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怅望古今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浩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李浩编著的《怅望古今》内容介绍:晚近文化人中,我在学识上虽服膺胡适、陈寅恪、钱穆、熊十力诸公,但在辞章上却更偏爱梁实秋、余光中、董桥数子。尤其是董桥,文字清秀古艳,令我着迷,所以他引伊秉绶的题扇诗我也跟着喜欢:“生性禁寒又占春,小桥流水悟前因。一枝乍放雪初霁,不负月明能几人?”

内容推荐

李浩编著的《怅望古今》内容介绍:那一抹月色,一叠阳关曲,一纸浣花诗笺,还有古道瘦马,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能唤醒我们的历史记忆吗?友人方英文谓女士行于街上,据回头率的高低判断彼女的漂亮程度。我由品读古今艺文所形成的散淡感受,能引来步履匆匆的现代人的回眸一瞥吗?阅读《怅望古今》一起来感受文人悠悠的怅惘。

目录

Ⅰ 雪泥鸿爪

 游,不留记

 立雪琐忆

 空向秋波哭逝川

 在庆尚大学教汉语

 庆尚大学的校门

 禽兽慰灵碑

 大学中的游行示威

 也说“习非为是”

 许捲洙教授印象记

 我们七九级

 旅日琐记

 照片骗人

 西北联大述略

 黄陵祭文稿

 学诗记愧

 台岛放歌

 示儿

Ⅱ 管锥天地

 教师的三重境界

 原侠

 丑的历程

 生命的编码

 山水可以疗疾

 唐诗的现代魅力

 唐诗与梦

 唐诗中的空筐

 小诗中的大智慧

 关于“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的解释

 李白诗中“破颜花”正诂

 说“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稻米流脂粟米白”考索

 马驹踏杀天下人

 从“女伶气绝”说起

 信天游中的比兴

 谈游学

 知识分子研究刍议

 中国当代学术文化的趋势与走向

 古代文学研究的困境与学术突围

 白云山的文化高度

 文学与高尔夫

Ⅲ 书城眉批

 散文的虚热与散文的希望

 探索者的道路

 文化盗贼、文化杀手与文化大师

 李敖嚼过的馍

 张艺谋:电影奇才,哲学侏儒

 数字生存时代的陷阱

 比较的诗学

 苦心孤诣,征实逆志

 紫藤园的文化视野

 乡愁的文化理念

 现代神话中的文化设计

 苦难的祭品

 巨笔如椽写春秋

 守正创新,平中蕴奇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毛乌素中的文学桂树

 把酒临风,诗心许月

 生存困境与学术盲区

 校余赘语

 壶游杂感

 钝根浅识

 芥子纳须弥

 访学随笔

 佛头著粪

 编余赘言

 两岸学脉,秘响旁通

附录

 学养垫底的文字杨乐生

 经验之外穆涛

 谈古论今话人生雪岩

后记

试读章节

大抵文人多有表现欲,所到之处,酒足饭饱之余,遂挥毫泼墨发表点什么,或盛赞自然化育,或描述山水佳丽,或抒发感兴之情,用现时流行的话说,就是给自然打上人的烙印,使自然人化。各地的景观一经文人题写咏唱,便似乎有了灵秀之气。如果是经名流品题的,山水也叨光了,一时身价倍增。原本是姿色平平的乱石岗,骤然问出挑成独秀峰;那一脉潺谖的山泉,竟然成了飞天银瀑。于是在各地的县志、府志或风土记中,哪怕是最荒凉僻远之地,也有八大景、十大观之类的名目。寒碜鄙俗的穷山恶水,从此也荡漾上了浓浓的人文精神。这可谓文人对山水旅游文化的一大贡献。一代代的游客,就是冲着那个美妙的名儿,那一段神奇的传说,千里迢迢,乐此不倦。当然,也有事后诸葛亮们大呼上当,觉得所睹情景与名目不符。不过,他们并没意识到是被文人的夸张所误导,而是用看景不如听景之类的话搪塞,平息自己的不满。

反过来,一些穷愁潦倒的文人或脑满肠肥的贵族,往往凭借着在山水自然景观上发一通牢骚,哼几句赞颂的韵语,竟然可以与山水同样不朽。人世古今,匆匆如旅途过客,一拨儿走了一拨儿又来,而山水景观则是永恒的主人,送往迎来,历经沧桑。我们能知道古人的名字,不过是因为他在客舍的粉壁上题写了几个字。就连孙猴子在如来佛所幻设的五指山中游览,也要题上“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几个字,当然还不忘撒一泡猴尿。现在风景区名胜古迹上,被那些红男绿女到处涂鸦,笔痕累累,惨不忍睹,看来那泼猴该是始作俑者。

我虽忝为书生,但所到之处却从未题诗留记。这倒不是因为我乖巧,能够脱俗,主要是因为我生性慵懒,不喜动笔墨,于是本来就悭吝的创作灵感,见我这副德性,从此就很少光顾,至于缪斯女神就更不会与我这类俗物幽会了。其次,许多景观已被古人今人所题写,我自感无法超越前人的创意,勉强写出来也跳不出别人的模式,所以,李白在黄鹤楼前叹息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我颇能理解他老人家那种酸兮兮的心情。再次,有些景观姿色平平,并不能使人兴发感动,更谈不到惊心动魄。强己所难,去奉命应酬,像挤牙膏似的挤出一些门面话,无异于没有冲动而要干那男女之事。有些名胜奇伟瑰丽,但游人熙来攘往如赶庙会,兜售小吃和廉价纪念品的摊贩不停吆喝,南腔北调的讨价还价,愈发像闹市,把那点滴游兴灵感冲刷得荡然无存。古人论旅游有所谓“月下秉烛”、“松间喝道”、“花丛晒裤”,称之为“大煞风景”,此类风习于今尤烈,所以造访风景名胜,寓目处不是山水佳丽,而是各种各样的丑态,让人气不打一处来,哪里有什么游兴和诗情。

偶然间,不经意中也会遇到一块浑朴未琢的顽石,像山间的孩子,裸着全身,浑不知羞地矗在路径上。攀行途中,每当炎热焦躁,令人难耐,蓦地柳暗花明,凉风飒飒而至,惬心沁骨,美畅无比。有时几声鸟噪,一只蝶影,泻珠碎玉般的涛声,如梦似幻的云雾,都能使人精神愉悦,给人某种神秘的启示。但这种与自然肌肤之触所获得的默契与感悟,又往往难以言说,更难形诸笔墨。陶渊明所说的“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恐怕就是对这种心境的揭示。朱光潜谓文章有三种:最上乘的是自言自语,其次是向一个人诉说,再次是向许多人说话。依我看来,所谓的自言自语,仍是一种发表,在此之上还有一个境界,那就是无言或忘言。俄罗斯文学家梅列日科夫斯基也说:写的比发表的有意义,说的比写的有意义,再说到底,没有说出来的比说出来的有意义。《易经》讲“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老子》讲“大音希声”、“大辩无言”,《庄子》讲“得意而忘言”,禅宗讲拈花微笑,不着一字,都是对语言囚禁感性、桎梏思想提出的一条越狱逃夭之路。  语言是一个被我们宠坏的孩子,肤浅幼稚却又喜装腔作势,自命不凡。其实个体的丰富差异,深层心理的模糊微妙,大喜大悲的强烈极端,语言全然无能为力。而它的僵化呆板,却使得个人活泼生动的感性一旦被套人这个网中,就变得干瘪苍白,甚至面目全非,所以有人认为干脆就不要利用这一套符号系统,让感性澄明鲜活、本样自存地活在我们心中。据说,海德格尔、胡塞尔这些西方现代鸿儒硕学的理论也与咱们老祖宗的看法有暗合之处。当然,我在这里掉书袋,不过是想为我的没有感性和才情,游不留记找一个堂而皇之的借口。P3-5

序言

追忆刚走上大学讲台时,为了在学生面前显老成,故意不剃胡须,一任阶前丛草疯长;而今就是天天洒扫庭除,收拾得再光鲜整洁,脚步再轻盈矫健,眼角眉梢间还是能泄露出中年人的秘密。

迈进2000年的门槛后,我从生命深处感到一种怅惘,几股力量迫使我不得不经常下意识地回顾从前:人届中年,如水的韶光已成过去,只能在孩子闪亮的眸子中看到自己的昨夜星辰;短暂的百年却又被截成两段,一截留在20世纪,一截被拖进了新纪元;身为现代人却以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艺术讨生活,在故纸堆中泡久了,浑身上下精神流浪者的积习越来越浓,挥之不去。因为不是涂抹上的戏剧油彩,而是淫浸入骨的文化毒素,没办法洗刷干净,除非洗脑,除非脱胎换骨。

晚近文化人中,我在学识上虽服膺胡适、陈寅恪、钱穆、熊十力诸公,但在辞章上却更偏爱梁实秋、余光中、董桥数子。尤其是董桥,文字清秀古艳,令我着迷,所以他引伊秉绶的题扇诗我也跟着喜欢:“生性禁寒又占春,小桥流水悟前因。一枝乍放雪初霁,不负月明能几人?”

是啊,滚滚红尘中,能不负明月,活得自然洒脱谈何容易?至于了悟前因,参透几数,更非寻常人所能。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忙碌中喘息片刻,偶尔抬头眺望窗外:远处浮云端的是太白积雪,更远处迢迢不尽侵古道的是白居易的离愁,是柳永的晓风残月,是崔颢的千载白云。大胆光着脚丫,踩在杜甫的庭院中,你不光可以接历史地气,还可以打通哲学经络,治疗因文化失忆引发的种种疑难杂症。我们可以与杜甫古今通邮,老杜也可以意逆志,尚友他的偶像:“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老杜让我们感动的其实不是辞章技巧,更重要的是人文关怀,是悲天悯人。“民胞物与”四个字也不能涵括他,他还有旧时月色,还有古圣前贤,他为他们也流下许多深情的老泪。

那一抹月色,一叠阳关曲,一纸浣花诗笺,还有古道瘦马,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能唤醒我们的历史记忆吗?友人方英文谓女士行于街上,据回头率的高低判断彼女的漂亮程度。我由品读古今艺文所形成的散淡感受,能引来步履匆匆的现代人的回眸一瞥吗?

在当下讲君子不器之类古训,不仅陈义过高,而且有些迂阔冬烘。我将自己的散碎文字辑集,既不是为了情感性的自慰自恋,也不是为了商业性的自炒自售,仅仅是为了印证故籍神皋与清风明月曾给予我的那一份从容和自信。

后记

本书的初版于2007年推出后,引来不少热心的朋友和读者的评议,让我着实亢奋了一阵子。现附录于书后的几篇文字,便是朋友们的部分评论。

写作永远是一件遗憾的事情。原书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梓行,甫一出来,我就有许多不满足,包括校对上的疏漏和被删削的篇目。这次再版,对文字做了相应的订正。个别篇目当时因故被删掉,时过境迁,地球人都不会相信这些文字还会犯忌讳。为了存真,我又将删掉的部分补出。增补较多的则是图录及照片,为了向左图右史的传统致意,也为了能使文字有立体感,迁就当下人们喜欢读图的习惯,我补配了部分图片,希望能对朋友们阅读文字有所帮助。可惜照片绝大部分都不是出自专业摄影家之手,效果不甚理想,资料留存也不全,只能算是保存了个人历史的一些影像碎片而已。

本书的再版首先要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周绚隆先生的授权转让,更要感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社长刘东风兄的文化情怀。邓微、王丽敏两位编辑认真负责,对提高稿件编辑质量颇多贡献。’

我的几位学生万德敬、和谈、刘碧珊等帮助联系出版社,校读清样,做了许多具体事务,程建虎、田苗、邱晓等几位年轻教师也帮助看了清样,感谢他们的辛勤劳作。

李浩

2011年6月9日

西大太白校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9:2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