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包括街巷和地名的传说、历史人物传说、名胜古迹传说、其他传说、俗语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笑话等。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浦东新区卷》由陈伟忠主编。收录了《桃花女破文王课》、《武则天发配牡丹花》、《赵家天子杨家将》、《草鞋皇帝嘉祐》、《朱元璋棚内放飞鸭》、《朱元璋内宫吃烧饼》、《顺治皇帝与金山寺的传说》、《吃无籽辣梨的雍正》、《康熙赐名“万水采到汤”》等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浦东新区卷上下)/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
分类 | |
作者 | 陈伟忠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包括街巷和地名的传说、历史人物传说、名胜古迹传说、其他传说、俗语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笑话等。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浦东新区卷》由陈伟忠主编。收录了《桃花女破文王课》、《武则天发配牡丹花》、《赵家天子杨家将》、《草鞋皇帝嘉祐》、《朱元璋棚内放飞鸭》、《朱元璋内宫吃烧饼》、《顺治皇帝与金山寺的传说》、《吃无籽辣梨的雍正》、《康熙赐名“万水采到汤”》等故事。 内容推荐 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数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以及提高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浦东新区卷》由陈伟忠主编。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浦东新区卷》凝聚了众多讲述者和记录者的智慧,是浦东新区民间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必将含苞绽放。 目录 前言 上卷 神话 天地降生 传说 人物传说 桃花女破文王课 武则天发配牡丹花 赵家天子杨家将 草鞋皇帝嘉祐 朱元璋棚内放飞鸭 朱元璋内宫吃烧饼 顺治皇帝与金山寺的传说 吃无籽辣梨的雍正 康熙赐名“万水采到汤” 乾隆的传说 掮龙袍 做龙袍 做媒人 豆腐汤 盛“东西” 贺寿星 死者为大 龙困浅水 官宦传说 姜太公卖卦 伍子胥千金报大恩 吕蒙正过年 包公出对破奸案 韩世忠与韩瓶的传说 韩晟救主成庙神的传说 陆深神游地狱 潘恩造大殿 顾鼎臣吃农家菜 啥个地方说啥个话 彭玉麟上海闯租界 文人传说 孔子收学生 孔子拜师 庄子试妻心 公冶长 刘伶与杜康 华佗救龙失女 王羲之教子 李太白醉酒 白居易敬老 唐伯虎与祝枝山打赌 祝枝山拔一毛 祝枝山二戏王老虎 葛可久的橄榄芽 董其昌逃难 牛金星摆测字摊 郑板桥乘船 苏州名医叶天士 郭沫若巧得“虎符” 武林传说 周希濂仗义伏“老狼” 纪飞久的传说 范高头的传说 徐雪万仪伏马永贞 徐挺生习武治病 杨瑞增怒伏无赖 名人传说 乔镗筑城抗倭寇 沈御史义释姚谏 钦琏为民筑海塘 李平书独闯永安 宋耀如英雄救美 杨斯盛建造海关大楼 杨斯盛毁家办学 黄炎培大闹香堂 黄炎培夜渡白莲泾 杜月笙流浪高桥镇 杜月笙报恩陈顺忠 杜月笙赐名高桥爷叔 尖斌卡傀的王松云 曹谷冰智剪“辫子” 钟惠山智甩绑票 童身姑娘治怪病 仙道佛传说 张果老得道 铁拐李吃瘪 铁拐李投胎 吕洞宾饮酒横沔镇 吕洞宾负气掼药篮 吕洞宾卖圆子 吕纯阳戏弄剃头师 彭祖拜师 “竖立”和伞的传说 太上老君 城隍为民治病 城隍脚踢炸弹 城隍庙的皂隶 金陵王出巡 阿弥陀佛 地藏王菩萨 法昌寺石弥陀的传说 观音菩萨与修心阿奶 孟姜女传说 孟姜女出生 孟姜女为夫投海 孟姜女路 地方传说 风物传说 黄浦江风浪传说 乔家坟的石狗 银杏树根越江到崇明 车沟头的传说 高桥桥不高 腰台的传说 搬场星 水牛抽水为啥要戴眼罩 秦桧跪像不翼而飞 玉玲珑石的传说 地名传说 浦东人叫出“上海”名 浦东的传说 陆家嘴的传说 高桥的传说 金家桥的传说 张江的来历 三林塘的由来 宝山的传说 先有奚家行后有高家行 杨家镇的传说 杨家渡的传说 对面街的传说 囤粮巷的由来 蔡家宅的传说 定家宅的由来 龙沟村的传说 牛角尖的传说 天仙弄的传说 蓝旗杆的传说 六角亭的传说 马墩头的传说 青墩的传说 “杀虎墩”的传说 高桥双井的传说 歇浦路的来历 烂泥渡路的传说 白龙港的传说 泥龙港的传说 孝娘沟的传说 “三观塘”的由来 扫帚浜的来历 桥梁传说 杨思桥的来历 落魂桥的传说 留娘子桥的传说 牌楼桥的来历 太平桥的来历 营房桥的传说 钓鱼桥的传说 寺庙祠堂的传说 金四娘殿的传说 小普陀的传说 潮音庵的传说 张相公殿的传说 雷打张天保庙的传说 宝山城隍庙的传说 大圣寺的传说一 三王庙的传说 金相公庙的传说 海神庙与“十八锚”的传说 袁家观音堂的来历 双堂鱼的传说 杜家祠堂由来 土特产传说 油炸桧 浦东鸡的来历 三林崩瓜的来历 三林标布进京城 三林酱菜传说 高桥松饼来历 高桥薄脆的传说 钱万隆酱油的传说 风俗传说 立夏日称人的来历 正月十五“扛三姑娘” 七月三十插香的来历 重阳节为啥要吃糕 药渣为啥要撒在路上 过中秋节为啥是八月十六 神主牌的传说 浦东妇女系肚兜的传说 史事传说 戚继光竹枪驱杀倭寇 屯粮巷村的长毛坟 智救美国飞行员弋 王八妹义劝张阿六 假夫真情 下 卷 故 事 动植物故事 白鹭相亲 龙角是狗的 伯姆鸟 养媳妇变鸟 老虫做庄 猫和老鼠的故事 蛘子为啥朝北爬 纺织娘和蚕姑娘 蚕和蜘蛛 野猫洞的故事 含羞草的来历 含笑花的故事 南瓜的由来 并蒂莲的故事 龙柏与梨树成冤家 柳树与杉树的故事 幻想故事 虎怕“漏” 我上我的花果山 石狮子出血 孝子遇财 东风雨 神仙毛巾 画图先生 寻宝得妻 爹爹十八儿十八 掼宝石 海水为啥永远是咸的 穿皮兜裤的小囡 测字先生 江西人识宝 卖线客人和龙王爷 一铲分为两 贪财阿嫂 龙化桥与锁龙石 鬼狐精怪故事 有智不在年高 太子造洛阳桥 “雨师”斗雷公 乌鱼精 獬豸斗蛟 鲁班镇住黑鱼精 观音收猪精 蚌壳精的故事 大青蛇娶亲 白无常赠帽 虎儿 曹木匠斗鬼 让一犁 雷劈毒蛇精 生活故事 地主长工故事 智取韭菜钿 智斗阴世鬼 赖不脱铜钿 买酒 地主传种害命 婚姻家庭道德故事 调包相亲 寻破阳伞骨 走马观花结良缘 画眉毛的由来 聪明的孙媳妇 老员外试探媳妇 过癞 三心同贤 巧媳妇智伏婆阿妈 烫杀养媳妇 鸡无三条腿 桑树条子从小拗 喂蚊子 哭竹求笋 卧冰求鱼 油泼勿洗头 卖娘 找仙人 “糊泥酒” 蓬头赤脚鬼 黄花郎 活络遗嘱 两只重墩墩的箱子 一甏银子 金箱、银箱、木头箱 智慧故事 公鸡蛋雄羊胎 农夫揭榜破案 好打不平的申公保 不识字的巧媳妇 聪明阿妹 聪明妻子 金大力卖柴 狂妄者的下场 寻死遇救 巧对换石板 责问雷公 诗与对的故事 “降秋” 偷牛先生 改诗吃粥 秀才解缆 徐文长拆字 四兄弟赶考 一副绝对 水晶盘托住金山寺 才尼还俗 七只鸭子过河 对对吃蟹 惊鼠逐鸡 擂台姻缘 布衣平民行令讥瘟官 姆妈入酒令 行令吃肉 赤脚秀才吃白食 对对子 船上赋 小先生祝寿 “寿头”女婿祝寿 行酒令 小皮匠对对娶亲 智斗财东 年轻官与老秀才 三个女婿 公公想媳妇 兄弟俩讨萝卜 猜谜奖水果 “美人姣” 讨便宜讨不着 袁美英征婚 送寿联 官吏故事 新官上任 县丞夜巡劝戒赌 啥个最肥与啥个最瘦 老鼠偷蛋 吃河鲫鱼 搭桥攀亲 一副金镣铐 甜勿甜 处世道德故事 借种生子 公道和良心 老太上天 打趣反而讨没趣 东风不打梨 老实人汰煤炭 大年初一烧头香 犬子的来历 自食恶果 兄弟分家 一只筷和一粒豆的故事 缝纫师傅揩油布 夫妻分饼 赤脚秀才吃白食 宝贝“喔唷哇” 半字丢举人 蒸尸骨验案 人心贪不足 天财 敲玉石故事 樵夫的故事 阿姨姐夫坟 南码头风波 巧女傻婿故事 戆女婿望丈母娘 戆大女婿拜丈人 戆大女婿祝寿 马与射的故事 丈人和女婿 呆女婿 戆阿福相亲 荞麦姑娘 俗语故事 螃蜞裹馄饨里戳出 宁度种牲不度人 眼不见为净 偷鸡不着蚀把米 行得春风有夏雨 韭菜蟹,面来解 黄狗心泥捏心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老拐子上当 不见棺材(官才)不落泪 乌嘴黑鼻头 污扫帚撂出去 贪小失大 官进才出 人吓人吓煞人 瞎缠三官经 无鬼不死人 人心勿足蛇吞相 头上出角 趣味生活故事 果盘开天 太仓王阁老 会听乌语的人 识宝官 中七中八总要死 一个小皮匠赛过大丞相 香香屁 虎丘山上仙人洞 讼师打赌 做人家人上饭店 懒惰坯找极乐世界 寻摇钱树 吝啬财主 偷东西的祖宗 天下奇才没有了 铲完官 戆大自有戆福 豆腐店案情 秀才看家 后娘哭儿 秀才生吃夜开花 “垢啃”驸马 小气鬼 出出本 烂头法师 戆大拜师 巴结 小贼上当 乌龟祝寿 乌娘子 小时迁偷猪 死宝与活宝 鬼拉辫子 自己吓自己 横财不富穷人命 “龙王”的儿子 傻娘子学乖 笑话 翻跟斗上堂 心在此地 母配孟德 告诉不得人 三个儿子学手艺 寻凳脚 和尚学剃头 豆腐郎赞礼 头和头颈 观棋不语 和尚吃鸡蛋 死到临头 学官话 第七只饼 “外国月亮比中国圆” 附录 故事家小传 后记 总后记 试读章节 爹爹十八儿十八 一棵古老的槐树根底下,有一个大洞,洞里藏着一条大毒蛇,多少年来,不晓得被它伤害了多少人命,因此触怒了天老爷。为了搭救百姓,天老爷决定要除脱这条害人的毒蛇。 一天,天老爷派了雷公、雷婆发起狂风雷雨下来了。毒蛇一见,晓得性命难保,拼命想逃脱这场灾难。可是一时又找不到一处安全的地方,正急得走投无路的辰光,忽然看见一个年轻读书人立在大桥下面躲雨。晓得雷公公不会打杀这个人,就偷偷躲进他的衣裳里,结果倒被它逃过了。从此以后,这条毒蛇不再伤人了,还时时刻刻想报这个读书人的救命之恩。 大蛇变了一个老头子,送给读书人一面镜子,对他说:“以后碰到啥个难事体,镜子会有用场的。” 读书人拿镜子一看,镜子里五光十色,蛮好看的,就把它带在身边。 就在附近住着一家财主,身边有十个子女:一个儿子,九个女儿。因为有铜钿,另外造了九栋楼房,给每个女儿住一栋。 有一天,读书人从这家九姑娘的楼下经过,忽然楼上有人从窗口浇下水来。他朝楼上一看,原来是一位小姐,还向他一笑。他虽然是个读书人,但到底只不过是个十八岁的年轻人呀,也喜欢寻寻人家开心。现在这家小姐浇水寻他开心,他想,我没有惹你,你倒寻我开心了。好呀!大家来寻寻开心。他就从身上摸出镜子朝太阳光对楼窗口的小姐面孔上一反照过去,不料这一照读书人自己随了反照过去的太阳光上了楼,到了九姑娘的房间里了。两个人在房间里说说笑笑,倒是情投意合。从此,这个读书人就一直蹲在九姑娘房间里不走了。经过一段_日脚,九姑娘已经有喜了。 有一日,财主要来看九姑娘。九姑娘心里急坏了,倘使自己大肚皮被爷看出来不得了,何况读书人也一时无处躲藏呀,怎么办呢? 这辰光身边的一个丫头帮小姐想办法,叫她穿一件腰身宽大的衣裳,可以遮盖大肚皮。再把房间里一堵空夹墙的门开开,让读书人躲在里头,然后把门紧紧关上。 财主上楼,果然并没有看穿啥。等爷下楼走了以后,九姑娘心里非常高兴,急急忙忙把空夹墙门开开,好让里厢的读书人出来。不料,门一打开,九姑娘吓呆了,原来读书人已经闷死在里厢了。这一来,急得不得了,又同丫头商量怎么办?商量下来只有这样:读书人的尸体仍旧关在空夹墙里,另外去求求嫂嫂,让大少奶奶装假肚皮,说是有喜了。 大少奶奶因为自己没有生养小囡,巴勿得有人代她生一个,所以也就同意了,马上向公公去报喜。 财主听到大少奶奶有喜,心里勿要说多高兴,吩咐家中佣人丫头一定要好好服侍大少奶奶。大少奶奶呢?为了替九姑娘遮盖,只要九姑娘一个人单独在自己房间里做伴照顾。这样一来,等小囡生下来,还都以为真是她生的了。 九姑娘怀胎足月,倒还养下来一个男小囡,全家人都蛮高兴。特别是大少奶奶更加开心,因为全家人都认为是大少奶奶生了儿子。以后大少奶奶就反过来好好服侍九姑娘,让她早点身体复原。小囡仍旧交给九姑娘喂奶。小囡断奶以后,大少奶奶就以亲娘身份把小囡带在身边抚养。长大成人了,还请了教书先生,在家里读书。 这个小囡生得聪明,读书又认真,十年下来已经是满肚皮的文才。十八岁那年,他上京赶考,考中了头名状元回来,还从京城里带来不少贵重东西,除脱给娘一份以外,也送给九位姑娘。 八位姑娘接到状元送的东西,个个都十分高兴,只有九姑娘接到东西双眼流泪,竟哭起来了。状元心里非常奇怪,九姑娘为啥反而哭呢?他来到大少奶奶房里。大少奶奶告诉他:“现在你中了状元回来,大家应该为你祝贺才对呀!九姑娘既然哭,以后就不要到她那里去好了。” 状元听了娘的话,心里的结仍旧没有解开,他想九姑娘的哭一定有原因,我非要探听清楚不可。 状元不给娘晓得,一个人偷偷来见九姑娘,问起为啥事体要哭?九姑娘开头不肯直讲。状元急了,说:“九姑娘有啥为难之事尽管对我讲,有啥心酸之事,也应该对我吐一吐。我虽然不是娘的亲儿子,我到底还是你的亲侄子,我要帮助你。” 九姑娘听后,眼泪刷刷流下来,说:“既然这样,我就胆子大了,索性一长二短全讲你听吧。状元郎呀,你是我的亲生儿子啊!” 状元一听奇怪极了,说:“姑娘没有出过嫁,单身一个人,怎么会生出我来呢?倘使你真是我的亲娘,那么到底啥人是我的亲爹爹呢?” 九姑娘长叹一口气,指指夹墙说:“你的爹爹就在这里厢呀。唉!可是现在你就是看到他还有啥个意思呢?” 状元听说爹爹就在房间的夹墙里,连忙去把夹墙的门拉开,往里面一看,果然有个人靠牢墙壁立在里厢。再仔细一看,原来是个死人。状元用手去拉拉死人身上穿的衣裳,不料从衣裳里落下来一面镜子,而且就落在死人的脚边,镜面向上,正好照着死人。死人被镜子一照,忽然打了一个花希,活过来了。于是父子、夫妻又团圆了。 不过读书人在夹墙里闷死辰光是十八岁,现在他活过来了,仍记得自己是十八岁。他中了状元的儿子今年也是十八岁,所以说:“爹爹十八儿十八。” 讲 述:傅凤英 记 录:章融川 采录时间地点:1987年3月30日采录于黄浦区张家浜街道 P397-399 序言 春天的故事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与中国民间文艺保护的春天一起来到神州大地的。 正如20世纪新中国历史开篇注定要从知识界对民间文艺的关注及其从中寻找现代化的资源与动力开启那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精英阶层乃至普通群众,在新纪元伊始之际亦把深沉的目光投向了中华大地上五千年积淀丰厚的民间文艺遗存:几多焦虑,几多审视,几多期待…… 辛巳之春,在送走整整一个世纪的痛苦与欢乐、牺牲与胜利之后,随着4月的和风一寸寸染绿京城的街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终于完成了新统帅部的组建,并在冯骥才主席的倡导下作出了用10年时间在全中国境内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战略决策。其内容是对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56个民族的民间文化作一次“地毯式”的大普查,最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俗志》(3000卷)、省卷本《中国民间美术图录》(31卷)、专题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20卷)、《中国剪纸集成》(50卷)、《中国唐卡集成》(20卷)、《中国古村落民居集成》(50卷)、《中国服饰集成》(60卷)、《中国彩塑集成》(10卷)、《中国民窑陶瓷集成》(10卷)、《中国皮影集成》(10卷)、《中国民间杰出传承人集成》(100集)、《中国史诗集成》(300卷)、《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500卷),并命名一大批民间艺术家,建立一系列民间文艺之乡与民间文艺保护基地、传承基地,建设民间文艺数据库。其目的,不外乎是固守中华文明根脉、传承中国文化薪火。 想当初,没有上级的指示,没有企业的支持,没有出版社的承诺,一切都只是一个发生在初春里的梦。于是,多少赞叹如春潮涌起,多少怀疑似涛声依旧,多少讥讽穿行在街巷,多少风险横陈于前路。但是,紧迫感、责任心使我们义无反顾,民间情怀、国家利益令我们坚定前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众志成城,誓将梦想化现实。 由于顺应了发展多元文化的时代潮流,也顺应了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复兴的党心、民意,春天的梦想一天天成长: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扶持优秀民间文艺及国家级大型文化工程之后,中宣部决定襄助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获得民间文艺界前辈贾芝、冯元蔚诸先生的全力支持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新闻发布会于2003年2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实施工作会议于2003年3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正式召开,第一批实施省区及专项随之开展行动。 作为主干项目,编纂出版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动议之初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这是因为:作为这项工作重要基础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的组织系统仍然存在;其省卷本编纂工作仍在进行;大多数地区都已编定有关县卷本。我们相信,它定能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第一批收获。 难忘啊,从1984年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当时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曾先后动员200多万名民间文艺工作者从事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民间文学普查,先后收集到40亿字的文学资料。其中,包括184万篇民间故事,302万首民间歌谣,748万条谚语,各种专集4000多种。这是一笔多么丰厚的遗产!如今,作为这项工程的最终成果《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省卷本的编纂出版正在接近尾声,而曾经主持这项工作的钟敬文、马学良、姜彬等领袖人物却长眠大地,再也看不到这赏心悦目的收获,还有许多民间文艺传人早已作古化春泥,许多“三套集成”工作者从“青青子衿”变成了“白发老翁”。面对这一切,除了继续做好“三套集成”省卷本的后续工作之外,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能够拒绝编纂出版他们苦苦收集到的民间文学原始资料? 怀着如火燃烧的激情以及对民间文艺事业的忠诚,我们经过两年多的准备,于2004年4月正式启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专项。那时的杭州,正是“江南草长,落英缤纷,群莺乱飞”,一派明媚的春光。 在实施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多少感人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以他作家的情怀与文化领袖的睿智,始终坚持将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编纂出版工作纳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具体过问它的体例设计、出版、文本审定、封面设计,真正做到了事无巨细、精益求精,自己的文学创作却因此被束之高阁;杨亮才先生是中国民间文艺界的老同志、老领导,他不仅参与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全部策划,而且还主动承担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整体设计、并不顾七旬高龄奔走于湖北、云南、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摸底游说,直至回老家部署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赵寅松是白族文化专家,他任所长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并不从属于文联系统,但他在得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在主持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后主动请缨,不仅承担了《云南甲马集成》大理部分的编纂工作,而且还以极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完成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他说:“抢救遗产不分内外,保护文化岂等文件经费!”这是他的心声,也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深愿;与赵寅松先生一道为示范本的编纂作出贡献的还有湖北省民协主席傅广典先生及宜昌市民协主席王作栋先生。在他们的主持下,“当阳卷”示范本的编纂亦高速优质,一锤定音。 随着河南信阳文联主席廖永亮、山东枣庄民协主席王善民、内蒙古民协主席那顺、中国民协副主席兼吉林省民协主席曹保明、江苏省徐州市民协负责人殷召义等先后加入到《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工作中来,早日高水平出版这些成果便成为当务之急。也就在这个时刻,经过不断挫折,我们最终与知识产权出版社喜结良缘。该社有胆有识的社长董铁鹰先生与总编欧剑先生、副总编王润贵先生决定投巨资以圆这套“全书”的出版梦。这使我们感到鼓舞,也更使我们坚信中国尚有出版家,而不仅有追逐名利的出版商!促成这段良缘的是一位名叫孙昕的年轻女士。她曾在2002年与2003年两次采访过我,以报道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无“红头文件”、无一分钱的背景下组织实施的壮举。那时,她是一名记者。2004年,她从《中国知识产权报》转调到知识产权出版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打电话了解这项工程的进展以及有关成果的出版问题。当她了解到我们虽已获中华书局斥资帮助出版《中国木版年画集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资帮助出版《中国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推介丛书》,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出版维艰之后,决定向本社领导反映抢救工程面临的困难。对此,我心存疑,而被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出版家们铁肩担大义,断然允诺。 这,都是发生在21世纪春天里的故事。 在这个春天里,我十分荣幸能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最高统帅部的一名成员,并奉调协助冯骥才主席主持协会日常工作及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组织领导工作。可以说,这四年里。我是与中国民间文艺的梦想一起不断成长的。尽管衣带渐宽、双鬓初霜,我与我的同仁们却无怨无悔,抱诚守贞,一直执著于为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而努力。这是因为我时刻听到来自田野的呼唤:暂先放下你的寸管,作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我亦不断被冯骥才主席对国家文化命运的关切所震撼:暂先离开你的书斋,走到人民群众中去。是的,暂先放下,是为了永远拿起——学术;一时离开,是为了不朽的存在——人民文化。 在这部洋洋3000卷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即将问世之际,我觉得有必要对这项工作的缘起与经纬作一些简单的诠释。 关于名称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名副其实。它之所以以“中国”相冠,表明其中所收作品遍及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港、澳、台地区民间故事作品入“全书”是藉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金荣华先生之力才得以实现的。这在“三套集成”时代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做到的;所谓“民间故事”沿用的是《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所使用的广义性概念,它泛指一切散文体民间口头创作,包括神话、故事、传说之属;“全书”之称,因它基本反映了中国民间故事的基本情况而定,它的确在内容、形式、地域、民族、体裁、题材等方面都比较全面、客观。以它的编纂出版为标志,中国民间故事的形象将不再残缺星碎、模糊不清。 关于关系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心组织实施、全面开拓创新》中即已作过明晰的阐释:“‘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同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承办的民间文化工程。‘抢救工程’是‘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继承与延续,也是对‘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拓展与深化、发展。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其抢救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精神是一致的。在文学意义上,‘抢救工程’是对‘三套集成’的范围扩充,增加了史诗、民间叙事长诗;在艺术意义上,‘抢救工程’增加了民间工艺美术,为‘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中缺少的相关部分作了‘补天’;在文化意义上,‘抢救工程’把‘民俗文化’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力求一网打尽,理清了民间文学与民间艺术存在基础的关系。在‘抢救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将最终完成‘三套集成’工作的遗留问题,不仅争取出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还将对历时20年的‘三套集成’进行总结、评奖,并探讨有关资料的活化与应用问题。” 也就是说,在最初的创意之中,周巍峙主席所主持的“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工程之组成部分“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县卷本是拟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以《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的形式加以编纂出版的。后来,由于经费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改弦易辙,决定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歌谣、谚语、史诗、民间叙事长诗等则留待今后再相机启动编纂出版。显然,《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并不是平地起高楼,也不是刻意另起炉灶,它基本属于“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资料的系统编纂出版。 关于原则 在2004年3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推动会议”上,我受主席团的委托,作了《用优异的成绩编好(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报告,对编纂出版这部“全书”提出了以下原则:1.分批实施、推进,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部编纂出版任务;2.示范本先行,先编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及湖北省当阳卷示范本;3.对未编过县卷本的地区进行普查并编纂县卷本;4.对已编纂县卷本但未作过普查的地区进行普查,以补充原有县卷本资料;5.对已作过普查并编有县卷本的地区进行补充调查,以丰富原有文本;6.对已有少数民族文字县卷本进行翻译并补充有关资料,以编成汉语县卷本;7.制定体例及出版方案,进行统一编纂及集中出版;8.成立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领导小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领导此项工作。虽然进度不一,但一年多来这项工作始终是按此原则实际进行的。 关于动机 我们的最初动机是:1.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当然包括对民间文学的抢救,抢救性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2.大量的信息表明,由于种种原因,从1984年起被搜集到的民间文学资料正面临着各种厄运:或佚失无存,或藏诸私家,或变卖造纸,或鼠啮虫蛀,或风雨侵蚀,必须加大对它们的再抢救:3.通过《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为日后编纂出版《中国歌谣全书》、《中国谚语全书》、《中国史诗集成》、《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等积累经验,并最终完成“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各层级卷本的全部编纂出版;4.为方兴未艾的故事学、传说学、神话学及类型学、母题研究等提供最生动的资料,推动这些学科的发展进步;5.强化民间故事作品的社会应用,使之在人文精神建设、学术建设、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文艺建设、文化产业建设等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亲爱的朋友,《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摆放在您的案头并正一天天增高的今天,也正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为您祝福、供您享用的盛大节日。为了这一天,我们付出了我们应该付出的一切;为了这一天,我们为自己的正确抉择、坚定信念、审慎工作而感到自豪。 自豪,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光荣,展示了精神家园守望者的无私与智慧! 我们确信,春天的故事永远没有结束,她只会延伸为一次又一次秋天的收获。 2005年8月13日酷热中 于北京潘家园寓所 后记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浦东新区卷》即将出版之时,我们感慨万千,心情久久无法平静,没有想到在收集、整理之中,会有这么多的热心人,纷纷为我们讲述与提供民间故事稿件以及民间故事的各种信息,原本打算编辑一册的,可结果成了上下二册。 浦东虽然是一个新兴的移民地区,但是黄炎培先生的“川流不息的浦江东,沙里淘金责任重”之诗句就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民间文学的深刻内涵。随着人们社会交往的日益广泛,人员迁徙的日趋频繁,近千年来海纳百川的浦东先辈随着浦东逐步成陆的步伐,在黄浦江东的东海岸边繁衍生息,捕鱼捉蟹、制盐贩盐、守疆抗倭、春耕夏作,并在改造大自然的漫漫岁月中,与天斗、与地斗、与海斗,逐步从认识大自然之中,增强了改造大自然的决心。无论是在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的无数次的较量之中,无论是在纷争的乱世年代与人事更迭之中,无论是在日常生活的不断变化之中,还是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执著的追求之中,都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浦东新区卷》的编纂工作,是二十年前川沙县与黄浦区、南市区、杨浦区、上海县的浦东地区民间故事集成工作的延续,此项工作始终得到中共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以及浦东新区文化艺术中心、浦东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中心领导的关心和支持。2006年底成立上海《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浦东新区卷》编辑委员会时,就得到中共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文化处领导的大力支持,把编辑工作列入了工作议事日程,并给予经济上的保障。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浦东新区卷》的编委人员与有关街镇的采录人员认真负责,为了查漏补缺、深入挖掘新的传说故事,走遍了东海之滨,黄浦江畔这54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他们走访街道、社区、居委、里弄,深入乡镇、农村、村委、小组,使新挖掘的民间故事数量不断上升,有些不乏为优秀之作。 此次编辑《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浦东新区卷》全卷上下二册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从1989年印行的《中国民间文学集成上海卷·川沙分卷》、《中国民间文学集成上海卷·黄浦区分卷》、《中国民间文学集成上海卷·南市区分卷》、《中国民间文学集成上海卷·上海县分卷》以及《中国民间文学集成上海卷·杨浦区资料本》中选出民间故事、民间传说;二是从1988年川沙县三十一个乡镇以及黄浦区、南市区、杨浦区、上海县(闵行区)的划入浦东新区街镇的民间文学集成街道、乡镇卷资料本中选出民间故事、民间传说;三是1989年至2008第一季度,编委与各街道文化站、各镇文广中心新采录的民间故事。全卷共380余篇,近53余万字。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浦东新区卷》的编辑自始至终得到了上海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主任阮可章的指导和帮助,才得以使编辑工作能顺利地进行。此外,衷心感谢广大采录者们的辛勤劳动,感谢周坚强、周敏法、娄国强、徐金安、黄大鑫等同志为编委会提供了有价值的新老照片,感谢浦东新区中华职业教育社、浦东新区文学协会、文史学会的领导与有关人士的帮助以及真优美电脑服务部为本卷提供的打印、绘图等方面的服务。 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本卷难免有许多谬误及疏漏之处,敬请有关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浦东新区卷编委会 2008年10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