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企业常青藤(揭示企业生命长青基因)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陈昌华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相对来说,生孩子要比养孩子容易些。生孩子即便难受,也不过就怀胎那十个月,分娩时再遭罪,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养孩子则不然,从呱呱坠地到哑哑学语,从幼儿园到长大成人,再到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这辈子不知要耗费父母多少心血,多少辛劳。

生养孩子是这样,办企业恐怕更是如此。如今,成立一个企业不算太困难,筹资、立项、招人、注册、开业,如果正常的话,应该比“十月怀胎”的时间要短。但拿到营业执照后,真正办好这个企业,可就像养孩子一样,太不容易了。我们往往看到,许多企业开张时,红红火火,好不热闹,可没过多久,有的陷入困境,步履维艰;有的难以维持,只好关门。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创办企业看来也得像搞计划生育那样,得有点约束和控制。

众所周知,独生子女的家庭,其子女的培养显然比多子女家庭占有优势。那么,首先,就得把好出生关。孩子不可不生,但不可多生。孩子多,都嗷嗷待哺,把母亲折腾得心力交瘁,不是这个营养不良,就是那个体弱多病、中途天亡。企业不可不办,但绝不能“拾到篮里都是菜”,更不能“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一定要严格审查,认真把关,反复调查多方论证,确实认为八九不离十了,方可考虑让其出生。如果感到条件还不成熟,还有点勉强,宁可推迟出生期,万万不可心存侥幸,稀里糊涂地让孩子先生下来再说,有什么不足和欠缺,再慢慢弥补。如果在这一点上有所含糊,那将种下其终生的不幸,是要吃大亏的。其次,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在审核一个企业能否办时,一定要先选好领导企业的那个人,这比资金、项目、市场都重要。也就是说,生孩子之前,得先找好养孩子的人。如果养孩子的人一时还未找到、选好,孩子最好还是先不要生,等找好了养护人,再生不迟。遗憾的是,这一环节在现实中却常常被人忽略。不少企业在养护人还没有或不大合适的情况下,就凑合着“矬子里面拔将军”,匆匆上马。企业降临人世后,由于养护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和准备,致使婴儿一出世就多灾多难,陷入尴尬境地。

孩子生下来了,当娘的再没办法也总得养着。而企业办起来了,不管办得下去办不下去还要办,就不是长久之计了。如果能找到合适的人家收养,该送出去的,就下狠心送出去。尽管损失点开办费,也总比拖着、包袱越背越重强。要知道这孩子还得入托、上学,大花销还在后面呢。实在送不出去,也要把他逼上梁山,早点自立,让他到市场上自谋生路,自求发展。所谓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你这么一逼,说不定还真把他给逼出一条活路来。

总而言之一句话,生儿容易养儿难。办企业,更是大意不得,要千万小心。

P2-3

后记

人生中充满偶然,更有巧合。比如:昌华和我,人同代,都姓陈,都是1993年进入企业主编内刊,都一直折腾到现在,都还显得斗志旺盛。他到了宝安集团,我去了万通集团,两家公司都是中国的新型股份制企业,俗称民企。这段经历如此相似,不免会多一些共同的语言,沟通和交流也会较为顺畅些。

在中国的新兴企业里,在“企业传播”这一独特的行业里,20年来,一直以深圳的企业内刊办得最好最活跃,排在前列的,除了《万科》,就是昌华长期坚持经营的《宝安风》。我在万通主编的《万通》,前九年是小报形式,后十年是杂志形式。我每次收到《宝安风》,必仔细阅读,不论是文字、图片、版式,还是装帧、开本、纸张,通通学习鉴赏,借以作为我们内刊创新的重要参考。看《宝安风》杂志之外,也很留意昌华他们的动向,关注深圳企业内刊界的创新活动。比如,听到昌华成立了影视公司拍电影,我们也注册了文化公司做出版;看到《宝安风》执行主编凤春电脑写作流利,我们也全面实行电脑编辑流程。每年如有全国或地区的企业内刊会议论坛,遇到《宝安风》的朋友,我们也常有交流切磋,获益不少。

时代之潮,《宝安》之风,一份企业内刊能够坚持这么多年,能够一直保持新锐的品牌声誉,这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存在”。这种“存在”向我们显示:它长期追求的方向还不错、它所在的企业还不错、它所在企业的人还不错。同时也显示:在网络时代,平面媒体(特别是企业能够独资管控的企业刊物)在中国的国情下还是有独特的价值,还是有独特的生存空间和时间的,值得我们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包括移动互联工具,用好用足、极大化地释放它的一切功能,为读者服务——为企业的客户和一切利益相关者服务。

祝贺本书出版,祝愿昌华继续实现自己的梦想。

目录

序:为打造常青藤企业而努力

第一篇 我们一直在努力

 1.生儿容易养儿难

 2.怎样说不

 3.让一切都充满活力

 4.上帝的悲哀

 5.利润不是唯一的

 6.我看康佳

 7.总结再莫灯下黑

 8.企业辩证法

 9.山外有山

 10.与狼共舞

 11.失败的财富

 12.领教

 13.我们一直都在努力

 14.大有大的……

 15.创业难,守业更难

 16.半遮半掩半拖半就

 17.一个萝卜几头切

 18.联合起来

 19.长生之道

 20.对比的启示

 21.深圳白领,你的房子搞掂了吗

 22.中国汽车,加油

 23.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24.感动和遗憾

 25.一元钱的圈套

 26.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和通行证

 27.春天,高交会,新时代

 28.面对“入世”

 29.到底是谁不正常

 30.尊重与耻辱

 31.由盖茨退位所想到的

 32.走出去请进来

 33.企业的护身符

 34.企业重洗人事牌

 35.该出手时就出手

 36.几家欢乐几家愁

 37.木地板的变迁

 38.巾帼更胜须眉

 39.应该补课

第二篇 怎样过河

 40.整治“三拍” 

 41.丢卒保车

 42.当务之急

 43.打好基础

 44.怎样做事

 45.好好学习

 46.贵在求实

 47.确保重点

 48.经营管理

 49.磨刀不误砍柴工

 50.怎么过河

 51.拿来主义

 52.街上流行红裙子

 53.一张好牌

 54.何必心太急

 55.别惯坏了孩子

 56.走好自己的路

 57.一旦拥有,还有所求

 58.先强后大

 59.洋车何时能过关

 60.怎样战胜对手

 61.总结失误

 62.顺其自然,静观其变

 63.我们需要模仿

 64.小心驾驶,安全第一

 65.企业的游戏规则

 66.什么位置说什么话

 67.为什么不玩儿了

 68.好酒也要走出深巷

第三篇 将不练不能带兵

 69.富方丈且慢离庙

 70.将不练不能带兵

 71.好马也吃回头草

 72.组织变革

 73.屁股与脑袋

 74.德才兼备

 75.承担责任

 76.自知之明

 77.伯乐赛马

 78.伯乐换马

 79.不能心太软

 80.分工明确负其责

 81.引咎辞职为上策

 82.和尚念经

 83.和尚吃水

 84.报喜更需报忧

 85.恭喜发财

 86.别乱谈无形资产

 87.滴血的“切手机”

 88.外企不是防空洞

 89.企业成败在何人

 90.只要你干得比我好

 91.善待跳槽

 92.解析老总的自我透视

 93.做好准备

 94.少喊口号,多学规则

 95.到底该谁埋单

 96.不做亏本的生意

 97.迟来的反思

 98.企业的定位

 99.对德鲁克三个经典问句的思考

第四篇 风自宝安来

 100.嫁接的联想

 101.闲话“打卡” 

 102.既捡芝麻,又抱西瓜

 103.扬长避短施绝招

 104.与时代同步前进,和特区一起成长

 105.风物长宜放眼量

 106.重在参与

 107.把蓝图变成现实

 108.这是一片希望的土地

 109.以变制胜

 110.提出目标

 111.目标管理

 112.一年之计

 113.走投资控股集团之路,打造宝安财团

 114.神奇的资本魔方

 115.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116.摸清家底

 117.找准卖点

 118.立下军令状

 119.庆功更需建功

 120.再上一层楼

 121.深宝安——两架马车并架齐驱

 122.对接

 123.大调整、大战略、大手笔

 ——深宝安创新科技园项目正式启动

 124.压力与动力

 125.顺与不顺——温故而知新之一

 126.创新与稳健——温故而知新之二

 127.宝安集团的品牌——温故而知新之三

 128.机遇与机制——温故而知新之四

 129.下一个动作——温故而知新之五

 130.宝安药业的崛起——温故而知新之六

 131.宝安地产路在脚下

 ——温故而知新之七

 132.从成长到成熟——温故而知新之八

 133.走出南湖——温故而知新之九

 134.老字号的新传奇——温故而知新之十

 135.新世纪新希望

 136.综合因素的聚变

 137.总结以利再战

 138.在突破中成长

 139.从南湖走向红莲湖

 140.敢为天下先_20年思考之一

 141.有所为有所不为卅O年思考之二

 142.不断调整促进发展——_20年思考之三

 143.必须重视对品牌的塑造

 20年思考之四 

 144.打造资本经营的利器

 20年思考之五

 145.让合适的人上车——_20年思考之六

 146.坚持就是胜利卅0年思考之七

 147.而今迈步从头越——20年思考之八

 148.一座城和一个品牌

 149.森林王重振雄风

 150.似曾相识燕归来

 151.三足鼎力赢未来

 ——宝安宪章学习札记之一

 152.长寿、强势、特点、知名

 ——宝安宪章学习札记之二

 153.必须坚持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相结合

 ——宝安宪章学习札记之三

 154.抢占资源增值制高点

 ——宝安宪章学习札记之四

 155.企业文化基因

 ——宝安宪章学习札记之五

 156.直挂云帆济沧海

 ——宝安宪章学习札记之六

 157.让标杆管理开花结果

 ——宝安宪章学习札记之七

 158.宝安地产多江南

 159.必须不断提高集团管控水平

 160.三十而立

 161.宝安高新锂电材料领跑者

 162.稳健发展的企业形态

 163.新年要有新突破

 164.旗舰和舰队

 ——中国宝安领航三大舰队

 165.戴花要戴大红花

 166.必须保持战略的聚焦和专注

 ——中国宝安上市20年思考之一

 167.从萌芽到茁壮成长

 ——中国宝安上市20年思考之二

 168.软实力的强大支撑

 ——中国宝安上市20年思考之三

 169.量力而行抓大事

 ——中国宝安上市20年思考之四

 170.人间正道是沧桑

 ——中国宝安上市20年思考之五

 171.新亮点也是新起点

 ——中国宝安上市20年思考之六

 172.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中国宝安上市20年思考之七

 173.苦练内功促发展

 ——中国宝安上市20年思考之八

 174.打造新平台,更上一层楼

 175.又见宝安江南城

第五篇 年轻真好

 176.幕后

 177.钓鱼台会议散记

 178.巫叔印象

 179.温仔

 180.老熊

 181.年轻真好

 182.走马观花话印象

 183.美丽的陷阱

 184.我们的战舰已经出航

 185.艺术和市场的结晶

 186.《宝安风》的变化

 187.企业报刊也要“与时俱进” 

 188.找准自己的定位

 189.两支对伍左右开弓

 190.感谢、感悟与超越

 191.《宝安风》——创新为源和谐共赢

 192.下海

后记一:我心依然

后记二:形式就是内容

后记三:有些历史已经展开。有些风云还未过去

序言

常青藤有这样的特性:形象美好,四季保持青绿,生命力旺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因此美国的八所国际名校被冠以“常青藤联盟”的美誉。

成为企业的常青藤,这也是中国宝安集团的梦想。

常青藤也需要一定的发展土壤,首先是外部环境,中国宝安集团成立于1983年,伴随着深圳特区的高速发展而成长壮大。改革开放给了深圳腾飞的动力,同时也给了企业“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中国宝安集团早期取得的一些成绩,包括在资本市场创造的发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等九项“新中国第一”,离不开深圳富有改革、创新、进取精神的整体环境。

常青藤之所以常青,更重要的还是强大的内核——人才。如果说深圳的腾飞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动力,那么一个个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则离不开一批批本土的拓荒牛和“南下深圳”者共同甘于奉献、勇于燃烧的精神。当年的深圳,只是一个渔村;当年的中国宝安集团,只有5名工作人员,在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办公室创立。2013年,中国宝安集团将迎来成立30周年这一值得纪念的时刻。30年来,无数“宝安人”为了企业的发展挥洒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他们为中国宝安集团成为企业的常青藤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和青春活力。

适者生存,在经年累月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只有那些抗击能力很强的企业才能存活下来。在全球范围内,所有公司的平均寿命是12年左右,其中有40%的公司在不到10年便天折了。要想成为企业的常青藤,唯一的途径是通过不断的变革、创新实现企业生存的新陈代谢,保持企业的活力。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使一批批企业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然而又迅速地陨落。它们大多重复着这样的故事——依靠政策的先机,凭借大刀阔斧的实干精神起家,而后又在产业多元化、全国基地化等一系列的扩张中失去持续发展能力,走向没落。企业只有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批判、自我总结,才能真正了解自己,实现对自己的突破。在前进的道路上,企业要更理性地观察、思考、反省、总结、创新、实践,才能走得更远。

三十而立,中国宝安集团走过了百年基业的第一阶段。中国宝安集团的发展历史,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可以说,她是中国改革开放在企业形态层次上的一个缩影。在从无到有的过程中,企业如同一个懵懂的小孩,通过大胆革新、锐意进取获得了高速的发展,而在下一阶段,我们将更重视总结历史经验,从成长走向成熟,将三十年的积淀形成企业发展的基因薪火相传,为建设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房地产业和生物医药业为主的投资控股集团并最终为打造成“宝安财团”而奋斗。

知识就是力量,运用知识才能获得力量。文化、品牌、信誉,是企业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无形资源,也是最能保持持久增值、无限增值的关键资源。未来,中国宝安集团将坚持以《宝安宪章》统领全局、统领未来、统领企业的思想和行动,全面落实“三力系统”、深入实施标杆经营和标杆管理,通过开拓进取、强化创新精神来实现集团的“二次创业”。

在中国宝安集团企业文化、企业品牌的培育和建设过程中,陈昌华同志在加盟中国宝安集团的20年里,一直坚守在同一岗位,积极努力,勤奋工作。由他参与创办的中国宝安集团内刊《宝安风》从1994年创刊,在承担传播企业文化、传达企业核心价值观、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推广企业品牌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经过多年的打造和磨炼,《宝安风》在深圳乃至全国企业报刊的圈子里,也赢得了较好的评价和影响。多年来,他长期坚持执笔《宝安风》的卷首语写作,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和思考,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从这本结集出版的册子里,字里行间都布满了一个宝安人对企业的忠诚和对事业的追求。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本书的出版,既是他20年辛勤工作的结晶之一,也是中国宝安集团企业文化发展的一个见证。

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几千年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时代,对已经走过30年历程,立志打造百年企业的中国宝安集团而言,脚下的路还很长。让我们共同努力,关注中期,决胜长远,为企业成为常青藤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内容推荐

陈昌华编著的《企业常青藤(揭示企业生命长青基因)》讲述了:常青藤有这样的特性:形象美好,四季保持青绿,生命力旺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因此美国的八所国际名校被冠以“常青藤联盟”的美誉。

成为企业的常青藤,这也是中国宝安集团的梦想。《企业常青藤(揭示企业生命长青基因)》五个篇章解读成功企业文化。

编辑推荐

宝安集团为打造常青藤企业走过30年,从陈昌华编著的《企业常青藤(揭示企业生命长青基因)》里,字里行间都布满了一个宝安人对企业的忠诚和对事业的追求。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本书的出版,既是他20年辛勤工作的结晶之一,也是中国宝安集团企业文化发展的一个见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4: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