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灿烂佛宫(亲历考古)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作者 樊锦诗//赵声良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樊锦诗、赵声良所著的《灿烂佛宫》是在考古发掘报告的基础上,写出的科学性和可读性兼备的考古普及读物,有助于读者通过出土的实物资料了解我国古代的物质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这本简明而通俗的书把博大精深的敦煌石窟介绍给普通的读者,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人类文明的瑰宝。

内容推荐

《灿烂佛宫》的作者樊锦诗、赵声良身处戈壁,静守敦煌,青春流逝有他们的守护。《灿烂佛宫》记录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石窟,全面介绍了依旧光鲜、更加璀璨的敦煌艺术。让我们跟随这本书走进佛宫,领略飞天诸佛,东方神韵。

目录

敦煌的历史与文化

 丝路重镇——敦煌

 佛教的传播与石窟的营建

 盛世敦煌

 由极盛到衰微

 敦煌的衰落

藏经洞与敦煌学

 石室现宝

 可耻的盗宝者

 洞中的瑰宝

 拯救敦煌

石窟与彩塑

 佛教艺术的殿堂

 卓越的彩塑艺术

壁画瑰宝

 佛国世界

 佛经故事画

 经变画艺术

 装饰的艺术

敦煌莫高窟大事年表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丝路重镇——敦煌

敦煌位于中国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的最西端,西面是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相接的库穆塔格沙漠,北面是戈壁,南面是祁连山脉。

祁连山终年积雪,冰雪融化时,便形成了许多小河。在三危山和鸣沙山之间就有一条这样的小河。也许是这条河历经曲折,当地的人就把它称做宕泉;后来叫讹了,就叫成了大泉。宕泉从山中流出,在接近敦煌的地方消失在沙漠中。宕泉下游把地势分成了两部分,东面是三危山,山石坚硬,道路崎岖;西侧是由沙漠形成的鸣沙山,山势平缓,常有流沙。

公元366年的一天,一个叫乐傅的和尚从中原云游到了敦煌。他见城东南地势开阔,便信步来到宕泉河畔的一处高地,面对三危山参禅入定。当他睁开眼睛时,忽见对面的三危山上出现了万道金光,在金光中仿佛有千佛化现而出。虽说是转瞬即逝的光景,却使乐傅感到十分奇异,他想一定是虔诚修行得到的感应,于是决定在这里住下来修行。他请来工匠,在宕泉西岸的岩壁上开凿了一个石窟,用于坐禅修行。不久,一个叫法良的和尚也从东方来到这里,在乐傅的禅窟旁又开凿了一个石窟。此后,石窟开凿得越来越多,有的是和尚们坐禅用的禅窟,更多的是世俗的人用来礼拜的洞窟。

到了唐代,石窟已达1000多座,于是这一片石窟被称为“莫高窟”,也叫千佛洞。

以上的故事,来自唐代一块石碑的记录。

敦煌作为中国西部一个小城市,在一千多年以前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石窟群,创造了丰富而精湛的壁画、彩塑艺术。如果没有雄厚的文化基础,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要了解敦煌石窟艺术,就不能不对敦煌的历史作一番考察。

据考古研究,敦煌的历史可以上溯到4000年前的夏代。在《左传·昭公九年》中记载:“允姓之戎,居于瓜州。”这个瓜州可能就是现在的敦煌。据《史记》记载,战国至秦朝时期,瓜州一带住着塞种人、乌孙人和月氏人。塞种人就是《左传》记载的“允姓之戎”的后代。后来由于月氏人逐渐强大起来,打败了乌孙,又把塞种人赶到了帕米尔一带。

西汉初年,居住在蒙古高原的匈奴强大起来,发兵征服了月氏,将大部分月氏人迁移到了中亚的阿姆河流域,称为大月氏;而另一部分仍居住在祁连山一带,称做小月氏。在此期间,汉高祖曾与匈奴争战,结果大败,不得不采取和亲的办法,以金银布帛来换取边境的安宁。这样过了六七十年,到了汉武帝的时代,汉朝有了足够的物质基础,就改变了对匈奴的和亲政策,采取了抗击匈奴的战略。为了联合曾被匈奴打败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但经过河西走廊时就被匈奴俘获,拘留了10多年才伺机逃走。等他继续西进,历尽艰辛到达大月氏后,此时的大月氏已居住在中亚水草丰茂的地方,生活富足,无意东归。张骞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他对西域的地理、物产和民族风俗习惯都作了仔细的调查,为汉武帝打通丝绸之路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就在张骞出使西域的同时,汉武帝对匈奴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打击,占领了河西走廊,于公元前121年设置了酒泉、武威两郡。公元前111年又从两郡中分出张掖、敦煌两郡,历史上称为河西四郡,敦煌之名才得以问世。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所以,在敦煌城西设立了阳关和玉门关,敦煌郡便成了中国西面的门户。

公元前119年至前115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与乌孙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他的副使又分别访问了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盆地)、康居(今中亚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地区)、大月氏、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兴都库什山与阿姆河上游之间)等国。随着汉朝政治与经济的发展,朝廷不断向西域诸国派遣使节,中国与安息(今伊朗)、奄蔡(今咸海里海一带)、条支(今叙利亚和伊拉克一带)、身毒(今印度)等国有了经济文化的交流。西汉的丝织品、麻织品、漆器、铁器等先进的手工业品不断地输出到西域各国,而外国的葡萄、石榴、胡萝卜、橄榄等土特产及琉璃、西海布(呢绒)等手工业品也传人了中国。由西汉首都长安经河西走廊而通向中亚、西亚的这条交通要道,被中外历史学家称作“丝绸之路”。它是世界上最早的联结东西经济文化的国际交流通道。

一般来说,丝绸之路包括三条,除了上述的一条外,还有北方的草原之路(即经蒙古草原和西伯利亚而达中亚、西亚及欧洲),以及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草原的丝绸之路虽说也可到达西方国家,但由于路途较远,且沿途极少有城市,不利于商贸往来;海上丝绸之路产生较晚,随着航海技术的提高而在宋代以后才发展繁荣起来。因此,没有特别说明时,丝绸之路通常是指陆上的丝绸之路。

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路线为:由长安或洛阳出发,经河西走廊而到敦煌,出敦煌城西的阳关和玉门关后,沿沙漠两侧分为南北两道,南道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等地,越葱岭到大月氏(今阿富汗境内)、安息(即波斯,今伊朗),再往西可达条支(今伊拉克及阿拉伯)、大秦(古罗马帝国,今地中海沿岸)。北道从敦煌经车师前王庭(今吐鲁番)、龟兹(今库车)、疏勒(今喀什)等而越葱岭,到大宛(今俄国费尔干纳)、康居(今撒马尔罕),再往西南经安息,达大秦。两汉以后,在南北两道以北,又辟新道,从而形成了敦煌以西分三道的路线,但无论怎样变化,丝绸之路都要经过敦煌。

随着丝绸之路的不断繁荣,敦煌这个地处丝绸之路要道的小小绿洲在文化经济上取得了飞速发展。汉王朝在敦煌长期屯田,向敦煌移民,在开发西部的同时,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再加上历代地方官又注重水利建设工程。至西汉末年,敦煌管辖六县(敦煌、冥安、效谷、渊泉、广至、龙勒),人口达3.8万多人,生活富足,社会稳定,成为“华戎所交一都会也”。

在农业和商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敦煌地方文化的快速发展。

P2-7

后记

敦煌石窟是闻名世界的佛教文化遗迹,也是古代东方艺术的宝库。多年来在敦煌从事研究工作,使我们深感有必要写一本简明而通俗的书把博大精深的敦煌石窟介绍给普通的读者,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人类文明的瑰宝,正是我们研究敦煌学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

然而敦煌石窟的开凿延续千年,其中包含的内容广博而深厚,要在一本小书中把它讲清楚,的确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我们希望在对敦煌艺术的全面介绍中,尽量把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融会在其中。同时,也想通过这本小书把数十年我们研究敦煌艺术的一些思考也反映出来。但限于篇幅,对石窟艺术的介绍往往只能择一些重点来谈,对敦煌历史和敦煌学的发展情况,也只能是点到为止。从事研究工作的时间长了,往往写出东西来学术气太浓,对于普通的读者来说可能会显得枯燥乏味。鉴于这些顾虑,在后来与责任编辑俞玲芝女士的通信中,我们不断交换意见,逐步明确了全书的体例和写法。可是我们都忙于各自的工作,不觉把交稿时间一拖再拖。尽管如此,俞女士仍然耐心地不断给我们提出有益的建议,促进我们的写作进程,使我们深深感动。

自从1944年在莫高窟成立了敦煌艺术研究所,开始了对敦煌石窟全面的研究,至今已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对敦煌艺术的认识也逐步深入。在此,我们祝愿世界性的敦煌学研究事业在新的时代更加繁荣发展!

作者

2011年2月

书评(媒体评论)

每个人都知道中国有所谓《二十五史》,就没有人注意现在从地下发掘的东西,比十部《二十五史》还要多……

任何研究文化、历史的朋友,都不应当疏忽这份无比丰富宝藏。

——沈从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8: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