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斯特林编写的这本《亚马孙河流域》属国家地理、休闲旅行类图书。该书图文并茂,图片精美,文字细腻,叙述精彩,文学性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介绍亚马孙河流域的自然风光和风土民情的图书。
本书是“穿越终极荒野手记”系列丛书之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亚马孙河流域/穿越终极荒野手记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意)汤姆·斯特林 |
出版社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汤姆·斯特林编写的这本《亚马孙河流域》属国家地理、休闲旅行类图书。该书图文并茂,图片精美,文字细腻,叙述精彩,文学性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介绍亚马孙河流域的自然风光和风土民情的图书。 本书是“穿越终极荒野手记”系列丛书之一。 内容推荐 《穿越终极荒野手记》丛书的作者均为拥有多年野外考察、生存经验的著名科学家、作家,涉足地理、探险、文学、摄影等多个领域,长期从事国家地理、科普读物类图书创作,具有丰富的自然知识和创作经验。他们长期活跃于世界各地荒野地带,孰知这些人烟稀少的地区的自然地理状况和风土人文生活,他们的作品向读者完美地展现了世界各地荒野的神秘壮美和引人入胜。全书的海量图片均为珍贵的第一手拍摄资料,配合行文展现世界荒野奇观。相信这样一套引人入胜的丛书必会得到读者的喜爱,让大家深入了解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唯一的家园。 《亚马孙河流域》这本书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内容包括:亚马孙群相,富饶的荒漠,大自然的温室,森林动物的故事,科学探险家,丛林中的土著,备受凌迫的土地。 《亚马孙河流域》由汤姆·斯特林编写。 目录 亚马孙群相 半淹的世界 富饶的荒漠 守卫岩 大自然的温室 藏身雨林的美女 森林动物的故事 奇特的生物 科学探险家 知识探求者亨利·贝茨 丛林中的土著 森林部落的生活 备受凌迫的土地 亚马孙的图案 试读章节 下午3时半左右,暴风雨就要来临,一团团宛如灰蓝色冰块一般的云堆,已开始在苍白的天际不断涌现。在河流两岸丛生着的那些密不透风的浓绿树障,这时分也越发显得阴暗可怖。我们三人,我、向导和另一个小伙子,正坐在一只小艇上,准备进入亚马孙河区内那片扑朔迷离的河道和森林,从事为期一星期的探险。我们的向导尽量抄捷径走,以便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可以赶快抵达一位独力采集橡胶的人所住的小屋。向导向我们解释说:低洼的丛林河岸业已为12~15英尺深的水泛所淹,因此,只要能在阳光尚未消失前让小舟径自穿林而行,就可以不用去绕那些弯弯曲曲的河道。但我们才抄了两趟近路,便已是阵阵雷轰,四周树上的叶子都在纷纷摇落。最后,天幕黑沉沉地低压下来,连10码外的东西也看不清了,我们只好重又行驶出河面。 大雨似乎随时会落下来,我真渴望它快些来临,因为只要雨一来,暴风便已接近尾声了。我们把航速放慢了一半,摸索前进。凄清灰蓝的天空给闪电割裂成碎片,四面八方的电光笔直击向我们,完全消失了平常那种锯齿的形状。最后,当大滴大滴巨如银币的雨点,终于在我们头顶洒下时,那所茅屋也总算在幽暗中出现了。我们上了岸,把随身用品小心搬进了茅屋,便站在屋里,看着暴风雨最后来临——天空变得发紫,丛林却在闪电下茫茫泛白,恰似正让一只古老弧光灯照明了似的。一声雷吼过后,天盖打开了,倾盆大雨立刻将我们和眼前的亚马孙河世界整个隔绝。我们已看不清眼前的景物,只能听见疯狂的雨声,只能嗅到从湿透了的树叶、木头和泥土中发出的那片既神秘又浓烈的霉臭。 猛烈的暴风雨我见过不少,但从没见过这般景象:大自然的一切,在那种鸿蒙未辟的重重力量融合之中,竟给冲聚成了搅和不清的一团,天空、河流与震荡的森林,全部合为一个不可驯服的整体了。这一情景,使我深切感受到这片森林里的那个大自然,乃是至高无上不可抗衡的,同时它也更使我分外加深了我初次研究时所得的印象:探讨亚马孙河(我指的不仅是河流本身,同时也包括了它所流经的那整片密布森林的盆地),应该就像探讨其他行星一般,不可先存有任何偏见。 从粗略的数字统计中,我们对于亚马孙之所知便只有这么一点点:它是全世界最大的一条河,它的源头是秘鲁17000英尺高的安第斯山脉雪峰上的一条小溪流,距太平洋不过120英里,河水顺山势奔腾而下,经过无数的幽谷险峡,再穿越过一片广阔的盆地,于是河床日益开阔,浩荡东流,复行奔泻4000英里,滔滔滚滚地注向大陆彼端,而入乎大西洋之域。它可能是仅次于尼罗河的位居第二的世界最长河流(虽说尼罗河的正确长度迄今仍尚争论未决),但以河水流量来计算(这比度量长度更可靠),亚马孙河则已确是无与伦比的了。经由亚马孙河口流出的河水,即占全球总河水量的五分之一。亚马孙河一天的流量,即相当于泰晤士河的全年流量。亚马孙这条洪流,把大西洋的海水直冲到100英里外。它的河口宽达200英里,即使沿河口上溯1000英里,这一上游河面的宽度仍及7英里。它的河床也非常深,连远洋轮船都可径直驶入内陆2300英里去。以流量来度量,除亚马孙河外,世界第二条大河流便该数刚果河了,然而单是亚马孙河的两条支流——内格罗河和马代拉河,任何一条的流量都足以与刚果河媲美。 不过,我们还不能把亚马孙河仅仅视作一条河流,它其实正是由无数河流与丛林交织而成的一片浑然的原野,一片奄有半个巴西和南美洲另外八个国家部分领土的广阔地带。这一地带,整个即是一个长年浩荡汪洋、表面丛林密布的平坦盆地,它的高度最多仅达海平面上的650英尺,但全部幅员竟有250万平方英里之多。从人造卫星上看下来(因为从飞机中下望,只可见到亚马孙河一小部分),它的形状很像一只船形酱油壶,最宽部分是西部,广达1000英里,最狭部分在东部,它的背后是安第斯山脉,这便是酱油壶的柄,此外南北二方,便是夹绕着它的两块岩地巴西高原与圭亚那高原,它们合成了酱油壶的嘴,一直伸到大西洋去——亚马孙河的河水便是从这一壶嘴流注入海的。 掠过平坦盆地上这些片茂密丛林的,便是整条河那1100条支流和小支流,它们就像树枝般伸展开来,四向通入那些个高原和山脉。这其中的17条主要支流,流长皆逾1000英里,全是欧洲最长的那条莱茵河所不能相比的。对于亚马孙的探险者来说,欣古河、塔帕若斯河、马代拉河、特伦贝塔斯河和内格罗河这些支流,也全如主河道一般地足以使人敬畏。大量的河水来自山上的融雪、高地上的溪涧以及丛林上空潮湿空气凝聚形成的暴雨。有人算过,整个盆地的河水在无论任何时候,都占有全世界三分之二的河水量。看到河口流出的如此巨量的河水,想象盆地拥有的偌大容水量,这些似乎都令人不可思议。但这里的道理非常简单:整个盆地的底部几乎其平如砥,由安第斯山脉山脚直到大西洋,3000英里长土地上每英里才只有不到四分之一英寸的落差,因此整个地区,简直已是一个内陆湖了。 由于这一河道网如此错综复杂,因此对于美洲的勘察虽说自15世纪末的哥伦布起便早已启其绪端。但直到今天,欧洲人仍然觉得把亚马孙河的主流视作一块整体是比较容易了解的。在很多地图上,这一地区依然被称为“亚马孙河流域”。这些迷宫般的河道何者是主流的源头,直至近日才算弄清,不过仍然留下了数世纪以来众说纷纭的若干混乱痕迹——只有最末段的三分之一,才一致被公认是“亚马孙河”,中流的大部分另名为索里莫斯,而最初的一段,从盆地西部一直上溯安第斯山脉,依然存有六个不同的名字。 在亚马孙河流域中寥寥可数的几个城市,如伊基托斯、马瑙斯、奥比杜斯、圣塔伦、贝伦等,都活像一个个文明小岛似的分散在丛林里。它们全是主河道上的内陆港口,大多建自17世纪初尚属葡萄牙人黄金时代的巴西王朝。亚马孙河的中游,内格罗河流入主河道的地方,丛林之中极不协调地矗立着一座马瑙斯城,就宛如金星上出现的一片高楼大厦。我便是从这个城市出发,前去探索附近一带原野的。 P20-2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