们苦涩而空荡的心绪,滋润了一帘又一帘的梦境。一般来说,拥有文学情怀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思维空间,而这一艺术思维往往都与他们的童年岁月是密切相关的。纵观世界文豪,像哈代、福克纳、马尔克斯以及莫言等文学大师,他们的创作无不是从故乡启程,以故乡为基点,故乡情结渗透到他们的作品里,无处不在。故乡的山水和孩提的记忆给了他们沃腴的土壤,丰润了他们的文思,因此而获得了美的源泉和美的真谛。 “十二三岁的我,早上一起床便锅上锅下地忙乎起来:将堆在灶旁的稻草绕成圪蹴,用火柴点着后,用火叉将圪蹴推进锅膛,然后再上灶将饭倒进热锅里炒。我喜欢用锅铲将米饭均匀地贴在锅边,反复不停地贴,待锅边起了薄脆的锅巴皮,再继续炒。就这种没油的干炒锅巴饭,那时吃起来也特别香。盛起一大碗,再就上一些妈妈蒸好的成菜,美美地吃下去,那一上午的学习时光就不会再饥饿和寒冷。那饭米的香味,即便到了今天,我依然回味不已。”看了这段文字,我想,出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一定都能耳闻则诵那“小时候的味道”。岁月的磨炼给了我们一种驾驭艰辛的能力和桀骜不驯的禀性,我们的血液里永远都沸腾着故乡的情愫。在每个诗人的眼里,故乡是一首温婉的诗歌;在每个画家的笔下,故乡是一幅旖旎的风景;在每个音乐家的琴音中,故乡是一曲唯美的旋律…… 在王维红这一组童年和故乡的文字中,我仿佛看到我远逝的故乡。村口的荷塘,那口枯井,那芳香的草垛,那院子里的石榴树……我也想到了鲁迅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海伦凯勒的“烤饼”,高尔基的“小茨冈”,马克·吐温的“密西西比河”,古尔布兰生的蝴蝶和蜜蜂……这些脍炙人口的童年生活和乡野情趣陪伴一代又一代人走过童年,回忆童年,向往童年。让人在回忆中寻得宁静,收获美丽。故乡在远方,但是,炊烟袅袅在胸臆中升腾如初,仿佛有音律在弹唱。 “此刻黛青塔娜空灵悠远的歌声在周遭回旋,那干净的声音直抵你的心灵,那从容不迫的节奏让所有的匆忙都显得渺小而无意义,它让你的心变得柔软而宁静,那低沉而寂静的声音让人有窒息感,我似乎都听到了自己脉搏跳动的声音,由衷地感到,用心灵歌唱的人,总能传达一种讯息,散发温馨。让彼此在感动的世界里交融。”这是作者在《流淌的岁月流淌的歌》一文里通过追忆往日的歌声,道出了生活中不能没有音乐,不能没有歌声这一普通而简单的道理。读书可以让人更加理性,音乐可以让人更加感性。一个爱读书爱音乐的人生,就会演绎出一段精彩的生命旅程,让人艳羡不已。岂止是善于音律,“闻香,品茶,赏画,一群知性女人,在馨悦之中,嘻哈逗笑,沐浴在香室里,置身在茶色墨香的芬芳中,这样的聚会,温馨而美好”。在《闻香识女人》中,王维红谈起与姐妹们聚会时高雅的快慰。“女人与茶该有着千丝万缕的相似?那柔中带刚的韧劲,那天生的纤细轻盈、那雍容娴雅的从容,不也是茶的品质么?是的,馥郁芬芳的女人,会将淡淡幽香慢慢地舒展给身边的人,如茶般淡淡地永恒……”从《是夜,因茶无眠》的文字中可以看出,王维红有那么几个知己的女友,三两常聚,或黄昏暮霭,或夜色深沉,一起叙旧,一起品茗,那种“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的意境和阅历也让人在阅读文字的闲暇增添了几份盎然的雅趣。 王维红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在她的文字中,也不乏对事业的执着和对孩子们的关爱。身为校长,她深爱着自己的校园和学生。“在陪伴孩子们成长的路上,回忆那些一起学习的经历,一种安静而又细致的幸福正在我心中慢慢酝酿,盈路的芳香陪伴着心灵的成长,也温暖了一颗时时在回顾与前瞻的心。”她在感恩这一神圣伟业的同时,还孜孜不倦地“寻找最美的叶子”,在这枚绿叶的扶持中,那一朵朵花蕊,熠熠闪烁,芬芳扑鼻。在这里,我仰望到了一处人类灵魂寓所的大厦,伟岸入云端。 歌德曾经说过,“我们的生活就像旅行,思想是导游者,没有导游者,一切都会停止。目标会丧失,力量也会化为乌有”。翻看王维红的书稿,我感觉到了在文字中行走的酣畅,在她的导航下,我仿佛嗅到了一股浓浓的墨香味。这是个多雨的春日,拥着这些文字,仿佛呵护着苍白的心不被淋湿。在这个烟雨迷蒙的早晨,恰逢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访华,并在北大演讲。朋友发来了她的演讲视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那一口纯正的美式英语向人们阐述了一些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辩证的关系。关于读书和行走,这几年,成了国人热门的话题。你说,我说,大家都在说,要么读书、要么行走,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王维红也一样,在工作的间歇,山岳河流也留下了她串串脚印,龙虎山、九华山、成都、长沙、巴厘岛、美国……她到过的地方我都到过。她对山川岁月的领悟与感怀让我由衷地赞叹,那些隽永的文字宛如轻拢一帘幽梦,弦一曲灵犀花语,如明月浸江,掬一叶盈盈浅笑的蔚蓝,洒落字字珠玑中,暗香盈袖…… 阅读过王维红的《心的菩提》,我看到她禅意的心绪,她在谈佛心的文字里,明心见性地告诉读者,“佛性一直在我们的心里,只是我们还不认识它,不知道看重它,只要我们时常怀有平常心、慈悲心、因果心、忍让心、修行心、自知心,我们就会更从容,淡然,快乐,纯粹,稳重,幸福”。行云流水般、简单易懂的言语,告诉我们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禅理。当我们整天穿梭在水泥森林中被忙碌的工作和紧张的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不妨找个缝隙,透透气,且行且拂尘。从而给自己营造出一段清净从容、悠然舒缓的时光,使我们有机会与心灵深处真实的自我进行对话,让疲惫的身心得到真正的释放和栖息。从而进行一次天人合一的心灵修行。 这样的雨声中,在这样的清晨,读着这样的文字,真的让人清新而宁静。 正是有了这样的心境,作者带着禅意来到了异域他乡云游。在普尔曼,在西雅图,看夕阳,踏瑞雪,听摇滚,阅海赏山,作者深切地感悟到“遇见了一个未知的自己”,叹息时间到底去哪了?面对大洋彼岸那一汪泱泱海域,双手合十朝东方家乡。她深深感叹道,“老了的是岁月,不老的是自己永远年轻的心。纵然逝去的一切如浮云掠影,那就做真实的平凡的自己吧,毕竟这世间‘我’才是独一无二的,那就按照自己的活法,活着”。 走笔到此,我想我已经回答了那个问题:“王维红是谁?” 谁该是谁,谁又会是谁?这并不重要,正如海德格尔所说,“人安静地生活,哪怕是静静地听着风声,亦能感受到诗意的生活。人活在自己的语言中,语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说话,话在说人”。 此刻,又一个黄昏悄然而至,窗外,一片片绿叶缠绕新枝,昭示着春天的生机,这是生命的颜色。此情此景我想起了王维红有一个笔名——蓝叶子。读着她的文字,领悟她的意蕴,切实感到这玫诗意的叶子给人希望,给人清新,给人一个崭新的季节。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在此引用张九龄的《感遇》一诗,词意温润,于不觉中,借咏物而道出了典则俊雅的生活哲理。是为序。 童地轴 2014年3月26日 于合肥 (作者为文化学者,散文作家,文艺评论家;安徽省外国文学学会副秘书长;英国IATEFL国际年会访问学者,菲律宾圣卡洛斯大学访问学者) 后记 历时半年多,我的第二本散文集《幸福的米香》在整理完稿后,即将正式出版了。 源于对文学的爱好,源于生活中的点滴感悟,才有了被我称为心情文字的这部书稿。这本记录了我2010年以来思想感受的文字依然粗糙且稚嫩,可她记录了我一路走来的心里历程,这些文字都像我孕育的孩子一般,我会珍爱珍惜,这就是所谓的“谁养的孩子谁心疼”的道理吧。 编完这本十几万字的文字后,我一直处于忐忑与不安之中,心里没着没落的,真不知道读者怎么看这些长长短短的文字,倒不是担心别人会笑话自己,而是不知道这些文字能否给别人带来一些启迪(哪怕是细微的点拨也好)而心存顾虑,好在这些文字大多是自己的内心独白或亲身经历与体验后的心灵感受,至少它们是真诚的,记得培根说过这样一句话:真诚待人是人性的光荣,是一种心灵的开放……而我的人生信条也恰是:心灵无欺,做真实本真的自己。 正是因为依然心存不安,所以我的一本诗歌集也仍然在徘徊摸索与回望等待中踟蹰,那些青涩的文字,让我还缺乏足够的勇气,或许,我还将继续不断地去充实与补充,就像这部书稿一般,在最后一段时间里反复修改,校正,真正颇费了不少心血,丑媳妇终将见公婆,希望能得到众多朋友的雅正和海涵。 一如我在《心灵蓝叶》自序中所述:我愿意在读书中与时俱进,记录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并从中得到轻松、自如与释然。于我来说:火红的激情岁月已渐行渐远,人生正弹奏着舒缓平静的乐章,我愿意用灵动和智慧的音符去弹奏一曲曲心灵的旋律,我手写我心,纵然“为伊消得人憔悴”,但“衣带渐宽终不悔”。 感谢文学,感谢音乐,有了他们,我才能用感性的、充满挚情的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有了他们,我心里就有了种种难以言状的书写的快乐、悦读的体验和歌唱的欲望,有了他们,我的生活就充满着幸福和喜悦,平安和知足。 本书的付梓,有太多感激的话语,还是要说出来的。 感谢李海燕(木槿花开)老师。因了她的热心推荐,才有了众姐妹的参与,也才有了《合肥姐妹丛书》系列的问世。几年来,海燕老师也成为我们几个文友的心灵挚友和精神楷模,她引导我们积极对待生活、家人和朋友,希望我们能笔不停辍,收集美好,记录一路走过的路程;感谢合肥晚报戴煌先生、省文联孟垄老师以及徐国宇教授一直以来给予我的诸多帮助和指导,促使我自觉追求进步,让我继续有信心圆我的文学梦;感谢好朋友木桐和深谷幽兰的指点与校对;感谢朱移山副社长和刘政屏先生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在这里还要特别感谢散文作家童地轴老师在百忙中为我作序,给这本书增色添彩。感谢我的同事、我的学生,他们伴我成长,给我灵感和很多人生的思索…… 虽说是大爱不言谢,最后我还是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尊重我读书和写作的兴趣,用行动默默支持着我,让我毫无牵绊地生活在自在和自我中。我深知,自己尚不能够胜任传统意义上的居家主妇的角色,我更喜欢在工作和生活的闲暇,用大量的时间去读书,去行走天下亲历山水,我更愿意在读书和行走中成为更好的自己。感谢家人多年来对我的容忍和包容,期许和肯定。 时光匆匆,像叮咚的流水,流过城市的繁华灯火,流过一个人内心的最深处,心心念念里,一些可暖可寄的文字的碎片,也必将成为待老时最隽永的记忆。 又是一年春,万物美好,我在其间。愿《幸福的米香》能还给你每一个单纯而美丽的日子,为你幸福美满的人生添一丝亮色。 王维红 二○一四年三月二十八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