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下》里,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前特别严酷的白色恐怖统治下,是怎样斗争和生活的。本书或许能为从事革命历史创作的作家艺术家,尤其是从事“谍战剧”影视编、导、演人员,提供一些有用的素材,从中寻得一些启发,至少可以减少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缺憾,不致落入胡编滥造的讥评中去。
《在地下》是一本可以作为当年地下党的“行动指南”的读物。地下党的斗争经验,对今天来说或许遥远,但这其中蕴涵的智慧与力量,仍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在地下》所带来的震撼,并不只是文学层面的。作为一位当年地下斗争的亲历人,年届百岁的作家,作者只是用质朴的语言来回顾往事,经历过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地下斗争洗礼后的经验总结。
这本书细致地写出了当年地下党的组织架构、行动经验、工作原则。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坚强的信仰,又是什么造就了他们以弱胜强的智慧与力量?
是时候来通过本书,揭开那段风云岁月的神秘面纱了。
九、监狱斗争
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的地下党都不能保证自己的党员完全不会
被敌特逮捕,因此监狱斗争是一个地下党员必须有思想准备的现
实问题,对于地下党员必须进行监狱斗争的教育。我没有入过狱,
没有监狱斗争的感性知识,但从许多人过狱的同志那里了解到一
些监狱斗争的知识,转述其要点如下:
(一)地下党是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下进行活动的,当然要注意
秘密工作,随时提高警惕,但是总要估计到有被敌人破坏,遭到
逮捕的可能。这一点应在平时教育中对地下党员说清楚。要进行
革命气节道德教育,要求所有党员抱定“下定决心,不怕牺牲”
和相信胜利、准备牺牲的精神,要有“随时准备拿出自己的生命
去殉我们的事业’’的决心,有不屈不挠和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
气概,要保持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任何动摇畏缩,消极软弱,
任何形式的自首、叛变,都是和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不相符的,
要受到党纪的制裁。
(二)地下党员必须认识到,敌人的监狱是革命斗争的“第二
战场”,而不是敌人的屠场,进了监狱是走上了第二战场,是英雄
的战士,而不是孱弱的牛羊。只要抱定不怕死的决心,保持崇高……
P108
《在地下》这本书,是我在白区进行共产党地下斗争时的经验和教训的初步总结,但也可以这样说,《在地下》这本书,是用许多九死一生幸存下来的革命先辈和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凝结而成的。为了尽量保持当时的原貌,这次再版,对书中的一些提法我未作大的修改。
从这本书里,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前特别严酷的白色恐怖统治下,是怎样斗争和生活的。我们虽然取得过辉煌的成绩,也遭受过成千上万的地下工作者被逮捕和被惨杀的惨状,真叫血雨飞天。我们既有丰富的斗争经验,也有惨痛的失败教训。
曾经在白区担任过主要领导工作的周恩来同志说过,我们在白区进行斗争,一没有政权,二没有武装,经费也很少,我们依靠什么?就是依靠正确的路线、坚定的信仰、严密的组织、严明的秘密工作纪律、灵活机智的战略战术和群众的拥护,以及朋友的帮助才取得胜利的。这本书正是这些原则的体现和记录。
白区地下斗争虽然已经过去了六十几年,但是先烈们真挚的革命信念,顽强的斗争精神,以及他们的思想和工作作风,仍然像一面镜子,光辉照人,对当今现实生活中的共产党人或者还有参照一下的价值。
目前描述我党的革命斗争历史的文艺作品和影视作品多起来了(请允许我向这些把中国革命历史搬上银屏的编、导、演职人员鞠躬致敬),这是好事。但是由于历史久远,创演人员无亲身的经验,难免有一些不够周详甚至某些错误的描述。这本《在地下》或许能为从事革命历史创作的作家艺术家,尤其是从事“谍战剧”影视编、导、演人员,提供一些有用的素材,从中寻得一些启发,至少可以减少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缺憾,不致落入胡编滥造的讥评中去。
果如此,我不枉四十四年前写此书,出版社也不枉二十五年后再出版此书了。
2012年6月 于成都未悔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