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读破才子心(绝世才情背后的不羁灵魂)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廖晓明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深入解读了历史天空中的一些才子,揭开他们光鲜的面纱,深入他们的心灵深处。其目的是通过对才子的身世、遭际、作品等途径,以现代人的眼光,间或还利用古老的佛教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方式方法,来破解才子的心灵,分析他们的性情、特质、优点、弱点,揭示他们有才而不见用的内外因素,从而使有缘阅读本书的现代才子们,有所感悟、有所启迪、有所警醒、有所借鉴,从而在这个喧嚣而复杂的世界,能够实现自己、成就自己、安顿自己,不负这个时代,不负自己的才华。同时,在品读才子的时候,我们还可领略到到才子们的旷代才情和绝世风姿。

内容推荐

才子,一个万千宠爱在一身的词,一个意气扬扬甚至有些旖旎的词。因为这个词总是和“佳人”并举,往往令人想起唐伯虎点秋香,想起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本书对历史天空中的一些才子比如姜夔、汤显祖、龚自珍、纳兰容若、蒲松龄、晏几道等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将才子们的高蹈之志、沧浪之怀、绮丽之情、狂狷之气、幽愤之慨呈现于纸上。揭开才子们光鲜的面纱,深入才子们的心灵深处,我们无奈地发现,他们大都才命相妨、万恨沉埋、备受熬煎;他们大都无法实现自己,功名,情感,抱负,虚负凌云万丈才;他们的一生,大都是缺憾不尽意的一生、心灵无处安顿的一生。

本书分析深透,文字典雅流丽,可以长留枕边。在领略到才子们的旷代才情和绝世风姿的同时,还能使现代的才子们有所感悟、有所警醒、有所借鉴,从而在这个喧嚣而复杂的世界,放下自我,贴地听音,实现自己,安顿自己,不负这个时代,不负自己的才情。

目录

来何汹涌去缠绵:龚定庵之怨箫狂剑

寒月悲笳:纳兰容若之黯然销魂

深心何寄:蒲松龄之妖狐魅影

宛转三生:汤显祖之尘情戏梦

冷香幽梦:姜白石之一世情禅

一生痴绝:晏小山之幻电梦尘

瘴风疠雾:秦七黄九之贬路心程

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之锦瑟无端

痛苦与超越:陶渊明之归去来兮

跋·放下自己贴地听音

试读章节

在其中进士的廷试对策中,他仿王安石的上皇帝万言书,洋洋洒洒,胪举时事、政教、用人、治边等,宏论滔滔,语惊四座。那些颟顸官僚们最怕的是王安石式的变法狂人,有朝一日让你这小子掌了朝纲,岂非要闹得鸡飞狗跳?“卒以楷法不中程,不列优等”,也就是说,找了个书法不中规矩的借口,压低他的名次,使他进不了鼎甲、二甲之列,断绝了他的翰林之路,只授予他一个知县的官职。龚自珍气得不接受这个任命,实际上也就断绝了他的前程,自此仕途偃蹇,沦沉下僚,在礼部主事(从六品,勉强副地级)这个清闲无聊的位子封了顶。

四十七岁那年,也就是1839年,不知是因为主张武力抵御外侮受到主和派穆彰阿的排挤迫害,还是因为传说中的“丁香花案”恋情,还是因为“料无富贵逼人来”,龚自珍辞官离京,连家眷都没有带,一路南奔,并在五十岁那年暴卒于丹阳书院。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携名妓,游名山,访名僧,创作了《己亥杂诗》三百零十五首,抒发一生人事、交游、理想、遭际,以及难以言说的苦痛与深情,如同一部宏大的交响乐,既有撼人心肺的管乐轰鸣,又有暗夜流水般的深幽缠绵。《己亥杂诗》是他个人创作生涯的巅峰,同时也是近代文学史上最灿烂的瑰宝。

是真名士自风流。龚自珍虽矮小瘦削,但内心的强悍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虽屡试遭挫,但睥睨天下,绝无自卑。“但开风气不为师”,“本无一子是吾师”,这样目无今古、仰天俯地的话,只有他敢道出来;“愿得黄金三百万,交尽美人名士,更结尽燕邯侠子”,龚自珍一生虽然没有做到大官,但举世滔滔能入他法眼的人屈指可数,交游尽是围士,如林则徐、魏源、阮元、刘逢禄、王念孙父子等;他名满天下,粉丝众多,特别的自负、自信、自重;他身为六品闲曹,即使在贵为封疆大吏林则徐面前,放言你有“横海拜将军”之雄姿,我也有“阴符三百字”之韬略可与匹敌,一点都不肯自贬身价;他不善治产业,款宾待朋,兼喝花酒,有钱随手而尽,家里经常面临断粮的窘境;他酷爱赌博,基本上是一赌就输;他精通佛学,屡下决心回狂向禅,但又余习难尽,幽情丽想纠结于心,对美女缺乏免疫力,情事绯闻不断。当然,作为名土的龚自珍,如果仅如此,也就是个名士而已。他比较不一般的是,始终以天下为己任,且邃目如电,较早地看到了清王朝这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同时,他对江山社稷的现状和前途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很多改良建议。可惜,颟顸的帝国并没有把龚自珍的呼吁放在眼里,致使他一生心意难平,扼腕到断。

龚自珍的睨视群伦,狂傲任性,读来真让人忍俊不禁。他嘲笑自己贵为礼部尚书的叔叔龚守正文理不通;对自己的父亲龚丽正略微嘴下留情,也就说是“半通”而已。不过,他对自己真心服膺的人,却是万分客气,比如他推重今文经学大师宋翔凤,“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可见,他不是瞎狂,他的狂,是有他的尺度的。

龚自珍中进士那年,考官是王植。阅卷时,他认为该考生立论怪异,边读边笑。另一考官温平叔过来检看考卷,说:这一定是龚定庵的卷子,他爱骂人,如不让他中,他一定要骂你,还是勿招勿惹,放他一马。王植暗忖,此公狂名天下,被他骂滋味一定不好受,所以干脆圈中他,做个顺水人情。放榜后,人问龚自珍房师是哪位。龚自珍一哂:“稀奇,原来是那无名小卒王植!”王植听后,不由得苦笑:不让你中,你要骂;让你中,你还是要骂,你到底要怎样?

古代读书人,对点翰林很看重。龚自珍也不例外,他的学问和才气,十个翰林也抵不过他一个,这在当时,也不会有太多的人否认。可把持朝政的大佬们就是不让他入翰林。这使龚自珍无法不耿耿于怀。一次,他去叔叔龚守正家里串门,刚好碰到新点的翰林来龚府拜访。龚守正问他们都在忙些什么,他们回答忙着练字。龚守正夸他们练字好,并说字一流,则取功名如探囊取物。被考官以楷不中式为由降为三甲翰林无份的龚自珍,不由得狂性大发,在隔壁冷笑道:翰林学问,不过如此!这使叔叔感到好没面子,为此还闹翻了脸。龚自珍回去后,索性让自己的女儿、媳妇、小妾、婢女都去练书法,而且都练馆阁体。平日,若有人说翰林学问好,他便嗤之以鼻:我家女流之辈,都可以入翰林!

人说,自古才命两相妨。我们说,龚自珍的名士气,是逼出来的。当时的时局,隐然有江河日下之象,但朝廷中枢却是暮气重重,颟顸之辈把持要津,得过且过。他们做惯了奴才,龚自珍的有才而狂,发扬踔厉,他们看不惯;龚自珍的深邃之语、惊世之策,他们看不懂,并视之为异端,嘲笑,打压,封堵。我看,龚自珍的狂和傲,百分之八十是给逼出来的。他那样的奇才、那样的眼界、那样的洞察力、那样的不可遏制的用世之心,就这样被生生扼杀,我们说他不狂则怪。能读本文的朋友,定会记得中学课本中的《病梅馆记》,定会对龚自珍对压抑、戕害、扭曲人才的痛恨印象深刻。

据说龚自珍的儿子龚橙的狂,比老子更胜一筹。文献载他读龚自珍的文集,身边要放丽样东西,一是老爹的神主牌,一是一根小木棒,读到自己不以为然的地方,便用小木棒敲打神主牌,并呵斥之:老鬼,你又错了。龚橙做了一件遗臭万年的事,那就是引八同联军入圆明园。恭王奕诉斥他:“龚橙世受同恩,奈何为虎添翼耶?”哪知龚橙厉声回敬:“吾父不得官翰林,吾贫至糊口于外人,吾家何受恩之有?”据说恭王听后,瞠曰望天,不能语。我们想,当时的恭王,除了痛恨龚橙可耻无行之外,是不是还有别的想法?他清延那样对待龚自珍,是不是公平呢?是不是明智呢?

……

P6-8

序言

才子总缘杯酒误

才子,是中国历史一个特殊的群体。我的家乡江西。就是一个特别爱出才子的地方。我自小就听过不少才子的故事,比如解缙如何如何与地主老财比对子拼机智等。所以一直以来也就比较关注才子,关注才子的作品、才子的遭际、才子的命运。结果发现,才子们并不总如人们想象或者根本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过得好。

才子,一个万千宠爱在一身的词,一个意气扬扬甚至有些旖旎的词。因为这个词总是和“佳人”并举,往往令人想起唐伯虎点秋香,想起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我们总是能从戏曲、《拍案惊奇》类的话本小说中读到很多佳话:才子佳人一见钟情,后花园私订终身,然后横遭拆散。佳人以私房钱资助,才子进京赶考,三场得中。皇上钦点状元,御街走马,琼林赴宴,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我以为,文艺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缺憾者的白日梦,其功能基本上是心理补偿。才子佳人式的美丽圆满,基本上是缺憾的阶层、缺憾的人们顺着他们的逻辑补圆的,或者说是惜才怜才的局外者设计的,是他们希望这样,而不是事实就是这样。就拿唐伯虎来说,表面上看他放浪不羁,花酒风流,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逍遥极了。其实大家并不一定都知道,那是他人生落寞至极的荒唐之举。真正的唐伯虎,少年轻取解元,但不幸被科场弊案牵累,一辈子无法更上层楼,只好流落里巷,纵情诗酒丹青。如果不是这样,他如何去直面那扑面而来的青白冷眼?如何去浇融心中铁一般的块垒?如何去消解那泼天抹地般的无边痛苦?

《读破才子心》一书,对历史天空中的一些才子比如姜夔、汤显祖、龚自珍、纳兰容若、蒲松龄、晏几道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开才子们光鲜亮丽的面纱,深入才子们的心灵世界,我们无奈地发现,他们大都落魄尴尬、万恨沉埋、备受熬煎;他们大都无法实现自己,功名,情感,抱负,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他们的心,随着他们的身,湘云楚水,无所依凭;他们的一生,大都是才命两相妨的一生、缺憾不尽意的一生、心灵无处安顿的一生。

按道理上说,按一般的想法,才子有才,国家和社会应该重用他们,让他们人尽其才,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多做贡献呀。为什么会这样呀?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归因:万恶的封建社会,万恶的科举制度,小人当道,妒贤嫉能,黄钟委弃,瓦釜雷鸣。当然,这种情况是有的,但也不是绝对的都是如此。

通过考察,我们发现,从古到今,很多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被认为有才的人,他们在时代的推崇下,在人们的交口赞誉中,大都具有自负、清高、狂放、敏锐、易感、真挚、深情、要面子、欠圆融、抗压能力弱、自我管控能力差等特点。他们个性鲜明,头角峥嵘,魅力十足,毛病也是不少;他们大都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自视甚高,舍我其谁,为君谈笑净胡沙,视功名事业如囊中物;他们往往理想主义,向往香草美人、风俗真淳的理想世界,眼里容不得沙子。而真正的现实,则是如此复杂,就拿官场生态来说,并不像才子们表面上看到的雍容揖穆礼貌多端忠孝节义一应俱全,而是假到真时真易假虚虚实实勘不透,这个生态,根本不适合才子们的生存,但要命的是,才子们要实现自己,又无法绕过这个生态,所以,他们有如小兔子误闯丛林,在里面左右支绌、进退失据,有的甚至踢到铁板,不得其门而入,从而忧苦万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才子薄命,不完全是外在的因素,而是才子所具备的一些特质,不管是优点也好,缺点也好,总是和那个生态格格不入。

我以为,人生的幸福,在于基本的衣食问题解决之后,其心灵是否能够得到安顿。有的主要安住于事业,有的主要安住于家庭,有的则安住于对艺术的追求,有的则安住于宗教信仰。才子的心,一是高,才高,志高,眼高;二是大,抱负大,脾气大;三是多,欲多,情多,思量多。一高二大三多,遭遇到的却是所求无法得到、抱负无由施展、价值无法实现。一颗炽热的心,悬在半空,晾在风中,不得燃烧,无法安住,以现代的幸福指数来说,真的还不如一般的草民。草民们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不羡富贵不羡仙,简单而充实,自足而快乐。

所以,生为才子,身为才子,是一件快意的事情,但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读破才子心》与拙作《安顿此心》立意一脉相承,目的是通过对才子的身世、遭际、作品等途径,以现代人的眼光,间或还利用古老的佛教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方式方法,来破解才子的心灵,分析他们的性情、特质、优点、弱点,揭示他们有才而不见用的内外因素,从而使有缘阅读本书的现代才子们,有所感悟、有所启迪、有所警醒、有所借鉴,从而在这个喧嚣而复杂的世界,能够实现自己、成就自己、安顿自己,不负这个时代,不负自己的才华。同时,在品读才子的时候,我们还可领略到到才子们的旷代才情和绝世风姿。

“才子总缘杯酒误,英雄长向棋盘闹”。这个“杯酒误”,是一个象征,一个隐喻,隐喻才子的疏狂率性、才子的深挚多情、才子的节操风骨、才子激昂自负。才子们有太多的不肯不屑或不愿:不肯折衷就范,不屑曲意承欢,不愿与世俯仰。才子们,一如纳兰容若所描绘的那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他们不见容于他们所处的世界,一如别处的雪花。才子,总是令人叹惋。

如果你是才子,请多多关注古代的那些才子。

如果你是才子,愿你过得比古代的才子们好。

是为自序。

后记

跋:放下自己 贴地听音

文/德噶·泽仁卓嘎

写下这个标题的瞬间,我开始蹈入茫然。应日月经天兄之约为《读破才子心》写点感性文字,而我的解读与陋见,能否承受得起这样的抬爱?

我们置身的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既便是神秘辽远的青藏高原,亦不能幸免,在铺天盖地的物质膨胀中,人们渐渐失去精神的故园。每个人都是尘埃之上的过客,在故园渐失的落日余晖中,我们返顾自身,力求在读写中找到一个抵达的点,然后荡漾开去,直至通达,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所以,当日月兄告知他将要出书的消息时,我由衷地为他打破了一道瓶颈而高兴,也非常感佩他的定力和静气,能于喧闹的软红尘里掌灯夜读,深入才子内心,将才子们的高蹈之志、沧浪之怀、绮丽之情、狂狷之气、幽愤之慨抽丝剥茧,同时注入自己的心意情思和人文关怀,将远年的陈事酿成一杯醇香的文字美酒,确实是难得之至。破解才子心灵,警醒当下人生,该是《读破才子心》的一个立意点吧,日月兄以才情纵横之笔,行慈悲度世之怀,真是善莫大焉。

才子,一个绮丽而又浸润着悲情的词,中国文人的悲喜,他们演绎得最为彻底,在日月兄关注的才子中,几乎没有一个获得现世安稳。“学而优则仕”是古代读书人的当然之途,而科举又是他们的唯一出路,才子们大都率性,读书问政不肯中规中矩,这条路,总是走的跌跌撞撞。即便是走上仕途,但他们坚持真实,不谙或不屑名利场中的游戏规则,只能处于边缘状态,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挣扎。天子似乎都有定见,将社稷子民托付给浪漫的才子,有点玄。才子,好像更多情况下只是怡情的工具,像李白,写写“云想衣裳花想容”,愉悦龙颜君心没有问题,而那令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的放荡不羁,却不像是治国安邦的底子。

理想与现实的错位,导致才子的精神分裂。就说纳兰,论地位,他是御前二品侍卫;论才华,“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王国维语);论品性,他肯为朋友两胁插刀,对所爱的人用情至深。按理来说,他是文人艳羡的对象,可是,他内心的痛苦和折磨,却是那样令人难以想象,他在给顾贞观的信中写道:“恒抱影于林泉,遂忘情于轩冕,是吾愿也,然而不敢必也。悠悠此心,唯子知之。”如同娜拉走出玩偶之家后将去往何处一样,才子的命运不是偶然,而是大的历史背景和才子们个性禀赋的冲突下,一个特殊群体的悲剧。

命途多舛,李广难封,才子们无奈之余,有的寄意文字,有的移情山水,有的则牢骚满腹,有的甚至流连章台柳巷。北宋才子柳永就公然嚷嚷要“奉旨填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但他是不情愿的,不羁的后面更多的是无奈。曾在网络上看到一篇文字,文中提及宋朝文人很少有不狎妓的,很多宋词是才子写给妓女的情书。莞尔之余不禁怆然,妓女和才子,前者遭轻贱,后者受冷遇,同是沦落天涯,有同样的身世之感。“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才子们因失意而演绎出了无数香艳故事,恐怕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耐人寻味的一道风景了。

才子们张扬个性,激扬文字,做什么都不顺利,看什么都不顺眼,何至于此?正如日月兄在分析的那样:“他们大都具有自负、清高、狂放、敏锐、易感、真挚、深情、要面子、欠圆融、抗压能力弱、自我管控能力差等特点”。才子们总是高标自我,放大外界的攻击,绝少放下自己,贴地听音。因为不肯放下,才子们无法做到纯粹。无法纯粹就摆脱不了痛苦煎熬,例如龚自珍,他的《又忏心》只要默念二遍,就可以读出一眼的泪光。“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复中霄”,白天想的是经世致用,夜晚着魔的是参禅悟道,这一句道尽他的矛盾和彷徨,尽则未尽,了犹未了,“两样销魂味”,两样不销魂。《已亥杂诗》写于弃官路上,从中仍然可以看到几许回望和依恋。忏心要亲手撕破自己,不是那么容易,因而才子们很难自我救赎。苏轼在晚年说了一句:“我被聪明误一生”,算是忏心吧,他也许悟出了一个理,世间万物都是双刃剑,即使是聪明才智,也不例外。人间真味是清欢,读苏轼,总有一种走出自己,看透世情后的平静,只是如此通透的才子实在不多。

就我的感觉,日月兄在书中对姜夔和龚自珍投入了特别的情感:“姜词,写恋情、伤沦落、咏物华、忆旧游,高华而又萧索、清空而又醇雅、跌宕而又峭拔、幽邃而又缠绵,一旦陷入,无以自拔,不觉便到磨蹭到子夜”,“读一读龚自珍,会让人痛快淋漓,但又让人唏嘘不已。”缘于对音乐和文学的热爱,我也喜欢读姜夔。“为春瘦,何堪更绕西湖尽是垂柳。自看烟外岫,记得与君,湖上携手。”他的文字,蕴涵了一种别样的音韵,仿佛空谷里的跫音击打着心扉,又似瑶琴抚松,湘水飘逸,给人无限的美感。而龚自珍,这个近代史上早醒的人,狂来说剑,怨去吹箫,是真名士自风流,百年之后透过文字仍然可清晰地触摸到他不羁的灵魂。《读破才子心》一共写到10位才子,朦胧纤细李商隐、瑰丽深情汤显祖、婉约清狂晏几道、白日做梦蒲松龄、哀感顽艳纳兰性德……,这本书立意良苦,分析深透,抵达到位,文字光昌流丽,精雅华美,读来令人齿颊生香,思之令人百转千回,绝对可以长留枕边,伴君悠悠入梦,梦入唐宋烟水,领略才子风花倜傥。

受《读破才子心》的感染,我有一种强烈的抵达之愿。书中的才子们业已作古,我们只能于故纸堆里悲欣交集,为他们深深浅浅地嗟叹。但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在欲望横流的当下,确实要学会放下自己,贴地听音,观心、忏心、净心、安心,努力抵达心灵的安住之境,获得生命的和谐圆满。衷心地祝愿日月兄和这本书的读者,包括我,在实现真正的自我救赎、体验幸福的路上,能够走得更远。

在文字里相遇,是一种缘份。这可作两层意思讲:日月兄往事越千年,读破才子心,我固执地相信,才子们灵台有知,一定会涕零而歌:千百年后,还有人在永夜感受他们曾经鲜活的至情至性;另一层意思是,我和日月兄一在藏地一在江南,相识于茫茫网络,的确是缘分不浅。他让网友来写读后感,免去了许多直观的印象,这种文字的交流绝对是纯粹。我血脉中流淌着藏文化基因,却也衷情博大精深的汉文化,这些才子们是我心仪已久的,日月兄希望我以藏族女子的视角来写点感性文字,但毕竟才疏学浅,拉拉杂杂写了这些,是否读懂不得而知,日月兄,不见怪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9: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