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劳动争议案实例点评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作者 张影
出版社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编著张影等每年从数以百万计的劳动争议案件中挑选出十个案例汇编成《劳动争议案实例点评》这本书。这些入选的案例:或因当事人特殊的身份、或因牵涉广泛的利益主体,或因高昂的争议标的数额、或因典型的争议内容、或因巨大的社会反响,在劳资之间产生深远的影响。借此给普通劳动者以启发,给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以借鉴。

内容推荐

在《劳动争议案实例点评》这本书中,编著张影等从争议案件本身的借鉴意义、社会的关注度和对我国劳动法规体系产生的影响这几个维度出发,结合历年来专业人士和媒体的分析报道,从2004—2009年各年全国发生的众多劳动争议案件中选取十个案例逐一分析、点评,以期提醒用人单位注意劳动用工方面的法律风险,避免错误的甚至是违规的操作,使企业能够更加切实有效地实施劳动关系管理,构建更加和谐的劳资关系。

回顾过去是为了将来走得更好。衷心希望通过对这六年六十件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让更多的人和企业受益。这也是《劳动争议案实例点评》这本书面世的初衷和使命。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2009年全国十大劳动争议案件

 第一节 上海 挂靠关系劳动争议案

 第二节 北京 十年加班工资索赔案

 第三节 中山 百亿天价标的劳动争议案

 第四节 杭州 “50周岁”强制退休第一案

 第五节 上海 外国人无证打工案

 第六节 北京 “值班”劳动争议案

 第七节 佛山 首例讨要高温津贴案

 第八节 北京 首例涉外劳务派遣者被诉违反竞业限制案

 第九节 北京 首例判决认定“大学生亦可就业”案

 第十节 广东 深足欠薪案

第二章 2008年全国十大劳动争议案件

 第一节 北京 首例“自杀为工伤”案

 第二节 上海 发出首个劳动报酬支付令

 第三节 北京 首例用人单位请求撤销仲裁裁决申请被驳回

 第四节 湖南 工会主席遭辞退维权胜诉一审获赔17万余元

 第五节 北京 10元诉讼费索赔256万亿美元

 第六节 北京 首例无固定期合同被解除员工败诉

 第七节 上海 反抑郁症歧视第一案

 第八节 上海 外国人在华就业遭遇劳动合同法难题

 第九节 上海 首例辞职员工要求公司支付年休假工资案

 第十节 深圳 腾讯起诉15名离职员工跳槽竞争对手案

第三章 2007年全国十大劳动争议案件

 第一节 广东 诺基亚乙肝歧视案

 第二节 广西 单位除名程序不当,停薪留职11年后复工胜诉

 第三节 上海 中国首例员工封杀令——游戏公司向离职员工索赔百万

 第四节 上海 天价劳动争议案终审判决,13亿精神损失未获支持

 第五节 河南 飞行员跳槽遭800万索赔,法院终审判赔203万

 第六节 广西 四年加班费索赔案

 第七节 上海 首例退休人员工伤认定案

 第八节 上海 高管500万奖金案

 第九节 广东 华为7000人辞职案

 第十节 全国各地 中央电视台(12CTV)、LG、沃尔玛、中石化、泸州老窖等裁员案

第四章 2006年全国十大劳动争议案件

 第一节 浙江 工会主席维权案

 第二节 北京、上海、深圳 百度公司“裁员门”事件

 第三节 上海 不给外地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企业赔偿20万

 第四节 福建 民事赔偿不能抵扣工伤赔偿

 第五节 北京 被辞员工状告肯德基再遭“碰壁”

 第六节 上海 总经理因“性骚扰”被除名,法院认为欠妥

 第七节 西安 高级工程师因侵犯商业秘密获刑三年

 第八节 上海 迪比特欠薪2000万被迫大裁员,介入劳资纠纷

 第九节 江苏 法院判决东航辞职机长可跳槽

 第十节 上海 加班不发工资,副总状告公司胜诉

第五章 2005年全国十大劳动争议案件

 第一节 上海 前员工窃取商业秘密案宣判,5被告连带赔偿经济损失230万元

 第二节 平顶山 女工要求男女同龄退休权案一审宣判,原告败诉

 第三节 成都 “谭氏官府菜”厨师跳槽,被判250万天价违约金

 第四节 北京 西门子裁员引发集体静坐抗议

 第五节 成都 西南地区首例民航飞行员成功跳槽案,300万身价转会民营航空

 第六节 上海 “中远”欠薪纠纷有定论,申思劳动仲裁案获支持

 第七节 上海 17名白领突遭集体解散,事实劳动关系也受保护

 第八节 上海 凭一封信函要回457万,沪上“标王”案尘埃落定

 第九节 深圳 17名员工体检镉超标,集体索赔425万

 第十节 北京 工伤认定未被受理,曲乐恒状告劳动保障部

第六章 2004年全国十大劳动争议案件

 第一节 安徽 “中国乙肝歧视第一案”虽败亦胜

 第二节 重庆 “谢晖状告力帆追薪案”庭外和解

 第三节 温州 “跳槽索赔第一案”仲裁调解

 第四节 辽宁 “骨灰盒抵顶工资案”耸人听闻

 第五节 广州 “康师傅”欠缴公积金案职工暂赢

 第六节 上海 “电子邮件辞职案”覆水难收

 第七节 浙江 “实习受伤致残案”获得赔偿

 第八节 北京 首起工会主席被“炒”案进入仲裁

 第九节 上海 “房租付酬案”英籍“高管”险胜

 第十节 温州 “群体矽肺病伤残案”熊德明再成焦点

试读章节

本案中,赵先生与运输公司之间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那么能否依据上述情形判定双方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呢?就本案案情来看,双方之间也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赵先生为耿女士押运车辆,实质上是与挂靠人耿女士存在雇佣关系。与运输公司之间并不存在劳动法上的人身、财产隶属关系,双方也没有人身与组织的从属性,显然不属于劳动关系,所以双方也就不构成劳动关系。

故,法院对赵先生与运输公司的劳动关系,不予认定。

实践中,机动车挂靠营运是我国普遍存在的经营方式,即以企业的名义从事运输经营。相关法律界人士表示,目前挂靠行为中劳动争议频频发生,据不完全统计,有将近一半的挂靠单位员工未与挂靠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而挂靠单位不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的比例则更高。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挂靠单位与被挂靠单位的权利义务,以保证劳动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链接·挂靠的法律性质及法律后果】

从法律上讲,挂靠经营实质上就是一些自然人、合伙组织利用企业法人的独立人格和资质,规避国家法律政策对某种行业的要求和限制,并利用所挂靠的企业法人所具有的某种资质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挂靠经营其实是一种“违法”行为。

1.从行政法角度分析挂靠的属性及后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些市场主体要进入市场从事经营活动必须取得相关资格或资质,从而实现市场的有序性和规范化。而国家通过行政许可等手段,对市场主体的资格进行审查,对于达到某种行业要求的市场主体,允许其进入市场,而对未达到某种行业标准的市场主体,不允许其进入市场,有效防止了不具备资质或生产经营条件的经济组织从事该项经济活动,有效地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防止了不正当竞争和其他有损交易秩序的行为发生。而挂靠经营正是对行政审查的规避和违反,挂靠者在不具备资质的情形下以被挂靠企业的名义从事市场活动,会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因此,挂靠经营在行政法上属违法行为,行政机关应当对挂靠单位和被挂靠单位进行行政处罚。

2.挂靠在民法上的属性及责任承担分析

正如前文所述,挂靠是挂靠者以被挂靠者名义对外从事民事法律行为,既然是以被挂靠者名义对外从事民事法律行为,并征得被挂靠者同意,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理应由被挂靠者承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十三条规定,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或私营企业挂靠集体企业并以集体企业的名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在诉讼中,该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或私营企业与其挂靠的集体企业为共同诉讼人;第五十二条规定,借用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盖章的空白合同书或者银行账户的,,出借单位和借用人为共同诉讼人。既然被挂靠者允许他人从挂靠经营中获得了利益,其承担必要的法律后果和风险也是理所当然的。

3.挂靠之刑法属性及后果分析

在挂靠经营中,一部分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在这些领域中,如果挂靠单位没有取得相关资质而从事经营活动,情节严重的也可构成非法经营罪,依法承担刑事责任。《行政许可法》第七十九条规定,被许可人出租、出借、转让、倒卖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第八十一条也规定,未经许可而从事相关活动构成犯罪的也应依法承担刑事责任。《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或情节特别严重的,都构成非法经营罪,应依法承担刑事责任。P5-6

序言

在我们的印象中,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似乎越来越多,因跳槽离职引起的经济赔偿、因劳动合同引起的劳资纠纷、因各种就业歧视引起的劳动官司、因各种福利待遇引起的种种矛盾和因不当的裁员解雇引发的群体性罢工事件屡屡见诸新闻媒体。尤其是2008年《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仲裁法》实施以来,据全国人大统计数据显示,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仅一个季度内就上升了146%。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据。而这一统计数据还显示,在这些案件中用人单位的败诉率在80%以上,个别城市的败诉率更是接近九成。

这一事实至少可以说明两点:第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普通民众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运用法律作为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第二,与民众的法律意识的觉醒相比较而言,众多企业及其管理者对新劳动法规的不熟悉和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的匮乏、落后再一次成为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软肋,甚至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这两点也是我们近年来在企业管理实践和为其他企业作培训指导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的。

在这本书中,我们从争议案件本身的借鉴意义、社会的关注度和对我国劳动法规体系产生的影响这几个维度出发,结合历年来专业人士和媒体的分析报道,从2004—2009年各年全国发生的众多劳动争议案件中选取十个案例逐一分析、点评,以期提醒用人单位注意劳动用工方面的法律风险,避免错误的甚至是违规的操作,使企业能够更加切实有效地实施劳动关系管理,构建更加和谐的劳资关系。

从全国每年发生的数万起劳动纠纷案件中选取十个典型案例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幸有很多人力资源管理界和法律界的人士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使得我们能够得以借鉴参考。在此一并予以感谢。

最后,套用一句很俗的话:回顾过去是为了将来走得更好。衷心希望通过对这六年六十件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让更多的人和企业受益。这也是这本书面世的初衷和使命。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尽管尽了最大的努力,但这本书中难免会有些许疏漏,敬请各位读者朋友予以批评指正。

张影

2011年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0: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