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卫国编著的《许卫国文集(共5册)》共分以下五册分别是:《小高庄的中国血缘》、《机关里的机关》、《老二的故事》、《超越生命——当代国人生死之书》、《爪王》。《机关里的机关》是一本以机关里司空见惯的术语写成的我国第一部官场散文。本书用近百个篇章把机关的符号进行了文学式描述,使这些枯燥呆板的术语变得妙趣横生。本书深入浅出,有思考、有批判、有展望;言语辛辣幽默、嬉笑怒骂、酣畅淋漓、个性鲜明,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阅读快感,也让读者纾解胸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许卫国文集(共5册) |
分类 | |
作者 | 许卫国 |
出版社 | 凤凰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许卫国编著的《许卫国文集(共5册)》共分以下五册分别是:《小高庄的中国血缘》、《机关里的机关》、《老二的故事》、《超越生命——当代国人生死之书》、《爪王》。《机关里的机关》是一本以机关里司空见惯的术语写成的我国第一部官场散文。本书用近百个篇章把机关的符号进行了文学式描述,使这些枯燥呆板的术语变得妙趣横生。本书深入浅出,有思考、有批判、有展望;言语辛辣幽默、嬉笑怒骂、酣畅淋漓、个性鲜明,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阅读快感,也让读者纾解胸怀。 内容推荐 许卫国编著的《许卫国文集(共5册)》共分以下五册分别是: 《小高庄的中国血缘》内容介绍:在农村城市化和计划生育的大背景下,在很多内在的、表面的中国农村血缘关系都已消失或即将消失的时刻,作者以大散文的形式描写出这些血缘亲缘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中产生的故事。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幽默,既是文学阅读欣赏的文本,也是考察研究家族关系、风土人情的资料、民俗博物馆的框架。 《机关里的机关》是一本以机关里司空见惯的术语写成的我国第一部官场散文。本书用近百个篇章把机关的符号进行了文学式描述,使这些枯燥呆板的术语变得妙趣横生。本书深入浅出,有思考、有批判、有展望;言语辛辣幽默、嬉笑怒骂、酣畅淋漓、个性鲜明,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阅读快感,也让读者纾解胸怀。 《老二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农村文学青年老二的生活足迹,从乡村到县城,最后混到北京,一路走来,其中很多虽是生活小事,但折射了社会的缩影,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又有浓厚的生活色彩,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同时也会为书中主人公的遭遇流下同情的泪水,产生深刻的反思。 《超越生命——当代国人生死之书》以大散文的形式,用几十个篇幅,从个人的感受和发生在作者身边的事情来进行描写、记述、思考。从不同的侧面、层面来直面生死的探讨。可谓当今人类精神偏方。本书不引经据典,不东摘西抄,坚持原创,坚持来自生活,不去胡编乱造。本书饱含对生死的激情书写,语言风趣幽默,叙述生动,说理深刻,干净利落。一本在手,读者对生死会感到空前的释然。 《爪王》讲述了在城乡结合部拆迁开发过程中,郊区两个邻村的支部书记以及他们两个80后的儿子身上所发生的故事。村支书石大龙去小城休闲洗浴中心结识了小姐阿梅,正要发展关系,居然被儿子石小龙占有。父子俩矛盾刚开始,阿梅却被邻村支书黄大头的儿子黄雷强行带走,石小龙只好忍气吞声。后得知其手下小兄弟被阿梅染病难治,就把阿梅介绍给黄大头。不久,阿梅外出治病,黄大头也得了性病,病入膏肓。黄雷北京被骗,买来的飞机坠毁,最后破产逃跑被抓。石小龙也在惶惑堕落之际在大学生弟弟的指导下开始了新的生活。 《许卫国文集(共5册)》是一本小说合集。 目录 《小高庄的中国血缘》 自言自语 祖宗 老白毛 老太太 爹爹 奶奶 大大或俺爷 妈妈或俺娘 大爷大娘 小爷小娘 老爷老娘 哥哥弟弟 姐姐妹妹 嫂子 弟媳妇 妯娌 姑姑姑父 叔兄弟堂兄弟 侄子媳妇侄女女婿 姑奶姑爹的延伸 舅爹舅奶 老丈人老丈母娘 鹑舅舅母 外甥 姨系列 表爹表奶 出五服 辈分 义父义母 晚娘 再婚子女互配 私孩子 私通 招女婿 连襟 拖油瓶 父母异同 坐山招夫 指腹为婚和包尿布做亲 拜把兄弟 扒灰 错种 焦尾巴与过继 如同李玉和一家 续家谱 祭祖 近邻 孝子 媒婆 离婚 认祖归宗和遗腹了 内讧 对外 迁坟 光棍 守寡 村官 改名换姓 宿命 红白喜事 祠堂 夫妻 桑树挂棒子 血缘禁忌 消失在地球上的小 高庄离散纷飞 后记 《机关里的机关》 本书的开头 调动 档案 安排 人事 分配 考核 签字 公章 开会 座位 领导讲话 研究 说话 职务是检验才能的唯一标准 迎接检查 写申请 谈话 报销 接待 官人和艺人 评职称 刚到机关 电话 告密 决定 吃喝 下乡 老同志 小人 公示 文件 评先进 领导出差 年终 招商引资 敬酒 拜访 秘书 驾驶员 二奶 劳改回来 二线 信仰 门卫 接待办 营救的变异 政府厨师 开发商 群体事件 上访 辩证法 生病 家属问题 新官上任 女领导 撒谎 党政关系 闲话级别 再说级别 上面有人 廉政文化 腐败 订报 红与黑 举报 批评 活动 数字 办公室 扩大会 代表 好人 口号标语 计划 作风问题 冬训 选举 帮派 逢年过节 说迎接 等级 忧患意识 蹲点 特事特办 中心工作 辞职 一把手 好单位孬单位 权力的衰败 解放思想 追悼会 后记 《老二的故事》 故事的开头 老二又回到农村 老二混进文化馆 老二去了南京 老二在编辑部 老二回到家乡 还不算故事的结尾 《超越生命——当代国人生死之书》 越想越怕的事情 人家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回事 信仰与死亡 英雄与死亡 懦夫与死亡 病人与死亡 人生的乐趣 自杀干什么 无知的死 无辜的死亡 不可回避的死亡 欢乐的丧事 逃脱一次的死亡 生命多么脆弱 生命多么顽强 叛徒与死 求仙拜佛 生命的教育 烈士墓前 祭祀的异变 生者对死者的态度 死亡是一种解脱 年龄与死亡 死亡的责任 比死亡更恐惧的 无疾而终 死者的弥留之际 医院留不住生命 殡仪馆也不是人生的终点 生与死一样美好 死而无憾的境界 死是长眠吗 长生干什么 骗子看透人生 欲望与生命 生命力 说不怕死的人 孝顺的真伪 如果知道去日不多 死是有目标的 死与道德- 善待生命 离婚多是青年人 健康不值得炫耀 好人不长寿的原因 仇恨是死亡的带路人 假如世界末日进入倒计时 战争与生命 死神不相信科学 衰老 活着的人能为将死者做什么 安详难得 张士河究竟去哪儿了 按照书本生活的时代 如果真有唐僧肉 余小鬼与死 红军老汪 癌病房 敢死队 死亡的哲理故事 当我老的时候 死,已经无微不至 外奶奶的棺材 乡村带“死”字骂人 的种种含义 参透了幸福,就理解r死 我们有多少祖宗要祭拜 怀念王叔 追悼会 我的生活简历 我住过的地方 《爪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无伤大雅的尾声 试读章节 《机关里的机关》本书的开头 长到好长时间,才听到这个词,叫机关。记得有一次,我们家来了一个安徽人,是为煤车押车的,和煤一样的肤色。那人对父亲说,我现在调机关了。说着,还拍拍腰上的手枪。手枪我没看见,但是看见了手枪的皮壳子。机关?我在想,和电影上的机关枪是什么关系?后来识字,读到机关算尽太聪明,对机关反而更模糊了,识字也没用了。直到有一天机关来找我,我才知道,要我去的地方就叫机关。 我原先在乡下一个很小的学校里教书,学校之小,不用敲铃,用中等声音喊一声——上课了!孩子们都会如雷贯耳;学校之小,连校长副校长一共就五个教师。一个叫公办教师,即工资全部是公家给办的;两个民办教师,即公家给补贴,生产队给T分;两个是队办教师,即只拿生产队工分。校长和我们在一·起办公,每一个抽屉都不上锁。所以,在这里,我始终不认为这是一个机关,也机关不起来,书本一放,回家拿起镰刀就-湖收麦子,还机关呢。 进机关不是我的追求,是领导的安排。但是。我是有追求的人,只是不切实际的追求,别人都去争做能逮到老鼠的好猫,先富起来,我却老鼠一样在那阴暗的角落里,肉麻地长吁短叹,不是无病呻吟,像是脑子有病在呻吟。时间长了,这呻吟传到县里文化馆,有位搞音乐的馆长认为这不是呻吟,而是诗歌,于是,写信给我说文化馆缺人,要我去细谈。 第一次,我认为这就是机关了。首先它有大门,不是我们的小学校从三百六度任何一点都可进入。这里,就一个门,门卫是个一穿黄军裤的粗人,手拿扫把问,你找哪个?其实他一般不问,其他人自由来往,进进出出,如入无人之境,他可能看出乡下来的民办教师那特有的气质——拎个小队会计的包,手抓一顶草帽。我说,是周馆长叫我来的。他再次安检一样打量我,说,二楼,左拐,西边第二个门。太复杂了,差点记不住,想再麻烦门卫重复一下,门卫去打扫厕所了。机关,机关,这就是机关,我想起好多年前,那个安徽人对父亲说,我调机关了。 我牢记门卫的教导,不时地复述着三楼,左拐,第二个门。刚上楼梯,下来…个极为漂亮的女人,警惕又随便地看了我一眼,留下极端的香味,我顿时就晕了,果然,我向右拐了,问,你是周馆长吗?正在画画的那个人说,你看不见吗?这是美工室。向左拐,第二个门。我把两手伸直,第一次确认谁左谁右似的,确认后,把左手伸出指路,这次,没走错,但是门关着,旁边的门里人见我敲门,还是警惕地问我,你找谁?我说找周馆长。她说,去局里开会,上午可能不会来了。我觉得无地自容了,站在阳台上都觉得碍事。我正想回去,周馆长来了,夹了一大包文件,这是我有生以来也没看见这么多文件,除了考试卷。我们面面相觑,还是周馆长先说话了,你是?我说,我叫许卫国,你是?他说,好,来办公室坐。 那时用人还不算太腐败,用人有的还是要看德才,无关紧要又轻松的岗位你尽可以用权力安排亲属,但有的岗位似乎权利还不能代替。比方说,目前文化馆急缺一个搞文学创作和小报编辑,大领导们是不忍心让自己的亲属来费脑筋,耗心血,受委屈,受洋罪的。所以,周馆长以事业为重,在无数业余作者中发现了我,而我既无背景也无靠山,既无金钱也无物质,给别人不能带来丝毫的实惠和慰问。可周馆长不看这些,不需这些来鼓励。那时纯洁的人还真不少。我暗暗叫苦,周馆长啊周馆长,你是伯乐,可我未必是千里马。如果,我令你失望,那也只能怪你自己,那就是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 机关,门有牌号名称,人有沙发,写字台,电话,墙上有文件袋,地上有报夹。两张地图,一张中国,一张世界,明显就是身居祖国,眼望全球。我们身在教室,门外就是黄麻地,秋后就是小麦地,春天,小麦的味道就环绕着教室,有槐花,还有野蜜蜂,蝴蝶。有时散放的牛羊,还会突然走进教室,咩咩地也不知说些什么。师生都为之一振。有时一个妇人突然闯进来把孩子一拖就走,也不知什么原因。等老师反应过来,人已经远去。 机关,见不到土壤,只是花盆里有。到处是水泥地坪,下雨又怎么样?画画的那位后来成了我的同事,告诉我,好几年没穿过雨鞋了。天哪,我的雨鞋负担最重,雨天,义不容辞;晴天,还得两天路眼出来才能换布鞋。周馆长还担心我不来,我则担心来不了。因为不少人在活动,人家也会写,也会编,还有市里关系,关系和机关毕竟有一个字相同嘛。 其实,文化馆只是一般的机关,还比较松散,自由,透明,大多数文化人做鬼也害不死人,都是心高气傲,性情使然,更有专心艺术的,对于机关里的机关,更不愿去动脑子。他们只陶醉作品发表与获奖。应付上级搞搞培训和演出,没事喝喝酒,谈谈女人,并不隐晦自己的观点。就是这种机关,早先也叫我觉得深不可测。 调动 在机关的人,一辈子对于调动这件事最感兴趣。调动大约有两种,一是组织因工作需要调动,一:是自己因个人需要.本着人往高处走的原则而调动。所以,组织人事部门,仅仅这项功能就可以经久不衰,让机关者望而生提,肃然起敬。没有活动能力的就只有服从组织和命运的安排,或听天由命,或坐以待毙。组织人事者,整天拿着他们像拿着棋子一样煞有介事地摆布,出将入相,调遣任免.招招有理有据。当然,有时也有错棋。我曾经听说一位公社副书记,已经过世年把,可那些貌似严谨认真的组织人事者并不知晓,还把他委以重任,调往另个公社,结果闹出了笑话。 调动有的平调,有的升迁,有的贬职。调动之前,组织要谈话,要你提出什么要求,想法。聪明的就说,服从组织分配,党教干啥就于啥:有的真以为有要求就可以满足,于是就提出条件一大堆。你想想,都像你这样,还怎么工作?于是,得到组织上“你的要求,我们会考虑”的许诺,实际上就是考验你的耐心了。等着吧,什么态度!?贬职的调动,儿乎没有什么要求了,只是感谢组织给他重新做人的机会,到新机关一定痛改前非,争取早日把处分拿掉。如果到这个份上还讨价还价,恐怕就要雪上加霜。 以前,大家知道革命工作不分高低贵贱,都以为调动是革命工作的需要,一切听从组织安排。后来有的机关算尽的人发现并非如此,就以活动搞调动。决定可以重新决定,调令可以重新填写,在主管者看来也就是一张纸而已。于是,找人啊,或讲原因,为什么要调动,原机关怎么不适应,新机关怎么好发挥特长=;有关系不错的,就根本不要说原因,就直接说那个机关吃香,实惠。这种调动大多是先苦后甜,之前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没路的,要找人牵线,一个人只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也同样走多了就成了路。询问一次,就要花销一次,要耐心,要始终保持热情,火候到了,水就到了,水到了。渠道就成了。即使你关系很硬,软的东西也得花点,软的东西很多,比如纸币啊,酒水啊,器官啊等等。像我这样一毛不拔的,要么等奇迹发生,要么自作自受,要么自娱自乐。 如果,从县里调市里,从市里调省里,除非你是非常必要的人,非常特殊的关系,那就必须活动,就得有运筹帷幄之雄才,决战千里之大略。有一个仅仅把儿子调进小车班开车,就是在县里,她到市里找到市长、组织部长的儿子女儿在上几年级,然后再找到他们班主任老师,看班主任和哪些人同学过,那些同学中有没有和我的同学、同事、朋友熟悉的,然后这些人再去找班主任,班主任再去找市长、部长,他们再给县里打招呼。所谓曲线救国,所谓IE面佯攻,迂回包抄,所谓合纵连横,三十六计都得要升级版了,否则根本不能与时俱进了。你从连队调军区,你是九○年兵,就得找七○年或八○年兵问他们的战友干什么了,是不是老乡,和地方有什么联系?别看这些似乎是理论工作,对实践很有实际意义。 我也曾经调动几次,只是没有L面的遭遇。我从小学校到文化馆,其中内幕一概不知,直到有一天两头领导通知说,你去吧。你来吧。我就去了。根本不知道这期间因为我都发生了什么。后来调到报社,那是要考试的。报名是自由的,符合条件谁都可报,可我恰恰两个关键条件不够。我们敬爱的田总说,你可以破格。我和田总无亲无故,报考之前一概不知田总为何人。后来,笔试、面试结束后,田总亲自来考核,组织原单位人员座谈,之后对我说,你是洁白无瑕啊。田总是书生,难免有书牛气。我说,田总,我干的坏事大家也不好当面说,组织上也未必知道啊。田总大笑,说,真是君子坦荡荡。 调动时,出现了一点奇怪。调令来了,当地有点不情愿.有点从中作梗的意思。是不是本着雁过拔毛的原则,还是珍惜人才?我想只能是前者,因为,我不是人才,若是人才,在。片重视人才的喧嚣中,我不可能像宫女徒有青春和美貌,而终身不得宠幸,默默老死宫中。有位老同志不高兴了,说,人家来时,你们推三阻四不想要,走时又不让人走,真是不干人事。 调动之难,难于上青天。我的老师,结婚后就天南地北,相隔几干里,牛郎织女每年还七月七会面一次,他们三五年也难得一见,就靠书信保持关系。直到二十年以后,时代变了,才允许调动,呵这时他们婚姻也变了,各取所需了。仅此调动一项,不知全国机关多少人整天在殚精竭虑,在望穿秋水,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在春风得意马蹄疾。又有多少人因调动而率先富了起来,从内心感谢改革开放了。P1-6 后记 《机关里的机关》 哑巴都想讲话,何况我不是哑巴。我不可能像伟人金口玉言,一句顶一万句,也不可能像那些能人当了官就什么都会,到处口若悬河作指示,更不是那些谨言慎语的政客、伪君子貌似深沉,假装涵养,而心怀鬼胎。鉴于这些,我必须讲话,不惜暴露我的浅薄,我的险恶用心。 如果我们好坏都不讲,可怕的不是我们这个社会成了坟墓,而是我们首先成了木乃伊,连我们是怎么死的都没有人验尸。 如果我们不尽情地表达,大家都语焉不详,欲言又止,含糊其辞,那会不会精神忧郁,会不会每天感觉到处是无形的墙,疑神疑鬼,提心吊胆。 讲话和水流一样,水的功能在于滋润和沟通,即便洪水,洪水过后还会有生命。 因为我胆小如鼠,害怕阴险,害怕小人蓄谋已久,害怕奸佞别有用心,所以常常喋喋不休,像喊救命一样试图来冲淡这些阴霾,像黑地里走路唱歌来为自己壮胆。 有人说文人舒服,风不打头,雨不打脸。实际错了。开车危险不危险?缴了保险,不计免赔,有了钱有了后台,撞了人你照样走路,照样继续开车。你听说哪里有言论保险?不仅没有,还有文字狱,还有颠覆罪,尽管你是个正直的文人,你不屑诽谤,你厌恶造谣,你痛恨污蔑,但只是说了几句实话,几句老百姓心里话,说不定也会有麻烦。 官场是一个巨大的水系,别看那里鱼类戏水的戏水,跳龙门的跳龙门,潜伏的潜伏,无论甲壳类,无论软体无鳞的,除了摆脱不了大鱼吃小鱼的规则以外,那真是如鱼得水,好不快活。不识水性的,不是那个水系里的生物,你若贸然闯荡。 该说的说了,憋在肚子里一辈子都不舒服,疏肝理气丸当饭吃也没用,把心里话都说出来,也是保健。 我的这些散文随笔,名副其实,散乱行文,随意下笔,想写就写,没有规矩,没有套路,信口开河,溢于言表,也就难免生猛鲜活。看了的人都说,写得不错。我估计他们说的是真话,因为他们看了这些文章就不会再讲假话,还因为他们没有必要奉承我,我无职无权。 有很多事情,未必值得留恋,但值得回忆,未必能够保留,但可以记录。 这本书,在你闲暇时,你翻开看看,绝对有益身心健康。没有效果,直接找我,骂我。 书评(媒体评论) 许卫国是语言高手,他的文字能让读者产生阅读的愉悦和快感。——赵恺中国《诗刊》编委、鲁迅文学奖终身评委、江苏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 我敬佩许卫国叙事的流畅、手法的娴熟和语言的机趣,他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在那些貌似轻松、妙趣横生的字里行间,寄寓了作者多少的辛酸、苦痛和抗争!——季国平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文学博士 许卫国的机智和宽广,像淮北大平原那样.越往里走,越觉得它的深厚。——许辉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安徽省作协常务副主席、秘书长、著名作家 许卫国站在泥土里说话,骨子里是坐在了高处。 他的文章.都是信手拈来.原因在于生活底子厚实。叙述不蔓不枝,也无卖弄,妙趣尽在只言片语问。——祁智编审、著名作家、出版人 许卫国才情外溢,写人写物皆入情。佩服!——余一鸣著名作家、教育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