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草子》是日本平安时代的散文集,十一世纪初完成。作者清少纳言,平安时代有名的才女,家学渊源,深通和歌又熟谙汉学。作品以“春曙为最”起始,“跋文”终结,长短不一,共有三百余段。内容主要是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随想。断片式的寥寥数语,文字清淡而有意趣。在日本文学史上,《枕草子》和《源氏物语》并称平安时代文学双璧,极受尊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枕草子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日)清少纳言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枕草子》是日本平安时代的散文集,十一世纪初完成。作者清少纳言,平安时代有名的才女,家学渊源,深通和歌又熟谙汉学。作品以“春曙为最”起始,“跋文”终结,长短不一,共有三百余段。内容主要是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随想。断片式的寥寥数语,文字清淡而有意趣。在日本文学史上,《枕草子》和《源氏物语》并称平安时代文学双璧,极受尊崇。 内容推荐 《枕草子》,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清少纳言的散文集。内容主要是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随想。断片式的寥寥数语,文字清淡而有意趣。 《枕草子》大体可分为三种形式的段落。一是类聚形式的段落,通过长期、细致和深入地观察和思考,将彼此相关、相悖的事物加以分类,然后围绕某一主题,加以引伸;二是随笔形式的段落,内容不仅涉及山川草木、人物活动,还有京都的特定的自然环境在一年四季之中的变化,抒发胸臆,缀成感想;三是日记回忆形式的段落,片断性地记录了清少纳言自己出仕于中宫定子时的宫中见闻,也可说成是宫仕日记。主要是作者的亲身体验,但也不乏当时流传的故事和戏剧性场面,描写手法诙谐幽默。 目录 洪范新版序 清少纳言与枕草子 一 春曙为最 二 时节 三 正月初一 四 语言有别 五 爱儿 六 大进生昌府邸 七 宫中饲养的猫 八 正月一日、三月三日 九 奏谢皇上 一〇 现今新宫之东侧 十一 山 十二 岭 十三 原 十四 市 十五 渊 十六 海 十七 陵 十八 渡 十九 宅 二○ 清凉殿东北隅 二一 没志向、老老实实 二二 扫兴事 二三 懈怠之事 二四 教人瞧不起之事 二五 可憎恶之事 二六 可憎恨者,莫过乳母之夫 二七 写信而措词无礼者 二八 晓归的男子 二九 兴奋愉悦者 三○ 往事令人依恋者 三一 心旷神怡者 三二 槟榔毛牛车 三三 牛 三四 马 三五 饲豢牛者 三六 执杂役及侍从辈 三七 舍人小童 三八 猫 三九 讲经师父 四○ 往昔之藏人 四一 菩提寺 四二 小白川邸 四三 七月天热 四四 树花 四五 池塘 四六 节日 四七 树木 四八 鸟类 四九 高贵的事物 五○ 昆虫 五一 七月 五二 不相称者 五三 跟大伙儿坐在厢房里 五四 月夜空牛车 五五 主殿司者 五六 男性役者 五七 后宫苑内板障下 五八 殿上的点名 五九 年轻的贵人 六○ 小孩及婴儿 六一 牧童 六二 牛车走过人家门前 六三 贵人府第中门敞开 六四 瀑布 六五 桥 六六 里 六七 草 六八 诗集 六九 歌题 七○ 草花 七一 不安事 七二 无从比拟者 七三 常青树聚生处 七四 情人幽会 七五 而冬季寒夜里 七六 情人来访 七七 罕有事 七八 宫廷女官住所 七九 贺茂临时祭的试乐 八○ 后宫苑内林木 八一 无谓之事 八二 不值得同情之事 八三 得意畅快之事 八四 得意事 八五 佛命名之翌日 八六 头中将听信流言 八七 翌年二月二十五日 八八 退居乡里时 八九 令人感动的表情 九○ 去访左卫门阵后 九一 皇后在宫中期间 九二 辉煌之物 九三 优美者 九四 皇后提供五节的舞姬 九五 眉清目秀役者 九六 后宫内,在五节庆典期间 九七 无名之琵琶 九八 后宫御帘之前 九九 乳母大辅今日 一○○ 懊恼之事 一○一 教人受不了之事 一○二 意外而令人扫兴之事 一○三 遗憾之事 一○四 五月斋戒精进时 一○五 皇后的兄弟、贵公子,和殿上人等 一○六 中纳言之君参上 一○七 阴雨连绵时节 一○八 淑景舍主入内为东宫妃之际 一○九 皇宫方面 一一○ 二月末,风吹得紧 一一一 遥远的事情 一一二 令人同情的表情 一一三 方弘 一一四 关 一一五 森林 一一六 卯月末 一一七 温泉 一一八 听来有异常时之声音 一一九 画不如实物者 一二○ 画胜实物者 一二一 冬 一二二 夏 一二三 令人感动之事 一二四 正月,参笼寺中 一二五 极不满意之事 一二六 看来萧条之事 一二七 教人看来苦热之事 一二八 难为情之事 一二九 不成体统之事 一三○ 修法 一三一 窘事 一三二 关白公自清凉殿 一三三 九月的时分 一三四 七日嫩草 一三五 二月,太政官厅 一三六 头弁处送来的 一三七 为什么要用后宫东南隅土墙的木板 一三八 为了替先主公追福 一三九 头弁来到后宫 一四○ 五月,无月的暗夜 一四一 円融院丧期终了之年 一四二 无聊事 一四三 可慰无聊者 一四四 无可救药者 一四五 世间奇妙绝顶之事 一四六 故主公过世后,世间扰扰 一四七 正月十日,天空阴暗 一四八 两个清秀男子玩双六 一四九 贵人下棋 一五○ 可怕的东西 一五一 看来清爽的东西 一五二 看来污秽的东西 一五三 看来卑劣的东西 一五四 令人忐忑难安的事情 一五五 可爱的东西 一五六 人来疯 一五七 名称可怖者 一五八 写起来夸张者 一五九 杂乱无章者 一六○ 小人得意 一六一 看来极苦之事 一六二 可羡者 一六三 很想早早预见结果之事 一六四 令人焦虑之事 一六五 为故主公服丧时期 一六六 宰相中将斋信与中将宣方 一六七 记得也徒然之事 一六八 不可恃者 一六九 诵经 一七○ 似近而实远者 一七一 似远而实近者 一七二 井 一七三 地方官吏 一七四 地方官吏叙爵前暂任之职 一七五 大夫 一七六 六位之藏人 一七七 独身女子所住的房子 一七八 仕宫的女官宅里 一七九 积雪未深 一八○ 村上天皇时 一八一 一日,御生宣旨 一八二 当初,开始参上后宫 一八三 得意者 一八四 官位,可真是了不起的东西 一八五 风 一八六 台风过后次日 一八七 优雅有致之事 一八八 岛 一八九 海滨 一九○ 湾浦 一九一 寺院 一九二 佛经 一九三 文 一九四 佛 一九五 物语 一九六 原野 一九七 陀罗尼经 一九八 奏乐 一九九 游戏 二○○ 舞蹈 二○一 弦乐器 二○二 笛 二○三 值得参观的 二○四 五月时节,漫步山里 二○五 溽暑时分 二○六 五月五日的菖蒲 二○七 刻意熏染过香料的衣服 二○八 月色分外明亮之夜 二○九 大为佳者 二一○ 短小为宜者 二一一 与家庭相称者 二一二 出门途上见一清俊男子 二一三 天子行幸,诚可赏 二一四 最讨厌乘坐敝陋的车 二一五 有个不配在走廊出入的男子 二一六 皇后住在三条宫殿时代 二一七 十月十几日,月分外明亮时 二一八 再没有人比大藏卿更锐耳的了 二一九 砚台脏兮兮地积尘 二二○ 援引他人砚台 二二一 信函虽未必是稀奇之物 二二二 河流 二二三 驿站 二二四 冈陵 二二五 神社 二二六 自天而降者 二二七 日头 二二八 月亮 二二九 星星 二三○ 云 二三一 喧嚣者 二三二 不精整者 二三三 言语令人觉其无礼者 二三四 看似聪明者 二三五 公卿达人 二三六 贵族公子 二三七 法师 二三八 妇女 二三九 仕宫处 二四○ 可憎恨者,莫过于乳母之夫 二四一 一条院,而今称作新宫 二四二 教人感觉:莫非是投胎重生的罢 二四三 雪降积得挺深 二四四 打开厢房的拉门 二四五 流逝不稍停者 二四六 他人不怎么注意事 二四七 五六月的向晚时分 二四八 参诣贺茂神社途中 二四九 八月末,参诣太秦 二五○ 极腌臜的东西 二五一 十分可怕的事情 二五二 可以告慰的情形 二五三 铺张万端,好不容易招了女婿 二五四 可喜之事 二五五 皇后尊前,有众多女官伺候着 二五六 关白之君于二月二十一日 二五七 神圣之事 二五八 歌谣 二五九 裤袴 二六○ 狩衣 二六一 单衣 二六二 不论男人或女人 二六三 穿在袍下的衣服 二六四 扇骨 二六五 桧扇 二六六 神社 二六七 岬角 二六八 屋宇 二六九 报时,最有趣 二七○ 日暖暖的中午 二七一 成信中将,系皈道者兵部卿宫的少爷 二七二 总是寄会后之情书来的人儿 二七三 早起,并无甚征兆的天空 二七四 庄严肃穆者 二七五 雷神大鸣时 二七六 坤元录的屏风 二七七 忌避方向 二七八 雪降积得挺厚时 二七九 阴阳师身边的小童 二八○ 三月的时候,为着忌避方位 二八一 参诣于清水寺之际 二八二 十月二十四日 二八三 仕宫的女官们退出之后 二八四 我喜欢房子宽宽敞敞 二八五 见了人就学的 二八六 不可掉以轻心者 二八七 有个右卫门尉者 二八八 又据说,小野之君的母亲 二八九 又如,业平的母宫 二九○ 将自己认为好的和歌 二九一 身份地位挺不错的男士 二九二 有一回,大纳言殿君 二九三 有一回,我跟僧都之君的乳母 二九四 有一个男子,母亲死后 二九五 定澄僧都无挂袍 二九六 真的要赴高野吗 二九七 有一位女官 二九八 某次,与一位男士 二九九 唐衣 三○○ 裳 三○一 织物 三○二 花纹 三○三 夏天的外衣 三○四 俊美的贵公子 三○五 疾病 三○六 讨厌的事情 三○七 来访仕宫女官的男子 三○八 有一次去参诣初濑寺 三○九 难以言传者 三一○ 四位、五位之盛装 三一一 品格 三一二 人的脸部当中 三一三 工人吃东西的样子 三一四 不管是普通讲话 三一五 有个地方 三一六 女官在退出、参上之际 三一七 好色之徒单身独居 三一八 清俊的年轻人 三一九 屋前林木高耸 三二○ 难看的景象 三二一 天色逐渐暗下 三二二 左中将仍为伊势守时 三二三 我只是想将自己心中所感动之事对人谈说 跋文 试读章节 枕草子 一 春曙为最 春,曙为最。逐渐转白的山顶,开始稍露光明,泛紫的细云轻飘其上。 夏则夜。有月的时候自不待言,无月的暗夜,也有群萤交飞。若是下场雨什么的,那就更有情味了。 秋则黄昏。夕日照耀,近映山际,乌鸦返巢,三只、四只、两只地飞过,平添感伤。又有时见雁影小小,列队飞过远空,尤饶风情。而况,日入以后,尚有风声虫鸣。 冬则晨朝。降雪时不消说,有时霜色皑皑,即使无雪亦无霜,寒气凛冽,连忙生一盆火,搬运炭火跑过走廊,也挺合时宜;只可惜晌午时分,火盆里头炭木渐蒙白灰,便无甚可赏了。 二 时节 时节以正月、三月、四、五月、七、八月、九、十一月、十二月为佳。实则,各季各节都有特色,一年到头皆极可玩赏。 三 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天色尤其可喜,霞雾弥漫,世人莫不刻意妆扮,即祝福君上,又为自身祈福,这景象有别于往常,实多乐趣。 七日,在雪地间采撷嫩草青青,连平时不惯于接近此类青草的贵人们,也都兴致勃勃,热闹异常。为着争睹白马,退居于自宅的人,则又无不将车辆装饰得美轮美奂。牛车通过待贤门的门槛时,车身摇晃,大伙儿头碰着头,致梳栉脱落,甚或折断啦什么的,尴尬又可笑。建春门外南侧的左卫门阵,聚着许多殿上人,故意逗弄舍人们的马取笑。从牛车的帷幕望出去,见到院内板障之外,有主殿司、女官等人来来去去,可真有趣。究竟是何等幸运之人,得以如此在九重城阙内任意走动啊!有时不免这般遐想;实则此处乃宫中小小一隅而已,至于那些舍人脸上的粉往往已褪落,白粉不及之处,斑斑驳驳,一如黑土之上的残雪,真个难看极了。马匹跃腾,骇人至极,连忙抽身入车厢内,便也无法看个透彻。 八日,人人为答礼奔走忙碌。车声喧嚣,较平时为甚,十分有趣。 十五日为望粥之节日。既进粥于主上,大伙儿偷偷藏着煮粥的薪木,家中无论公主或年轻女官,人人伺机,又提防后头挨打,小心翼翼的样子,挺有意思。不知怎的,打着人的,高兴得笑声连连,热闹极了;那挨了打的,则娇嗔埋怨,便也难怪她们。 去年才新婚的夫婿,不知何时方至。害公主们等待得焦虑万分。那些自恃伶俐的老资格女官们,躲在里头偷窥着,伺候公主跟前的,不禁会心莞尔,却又被连忙制止:“嘘,小声!”女主人倒是一副毫不知情的样子,仍端庄地坐着。有人借口:“让我来收拾收拾这儿。”遂趁机靠近,拍了女主人的腰便逃走,引得举座之人哄笑。男主人只是微微地笑着,倒也没有什么特别吃惊的样子,面庞泛红,别有风情。大伙儿互相打来打去,竟也打起男士来。这究竟是什么心境呢?于是又哭又生气,咒骂那打的人,连不吉的话都说出来,倒也挺有趣。像宫中这种尊贵之处,今天大家也都乱哄哄,不顶讲究礼节了。 叙官除目时节,宫里头可就更热闹了。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之中,人人捧着自荐书奔走。那些官居四位、五位的年轻人,精神抖擞,看来挺令人欣慰;另有一些白头老人,托人关说,特别到女官处所自吹自擂,年轻的女官们却学着那口吻开玩笑,当事人又怎会知晓呢!“千万拜托,向主上好好儿禀奏啊!”说得可真费心。得着官位的固可喜,若是得不着,岂不太可怜! 三月三日,风和日丽。桃花始绽,柳色亦欣欣然可赏。而柳芽似眉,更是有趣,但叶卷一旦舒展开来,便若人憎厌。花散之后,也同样教人不愉快。 P1-4 序言 林文月 翻译的目的,简单说,是把一种语文转换成另一种语文。懂得两种或两种以上语文的人,时则会有需要为自己,或为别人做这种“翻译”的工作。 三十年代出生于上海虹口江湾路的我,作为台湾人法律上隶属日本公民,而闸北虹口一带当时为日本租界,所以到了上学年龄,我就被指定去上海市第八国民学校读书。那所日本人设立的学校,除我和我的妹妹之外,其余都是日本孩子。说实在的,我们当时还以为自己也是日本孩子,只是家里有些生活习惯和别的同学们略微不同而已。 我的启蒙教育是日语文。我读日本书,也用日本语文思想,或表达心事,似乎是自自然然的;直到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中日战争结束,日本投降,中国胜利,我们台湾人的身份由日本籍变成了中国籍。次年,我们举家由上海乘船回到台湾。台湾是我们的故乡,却是一个陌生的故乡。 在陌生的故乡,我们开始了新生活。我听不太懂台湾话,而且在推行国语的环境之下,校内是禁止使用日语的。老师用台语解释国语。从小学六年级开始,我突然需要适应两种新语文。如今回想起来,大概我的翻译经验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的脑中经常需要把中国语文翻译成日本语文。这样的习惯,使我在读大学和研究所的时期,能够驾轻就熟地为台北东方出版社的两套少年读物:“世界名人传记”和“世界文学名著”译成了五本书。那些书都是经由日本人改写为适合少年阅读的文体,所以几乎没有什么问题和困难。 任职大学之后,教学与研究成为生活的主轴,除了有限的一些日文的汉学研究论著之外,不再有空闲执译笔了。至于再度促使我提笔从事翻译工作,实缘起应邀参加一九七二年日本笔会主办的“日本文化研究国际会议”。依大会规定,参加者需提出一篇与日本文化相关的论文。我以日文书成《桐壺と長恨歌》提出发表。其后,我将日文的论文自译为中文:《源氏物语桐壶与长恨歌》,在台湾大学《中外文学月刊》刊载,同时为了读者便利而试译了《源氏物语》首帖《桐壶》,附录于论文之后,那篇日本中世纪文学深受白居易《长恨歌》的影响,中文的读者感觉既熟悉又陌生,产生莫大的好奇与期待,透过杂志的编辑部鼓励我继续译介全书。我在没有十分把握之下,答应下来,开始逐月在《中外文学》刊载的长期翻译工作。费时五年半,共六十六期而译竟了百万言的《源氏物语》全书。 那五六年的时间里,我教书、做研究、又翻译,过着与时间竞走的生活,十分辛劳,却也感觉非常充实。翻译遂成为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选择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为自己翻译的对象,是基于两个理由的:一者,日本文化从中世纪以来深受我国隋唐文化影响,而且日本人早已有系统地译介了中国的重要著作;相较之下,我们对日本的文学作品则相当冷漠。虽然近二十余年来逐渐有人译出日本文学,但以近、现代作品为主,古典文学的译介仍嫌不够。再者,我个人具备日语文根底,其后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或可在这一方面略尽绵薄之力,弥补我们所当做而未做的事情,故自一九七三年以来,自我惕励断续译出了《源氏物语》(一九七三—一九七八)、《枕草子》(一九八六—一九八八)、《和泉式部日记》(一九九二)、《伊势物语》(一九九五—一九九六)等四本平安时代的日本文学名著,以及十九世纪明治时代的樋口一叶短篇小说集《十三夜》(二〇〇一—二〇〇四)。 以上五本书,前四本的著成年代都在千年以上,最后一本也在一百多年前。每一个国家的语文都会随时间而有所变化。现在的日本人阅读古人的这些文学作品,多数会觉得很困难,所以与谢野晶子(一八七八—一九四二)以降,已经有多种现代日语译的《源氏物语》等书出版了。 我的中译本诸书,虽然采取白话文,但是仍有许多地方非译文本身所能传达清楚,或者表现原文的巧妙之处,则不得不借助些注释。注释之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原著里引用日本的古老诗歌或隐喻,乃至于唐代以前的中国古诗文,因此对于中国读者而言,明白了这些道理,就会觉得既陌生而又熟悉,格外亲近动人。 《源氏物语》、《枕草子》、《伊势物语》和《十三夜》即将在大陆以简体字横排出版。容我在此感谢南京译林出版社所有帮助我促成此事的各位。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八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