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的意义
1.1.2 中国公司治理研究的需要
1.1.3 研究目标
1.2 研究现状
1.2.1 公司治理概念评析
1.2.2 公司治理模式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框架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企业产权关系与公司治理
2.1 企业产权关系分析
2.1.1 企业产权
2.1.2 企业产权关系
2.2 企业产权关系类型
2.2.1 两权合一型企业产权关系
2.2.2 两权相对分离型企业产权关系
2.2.3 两权完全分离型企业产权关系
2.3 公司治理体系
2.3.1 公司治理机构
2.3.2 公司治理机制
2.4 权变公司治理类型
2.4.1 出资人治理类型
2.4.2 出资人和经理人共同治理类型
2.4.3 经理人治理类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权变公司治理理论
3.1 权变公司治理思想
3.1.1 权变管理理论
3.1.2 权变治理本质
3.2 权变治理影响因素
3.2.1 文献回顾
3.2.2 企业规模
3.2.3 企业要素特征
3.2.4 出资人性质
3.3 权变公司治理模式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权变公司治理实证研究
4.1 研究设计
4.1.1 研究方法
4.1.2 研究对象
4.1.3 研究过程
4.1.4 研究变量
4.1.5 数据处理
4.2 实证研究结果
4.2.1 权变治理类型结果分析
4.2.2 权变治理影响因素作用分析
4.2.3 权变治理效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民营企业的典型治理研究
5.1 家族所有公司的治理研究
5.1.1 文献回顾
5.1.2 实证研究
5.1.3 分析与讨论
5.2 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研究
5.2.1 民营上市公司中的治理体系
5.2.2 民营上市公司治理实证
5.2.3 典型案例研究:金蝶和用友
5.2.4 分析与讨论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国外广泛持有型公司的治理研究
6.1 广泛持有型公司治理体系分析
6.2 广泛持有型公司治理实例——杜克能源
6.2.1 企业概况
6.2.2 公司治理分析
6.3 全球制药领先企业治理研究
6.3.1 样本企业基本情况
6.3.2 样本企业股权状况分析
6.3.3 样本企业董事会与CEO状况分析
6.4 分析与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国企改制后的典型治理研究
7.1 职工所有制企业治理研究
7.1.1 职工所有制企业的产生及其治理分析
7.1.2 职工所有制企业治理的实证研究
7.1.3 分析与讨论
7.2 国资管理体系下的企业治理研究
7.2.1 国资管理体系关键问题回顾
7.2.2 国资管理企业的治理分析
7.2.3 分析与讨论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
8.1 研究的主要结论
8.1.1 提出并验证了公司治理三种类型的存在
8.1.2 提出并验证了企业规模对公司治理类型选择的作用
8.1.3 提出并验证了企业要素特征对公司治理类型选择的作用
8.1.4 提出并验证了出资人性质对公司治理类型选择的作用
8.1.5 验证了权变公司治理对企业绩效的作用
8.1.6 研究了中国家族所有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的典型治理状况
8.1.7 研究了国外广泛持有型公司的治理状况
8.1.8 研究了职工所有制企业和国资管理体系下企业的典型治理状况
8.2 研究的主要创新
8.2.1 提出了权变公司治理的思想,拓宽了公司治理研究范畴
8.2.2 从企业产权关系出发研究了公司治理类型划分分
8.2.3 归纳了权变治理影响因素,总结了其作用规律
8.2.4 建立了权变公司治理模式,提供了指导性的框架
8.3 研究的政策建议
8.3.1 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8.3.2 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建议
8.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8.4.1 制度因素对公司治理体系作用的问题
8.4.2 债权人债权在企业产权关系中作用的问题
8.4.3 公司外部治理体系作用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A 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查问卷
附录B 企业访谈框架
附录C 公司治理调查问卷(家族所有公司)
附录D 公司治理调查问卷(职工所有制企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司制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与之相一致,公司治理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无论是对宏观经济还是微观企业而言,公司治理的影响都是显著的。特别是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国有和民营企业,非常关注适合企业自身的公司治理的建立问题。由于不同企业的条件状况不一样,因此公司治理不能采取相同的措施,而应当实行权变治理。正是从这个问题出发,本研究立足权变管理理论,通过探讨公司治理的多种类型,分析影响公司治理类型选择的主要因素,最终形成了权变公司治理模式,为现实的企业实践和相关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胡豪、陈维政、刘苹编著的《权变公司治理模式研究》首先对公司治理概念和典型模式进行了文献回顾与分析,发现现有的研究已经在公司治理模式问题上取得了诸多的成果,但也存在不足。特别是已有的研究主要采用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将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作为公司治理研究的基础,这就造成了一些误导。为了正确认识公司治理,本书从企业根本性的企业产权关系出发来开展分析。
企业产权主要包括出资人所有权、债权人债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三种。其中出资人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两者之间形成的企业产权关系是企业最根本的合约。公司治理作为企业最基础性的制度实质上是企业产权关系的反映和保障。企业产权关系的类型将决定公司治理的类型。企业产权关系从理论上分析分为出资人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的两权合一类型、出资人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的两权相对分离类型、出资人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完全分离类型。从企业产权关系出发,反映在公司治理体系上,公司治理类型可以分为出资人治理、出资人和经理人共同治理以及经理人治理三种类型。
公司治理类型的差别是通过公司治理体系的不同来体现的。公司治理体系包括公司治理机构和公司治理机制两个方面。公司治理机构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四个方面。公司治理机制则主要指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决策机制。由于本书主要关注公司治理的类型,所以着重研究公司治理决策机制。
在确定三种公司治理类型的基础上,本书对权变管理理论进行了回顾。权变管理理论不但起源很早,而且在诸多的管理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权变管理理论提出管理变量要与环境变量相一致。借助这一思想,本书提出了权变公司治理的思想体系,指出公司治理类型的多种存在是合理的,公司治理的类型选择与权变治理影响因素有关,公司治理类型与权变治理影响因素的一致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
《权变公司治理模式研究》随后对权变治理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指出权变治理影响因素主要是企业规模、企业要素特征和出资人性质。企业规模是影响权变治理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企业规模从小到大发展,公司治理体系将经历从出资人治理到共同治理,再到经理人治理的一个发展过程。企业要素特征包括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三种情况。通过研究,本书发现企业的资本密集状况将显著影响公司治理类型的选择,资本密集使企业采用经理人治理、共同治理和出资人治理的可能性依次降低。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对公司治理类型选择的影响不显著。出资人性质是影响公司治理类型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出资人的国有出资性质将显著影响公司治理类型的选择,当企业的主要出资人性质为国有时将倾向于选择经理人治理。
本书在确定公司治理类型划分和权变治理影响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检验了权变公司治理模式的效果。权变公司治理的重要观点是当公司治理类型的选择与权变治理影响因素的作用规律一致时能促使企业产生良好的绩效。通过研究发现,企业规模、资本密集的企业要素特征和出资人性质与公司治理选择的一致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显著的。权变公司治理模式的效果得到基本验证。
通过对权变公司治理模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就权变公司治理模式的应用,本书分别进行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典型治理研究、国外广泛持有型公司的治理研究和中国国企改制后的典型治理研究。
家族所有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两种典型,其公司治理很有代表性。家族所有公司由于企业规模小、主要是家族私人出资,因此广泛采用的是出资人治理,即不但完全享有出资人所有权,而且亲自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享有完全的企业法人财产权。民营上市公司中的公司治理则广泛采用的是出资人和经理人共同治理。企业创始人的股份开始分散,企业经营管理的权力也开始部分向经理人转移,但企业创始人仍然掌握着主要的企业股份和重要的董事会和经理层职位,即反映了出资人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两权相对分离的企业产权关系。出资人和经理人的共同治理是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的最大特点。
公司股份被社会公众所广泛持有的广泛持有型公司在目前的中国样本较少,因此本书以国外的该类企业作为研究重点。通过对杜克能源的案例研究和对世界领先制药企业的研究,发现广泛持有型公司中建立的是经理人治理的公司治理类型。广泛持有型公司中出资人所有权发生了高度分散,而职业的经理人则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享有企业法人财产权,这正是两权完全分离型企业产权关系的反映。广泛持有型公司中的经理人治理的有效实现需要更高程度的外部治理的作用,但同时也需要加强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内部治理的作用。本书就此专门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本书最后研究了中国国企改制后的典型治理。中国国有企业改制后形成的企业中以职工所有制企业和国资管理体系下的企业最为典型。中国职工所有制企业的形成与东欧国家有着巨大的差别。通过案例研究,本书展现了中国职工所有制企业治理的实际情况,说明其治理实际上是一种出资人和经理人的共同治理,本质上是出资人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相对分离的企业产权关系。国资管理的关键则是产权明晰、战略布局、委托代理和政企分开四个问题。国资管理企业中的治理由于国有出资人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只能采用经理人治理。国资管理企业治理的关键在于在持续做好产权明晰和国资战略布局调整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委托代理和实现政企关系的明确。从现有的情况看,国资管理体系的建设取得了诸多的成绩,但在委托代理和政企分开上还存在不足。
本书研究的特点在于:(1)本书从权变管理理论出发指出不同企业条件不同,不能采用同一种公司治理类型,而必须采取权变治理。(2)本书不仅从企业产权关系出发提出了公司治理的三种类型划分,总结出了影响公司治理类型选择的三个权变治理影响因素,并且将两者结合起来完整地提出了权变公司治理模式。(3)本书的实证研究方法多样,实证研究数据充分。本书的实证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二手资料和案例研究等多种方式。实证分析的数据资料既包括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一手数据,也包括上市公司数据等二手资料。(4)本书选题源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企业所有权安排与公司治理机制的权变模式研究”(批准号:02JA790041,课题负责人:陈维政),具有较高的理论起点和较强的实践性。
胡豪、陈维政、刘苹编著的《权变公司治理模式研究》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本书对公司治理概念和典型模式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并从企业根本性的企业产权关系出发来认识公司治理,确定了三种主要的公司治理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权变公司治理理论。为验证相关理论及假设,作者实证研究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典型治理、国外广泛持有型公司的治理、中国国企改制后的典型治理。本书对中国民营企业、中国国有企业改制后的公司管理都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