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虎将宋时轮/红色记忆系列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宋崇实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宋时轮,新中国开国上将。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所部军纪严明,擅长阵地攻防,被敌人誉为“排炮不动,必是十纵”。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和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和中央军委委员。在中共第十二、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91年在上海病逝。《虎将宋时轮》一书由其女儿宋崇实女士编写,回顾了宋时轮将军的传奇一生。

内容推荐

《虎将宋时轮》由宋时轮将军的女儿宋崇实女士搜集、整理各方资料编写而成,讲述了父亲成长、学习、战斗、生活的一生,对宋将军一生中重大的事件、战斗情况作了具体、精彩的介绍,有详有略,图文结合,在读者眼前展开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对喜欢军事历史及研究宋时轮将军战斗生平的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青少年继承、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品格及无私、无畏的革命主义精神具有重大教育意义。

《虎将宋时轮》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故乡醴陵

第二章 贫困的磨炼

彭泥冲的友伢子

忘背《三字经》

牛尾巴上燃鞭炮

教训地主的儿子

与小老虎同眠

第三章 学生时代闹革命

北联高小参加反帝爱国运动

县立中学发起“社会问题研究社”

敢禁吸鸦片

向剥削者挑战

第四章 抱定军事救国

错投吴佩孚教导团

报考陆军讲武学校

辗转入黄埔军校

第五章 铁窗烈火熔炼

熊雄的教诲

坚持狱中斗争

董竹君的资助

第六章 创建萍醴边区游击队

与哥哥决裂

组建“黑杀队”

赴“鸿门宴”

一路诸侯

第七章 金戈铁马当红军

红35军参加苏区第二次、第三次反“围剿”

率独立第3师打土围、拔白点、参加水口战役

红21军参加苏区第四次反“围剿”

对反“罗明路线”的质疑

第五次反“围剿”,助陈毅敌后袭扰

红军大学遇“左倾”,被开除党籍

受欢迎的红军大学教员

第八章 徒步走完长征路

保卫遵义会议

红军不是太平军

追随主力红军

第九章 毛泽东信任宋时轮

放下包袱任作战科长

直罗镇战役告捷

为红15军团建设作贡献

第十章 驰骋陕甘宁边区

东征战役 宋支队战斗在吕梁

红30军军长和政委的情谊

接替刘志丹,横扫陕边500华里

冲在山城堡阻击战前沿

正确看待“西安事变”

第十一章 打日寇英名载史册

挺进雁北抗日

破袭战,宋支队威名扬雁北

创建雁北抗日根据地

组成第4纵队

参加冀东暴动

平原作战受阻,回平西

第十二章 情洒圣地延安

马列学院的学生生活

延安整风自揭痛处

在延安窑洞里结婚

赴山东参加津浦战役

深入虎穴,说郝鹏举反正

第十三章 北平军调部

执行处处长抓情报

解决“四·三”事件

遭暗算机智脱险

拍案而起,怒斥美方代表

第十四章 能攻善守的第10纵队

组建第10纵队

是山高还是人高

以少胜多泰安大捷

排炮不动,必是10纵

看着别人流血,比自己流血还难受

“围魏救赵”

桃林岗阻击战

严格要求亲戚

只许胜不许败

济南战役主攻

带4个警卫员,换回敌军1个团

首长听警卫员的

徐东阻击战

鲁楼阻击战和活捉杜聿明

第十五章 第9兵团显神威

渡江战役第一船

瓷器店里打老鼠

淞沪警备区司令

准备解放台湾,送“瘟神”

一家人团聚在上海

情动陶勇副司令员

第9兵团提前秘密赴朝

首创歼灭美军一个建制团

第五次战役后转入战略防御

与战士同生死、共患难

第十六章 南京总高级步兵学校育桃李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领导权

把握办学方向

“干在孝陵卫,死葬紫金山”

一切以教学为中心

培养自己的教师队伍

编写自己的教材

发扬我军优良传统

规划校园建设、关心师生生活

实事求是,反“教条”说

母亲是贤内助

父母严格管教我们

第十七章 军事科学院创科研

我军第一代条例、条令的诞生

分管外军部

编写《战役学》

在北京安家

去黄山农村体验生活

“华野四参座”大漠聚首

“文化大革命”疾风知劲草

“送”政委保护老同志

拨乱反正既往不咎

受命中央军委教育训练委员会主任

建立运筹所,迈向现代化

第一部《军制学》问世

义不容辞撰写《叶剑英传略》

暮年负责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主要研究课题

狠抓科研方法和培训研究员

退下来的是个人,前进的是党的事业

保持清正廉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带头移风易俗简办丧事

继承父母的遗愿

年表

试读章节

错投吴佩孚教导团

1923年,父亲由于反对学校杨人杞(杨东箸)贪污,被开除学籍。这次打击非常沉重,他很痛苦,流浪于长沙,好不容易才找到通俗报馆的校对工作,于是一面工作,一面进大麓中学读书。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进入了军阀割据的北洋政府时期。袁世凯、黎元洪、张勋、段祺瑞、徐世昌、曹锟、张作霖、吴佩孚……一个个风云人物跑马灯似的在中国政治舞台上闪过,这时父亲也在考虑着未来的出路。天真的父亲以为只要把军事学到手,带了军队就可以解决一切,可以扫除社会的一切黑暗恶势力,迎来灿烂光明的新世界,于是他就到吴佩孚教导团去当学兵。有一次教练单杠时,因姿势不准确,遭教练拳打脚踢,以致受伤吐血住院。父亲深深体会到了吴佩孚军队中的野蛮风气太厉害,无法忍受,产生各种各样的怀疑,觉得孤掌难鸣,结束了不到两个月的军事生活,逃回长沙。父亲由旧日同学帮忙,靠教补习生挣钱以继续读书,同时继续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社会活动。

报考陆军讲武学校

1924年初春,父亲得知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的军政部长程潜是醴陵人,兼任陆军讲武学校校长,派柳漱风来醴陵,为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招生。父亲认为这也许是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遂与左权、蔡升熙、邓文仪、张际春、左际棠、何元淮等20多人在状元洲商议好,秘密前往报了名,后经测试均被录取。父亲告别家乡,到醴陵县城伍家巷维新旅社,与左权等同学会合后,便踏上去广州的行程。走到汉口,他们身上的盘缠已所剩无几,若是边打工边走,定会延误到校日期,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一时间都拿不定主意。父亲经过认真考虑,决定把困难留给自己,提议把每个人剩下的钱集中起来,由专人管理,安排生活,大家继续上路,他一人回家筹款,然后再去广州。他的建议很快得到大家的一致赞成,于是,由左权、蔡升熙带着其他同学继续南行,身无分文的父亲边打工边回乡,有时甚至过着近乎乞讨的生活,历尽艰辛,回到醴陵。若不是这样回家,父亲也会像左权他们那样成为黄埔军校第一届毕业生。

过度的疲劳,使父亲染上疟疾,只得边治病边筹款。他的病时好时坏,一直拖到1925年冬,身体才基本复原。其间祖父为他操办了婚事,娶邹氏,并生一女儿,取名宋兰英,1927~-年父亲人狱坐牢时与邹氏离婚。

入冬,几个衣服褴褛的汉子来到宋家,想借些稻谷度过饥荒,大伯宋方桂没有答应,几个人带着绝望的神情离去。父亲忍不住,追出门,轻声说:“不要走,跟我来!”悄悄带他们到家屋后门口,偷偷用箩筐从谷仓里装一些稻谷交给他们。不料,父亲的举动早已引起大伯的注意,稻谷还没拿走,宋方桂已追了上来,骂道: “你这个败家崽,我要打死你!”顺势拿起身边的条凳朝弟弟砸来。父亲气急之下,抄起行李闯出家门出走了。

辗转入黄埔军校

父亲来到长沙,很快得知广州黄埔军校在湖南秘密招生的消息,立即回乡,约上好友沈天元、龙家勋一同去广州报考黄埔军校,几天后,父亲开始了第二次南下广州的行程。

由同乡李乡岭介绍,办理完毕各种手续,父亲于1926年春考取黄埔军校,被编入第五期的入伍生队。龙家勋为备取生,计划人第六期入伍生队。沈天元榜上无名,父亲劝他不要着急,准备再考,并热情指点他,改名沈仲文再次报考,终于被录取,编人第六期入伍生队。大家为此庆贺一番。从此,年仅19岁的父亲真正走上从军救国的道路。

黄埔军校是国民党和共产党第一次合作的产物,校门上写着“陆军军官学校”,因为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所以通常称为黄埔军校。1924年,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在苏联和共产党的帮助下,改组了国民党,提出了设校建军案,后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创办了新型的黄埔军校,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黄埔军校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校门两侧门柱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匾写着“革命者”。国共两党都派出了一批重要干部参加领导工作。校内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任教授部副主任,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负责各方面工作,还有苏联顾问团教官群体,教授的是当时最新式、最先进的军事技能和政治思想教育。中国共产党从各地选派大批党员、团员和革命青年到军校学习,经军校培训的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25年,广州大元帅府改为国民政府,广东各系军阀军队先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在共产党、工农群众的支持下,国民革命军进行征讨陈炯明等军阀叛军的战争,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然后北伐,要推翻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的反动统治。北伐战争取得了节节胜利,工农群众运动猛烈发展,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然而,孙中山1925年3月12日不幸病逝。

父亲人校后,军事训练各科目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不幸又染上了疟疾,加上脚气病发作,留住广州东山医院半年多时间。住院期间,由于思想进步,由张一之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病愈出院,因缺课太多,军校决定让父亲进第六期当入伍生。1927年1月,黄埔军校政治教官中共党员张庆孚介绍父亲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P17-21

序言

父亲宋时轮在军事科学院担任了近30年的副院长、院长,1991年9月17日病逝。母亲郑继斯生前是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核工业部)党委副书记、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1967年12月27日病故。

我的父母都是十几岁参加革命,为了革命的理想而给自己起了响亮的名字。时轮:代表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奔向共产主义;继斯:继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领导的革命事业,为了实现“英特纳雄耐尔”而奋斗终生。他们实现了自己的誓言,一生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惊涛骇浪,始终矢志不渝,奋勇拼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广大革命志士一起,拼出一个新中国,拼出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天地,为祖国和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无愧于自己光辉的一生。我为有这样的父母感到自豪。

父母生前都不肯写回忆录、写自传,对外一般不肯签名、题词、留影,就是有人采访他们,也总是谈别人的事迹,不谈自己,对我们子女谈的也不多。但他们的音容笑貌,却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作为女儿,我始终想追寻他们的足迹,走近他们的时代和岁月,以寄托我们的纪念和缅怀。尤其在我退休以后,这种愿望越来越强烈,于是我不断收集他们的资料。军事科学院出版的《武功文事彪炳青史——缅怀宋时轮将军》,收集了父亲的许多战友、亲朋好友、各方人士对他的回忆,解决了我采访中的许多困难。感谢军科组织和《宋时轮传》编写组、张茂林等朋友提供的资料,感谢总装汪晓庆、王萍、刘丽丽等人曾帮助修改文稿,使我在父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之时,能以拙笔写出本书,献上女儿一份怀念和崇敬。限于水平,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父亲无限忠于党和人民,无限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存,他的丰功伟绩和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永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9: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