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精)
分类
作者 樊杰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文本

第一章 综合评价

 第一节 评价地域范围

 第二节 核心结论

 第三节 技术路线和方法

 第四节 资源环境基础评价

 第五节 产业发展导向评价

 第六节 重建分区

 第七节 政策建议

第二章 基本情况

 第一节 区域概况

 第二节 灾情概述

第三章 地震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指标项(或要素)计算方法

 第三节 评价结果

 第四节 结论与建议

第四章 次生地质灾害评价

 第一节 芦山地震灾区地质灾害发育背景

 第二节 地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案

 第三节 地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

 第四节 地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影响范围及避让区划定

 第五节 地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危险l生趋势分析

 第六节 结论与建议

第五章 工程和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综合工程地质分区评价方法体系与算法

 第三节 芦山地震灾区单因素指标分析

 第四节 芦山地震灾区综合工程地质分区评价

第六章 用地条件评价

 第一节 地形条件评价

 第二节 土地资源评价

 第三节 用地条件评价

第七章 水资源适宜性评价

 第一节 河流水系

 第二节 水资源与水资源利用

 第三节 水资源支撑能力评价

 第四节 重建水资源适宜性评价

 第五节 结论与建议

第八章 生态环境评价

 第一节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

 第二节 环境容量评价

 第三节 生态保护区

 第四节 结论与建议

第九章 人口和居民点分布评价

 第一节 灾区人口分布特征

 第二节 灾区居民点分布特征

 第三节 重灾区和极重灾区城镇重建类型与人口容量

 第四节 建议与对策

第十章 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评价

 第一节 基础设施现状及灾后影响

 第二节 评价指标内涵

 第三节 评价指标选取依据与原则

 第四节 评价指标体系与计算模型

 第五节 灾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分析

 第六节 重灾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分析

 第七节 结论与建议

第十一章 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

 第一节 发展旅游业的必要性分析

 第二节 旅游业发展现状与损失评估

 第三节 旅游资源数量与开发评价

 第四节 未来旅游业布局前景

 第五节 结论与建议

第十二章 工业布局导向评价

 第一节 灾前工业发展与区域格局

 第二节 灾后重建工业基础条件评价与产业选择

 第三节 结论与建议

第十三章 农业地域类型划分

 第一节 地域类型划分依据

 第二节 地域类型划分方案

 第三节 不同类型区农业发展条件及方向

 第四节 农业发展模式

第十四章 灾损遥感监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房屋建筑受损遥感监测

 第三节 次生灾害分布遥感监测

 第四节 基础设施受损遥感监测

 第五节 农田、林地受损遥感监测

 第六节 结论与建议

第十五章 总体集成

 第一节 目标与准则

 第二节 重建分区

 第三节 可承载人口规模测算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表册

表2-1芦山地震灾区分县基本情况一览表

表2-2芦山地震极重灾区、重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分区方案统计(乡镇单元)

表2-3芦山地震极重灾区、重灾区地质灾害避让区面积与人口统计(乡镇单元)

表2-4芦山地震极重灾区、重灾区人口集聚区分类和可承载人口规模统计(乡镇单元)

表2-5芦山地震灾区震前地质灾害点及其危害统计(区县单元)

表2-6芦山地震灾区震前震后地质灾害点统计(区县单元)

表2-7芦山地震灾区高危险性地质灾害点分析结果(乡镇单元)

表2-8芦山地震极重灾区、重灾区震前与震后地质灾害点统计(乡镇单元)

表2-9芦山地震灾区崩塌危险性评价结果(乡镇单元)

表2-10芦山地震灾区滑坡危险性评价结果(乡镇单元)

表2-11芦山地震灾区汛期泥石流危险l生评价结果(乡镇单元)

表2-12芦山地震灾区地质适宜性评价结果(乡镇单元)

表2-13芦山地震灾区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乡镇单元)

表2-14芦山地震极重灾区、重灾区次生地质灾害避让等级划分

表2-15芦山地震灾区地形高程分级评价结果(区县单元)

表2-16芦山地震灾区地形坡度分级评价结果(区县单元)

表2-17芦山地震极重灾区、重灾区土地利用现状(行政村单元)

表2-18芦山地震一般灾区土地利用现状(乡镇单元)

表2-19芦山地震极重灾区、重灾区适宜建设用地分级评价结果(行政村单元)

表2-20芦山地震一般灾区适宜建设用地分级评价结果(乡镇单元)

表2-21芦山地震灾区重建水资源适宜性评价结果(乡镇单元)

表2-22芦山地震灾区退耕地面积统计(乡镇单元)

表2-23芦山地震极重灾区、重灾区退耕地面积统计(行政村单元)

表2-24芦山地震灾区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结果(乡镇单元)

表2-25芦山地震灾区人口统计结果(乡镇单元)

表2-26芦山地震灾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评价结果(区县单元)

表2-27芦山地震灾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评价结果(乡镇单元)

表2-28芦山地震灾区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结果汇总表

表2-29芦山地震极重灾区、重灾区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乡镇单元)

 第三部分 图集

图3-1芦山地震烈度和震中位置

图3-2规划区位置图

图3-3规划区概貌

图3-4分区方案

图3-5断裂带密度

图3-6震前震后灾害点分布

图3-7灾害点密度

图3-8地震地质评价

图3-9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

图3-10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

图3-11崩塌灾害危险性评价

图3-12避让区范围

图3-13地质灾害危险度(自然单元)

图3-14地质灾害危险度(行政单元)

图3-15高程分布

图3-16坡度分布

图3-17土地利用现状

图3-18耕地分布

图3-19建设用地分布

图3-20林地分布

图3-21草地分布

图3-22建设用地条件评价(自然单元)

图3-23建设用地条件评价(行政单元)

图3-24水系

图3-25河网密度

图3-26供水条件评价

图3-27生物多样性重要性评价

图3-28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图3-29水源涵养重要性评价

图3-30退耕地分布

图3-31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

图3-32分乡镇人口密度(2012年)

图3-33乡镇人口规模

图3-34乡镇城镇化水平分布(2010年)

图3-35灾区分村社人口规模(2012年)

图3-36重灾区规划人口规模与重建类型分布

图3-37交通现状

图3-38电网分布

图3-39交通设施支撑能力评价

图3-40水利设施支撑能力评价

图3-41能源设施支撑能力评价

图3-42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评价

图3-43优良旅游资源分布

图3-44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

图3-45旅游开发布局示意图

图3-46区县GDP和人均GDP分布

图3-47人均社会消费品总额

图3-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

图3-49第二产业从业人员规模和比重

图3-50水电站现状

图3-51T业同区现状

图3-52工业增加值分布

图3-53工业发展战略指向

图3-54农民年均纯收入

图3-55乡镇财政收人水平

图3-56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

图3-57极重灾区、重灾区综合工程地质评价

图3-58极重灾区、重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分区详细方案

图3-59芦山县灾后恢复重建分区

图3-60雨城区灾后恢复重建分区

图3-61天全县灾后恢复重建分区

图3-62名山区灾后恢复重建分区

图3-63荥经县灾后恢复重建分区

图3-64宝兴县灾后恢复重建分区

图3-65邛崃县灾后恢复重建分区

图3-66芦山县人口集聚区精细评价图(一)

图3-67芦山县人口集聚区精细评价图(二)

图3-68雨城区人口集聚区精细评价图

图3-69天全县人口集聚区精细评价图

图3-70名山区人口集聚区精细评价图

图3-71荥经县人口集聚区精细评价图(一)

图3-72荥经县人口集聚区精细评价图(二)

图3-73宝兴县人口集聚区精细评价图(一)

图3-74宝兴县人口集聚区精细评价图(二)

图3-75邛崃县人口集聚区精细评价图

图3-76芦山地震灾后航空高分辨率遥感重点监测范围

图3-77芦山地震芦山县城遥感监测(2013年4月20日)

图3-78芦山地震宝兴县城遥感监测(2013年4月20日)

图3-79芦山地震雨城区遥感监测(2013年4月20日)

图3-80芦山地震天全县县城遥感监测(2013年4月20日)

咨询报告

工作日记

资料清单与部门座谈要点

媒体报道

后记

补记

内容推荐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和重建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和依据。通过地震地质条件适宜性、次生地质灾害易发性、工程和水文地质条件、用地条件适宜性、水资源适宜性、生态环境、人口与居民点分布格局、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等指标的综合分析,划分“灾害避让区、生态保护区、农业发展区和人口集聚区”4种重建分区类型,确定灾区可承载人口总规模,划定适宜人口居住和城乡居民点建设范围,提出“整体可承载,县内可安置,局地需调整:双防并重,安全第一;就地重建为主,异地搬迁为辅;发展绿色经济,优化产业布局;科学区划,重建家园”的总体判断。

《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精)》可供受灾地区和支援灾区重建的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关心和参与灾区重建的专业人士参考,也可供区域规划、城市规划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专业研究人员和相关专业学生参考。

《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精)》由樊杰编著。

编辑推荐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和重建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樊杰编著的《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精)》分三部分,内容包括文本、表册、图集。本书可供受灾地区和支援灾区重建的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关心和参与灾区重建的专业人士参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4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