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太阳雪(舞蹈艺术家王举的传奇人生)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胡夏娟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王举,男,中国舞协荣誉理事、黑龙江省舞协副主席、黑龙江省人大代表,民盟大庆市委副主委。荣获黑龙江省第三届德艺双馨文艺家、全国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代表。1954年1月出生于吉林省桦甸县。提出了现代中国舞的艺术主张,40年创作出了270多件舞蹈作品、12部舞剧和舞蹈诗剧,其作品从讲诉故事到抒发浪漫主义情怀,从关注释放人性到书写科学的时代内涵。他为舞蹈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胡夏娟的《太阳雪(舞蹈艺术家王举的传奇人生)》记录了中国著名的舞蹈编导家王举先生六十年的艺术生涯。讲述了王举如何从艰苦年代里的一个孤儿成长为一名推动中国舞蹈事业发展的艺术家的辉煌历程。本书共20万字,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了王举舞蹈艺术理念的特质,生动阐释了舞蹈与存活、生长、情感、人性、精神、自然、民族、生态、国家、时代等方面的关系。每一章都配有一张黑白版画,如庄树波的《秋实》、靳程伟的《动力》、陈彦龙的《蓄势待发》(2009年黑龙江发展成就大型美展金奖),用绘画的手法来凝练王举的艺术思想。

内容推荐

胡夏娟的《太阳雪(舞蹈艺术家王举的传奇人生)》记录了中国著名的舞蹈编导家王举先生六十年的艺术生涯。讲述了王举如何从艰苦年代里的一个孤儿成长为一名推动中国舞蹈事业发展的艺术家的辉煌历程。本书是一部人物与残酷命运相抗争的文学传记,是一幅展示现代中国舞发展壮大的美丽画卷,更是一曲彰显人性光辉和人类思想的历史之音。

目录

序 言 大荒的太阳——王举印象

第一章 黑土地

 腊月初八

 孤儿院的日子

 困苦中生长

 火烧作业本

 省艺校的涅槃

第二章 前郭县的巴特尔

 组建第一支舞蹈队

 在坚持中训练

 自制舞蹈练功鞋

 一曲生命之舞

 乌兰图嘎的逃生

 到大庆去

第三章 大荒的太阳

 油田大会师

 我爱萨日朗

 海拉尔前线

 天 雨

第四章 关东女人

 暖 冬

 样板戏短训班

 遇见了幸福

 家长姐姐

 我的老哥

 关东女人

第五章 绿色生命

 雪映深情

 牧人之子

 绿色生命

 油 娃

 高山流水的兄弟

 保护家园的舞者

第六章 高梁魂

 躁动的红高粱

 不拘一格用人才

 我就是要高粱的“魂”

 “魂”惊四座

 功夫在舞蹈之外

第七章 嘎子

 大庆艺术学校

 梦姐

 别样的生命之美

 12个孤儿的干爹

 只要你们过得好

 感动在美国杨百翰

第八章 龙在北方

 坐着火车去内蒙古

 雪困嘎仙洞

 太阳神契丹

 盛世金源

 为浴火重生而舞

 欢乐的达斡尔青年

第九章 经典永恒

 北方大辫子

 东北大烟袋

 女人纳鞋底

 香港回归颂

 常回家看看

 亚洲雄风

第十章 鹤鸣湖

 落泪的天空

 一封联名告状信

 大庆所向何方

 从《鹤鸣》到《鹤鸣湖》

 中国版的《天鹅湖》

 湿地文化

第十一章 绽放的生命

 火车上的巧遇

 大爱在传递

 佳木斯的茉莉花

 大美在人间

 中国“突出贡献舞蹈家”

 流泪的获奖者

后 记命运很小,生命很大

试读章节

孤儿院的日子

办完妈妈的丧事,夜里,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像是妈妈在心碎地哭泣,即使魂飞九天,依然放不下世间流着自己骨血的这四个小儿女。

“小举,跟大姐走吧。日子是艰苦了些,可好歹咱们都在一起。”已经出嫁的大姐桂霞边用衣袖抹着眼泪,边强撑着拿出一个大姐的坚强,这个家无论如何也不能倒了。

王举摇了摇裹卷着太多哀伤的脑袋。他知道姐姐一家已经挣扎在生存的边缘,自己不能再给大姐施加一丁点的重量。

“那让小妹跟着我吧。”二姐桂敏接着提议,没有了小妹的牵绊,弟弟活下来的希望就能多一些。

在那样一个生活艰难的年代,饿死,就像干旱一样,成为标志鲜明的天灾烙印。在天真无邪的童年,正是活蹦乱跳的岁月,可是,多少孩子骨瘦如柴,无力地倚躺在门槛上,饿得眼冒金星,苟延残喘地听任上天的生死定夺。活下来的,继续着或喜或悲的人生;躲不过的,生命便急急收场,灵魂钻人泥土,贪婪地吸食着还未被人刨掘和抢夺的营养。

如何能让弟弟存活下来,好让远在天堂的父母安息,是两位姐姐首要考虑的。

王举再次摇了摇头,把正在熟睡的妹妹抱得更紧了。贴着妹妹温热的小身体,望着妹妹还带着隐隐微笑的脸蛋,王举觉得自己拥抱的不仅仅是自己唯一的妹妹,更是父母生命延续的寄托,这是父母遗留给自己的最重要的财产,自己要尽力保护好这个小生命,不让妹妹受到任何伤害,哪怕付出自己的生命,王举也要把妹妹留在身边。有妹妹在,再漆黑的日子,也能看到光亮。

“要不去孤儿院吧,那儿跟家一样,”煤矿领导刚吐出这句话,就充满怜悯地叹了口气,“哎,可怜的娃。”

家是什么?王举回答不上来,但是王举知道,妹妹在,家就在。

父母的相继离世,让王举过早地学会了面对和担当,也让王举开始有了接近成人的想法,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尽管,王举非常需要一个温暖的家,可是,王举不想成为任何人的负担,哪怕是自己的亲姐姐。

王举抱着妹妹,走向了那个被煤矿领导界定为家的孤儿院,那里也许是王举和妹妹能活下去的唯一的地方。

推开孤儿院那扇断裂变形的篱笆门,王举的手触电似地颤抖了一下。矿上的伯伯说,这里和家一样好。既然是家,那就会有热腾腾的汤水,有亮堂堂的煤油灯,有可以看到太阳的窗户,还有会笑的妈妈。当“妈妈”这个词在王举的脑海里弹跳的时候,他瘦削的嘴角清晰地抽动了几下。王举仿佛听到了妈妈熟悉的脚步声,仿佛下一秒妈妈就会出现在自己的视线里,站立在门槛里,挥动起手臂,慈爱地高喊:“小举,快点抱妹妹进来。”

王举就这样定定地站立在篱笆门口,望着院子里一直紧闭着的屋门,年仅9岁的小王举尝到了眼泪流在心里的滋味,酸涩,潮湿,还夹杂着隐隐的疼。

妹妹趴在王举的肩头,两只小手紧紧地勾着哥哥的脖子,仿佛自己一松手,一种很安全的感觉就会消失。尽管这一幕不会在王岩的记忆里留下零星的痕迹,但眼前全然陌生的环境,让王岩像一只受到惊吓的小猫一样,蜷缩在哥哥的怀里。王举把一个瘪瘪的包裹放在地上,学着妈妈的动作,轻轻拍了拍妹妹,安抚着妹妹:“岩岩不怕,有哥哥在。”

这是一间低矮昏暗的房子,一张大炕盘踞了房间大部分面积。纸糊的窗户上已经被捅破了好几个奇形怪状的洞,地面上散落着纸屑和鞋子,同样凌乱的还有正在追逐打闹的二十多个孩子。

一个鼻涕流到嘴边,又立即被吸回去的男孩,瞥了王举一眼,就又伸出细长的舌头,继续舔舐着手里捧着的稀薄的糖纸。煤矿上的孤儿院里又多了两个孩子,就像是塔克拉玛干沙漠里又多了两粒沙,不会引起超过一秒钟的好奇和围观。

“哇!”一个瘦得像干柴的女孩,被一个比她高一头的男孩子推倒,坐在地上,委屈得大哭了起来。即使是这样撕心裂肺的哭喊,也没有减弱其他孩子嬉闹的兴致。

……

P8-9

序言

初识王举导演的名字,最早在上世纪90年代的《舞蹈》杂志上。那时我还小,王导年长我整十岁。但,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

记得看到杂志上图文并茂的《大荒的太阳》,很炫目的色彩,很刺激的情感,很抓心挠肝的动态,让人很有心灵的悸动!于是在心中谙熟了王导,并开始深刻地烙印下他。

日久天长,寒来暑往。和王导一同出没于各种场合、环境,相识了、熟悉了,慢慢的,相知了。领略了他神采飞扬的东北秧歌,感悟了他洒脱率性的动作观念,会意了他汪洋旷达的黑土激情,动觉了他蒸腾不尽的生命意识。

直到新千年后的某一天,王导盛情,诚邀我合作一部舞剧。我受宠若惊地答应,并全心全意地完成了创作任务,我们合力推出了舞剧((鹤鸣湖》,我才算真正接近了他,相对深入地了解了他:一个真正的舞蹈艺术家,融北方男人的骨气、舞蹈家的秀气和灵气于一身的人。这,既见于他的舞蹈,更见于他的人格。

年初,王导再次约我,见面时交予我一部书稿——《太阳.雪》,是一位年轻作家为他做的传记。他诚邀我为之作序。我惶恐了,愕然了,也感动了!一来,我辈晚出后学,岂敢信口雌黄;二来,王导资深大德,需仰视才见,岂能任意文章。然王导重友尚义,鼎力相荐。我等只得斗胆,但内在的忐忑始终不已。

相信这是目前最完整的一部叙述王导艺术与人生的传记了。文字从他的“发生”写起,囊括了一切最有感染力的“王举事件”——那鲜为人知的苦难童年、砥砺不辍的青春印记、追风赶月的创舞造诣、雪野阳光的朗照心情、踌躇满志的艺术积累、坚如磐石的生命信念……一份激流勇进的艺术履历,一个豪迈励志的精彩人生!活力伴着智慧,勇气透着才华;始终的正能量,一贯的求索。

但,我对这部书有点不满足,因为在我的心目中,王导不仅是个艺术家、痴心不改的舞蹈名宿,更是一个痴情满怀、内心极为柔软的性情中人。为舞蹈,他爱到无怨无悔,不分春夏秋冬;王导更是个情痴的人,他把爱赋予了舞蹈,舞蹈也还给了他真正的爱人。这方面,传记的篇幅和力度似乎都显纤弱了些。但,无伤大雅!

我敬重王导,因为他外朗慧中、天然洒脱的气质,因为他高天厚土、收放磅礴的创作,因为他痴心不改、倾心不二的艺境,因为他真诚相待、敢作敢为的性情。我仰慕他的艺术爆发力,我钦佩他的艺术表现力,我更赞美他,为人的坚韧、自立、善良、豁达。他是茫茫雪野中一个欢呼雀跃的舞蹈精灵,他是白山黑水问一个拨动生机的舞蹈因子,用自己舞动的光芒把雪域照亮,用自己生命的光芒把人心滋养。

遍览舞蹈中的东北大平原,王导堪称‘‘大荒的太阳”!

罗 斌

2014年7月于北京

(罗斌,中国舞蹈协会党组副书记、秘书长、博士生导师)

后记

我从来都不曾想到,拄着双拐的我今生会与舞蹈结缘,并且还要用我的文字去勾勒一位舞蹈艺术家的生命线条。

2013年6月,一位来自哈尔滨的儒雅男士来到了我的家乡——古都邯郸,男士叫贾德俊,从前是某媒体的资深记者,现在一家投资集团工作,受王举的委托,物色能为其书写传记的作家。经过我的恩师张大诺老师的引荐,贾德俊找到了我。一番真诚的交流过后,他说:“就你了,你就是我要找的人”。一场原本带有试探性质的考察在随意、友好、信任的气氛中转化为了一锤定音。得知要为中国一位著名的舞蹈编导家写传记,心里的喜悦自不会少。我相信,勇敢地承担起写作的责任,积极全面地搜集素材,对每一个问题都认真地思索,再加上有条不紊地伏案写作,一定能给信任自己的人交上一份很用心的答卷。

7月13日,我第一次奔赴大庆,对王举老师进行采访。行程确定后,贾德俊就早早给我预定了机票。在飞机舱里刚要关手机,一条短信跳到眼前:“夏娟,读了你的自传体小说《追逐太阳》,看你在读大学期间,有那么多同学都背你去教室上课,这次我专门给你订了机票,就相当于我把你背入蓝天吧。”读完他的话,我鼻头一酸,20年前那个没有上过一天学、每日只能坐在家门口小板凳上、无法迈开双腿行走、只能与孤独和寂寞为伴的女孩,今天居然圆满完成了硕士研究生的学业、成为一名高中心理教师、获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励志自传、被他人发现并开始写人物传记的作者。许多的前行都是扶着疼痛的臂膀,所有的进步都躲不开坚强,只要心中种满关于明天的希望,再泥泞的泥土里也会开出花儿的芬芳。记忆里那个曾经柔弱的女孩已经开始用最美的微笑来照耀她所走过的每一个足迹。

大庆,石油,铁人,磕头机、采油树、狗皮帽、羊皮袄、湿地、芦苇荡,这些曾经在书本和网络里阅读过的词汇,竟有一天真实地呈现在我的眼前。而这一切都要感谢舞蹈。

酒店的门开启,一位个子不高、身材匀称、面容亲切、气质脱俗的先生早已等候在这里,至此,心中关于一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的所有猜测都变成了面对面的感知。王举老师如一朵高雅的白云,让人所有的感官都能自动处于最轻松的状态。两个素未谋面的人之间的那种陌生感和距离感顷刻如风烟散去,弥漫在心底的是一份如家人般的随意和自在。

来到大庆的第二天,对王举老师的采访便正式展开,在王举老师淳澈的声音里,我带着尊敬、好奇和虔诚的心情,徐徐打开了一位舞蹈编导家的生命大书。

“夏娟,我让德俊选择你来写这本传记,是因为你有着与命运相抗衡的品质,只有经历过苦难,才能真正理解另外一个从苦难中走出的生命,所以,我选择了你。”即将60周岁的王举老师认真地对我解释着,但从王举老师优雅的神情里,我还是无法完全理解他提及的‘‘苦难”一词的重量。13天的采访即将结束,王举老师建议我去采访一下他的妻子郭颖,一位和他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女人。来到王举老师家里,一种古朴、深邃、厚重的艺术气息充斥在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各种节目磁带、光盘、获奖证书和奖杯奖牌在无声地诉说着王举老师所走过的艺术人生。凉爽的风穿过南北通透的房屋,我和郭颖阿姨相对而坐,在并不炎热的午后继续搜集着关于王举老师过往岁月的点点滴滴。

五个多小时的采访里,我终于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个艺术家所走过的路上究竟横亘着多少辛酸和不易。莲花虽然美丽,但当人们伫立在水边欣赏花儿的迷人姿色时,又有多少人能知晓这份光鲜亮丽之下又包裹着怎样的苦涩。

听着郭颖阿姨的叙述,我拨开了往事的表皮,看到一副这样的画面: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个守着空巢的背影耸动着疲累的肩膀,在发出无声的痛哭。原来,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在享受极致荣光的同时,也承受着难言的疼痛。只不过,艺术家把疼痛折叠起来,留给自己独自舔舐,外人看到的就只有艺术家的夺目光芒了。平凡与卓越之间,有时只差一份耐詈力.  伴着金秋的凉爽,我开始了书稿的正式撰写,但一次又一次,我敲击键盘的手指在颤抖,一回又一回,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任泪水在我的脸上奔流。我曾不止一次地询问着自己,为什么我会在别人的故事里心痛不已?为什么王举老师所经历的那些苦难,我可以如此强烈地感同身受?为什么当王举老师创作出一部又一部彰显人性光辉的作品时,我是如此地受到震撼?原来,作为一个最基本的生命存在,有许多东西是共通的。你的艰难里有我跌倒过的痕迹,你的崛起里有我爬起时的勇气,你的坚持里有我一如既往的执着,你的博大里有我包容整个生命的张力。在这一刻,我突然明白了王举老师选择我的理由。

在王举老师的生命流程里,我懂得了如何在风雨飘摇中加固生存意识的根基,生命当如野草,纵使被燃烧成灰烬,春风吹来时,依然不辜负上天赋予的这一身碧绿;我明白了纵使具有过人的天分,也当脚踏实地地积累成功的条件。天才与勤奋犹如胡琴的两根弦,只有二者兼具,才能拉奏出最悦耳的生命乐章;我学会了真正的宽容不仅表现在对待近亲故交,更表现在面对与自己对立的人群时,也依然能换位思考,这种善于跳出自我的视角,让思维具有了灵活性和开阔性,最终促使了成功的获得;我更加感受到一个人要想完成自我实现的高级心理需求,一定要把眼光放在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整个世界、整个时代的宽度、深度和高度上,当我们的行为能让更多的人获益,我们自身的潜能被激发出来的动力越足,我们达到自我实现的几率就越大。而当我们获取自我实现时,我们的自我价值感也会呈现出最佳状态,从而推动我们对自己的生命存在产生最大的满意感。生命其实就是对自我存在的感知。

我们的手掌太小,只能握住几根细细的命运线,但是当我们的手掌摊开时,和我们互动的将是整个世界。选择之后坚持,坚持之中思索,思索过后修正,取得和自己的禀赋相当的成功也就不足为奇了。心灵仿佛一根弹簧,痛苦和幸福位于弹簧伸缩的两极,对痛苦的承受力有多大,对幸福的体验力就有多大。况且,生命是减弱痛苦影响的过程,而并非彻底消除痛苦的过程。真正的强者,不是能体验多少的快乐,而是与每一种生命的际遇都能风度翩翩地握手言和。

太阳和雪原本是自然界里的两种自然现象,但是在王举老师的生命里,太阳和雪无处不在、无时不存。一个人对外部环境的感知,都是其内心世界的投射,王举老师如此钟情于太阳和雪,那么王举老师的内心深处一定具有太阳和雪的本质属性,那就是博大、温暖、力量、希望、纯净、静默、给予、无私。所以,此书定名为《太阳·雪》,既提炼了王举老师的心灵世界,也铺展了强者力者的生命主线。我期待着《太阳·雪》能像白雪一样降落在朋友们心灵的田野里,升起一份宁静,沉下一息浮躁,让我们的眼睛能看到更多生命的纯净和美好,同时也期待《太阳·雪》能像一轮及时升起的太阳,给需要温暖和光明的朋友捎去一盒盛满阳光的礼物,在每一个灵魂蜷缩的时刻,都能感受到一种心灵不再孤独的力量。

一朵花的盛开需要阳光、雨露、养分、空气等的默契配合,而《太阳·雪》的顺利问世,离不开我的家人、单位领导、众多老师和朋友们的真诚支持和帮助。为了保证我的创作时间,家人揽过了一切生活琐事。临漳县一中的张合清校长为我提供了适宜写作的工作环境,同时我还可以灵活安排工作时间,在张校长的管理理念里,文学和工作并不冲突。感谢恩师张大诺为我所做的引荐,我才拥有了创作《太阳·雪》的机会。哈尔滨人民检察院反贪局王申来局长以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厚的学识修养、崇高的人品道德,让我明白如何才能成长为一位优秀的作家。感谢贾德俊兄长安排我的行程食宿、东北石油大学的安立勇教授声情并茂地讲述。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的乔良老师让我了解到一位有隋有义的王举老师。郭颖阿姨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从郭颖阿姨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东北女性勇于牺牲的精神和宽容善良的胸怀。此外,还要感谢于旋阿姨、王铎、张天赐、朱瑞航等给予我的真诚帮助,感谢丁传红姐姐为我审查书稿所付出的辛苦,最后还要感谢所有给予我鼓励和默默陪伴的朋友们。

在《太阳·雪》完稿的幸福时刻,好想为你们纵情高歌一曲,唱出你们所赠予我的所有人世间的美好。

春天来了,所有的寒冷都将褪色,天地之间换上了一种绒绒的暖色调,正如一个新生事物——《太阳·雪》的到来。

胡夏娟

2014年5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8: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