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战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功战将战例战斗英雄战斗精神系列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苑洪山
出版社 黄河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历史是经过漫长严酷考验的、能够证明自己之所以优秀的、无法撼动的事实,其中蕴含着坚定的理念和无穷的力量,存在着百试百灵、行之有效的生存智慧。在历史发展的重大关头,用历史的深远眼光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往往能激发出新的智慧与勇气,开拓新的战略视角,创造新的历史出发点。

《战将》(作者苑洪山)是关于介绍中国战斗英雄的专著。

内容推荐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功战将战例战斗英雄战斗精神系列丛书”由军事科学院著名军事历史学家撰写。

《战将》是其中一册,采用纪实文学的写法,通俗易懂、文笔优美,适合大众阅读。

《战将》的作者是苑洪山。

目录

粟裕大将的故事

常胜大将粟裕

教导队的优等生

黄桥决战建奇功

莱芜战役出奇兵

孟良崮虎口拔牙

斗胆直陈战中原

准海战役第一功

徐海东大将的故事

窑工大将徐海东

徐海东名字的来历

与敌人裸身肉搏的猛虎将军

金寨的战斗传奇

激战周家岗

蒋介石悬赏10万大洋的将军

似虎似狐更是菩萨

三次让官

黄克诚大将的故事

敢于直言的大将黄克诚

永兴暴动

上海城郊巧脱险

舍生忘死救战友

黄克诚在阜宁

在“抢救”运动中抢救干部

为农家拾粪

保护文化精英

保康平哗变

比起彭老总,我没有委屈可言

为刘少奇平反

实事求是评价毛泽东

陈赓大将的故事

传奇大将陈赓

龙潭虎穴写传奇

坐着担架打直罗

神头岭伏击战

香城固诱伏战

榆社攻坚战

小河村直言“叫板”毛泽东

阳江围歼战

奇袭蒙自机场

开心果将军

陈赓大将的用人艺术

谭政大将的故事

“书生”大将谭政

智破宁冈新城据点

政治工作的开拓者

我们都姓“共”

谭放大将与延安整风运动

与众不同的开国大将

深入基层搞调研

萧劲光大将的故事

科班出身的大将萧劲光

初出茅庐砥中流

南京脱险

化“剿共”主力为红色劲旅

刀下“留出”的海军司令

军旅习武

组建红色“御林军”

制服土匪“钻地龙”

将军回乡改对联

旱鸭子当上海军司令

张云逸大将的故事

淳厚大将张云逸

上海滩头受重任

“炸弹队长”叙旧情

将才岂可空闲置

“鸿门宴”智擒匪首熊镐

百色起义建功勋

智歼巨匪胡凤璋

隆安智斗李宗仁

张云逸与新四军

专任新四军副军长

罗瑞卿大将的故事

耿直大将罗瑞卿

决裂封建家庭

戎马生涯始“黄埔”

罗瑞卿的“小长征”

新中国公安工作的奠基人

一夜扫除北平妓院

坚持原则力杀“功臣”

军衣可以发,但不给领章、帽徽

三次大难不死

王树声大将的故事

“神枪”大将王树声

大义灭亲为革命

商潢战役九死一生

坚守空山坝

夜袭青龙观,吓死“刘神仙”

血战剑门关

两位老总当“月老”延安窑洞结良缘

黄河飞渡甩追兵

枪炮专家主树声

心系国防,情注科研

许光达大将的故事

“明镜”大将许光达

等我打完这一仗就来

官帽山历险记

智攻八角堡,巧取榆树坪

活捉东洋兵

活擒国民党中将师长

老胡,这是我的责任

第一任装甲兵司令员

慧眼识英雄

包办婚姻包出一世真情

共产党人的一面明镜

试读章节

粟裕走出湘西,如果说也有什么遗憾的话,那便是与黄埔军校无缘。萧劲光就曾不无惋惜地说:“粟裕没有特殊的际遇,也从未有机会进过正规的军事院校。”

1927年5月,没有进入黄埔军校的粟裕,因参加常德二师学潮遭通缉被迫中途辍学,一路昼伏夜行逃到武昌,后进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教导大队,有幸成为这所“军校”的一名学兵,并做了兵头将尾的班长,由此开始了自己“学万人敌”的经历。

教导队的驻地位于武昌宾阳门外,原先是一所大学的校园,环境清幽、场地开阔。

教导队共有1000余名学兵,清一色的中共党、团员c=c‘古来征战几人回”?22年后,当毛泽东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时,学兵们已大多倒下、血洒疆场、所剩无几。

这所受到中共颇有见识的高层格外重视的“军校”,它的军事训练与政治教育都异乎寻常得严格。

一般军队或军校都是每天“三操两讲”,教导队却是“四操三讲”。

“四操”是:早晨一次跑步,上、下午各一次军事课目操练,黄昏一次军事体操。

“三讲”是:上、下午各一次政治课或军事课,晚上一小时点名训话。实际上,点名训话也是政治课或军人修养课。

或许,从这些课程里也可以找到后来李默庵、张灵甫、王耀武、邱清泉、杜聿明等不少黄埔军校学兵成为教导队学兵粟裕手下败将甚至阶下囚的原因。

每当清晨起床号一响?枕戈待旦”的教导队学兵们必须神速跳下床铺,穿衣、洗漱、整理内务。

随后便是10公里的例行长跑,目标是抢占校园外一座100多米的山头。抵达终点时,学兵们按先后次序站队,最后一名站在排尾。队长不表扬也不批评,但众目睽睽之下,后到者的尴尬与愧疚之感,自然可想而知。

粟裕早在老家时就曾有意识地进行长跑训练。教导队这一操练项目,对他来说自然是小菜一碟。

跑步完毕,休息5分钟后,学兵们重新集合,在队长带领下再一口气跑回营区,直接到饭堂进餐。吃饭的时间也是定死的5分钟。  ’

“当兵吃粮”,一般的士兵就为了填饱肚子才当兵,但教导队生活十分清苦,填饱肚皮也不容易。教官们偏偏还别出心裁,故意在饭里掺杂谷粒、沙子。

这5分钟的吃饭时间,谁也顾不上细嚼慢咽,更无法“慢工出细活”。 粟裕也就练出了吃饭的“绝活”——“速战速决”,而且几十年如一日,极少有推杯换盏、温文尔雅的时候,即便到了晚年胃肠不好,他一顿饭吃下来也不过十来分钟。

早饭后就是军事训练。教官对学兵要求也到了近乎苛刻、严厉的程度,大概传说中的黑脸包公乃至国家级特种兵训练也不过如此。一个动作不达标,就必须重做十几次,直到完全合格才能开始下一个动作。有时候,一个排乃至一个连都重复做一个动作,直到全部整齐划一为止。

炎炎夏日的武汉素称“火炉”,教导队开学恰巧在夏天。教官们没有任何“以人为本”的理念,不管骄阳似火、酷暑难耐,照常出操,有时还“火上浇油”,命令学兵们脱下帽子,光着脑门儿在烈日下暴晒。长官训话时,学兵们必须肃静立正,即便虫子叮咬出血泡,也不准有丝毫晃动。

面对这种几近残酷的“魔鬼训练”,一些人感觉到了无法超越的极限,打起了退堂鼓,想方设法先后离开了教导队,做了退出历史舞台的逃兵。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是阳光下闪烁的足赤真金。粟裕就是其中出色的一个。他虽然还没来得及从当年的私塾先生那里学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道理,但也咬着牙坚持下来,而且有意识地把清苦生活和严格操课当作磨炼自己的最好机会。

与黄埔军校一样,教导队还强化政治教育,不断请高级别的领导人来这里授课。周恩来曾是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到教导队讲课可谓驾轻就熟。他对斗争前途的信心,也一直强烈地感染着粟裕和同窗们。

周恩来曾爽朗地询问:你们都是些学生,怕不怕苦?现在这样严格的军事生活,吃得消吗?得到大家齐整的肯定回答后,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学会打仗,用革命的军队去战胜反革命的军队,去夺取革命的胜利!

周恩来的话说到了粟裕的心坎里。在老家“一人敌”的侠客梦破灭后,他就想出来搞武装和学打仗。他为自己能到教导队学习感到庆幸与振奋。P8-9

序言

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军队,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正视自己的历史。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出:发扬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把这些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代传下去,关系军队建设全局。

历史是经过漫长严酷考验的、能够证明自己之所以优秀的、无法撼动的事实,其中蕴含着坚定的理念和无穷的力量,存在着百试百灵、行之有效的生存智慧。在历史发展的重大关头,用历史的深远眼光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往往能激发出新的智慧与勇气,开拓新的战略视角,创造新的历史出发点。

长河浩荡流日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路走过了87年的光辉历程。

87个春秋轮回,87载风雨如磐。

这支军队在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纵横山河疆塞,建立了彪炳千秋的卓著战功,涌现出灿若星河的功勋战将,创造出石破天惊的经典战例,书写出荡气回肠的英雄传奇,培育出凝心聚魂的亮剑精神。

一个个战功就是一座座丰碑,镌刻着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建功立业的无上荣誉;

一个个战将就是一部部史册,记录着军队将领爱党爱国、百战沙场的戎马征程:

一个个战例就是一本本教材,凝聚着部队将士研究战争、驾驭战争的谋略智慧;

一个个战斗英雄就是一个个战场传奇,传颂着部队官兵不怕牺牲、英勇善战的铁血豪情;

一种种战斗精神就是一股股无坚不摧的力量,体现着革命加拼命的拼搏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的律己精神,大公无私、先人后已的奉献精神,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的求实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开拓精神。中国人民解放军从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战争年代一路走来,无数次战胜了强敌,靠的是什么?就是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所产生的一种无畏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力量。

这些战功、战将、战例、战斗英雄、战斗精神,集中体现了我军一以贯之的根本宗旨和基本原则,包含着人民军队所特有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作风,反映了我军成长壮大的宝贵经验和客观规律,从根本上正确解决了军队和党的关系、军队和人民的关系以及军队内部关系,是我军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军优良传统归结起来,最本质、最核心的就是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英勇善战。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强国梦强军梦的实现,是对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先辈们最好的纪念。

传统是我们的血脉,是一部博大厚重的教科书。

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仅是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和构成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以及克敌制胜的法宝,也是对部队官兵和青少年开展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传统代表着军队的荣誉,可以激发官兵的自豪感、责任感;传统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规则,规范着每个人的行为;传统中蕴含丰富的精神营养,永远是培育和激励一代又一代官兵的宝贵资源。突出光荣传统教育这个特色,传统教育就会更加具体生动、扎实有效。只有通过信史、学史、用史,才能把握本质和主流;只有加深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才能从中得到规律性认识,不断汲取营养,将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积累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当作“传家宝”,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编者

2014年3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7: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