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郝明义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故事》是一本以回忆为主题的随笔集,作者郝明义以细腻的笔触,娓娓诉说着自己的成长,重点讲述了他在韩国念中学时期从池老师身上所学到的人生课题,回顾了池老师的过去,同时也整理了自己的故事。本书写出了人生未知,时间悠悠的气息,读后会让人有感而发,对曾经在自己生命里造成影响的人给与感谢。

内容推荐

一岁时得了小儿麻痹,从此双腿失去了站立能力。在父母细心的呵护和朋友们的帮助下,成了“坐在轮椅上的台湾出版领潮人”。他就是台湾文化“教父”、著名出版家、出版界传奇人物郝明义。

在《故事》一书中,作者以温柔的笔触回顾了一生的故事,历经多年,反复修改,数年磨一剑。

《故事》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目录

重逢 一九九八年,台北·汉城

尘缦中的光影 一九六○年代,韩国

森林中的小女孩 一九二○年代,中国东北

匆匆少年时 一九七○年代,釜山

四月的那个下午 二○○二年,及之前

故事之外 某一些历史的回顾

尾声 时间的礼物

试读章节

我不记得在那次访问之前,是否曾经整理过对池老师的感想。

 会在那个时刻清楚地整理出这段故事、这些心得,事后想来,只是时间到了。

于是我才想起,高中毕业之后,我已经十五年没有见过她了。何况,除了那两堂永难磨灭的课之外,还有一件事情我也不能忘记。

要来台湾读书的时候,我的家境并不宽裕,因此有两位老师曾经送我一些盘缠。池老师是其中之一。今天说来金额不大,当时的价值和意义非比寻常。

这样,我开始试图联络池老师。

我们从釜山华侨高中毕业不久之后,她也离开了侨中,离开了釜山,全家搬到汉城②附近。

很幸运,我和她又联络上了,也寄了那篇接受访问的文章给她。

让我更高兴的是,不久她来台湾参加一个和抗战有关的纪念活动。我和池老师久别重逢。那年她七十来岁,原来就矮的个子有点弯了。上了年纪,笑起来更和蔼,但和蔼中还是有那份坚定。

当时我已经是一家出版公司的总经理,有机会在台湾接待她,难掩欣然之情。

临别的时候,我问池老师未来有什么计划。

她提到东北。由于童年跟着母亲在东北长大,她想趁着余日不多,回去看看,因此正在安排一个去东北的计划。

听了她的东北计划之后,我暗喜终于等到了一个可以实际回报她的机会。当面我没说什么,等她回韩国之后,就汇了一笔钱给她,表示是我的一点心意,请她充作东北之行的一些旅费。

做了这件事情之后,我隐约觉得心头放下了一块石头。事实上,应该说是很天真地以为:当年受到的恩情,多少回报了一些,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了。

可能也因为如此,后来连她旅途如何、有何感想,也没记得问她。

池老师再没有消息,我也没再写信。从某个角度而言,我以为和池老师的关系,已经画上了一个美好的句点。

接下来人生旅程波波折折,有得有失。

虽然也偶尔会想起她,但是等到再一回首,认真地计算一下多久没有和她联络,这才发现已经又是好长一段时间过去了。

这时,是一九九七年中,我的工作和家庭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在惭愧中,腼腆了一阵,我提笔又写封信给她,解释近几年的情况。

写信的时候,我很担心她会不会已经不在了。

我不知道的是:还有一个故事,这才要开始。

一九九八年一月一日,我到汉城。

当时韩国深受亚洲金融风暴之苦,汇率从一美元对八百韩币一路贬值,最高贬到一美元对二千韩币。陷入倒闭及重整危机的企业,不知凡几,国家也因为天文数字的外债而濒临破产。出了机场,清冽的气氛中弥漫着一股刺骨的肃杀。

韩国前一年才刚加入以发达国家为会员的OECD组织,转眼如此不堪,令人大感意外。

见了几位朋友。大家感叹之外,抱怨更多。

有人批评韩国人急功近利的毛病。近十年来,韩国的经济成长惊人,但是欠下的外债也更可怕。因此,周转得过来的时候,他们就鲜衣怒马,成了发达国家的一员;周转不过来的时候,他们也就垮了。

有人批评他们国民浪费成性。一件相当于三万元台币的女性内裤也能流行成风;破产在即,前一年的出国旅游花费还创纪录,等等。

我可以体会他们居住在那里,眼看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己却茫然无从的无奈,因此大部分时间都在聆听他们的发泄。

那次回去,当然不是为了了解亚洲金融风暴的问题。一方面是有段时间没有回釜山看看了,另一方面就是想要见见池老师。我和她又是多年没见,很是想念。因此在抵达汉城后,打了电话给她。

我约好第二天去安养见她。

安养是汉城的一个卫星城市。池老师住在安养一个叫坪村的地方。我没去过,所以由一位朋友带路。

汉城刚下过雪。路上气氛萧瑟。停车场里停满了汽车,听说是不景气中节约能源,所以新年假日大家也都不开车出门。

池老师住在一个公寓社区的一栋矮楼里。社区和公寓的环境十分整洁。她住三楼,没有电梯,我们到的时候,她却已经等在楼下。

几年不见,她的气色还好,但身影已近佝偻,头发更白,脸上也明显多了一块非常大的黑斑。很快我发现:她耳背得厉害。

坐进她暖暖的书房里,阳光以冬日北国特有的色晕,从阳台迎接过来。关着窗户,衬着厨房里有人在准备午餐的声音,屋里有一种很特别的寂静,让我想起童年家里只听得见挂钟滴答的那种寂静。

汉城的嘈杂和慌乱,都隔在另一个世界。

朋友小心地环顾了四周,悄声说了句话:“现在已经没有这种韩国人了。”韩国人爱用外国货是出了名的,他注意到这个家里还没看到一样外国品牌的用品。

太久没有跟池老师讲话,我掌握不住说话应有的音量。两人不免东问西答了一阵。还好听懂她几年前去东北的计划并没能成行。就在起程的前一天晚上,大陆方面通知取消。

我们吃了一顿丰盛的韩国烤肉饭。池老师特地请她女儿回娘家来做的。我们过意不去,只能开怀大吃以报。

当晚我要赶回釜山,临走的时候,她问我可不可以回程时再来一趟。那天因为是一月二日,银行不开业,所以她有些要交给我的东西取不出来,很希望我能再回来一趟。  我听了,心里隐约想到什么,推说不行,就走了。

回到台北,我进入一段忙得不可开交的时间。一连串时限卡在那儿的任务,压得我喘不过气。

那年春节,我带着各种企划案、业务规划、书稿,准备了一些馒头、卤菜,把自己反锁在家里,进入白刃战。另外,顺手接了一家报纸邀稿,开始写一个专栏,当作战斗之间的调息。

P6-11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8:5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