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觅食香港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作者 晓莫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自称为“吃货”的晓莫,10余年间不停往返于深圳和香港之间,她为什么这么爱香港?因为香港是她心目中无可替代的“美食天堂”。她“难拒绝高卡路里、高脂肪、高糖份,不计成本、不吝牺牲身材”,只为常遍香港美食,把“吃货精神”贯穿到底,难怪香港饕客欧阳应霁、纪晓华也要诧异她对香港饮食的了解。“跟着晓莫吃香港,就对了!”

《觅食香港》这样的书值得有一本,去香港时可以按图索骥。不去的时候,随便翻翻,美食的秘辛是饭桌上受欢迎的谈资。

内容推荐

香港作为开埠百多年的自由贸易港,观察它的美食特色和研判背后的发展历程,几乎就是一部另类的城市发展历史。琢磨香港各色美食的来龙去脉,也可以发现这座集合了各色人种、文化和美食趣味的国际化城市的多彩一面。

好吃、会吃的香港人,在这样的美食环境滋养下,变得更“牙尖嘴利”,而愈发推动着城市美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美食,竟也成为城市中可以大说特说,深挖细究的一种文化特质。《觅食香港》这本书,就是希望借故事、借一个“内地人”——“吃货”晓莫,对香港的“寻吃觅食”,展示那些美食,说些美食背后的故事。

《觅食香港》这样的书值得有一本,去香港时可以按图索骥。不去的时候,随便翻翻,美食的秘辛是饭桌上受欢迎的谈资。

目录

中环

2 超爱茶餐厅

11 纠结爱上“蛇王芬”

14 饼饼泰昌店店红

18 分子料理,对食材的礼赞

23 兰芳园:奶茶故事从这里开始

28 米其林三星照耀池记云吞

30 繁华都市里的寂寥晚餐

34 九记牛腩非常牛

39 莲香楼的淡定早茶

44 咖啡馆,女人心灵小憩地

油尘旺

52 百年大计:Jimmy\\'s Kitchen

57 好吧,我拜倒在蚝裙边下

62 太平馆西餐厅:我来自广州

67 抓住吃货味蕾的PHO

71 “意大利喏”

75 牛肉赞歌

79 港式快餐打横看

85 美都餐室——带你穿越半世纪

88 摇身一变,靓猪扒!

91 走私一份净鱼蛋

94 北京饺子在香港

98 排队吃点心?

103 旺角爱情小调

湾仔

110 太兴与“芬蒂”

115 无肠公子的炼狱生涯

120 喜喜,骆克道的救命茶餐厅

123 小笼汤包的秘密

127 龟苓膏,不治性病治心病

130 凤厨栖香港,北角撞“才神”

136 北角的阿鸿究竟是不是帅哥一枚?

明星饭堂

144 明星开店,招牌好使吗?

149 明星追捧,无分贵贱

152 鸿星海鲜酒家——味道才是王道!

155 华星冰室——陈奕迅挚爱

158 喜记避风塘辣蟹——明星消夜地

162 新记餐厅——全港最简陋VIP区

165 其他明星饭堂

街边小吃

168 北角鸡蛋仔在九龙

170 地铁茶叶蛋,重在解馋啊!

172 买三块表,不如吃一份煎酿三宝

175 6号码头鱼蛋香

177 许留山甜品:许我留一手

181 后记

试读章节

不知道为什么,人生第一次到香港,第一次走进茶餐厅这种地方,就猛烈地分泌了多巴胺,产生了强大的一见钟情,并迄今数年热爱之情不减,有时遇到很难吃的茶餐厅,也非常大度宽容地:“下一次一定不会这么不好运的。”

有时候仔细想想,这才是真爱情啊。

若这份如此包容大度的情感是对着任何一个人类,想必再怎样的一对怨偶佳人儿,也必修得正果呀!

后来在朋友的提醒下,我也点算了自己热爱茶餐厅的缘由,也可以追溯或找到一些根源。

茶餐厅简单。

茶餐厅的出品看似都很简单,多数是菜配饭或者配意粉,虽然说中菜配饭很正常,但西莱配饭的吃法,恐怕也是只有港人才这么做,满足中国人的米饭肚子。而简单的云吞面、炒牛河、三丝炒粉、星洲炒米、豉油皇炒面……已经是满足的一餐。

茶餐厅也很繁复。

一般茶餐厅的食物,种类都多到让人眼花缭乱,几乎造成选择恐惧症,这也想吃那也想试,一顿饭研究菜牌比吃还要花时间。云吞面、炒牛河、星洲炒米、牛扒、烤鸡、杂扒配饭或意粉、咖喱牛腩鸡块、汤河汤面……点叫的饮料餐食还可以要求飞沙走冰(不要糖和冰)、小甜小冰(少糖少冰)、柠七走盐……再加上各种套餐的搭配,加5元餐汤转沙律,加2元清茶转奶茶或其他即时冻热饮,冰冻加2元……

茶餐厅可简可繁。

早上11点进来,,一样可以吃到早餐,ABCD套餐任选,单叫西多士、菠萝油、汤丁也行;午餐也随时可以奉上,一早出门的人,也可以吃到正式的午餐:到2点钟左右下午茶时间就开始了,又是一轮ABCD,但品种和风味与早餐完全不同,餐蛋面仍旧可以有,三明治也有,一碗沙爹牛肉汤粉或汤面也可以有,简直千变万化,不怕你点不到,只怕你想不到……

茶餐厅无分贵贱,绝对是典型港式文化的代表。我这话说出来掷地有声相信没人会反对。本来嘛,生活就是一间茶餐厅,要繁复有繁复,想简单就简单,只是看食客进来想得到什么。

我刚开始往香港工作的时候,经常是一天疯狂奔波下来,囊中并不豪放,以简单的茶餐厅碟头饭或街边鱼蛋粉裹腹居多,彼时一碗粉也要20多块的价格,对一个码字工作者来说,也属不菲。

直至渐渐地敢“豪掷”三五百元港币吃一餐的时候,也还是爱吃茶餐厅。蒸一条靓鱼,切一碟皮脆肉嫩的烧鹅,炒一碟青菜,百来块钱的人均消费,但是厨者认真,食者意诚,怎么吃都觉得味道不错。

不少茶餐厅是一字排开在一条街上的,这种情况下常常也需要拿出自己的招牌来,所以这家擅制卤味,那家咖喱有名,各花入各眼地开放在食客们面前。

还有一条我超爱茶餐厅的原因,很多人都觉得匪夷所思,是因为我喜欢茶餐厅嘈杂混乱的氛围。这氛围里,有很多细节让人百看不厌。

茶餐厅的服务生非但没有清一色的靓女,甚至连靓女都少见。大部分靠近生活区域的茶餐厅里,服务生就是街坊,甚至很多是老人家,六七十岁高龄者也非常普遍,而消费者也是街坊居多。所以谁进门来享受的都是街坊待遇,比如乍看干瘪瘪地丢一杯水(也可能是茶)在桌上,玻璃台面下各种套餐、窄小的台面上甚至放得下碗筷就放不下其他东西了。侍应们拿着一张单子写字下单,随便画几下塞进玻璃与台面的缝隙间就走了,刚开始完全不明白,“OT”是什么,“多占”又是什么?

有人嫌茶餐厅杂乱,座位窄小,有时还不得不跟人拼台。在我看来,这些又恰恰是贴身感受香港茶餐厅文化的一大时机,怎可错过!  奇怪的是,我很少愿意从罗湖过关去香港,而愿意选择皇岗口岸。有时碰上人超多就责怪自己这次又失算,但是下次出门打个的士,还是下意识说:皇岗口岸!即使家从福田搬到罗湖了,还是保持了这样的习惯。

说到底,皇岗口岸最吸引我的是那些十来分钟一班的直通车——有座位、发车快、目的明确,想去中环、铜锣湾一带,就直奔湾仔线;想到油尖旺,直通车45分钟左右就到童军中心……此外还有观塘、迪士尼、机场等专线,要多方便有多方便。而且上车就有座位,眯一小觉即到目的地,那叫一个爽快直接。

这天,没有目的地,于是决定往中环一线移动。这个念头一起,又想起某几次都“过翠华而不入”,今天时间合适,3点钟出发,4点来钟正好赶上排一排翠华买菠萝包的长龙。

我问过几个香港朋友关于菠萝包的来历,都说得不是很确切。只有一个人讲到,菠萝包是象形命名法,其实是酥皮面包,表面烘烤后裂开形似菠萝的表皮,因而得名。对真正的吃货来说,管他那么多掌故,好吃是第一要旨,其他都在其次啦。P2-5

序言

香港,自回归后,便应了当年艾敬的那首歌中描绘的情形——我就可以去香港啦。尤其开通自由行后,香港成为广大内地游客最热衷的出游地区之一,人们念念不忘地徘徊在铜锣湾Sogo、北京道一号,痴痴不倦地在海港城的巨幅品牌广告橱窗外,顶着烈日排队。

但也有掌故颇为熟悉的自由行人们,早已摆脱了在顶级品牌店门前膜拜的“低级趣味”,孜孜以求,希望寻觅到香港的真正滋味。

比如,他们逛小街穿穷巷,目的只为寻找一处传说中的美味,东奔西走,其“忍热负重”不亚于那些在名牌店排队的人。

本人就曾经属于这个人群中的一个,盖因工作与兴趣的双重关系。

也因为有兴趣的成分,那些追求之苦,变得不但苦中可以寻乐,在追求过程中所看所感所想,都让人产生更丰盛的收获……

世上哪来此等好事,既完成了工作,还满足了口腹,更获得了心灵的滋养,在这样的收获下,女人最在乎的身段儿,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我为什么那么爱香港?

朋友们问起来,常常无言以对。想说的太多,一时间不知道说哪句好!

其实香港当然并非一个彻头彻尾梦幻童话真善美的弹丸地,它也有很多对外来者甚至本地人来说,都非常不招人待见之处。有时碰到一些不近人情之处,甚至直想用上朋友常说的那句“Look,that's why I hit Hong Kong!”

不过,这句话是另一本书的内容,不在此处讨论。

因为,纵香港有千般不美万种不堪,都跟我喜欢它爱它,毫无矛盾。开放自由行以来,我对它始终带着热恋期的盲目,钻街串巷游走闲逛,就已获得超高密度多巴胺,对所有他人眼中的不如意不满不屑充耳不闻视若无睹。

这也令我在朋友圈子里赢得了一定程度的美誉度——尤其是我亲自“三陪”(陪吃喝、陪逛街、陪购物)过的女性朋友们对我的评价都甚高:“跟你逛香港挺舒服的,节奏把握得很好,不疾不徐,不用担心交通线路;买东西的眼光也不错,参考价值很高,甚至还有些特色店可以介绍,建议和意见也都给得恰到好处;最妙的是,完全不用操心吃什么,跟着你吃就对了……”

喂喂喂,麻烦暂时停一停嘴。拜托,这种高级“三陪”导游服务,在国外都收费很高的好不好!

的确,之所以掌故有些熟悉,也是拜几年来觅食写稿赚钱做吃货的生涯所赐。不知走错了多少冤枉巷子,吃错了多少碗没名堂的饭菜,花掉了多少辛苦卖字挣回来的银子……这次第,若不是多巴胺作怪,怎么可能让正常人理解呢?

自然,同时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矫情地发条微博做声明:

“来吧,飞行家!带一笺写给不知名的情书,我们上路;在一个拥挤城市的街头巷尾寻找爱情般的痴迷感受,香港,我要跟这个城市谈恋爱!”

香港作为开埠百多年的自由贸易港,观察它的美食特色和研判背后的发展历程,几乎就是一部另类的城市发展历史。琢磨香港各色美食的来龙去脉,也可以发现这座集合了各色人种、文化和美食趣味的国际化城市的多彩一面。

好吃、爱吃、会吃的香港人,在这样的美食环境滋养下,变得更“牙尖嘴利”,而越发推动着城市美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美食,竟也成为城市中可以大说特说、深挖细究的一种文化特质,这本书,就是希望借故事、借一个“内地人”对香港人文的观察,展示那些美食,说些美食背后的故事。

后记

吃吃写写,写写吃吃……这半年多的生活基本上围绕这样的主题,浑然不觉日子过得飞快,转眼间传说中的“末日之年”已经在眼前展开许久了。

对于2012,各种传说各种恐慌,令人想起了千禧年前后的那股类似的社会氛围。有个心理学上的说法“我们总是后悔过去的,担心未来的,忽视现在的”,此说深得我心。所谓活在当下,既是现在最流行的说法,而活在当下还真的是一件说说容易做来难的事情。

据说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恰因为我们有这样那样的情绪、情感。包括懊悔、恐惧、担忧等等等等。这也许注定了我们很难真正“活在当下”,因为那意味着一种可能很接近动物们的生活方式:觅食是为了活命,而活命主题贯穿一生,别无他想,直至生命结束,尘归尘土归土。

但,动物们也许真的都是哲学家。从来没见过一只小猪或者小鸡,在猪圈或鸡棚里哀叹明天也许末日来临。下一刻未曾到来之前,世界不是还挺美好的吗?至于下一刻是不是被宰杀成为人类的盘中餐,那的确不是小猪或小鸡担心得来的事情。

呵呵,这么一想,是不是“活在当下”就简单了起来。

对一个贪吃的人来说,可能真的是呢。

写这个后记之前的那个下午,刚刚从香港打了个转儿回来。下午的会开完,看看时间还早,路线也方便,便索性直接“杀”到尖沙咀佐敦附近——新记的“捞丁”加冻奶茶刚好可以“下午茶”一番,吃饱喝美,再中气十足地去附近的任何一家商场里吹吹冷气、Windows Shopping一番。

拜“一年多次往返”的便利所赐,“斋看不买”已经成了我这两年逛香港的一个习惯。好像每次来的一大目的,就是为了“觅食”。朋友们调侃戏谑我说:“您现在都是去香港吃饭了……”

因为他们都知道,平日的我,总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吃得很简单、经常运动Keep Fit、动辄强调健康生活的人。只有跟我一起去过香港的朋友,才知道我的“真面目”,才明白那些运动啊,简单饮食啊,都不过是为“一旦有机会就要大开吃喝之戒”所做的伏笔……

所以,只要有机会,我的朋友也都会忍不住,在人前揭穿我在香港一天8小时内可以连吃五六顿的饕餮嘴脸。

然后,他们还很“无耻”地通知我:若是下次去香港觅食不带他(她),或者他们去香港我没有给予好的推荐,“就给我小心点”。

哟,多可怕啊!就冲着这些人的态度,我也不能停止在香港觅吃觅喝的脚步啊,否则拿什么堵这些人的嘴、蒙他们的心。

贪吃如我们,觅食香港,难道不正是一个既活在当下,又充满了未来的故事汇吗?

因此故,我会一直继续下去……

书评(媒体评论)

当包括我在内的许多香港人都是靠一杯丝袜奶茶、一件菠萝油或者一碗肥又烧油鸡双拼饭,来找到自己的身份认同之际,我也很好奇、惊讶我身边的众多内地好友就如晓莫一样,对港式饮食的状况了解已经超越了一般港人。

在钟情的同时又有自己的审视、批评,观点角度,这种“吃到底”的精神和实践,虽然只是有限度地蓬勃了香港经济,但却着实对港人是一种鞭策,someone is eating,人在吃,天在看!

香港跨媒体创作人 欧阳应霁

每一个人,能坚守自己信念的,都是“行者”。晓莫虽然是编辑出身,但比我更像一个“贪食行者”。认识她多年,一直贪吃,虽然人不在“幕前”,但去香港吃的地方,比我这个港入还要多。她喜欢深度游,又会做资料搜集;更重要的是,她仍有梦。

一个人心中想什么,她就是什么。我相信,只有经历过精神奋斗的人,才会懂得人生。晓莫是非主流,无论有多大困难,一样坚定信念地面对,她是香港自由行的中国先锋,我比任何人都更期待她的新书上架。

香港旅行家、时尚食家 纪晓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