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唐朝文学观止/中华历代文学观止
分类
作者 周成华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唐代文学取得了辉煌成就,一方面它是继承者,另一方面又是开拓者,先继承,后发展,以开拓者的勇气、革新者的精神发展前人,改造旧观,又以新的历史风貌、新的创造成就,证明自身的不朽价值。

《唐朝文学观止》(主编周成华)主要向读者们介绍从唐高祖建唐到晚唐时期的名家和作品。包括作家生平和主要作品的介绍,并且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赏析,是厂大文学爱好者业余读书生活的佳品。

内容推荐

《中华历代文学观止》是为广大学子和青少年编写的一套表现中国文学发展进程的丛书,丛书按时间跨度分成6册。

《唐朝文学观止》(主编周成华)为该系列中的一册。

《唐朝文学观止》主要向读者们介绍从唐高祖建唐到晚唐时期的名家和作品。包括作家生平和主要作品的介绍,并且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赏析,是厂大文学爱好者业余读书生活的佳品。

目录

绪论

第一编 诗歌

 贞观诗坛与宫廷诗派

 主要人物简介

 名篇赏析

 婵

 述怀

 过旧宅

 还陕迷怀

 入朝洛堤步月

 秋夜喜遇王处士

 初唐四杰

 主要人物简介

 名篇赏析

 滕王阁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山中

 从军行

 夜送赵纵

 广溪峡

 入秦川界

 长安古意

 送二兄入蜀

 于易水送人一绝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夕次蒲类津

 文章四友与沈宋

 主要人物简介

 名篇赏析

 风

 正月十五日夜

 渡湘江

 夜宿七盘岭

 宋之问送别杜审言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渡汉江

 吴中四士及吴越诗人群体

 主要人物简介

 名篇赏析

 咏柳

 回乡偶书二首

 赤江花月夜

 山水田园派

 主要人物简介

 名篇赏析

 感遏三十八首(其二)

 登幽州台歌

 春夜别友人

 蜀道后期

 感遇十二首(其四)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望月怀远

 秋登万山寄张五

 夜归鹿门歌

 过故人庄

 岁暮归南山

 春晓

 送杜十四之江南

 送别

 春中田园作

 新晴野望

 桃源行

 汉江临泛

 鹿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送元二使安西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赋得暮雨送李曹

 良漫主义诗歌泰斗李白

 李白诗歌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春思

 从军行

 长干行

 独坐敬亭山

 关山月

 静夜思

 山中问答

 客中作

 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

 赠汪伦

 月下独酌

 [见实主义诗歌泰斗杜甫

 杜甫诗歌赏析

 望岳

 登高

 日暮

 石壕吏

 新安吏

 潼关吏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春夜喜雨

 春望

 边塞诗派

 名篇赏析

 燕歌行

 别韦参军

 塞上听吹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寄左省杜拾遗

 戏问花门酒家翁

 从军行七首(其一)

 从军行七首(其四)

 出塞二首(其一)

 送柴侍御

 芙蓉楼送辛渐

 古从军行

 送陈章甫

 黄鹤楼

 凉州词

 边思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汴河曲

 登鹳雀楼

 凉州词

 终南望余雪

 大历十才子

 主要人物简介

 名篇赏析

 鸣筝

 胡腾儿

 闺情

 晚次鄂州

 塞下曲六首(其二)

 寒食

 宿石邑山中

 赠阙下裴舍人

 暮春归故山草堂

 江村即事

 江东吴越诗群

 主要人物简介

 名篇赏析

 雪宿芙蓉山主人

 饯别王十一南游

 长沙过贾谊宅

 枫桥夜泊

 夜宴南陵留别

 皎然与吴中诗群

 主要人物简介

 名篇赏析

 寻陆鸿渐不遇

 过山农家

 公子行

 韩孟诗派

 主要人物简介

 名篇赏析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调张籍

 晚春

 游子吟

 登科后

 游终南山

 插田歌

 望夫山

 竹枝词二首(其一)

 鸟衣巷

 访隐者不遇

 雪晴晚望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闲居

 雁门太守行

 元白诗派与新乐府运动

 主要人物简介

 名篇赏析

 钱塘湖春行

 暮江吟

 赋得古原草送别

 大林寺桃花

 琵琶行

 重赠乐天

 离思五首(其四)

 悯农二首

 夜到渔家

 送蜀客

 十五夜望月

 晚唐绮艳、隐逸、浅俗三大诗派

 主要人物简介

 名篇赏析

 清明

 泊秦淮

 赤壁

 山行

 夜雨寄北

 燕台诗四首

 锦瑟

 无题

 赠少年

 商山早行

 咸阳值雨

 退居漫题七首(其一、三)

 田家

 山中寡妇

 淮上与友人别

 春夕酒醒

 汴河怀古

 白莲

 新沙

 □

 黄河

第二编 词

 唐词的初期

 名篇赏析

 好时光

 菩萨蛮

 忆秦娥

 清平乐

 谪仙怨

 秋风清

 竹枝

 调笑

 江南三台

 花非花

 忆江南

 花间词派

 主要人物简介

 名篇赏析

 菩萨蛮

 酒泉子

 定西番

 杨柳枝

 清平乐

 浣溪沙

 清平乐

 应天长

 望江怨

 生查子

 生查子

 柳含烟

 南唐词派

 主要人物简介

 名篇赏析

 应天长

 望远行

 采桑子

 临江仙

 醉花间

 应天长

 虞美人

 虞美人

 乌夜啼

 子夜歌

 望江梅

 又

 采桑子

 菩萨蛮

 浪淘沙

 破阵子

第三编 散文

 初盛唐散文

 名篇赏析

 为李密檄洛州文

 十渐不克终疏

 醉乡记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盛唐散文

 名篇赏析

 贞节君碣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与韩荆州书

 吊古战场文

 右溪记

 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的影响

 名篇赏析

 原道

 原人

 原毁

 师说

 马说

 陋室铭

 庐山草堂记

 天说

 种树郭橐驼传

 捕蛇者说

 秋夜小洞庭离宴序

第四编 传奇

 唐传奇的发展

 名篇赏析

 游仙窟(节选)

 任氏传

 霍小玉传

 李娃传

 莺莺传

 定婚店

 聂隐娘

第五编 赋

 中晚唐古赋

 中晚唐律赋

第六编 文学批评

 初盛唐文学批评

 刘知几《史通》对文学理论

 批评发展的影响

 陈子昂的兴寄论与风骨论

 李白崇尚自然清新的诗歌理论

 殷瑶的兴象论和王昌龄的诗境论

 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及

 其论诗歌创作之“神”

 中唐诗歌批评的两大倾向

 晚唐五代的文学批评

试读章节

首联:“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诗人刚刚经历了南征北战,结束了群雄割据、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如今凯旋班师,面对着刚刚得到统一的大好河山,想起此前战争的艰辛,将士们的浴血奋战,不禁手抚腰间的长剑慨然长叹。由于前线将士的流血牺牲,赢得统一局面,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这一切都是为了“济世救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

中间三联分别描述行军、驻营、出击三个场面,是全诗核心部分。“星旌纷电举,日羽肃天行”一联写行军场面,“星旌”、“日羽”,渲染队伍浩荡、旌旗簇拥,军情火急、战报不绝;“纷电举”、“肃天行”,表现行动迅猛,纪律严明。短短两句十字,把一支军风严明、行动迅速、声势威严的正义之师的雄姿展现在读者眼前。“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一联写驻扎场面,千军万马,漫山遍野。“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一联则写战斗场面,“登山”、“背水”写地形复杂;“麾武节”、“纵神兵”谓指挥灵活。短短三联六句,再现一次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从列队行军到扎营驻兵、再到临阵战斗,都写得凝炼而又具体形象。

末联以抒发豪情壮志作结:“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与首联遥相呼应,语义刚毅果决。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必然会有流血牺牲,但从前的牺牲是为了换来今天的统一。诗人心中不无感慨。

这首诗是李世民诗歌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全诗充满浩然正气。本诗在艺术表现上,议论、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全诗五联十句,一气呵成,构思精缜、语言凝炼;中间三联六句,对仗工整,音韵铿锵,是一首优秀的五言短排。其道健的风格与浮靡的六朝遗风大异其趣。

入朝洛堤步月

上官仪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赏析】

这首诗是写他在东都洛阳皇城外等候入官朝见时的情怀。唐初,百官上早朝并没有待漏院可供休息,必须在破晓前赶到皇城外等着。东都洛阳的皇城,傍洛水,城门外便是天津桥。唐代宫禁戒严,天津桥入夜落锁,断绝交通,到天明才开锁放行。所以上早朝的百官都在桥下洛堤上隔水等候放行入宫,宰相亦然。不过宰相毕竟是百官之首,虽然一例等候洛堤,但气派自非他官可比。

诗的前二句写驱马沿洛堤来到皇城外等候。“广川”指洛水,“长洲”谓洛堤。洛堤是官道,以便车马通行,故喻称“长洲”。首句不仅以洛水即景起兴,谓洛水含情不语地流着;以男女喻君臣,暗示皇帝对自己的信任,流露首承恩得意的神气。因而接着写驱马洛堤,用一个“历”字,表现出一种心意悠然、镇定自若的风度。

后二句是即景抒怀。这是秋天的一个凌晨,曙光已见,月挂西山,宿鸟出林,寒蝉嘶鸣,野外晨风吹来,秋意更盛。第三句写凌晨,谓曙光已见,鹊飞报喜,见出天下太平景象,又流露着自己执政治世的气魄。末句写秋意,暗示在野失意者的不平之鸣,为这太平盛世带来噪音,而令这位宰相略有不安,稍露不悦。

总起来看,这诗确属上官仪得意时的精心之作。它的意境和情调都不高,在得意倨傲、自尊自贵之中,于帝王婉转献媚,对贫寒作势利眼。不过,它也有认识意义,倒是真实地为这类得势汉权的宫廷文人留下一幅生动写照。从艺术上看,这寥寥二十字,不只是“音韵清亮”,谐律上口,而且巧于构思,善于用事,精心修辞,把当时的得意神气表现得相当突出,难怪那些有幸亲聆的官僚们“望之犹神仙焉”。

秋夜喜遇王处士

王绩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赏析】

由隋入唐的王绩,诗风朴素自然,洗去齐梁华靡浮艳旧习,在唐初诗坛上独树一帜。这首描写田园生活情趣的小诗,在质朴平淡中蕴含着丰富隽永的诗情,颇能代表他的艺术风格。

前两旬写农事活动归来。北场、东皋,不过泛说屋北的场圃,家东的田野,并非实指的地名。“东皋”暗用陶渊明《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点明归隐躬耕的身份。芸(通“耘”)藿,就是锄豆,它和“刈黍”一样,都堤秋天的农事活动。这两句平平叙述,没有任何刻画渲染,平淡到几乎不见有诗。但正是在这种随意平淡的语调和舒缓从容的节奏中,透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习惯和一片萧散自得、悠闲自如的情趣。王绩归隐的生活条件是优裕的。参加“芸藿”、“刈黍”一类田间劳动,在他不过是田园生活一种轻松愉快的点缀。这种生活所造成的心境的和谐平衡,正是下两句所描绘的“秋夜喜遇”情景的背景与条件。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带着日间田野劳动后的轻微疲乏和快意安恬,怀着对归隐田园生活的欣然自适,两位乡居的老朋友在这宁静美好的秋夜不期而遇了。这是一个满月之夜。整个村庄和田野笼罩在一片明月的清辉之中,显得格外静谧、安闲、和谐。这里那里,又穿梭似地飞舞着星星点点的秋萤,织成一幅幅变幻不定的光的图案。它们的出现,给这宁静安闲的山村秋夜增添了流动的意致和欣然的生意,使它不致显得单调与冷寂,同时,这局部的流动变幻又反过来更衬出了整个秋夜山村的宁静安恬。这里,对两人相遇的场面没有作任何正面描写,也没有一笔正写“喜”字,但透过这幅由溶溶明月、点点流萤所组成的山村秋夜画图,借助于“相逢”、“更值”这些感情色彩浓郁的词语的点染,诗人那种沉醉于眼前美好景色中的快意微醺,那种心境与环境契合无间的舒适安恬,以及共对如此良夜幽景的两位朋友别有会心的微笑和得意忘言的情景,都已经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王绩受老庄思想影响较深,他的不少诗篇尽管流露出对封建礼教羁束的不满,却又往往表现出遗世独立、消极隐遁的思想。

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非常著名的集团。作为一个集团,他们反对六朝以来颓废绮丽的风气,致力于改革六朝文风,提出一些革新意见,开始把诗文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边塞,题材扩大了,风格也较清新刚健,对于革除齐梁余风、开创唐诗新气象,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个诗派具有自觉的诗歌理论。他们在文化方面堪称博涉多通,博览经史子集,兼通儒释道,不仅爱好、写作诗歌、文学作品,而且自觉地思考社会政治古今成败、人生的否泰得失。四人之中,王勃堪称为首,最具代表性。王勃家世儒学,乃祖为隋代大儒王通,王勃自小聪慧出众,他关心政治,博览群书,熟读经史,读易好医,丰富的知识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同时也促进了他对诗歌的思考。王勃继承了王通的观点,强调文学的经世教化作用,他从国家安危的高度来认识文风的重要性。P11-13

序言

唐代文学取得了辉煌成就,一方面它是继承者,另一方面又是开拓者,先继承,后发展,以开拓者的勇气、革新者的精神发展前人,改造旧观,又以新的历史风貌、新的创造成就,证明自身的不朽价值。

唐代文学在当时历史条件允许的限度内,在所有文学艺术形式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贡献。后人研究唐五代文学,首言唐诗。唐诗固然伟大,但伟大的不仅是唐诗。唐代散文,唐代传奇、唐五代词以及唐代某些骈体文,都有重大成就,唐诗自是百花之冠。说它是百花之冠,一是因为各类诗体全面发展;二是均有显赫成就。

唐人诗既有古乐府诗和古体诗,又有今体诗。今体诗又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排律。其实,除去五言、七言诗之外,还有六言诗和由三、四、五、六言混合构成的杂言诗。古人将杂言也列入七言古诗。这就是说,唐代诗人不但对诗的体裁有自己的独特创造——绝句与律诗,而且有创造性继承——唐人乐府和古体诗。

唐诗之外,又有散文。散文在唐代的发展不仅是一种历史性创造,而且成为一场影响深远的文化运动,即唐代古文运动。唐代古文运动并非一味复古,而是以复古为旗帜,向六朝骈体文开战,一改南北朝以来委糜不振的文风,走出骈体文的狭小天地。不但解放文体,而且板正人心。唐代散文,上承三代两汉之传统,其出身比之唐诗根须更远,基础更深,而且取得卓越成就。这成就一直影响到宋、元、明、清。前有唐宋散文创造,后有明清散文流派,足见唐代散文的历史内涵十分丰富。唐代散文是完全可以与先秦两汉散文媲美的散文高峰。

还有唐代传奇。传奇也有自己的传统。其直接传统,可以上溯六朝的志怪;间接传统,可上溯先秦文学性散文和寓言。一方面它继承了先人,一方面它又超越了先人。它用自己时代的语言,写出自己时代的风格和特征。唐代传奇不仅数量多,尤茸后骨高.官对后世的影响.同样不能小觑。宋代传奇,不用说就是唐传奇的继续,而且似乎不如唐代传奇高明。就是宋代话本小说、元代杂剧,也有唐人传奇的贡献在内。

再有唐代变文。变文古已流失,后来从敦煌石窟中重新发现,可说宝物重归。变文作为一种成熟文体,主要是唐人的贡献。它通俗易懂,夹白夹韵,或者全用白话写成。’它的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明白,纯然唐人白话。若无唐代变文,便没有唐人白话,并非唐人不讲白话,而是后人无法得知他们的讲法。

唐文学本身又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合称“四唐”。

“四唐”的分法,历史上有不同意见。文学史分期也有不同的选择。有主张只分初唐、中唐、晚唐三个阶段的,也有主张把初唐盛唐合起来把中、晚唐也合起来,分为两个阶段的。本书认为,“四唐”分法,由来已久,“四唐”的史实,大体难争。以时间划分,初唐起于唐高祖武德年间,止于开元。盛唐起于开元,止于大历初年。中唐起于大历初年止于大和年间。其后为晚唐。

晚唐之后,是为五代。五代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词的创作上。但词的创作不始于五代而始于唐。最早的词是民间创作,经文人学士加工,成为比较成熟的文学形式。“词乃诗之余”,这种说法不免偏颇,但以其创作主流而言,在唐还不过如此。五代词上有唐为滥觞,下有宋为大潮,五代加在中间,属于起承转合阶段。这个阶段可以归于宋,也可以归于唐。归于唐的理由更多些。好比一只金钱豹,隋唐加上五代,是为这个伟大的文学时代画上条美丽的尾巴。

初唐文学同样属于继承、开拓和探索时期,这是一个广泛产生新人与新作的文学时代。盛唐文学是唐文学特别是唐诗的高峰阶段,是它的历史丰收期。此时的唐诗苑,百花盛开,互相争艳,这是一个产生诗坛巨星的时代。  中唐文学是唐文学的分流与转变时期。中唐文学虽然不比盛唐文学更繁荣,但它反映的社会内容却更深刻,而且古文运动由此兴起,唐代传奇由此成熟。这是一个产生各种文学理论与文学流派的时代。

晚唐文学是唐文学的技术总结与回声。晚唐文学没有盛唐文学的繁荣也不如中唐文学的深刻,它已经形不成强大的阵容但它没有停止自己的创作,它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这些人物往往表现得更加个性细腻,而完成这些作品的技艺也更臻于成熟。

唐代文学兴旺发达,有众多原因。简而言之,一是历史条件,二是主观努力。历史条件成熟了才能缘机而发,主观努力升华了便又穷奢极欲。

所谓缘机而发,其实内容也很多,不是一句话可以概括的。缘机而发的“机”,自然是指机会,但不是一般机会,而是历史机遇。这个机遇,也包括两部分内容,一个是“流”,一个是“源”。

所谓“流”,就是历史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所提供的条件。唐诗是诗之盛者,它最有特色的部分,一个是“七言”,一个是“绝”、“律”。七言诗,曹丕时代已经有了,但高峰在唐。绝句主要讲音律,律诗则兼讲音律与对偶,音调对偶也不蒙发于唐,但同样也是在唐代才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还有“源”,历史的发展是“流”,现实生活则是“源”。隋朝统一天下,唐代进入昌盛兴旺,为唐代文学的发达准备了肥田沃土。这块肥田沃土就是唐文学的“源”。

首先,诗歌文学的发达需要社会稳定,天下太平,这一点,唐王朝做到了;又需要政治清明,国势强大,这一点,唐王朝也做到了;还需要社会物质生活优裕,人民安居乐业,人们有心思有时间去吟诗作诗,这一点,唐王朝同样办到了;更需要社会给文人学士以实现自身价值的渠道和方便,这一点,唐王朝同样办到了。“诗穷而后工”,诗歌需要深刻的社会生活内容从而激发诗歌的社会参与职能,这一点是大唐王朝的统治者们所不愿看到的,然而“世事不遂尔心愿”,安史之乱触发的社会动荡是诗人深刻而痛苦的社会生活经验,于是,啼血杜鹃也开始大声鸣唱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4: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