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到来的新年,对大老板、小老板来说,是龙争虎斗的一年,对小白领来说,是龙马精神的一年!
这是一本颇有趣味的寻根励志之作,让你在深思中悟出为人立世的道理,增强为中华民族而奋斗的自豪感!
朱必知编著的《龙图腾:中国精神》一共有五章,即龙之根、龙之魂、龙之韵、龙之梦、龙之兴。从小处看,每章下面都有几个小节,用咱们中国人或熟悉或陌生的龙故事讲述着中国人的继往开来,描述着中国人骨子里已经融合在一起的龙精神,刻画着融在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身上的龙文化。
阅读《龙图腾:中国精神》,了解中国龙文化,感受中国龙精神,让中国龙和咱们炎黄子孙一起飞腾,让自己来年在中国龙的护佑下工作更顺利,生活更幸福!
中国龙是一种神奇的巨兽,它是阳性的象征,是东方的代表,寓意着朝阳、新春和肥沃多产。朱必知编著的《龙图腾:中国精神》深入分析了龙图腾的内涵,寻出中国精神之根:“龙之根”是远古的图腾,是历史的脚印,是双重神性的民族信仰,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基石;“龙之魂”是的宇宙情怀,是生命模式,是兼容并包的道德哲学;“龙之韵”是动静虚徐的审美,是磅礴威严的气势,是俊美飘逸的艺术;“龙之梦”是创世的巨力,是无敌的睿智,是众人追寻的德泽福祉;“龙之兴”是中华雄风的振起,是上善若水的大爱,是恢宏的气度和高贵的自尊。
《龙图腾:中国精神》在剖析历史的同时,也记录了许多名人典例。
3.华美与威严的融合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划分阶级后,龙也成了华美与威严的象征。秦汉以后,龙的身上开始具有可以比附、象征人间帝王皇权的神性。
其原因,盖由于经过几千年的吸纳、综合、演进,到此时,龙的形象已趋于成熟,龙身上所具备的种种基本神性已经强大且彰显。这些基本神性和“帝王性”多有吻合之处:龙潜飞自如,无挂无碍,自由来去于昊天潢池,自然而然地就充当起天地间的信使——既可直达天庭,向天帝报告人间的情况;又可以从天庭下来,传达天帝的旨意。帝王称“受命于天”,是天的儿子,代天帝而管理人间。于是,龙的通天的神性和帝王们代天牧民的帝王品格在这儿合在一起。正是因为龙的威严,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表示他是真正的龙的后代。皇帝所御用的东西,一律冠上“龙”字,他穿的衣服叫“龙袍”、“龙衮”,他的座位叫“龙座”,睡觉的地方叫“龙床”,即位后叫做“龙飞”,登基前叫“龙潜”。他高兴,叫“龙颜大喜”,病了则叫“龙体欠安”。在等级森严、尊卑有序的等级社会中,唯有那些标志着权力和地位的服饰有着充分的发展余地,龙袍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龙袍是中国皇帝的基本服饰,龙袍在身,即标志着皇权在握,大权独揽;龙袍失去,则意味着权力的丧失,必然沦为人臣。因此,在等级服饰中,龙袍当然占有了绝对显赫的头等地位,是最为神圣、最为尊贵的服装。
一些封建文人,还造出若干证明皇帝确是龙的化身的神话。除了前文说过的刘邦的故事以外,据说东汉光帝即位前,则有“黄龙见于河”。再如王莽要“当仙成龙”,汉光武帝“梦骑赤龙”,南朝宋武帝见“五色龙章”,唐太宗有“龙凤之姿”,等等。据《清波杂志》记载,一天一个和尚梦见一条金龙来他的菜园里吃莴苣,惊醒后看见的却是一个彪形大汉在菜园里偷吃,这就是赵匡胤。因此,人们认为赵匡胤做皇帝是命中注定的。直到辛亥革命后,袁世凯还做了一回恢复帝制的“金龙”之梦。
帝王们是“真龙天子”。龙有兆瑞的神性,是能够给天下人带来好处的神物。帝王们也都认为自己的君权是神授的,自己是人民的大救星,肩负着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的使命,具备着布德于四方、施惠于万民的神力。因此,帝王们大都感觉良好,认为自己的王道德政和龙的吉祥嘉瑞是一致的,同功同能的。龙还具备着善变、显异、示威的神性,它时而怪诞,时而灵异,潜显无时,变化莫测,也有发威迁怒、张牙舞爪、凶恶狞厉的一面——这一切都是帝王们所需要的。
从宋代起,龙纹的神性得到强化。元、明、清三个朝代,均明文规定了皇帝对龙纹尤其是五爪大龙的垄断权,龙遂被抬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因僭用龙纹、触犯“龙颜”,被重罪处罚,甚至丢掉脑袋者,不绝于书。
乾隆年间,清廷观天象的人忽然发现天上的紫微星暗淡了——这是有人要篡夺皇位的征兆。巫师们紧张地卜算了一番,算出此人在东南方向,即山东曲阜一带。最后经过确认,定在孔子的第六十九代孙孔继涑身上。乾隆皇帝立即派人赴曲阜查抄孔继涑的家。查抄者发现其家堂屋屋脊九间连在一起,这当然是犯禁的,即令立刻拆断。接着又去挖他的祖坟,发现其父母墓室左右各埋着一条像龙的大虫子,每条都缺一只爪。巫师解释说,只待龙爪生长齐全,孔继涑就要篡夺帝位作“真龙天子”。于是,孔继涑一下子变成罪人,孔氏家族也赶快将其开除出族籍。孔继涑后来发愤研究书法,曾有法帖行世,晚年病死在北京。这位圣人后裔死后身上还背着山一样重的罪名,棺材朝家乡运的时候,也要锁一道铁链,再锁一道铁链,再加锁一道铁链,而且不准埋进孔林。
当然,大多数时候,如果将人比作龙,那是一件光荣的事。龙的圣光,也延及一般圣贤先哲。民间传说和神话里,也记载了部分哲学家和贤臣良相与龙的故事。孔子曾把老子称为“乘风云而上天”的龙,他曾向老子去问礼,老子给他讲了一通深奥的大道理,孔子极为佩服,回来后感叹地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们怎么飞;鱼,我知道它们能游;兽,我知道他们会走。唯独神秘的龙,我不知道它们怎么样乘风云而上天。老子就是龙一样的人物啊!”
孔子自己也是被附会上与龙有关系的人物。今天在曲阜孔庙中犹存的大成殿,有许多龙形雕像,环殿二十八根石柱,全由蟠龙环绕,给人威严壮美之感,使人感到孔子即是一位人中之龙。龙的威严,在这里同样得到体现。
西汉武帝时,儒学大师董仲舒,也与龙息息相关。据《西京杂记》记载,有一天他梦见蛟龙人怀,文思大兴,于是作出《春秋繁露》一书。唐玄宗时,二位名相姚崇和宋璟,一生在政治上有许多建树,传说也是天龙下凡。《续前定录》云:玄宗初登基,即梦二龙自红雾中来,大书“姚崇宋璟”四字挂在大树上。醒后,召人圆梦,说是因为姚、宋二人是天上派遣下来的龙,因此成为名相。
宋代小说则记载,曾有相面者说,龙为天上之灵,作为人臣者得龙身的一部分,即可成公相。北宋著名宰相曾公亮得其脊,王安石得其睛,这些也是为了贤相们增添威严之感。
总之,当龙最初出现在青铜器和陶器上时,是一种美化,更是一种神秘化。人们希望通过神秘化来彰显权力,形成威慑力与统治力。这就给龙赋予了华美、威严的意义。中国的道家哲学尚玄虚,其实中国的统治权力也是尚虚的,龙纹就是具体表现。
P29-32
龙吟华夏
中国的龙是一种神奇的巨兽,它有着分叉的鹿角、机敏的骆驼头、细长的蛇腹、闪耀的鱼鳞、锋利的鹰爪、有力的虎足,还有马一样的耳朵。它是阳性的象征,是东方的代表,寓意着朝阳、新春和肥沃多产。
民间的龙,多是仁慈可爱的神兽。它象征着快乐和富裕,它带来温暖和雨水,它惩恶扬善,它保护苍生。
皇室的龙,是权威和雍容的代表。它“爬”满皇帝的服饰,它显示着辉煌、财富、智慧和威仪。
神话中的龙,有着超强的法力。它是黄帝升天的坐骑,它是江河湖海的主宰,它呼风唤雨,它变幻莫测,它上天人地,它无孔不入,它代表着中华民族最浪漫的想象。
龙吟华夏,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曲龙的颂歌。龙图腾上刻满祖先的传说,龙图腾凝聚着中国精神。龙文化就是华夏的文化,龙的虚幻性,注定了这种文化的浪漫色彩;龙的神异性,决定了这种文化的神秘主义。
一场点睛之梦,一次龙门之跃,一段《柳毅传书》,一首《龙的传人》,这是中国人最骄傲的篇章。中华民族是龙的民族,中华历史是龙的历史,中国精神就是龙的精神。
本书深入分析了龙图腾的内涵,寻出中国精神之根:“龙之根”是远古的图腾,是历史的脚印,是双重神性的民族信仰,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基石;“龙之魂”是宇宙情怀,是生命模式,是兼容并包的道德哲学;“龙之韵”是动静虚徐的审美,是磅礴威严的气势,是俊美飘逸的艺术;“龙之梦”是创世的巨力,是无敌的睿智,是众人追寻的德泽福祉;“龙之兴”是中华雄风的振起,是上善若水的大爱,是恢宏的气度和高贵的自尊。
本书在剖析历史的同时,也记录了许多名人典例。这是一本颇有趣味的寻根励志之作,让你在深思中悟出为人立世的道理,增强为中华民族而奋斗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