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教育的天空(一位人大附中特级教师的感悟与思考)
分类
作者 肖远骑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教育的天空》由肖远骑所著,肖远骑老师在人大附中工作十多年了,当过一线教师,负责过科研工作,到匈牙利创办过“中匈双语学校”,还带着人大附中的十几名骨干教师到延庆山区支教过两年。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他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体味着不同的教育角色,追寻着不同的教育梦想。因此,他的目光不拘泥于教材和讲台,他关注国外教育发展,思考和研究家庭教育、农村教育,热情审视校内校外的教育天空。一路走来,且行且思,留下了一卷卷真诚质朴的感悟与思索。

内容推荐

《教育的天空(一位人大附中特级教师的感悟与思考)》由肖远骑所著,这是一本让学生获得学习乐趣的书;这是一本让家长明白育人智慧的书;这是一本让教师领悟教学艺术的书!

在《教育的天空》里,你会看到最美丽的云彩,你会享受到最温暖的阳光;你会找到最合适的教育方法,你会收获到最卓越的的教育成果!

目录

第一章 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我骄傲,我是一名人大附中的老师

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教育的天空有多大?

老师要有一双“婴儿”的眼睛

和青年老师们说几句心里话

和青年教师谈教学ABC

面对知识经济,我们应该……

从“试卷打叉”说到教育和谐

做一株有思想的芦苇

请呵护掌中的“诗人”

异域的课堂

孩子脸上的笑容哪里去了?

学一点课堂教育机智

让学生“发现”

我理解的课堂

看看国外的家长会,老师们说什么

谁是好老师?

小草会长出来的,童年不会再来……

孩子心中的“藤叶”在哪里?

一句话的魅力

沉默中的“思维的波澜”

用美德“占据”心灵的旷野

生命的价值是用心来衡量的

放飞美丽的梦

你摘到了“最大的麦穗”吗?

换个角度效果会更好

给孩子点一盏心中的明灯

书也可以这样教……

画一幅狗的骨骼图吧

给孩子一支“马良的神笔”

不妨开一次“无轨电车”

从法门寺玄奘的成功看“共生效应”

等待,也是一种成功

漂亮的一课

雪中欢笑的师生

第二章 今天,我们怎样看教育

教育,需要高扬理想的大旗

培养杰出人才需要“教育选择”

特色就是要有自己的文化和思想

师生应成为精神文化的绅士

学校教育最缺失的是学校文化精神

从日本大地震说到素质教育

从人大附中的高考奇迹说到素质教育

多元发展——21世纪农村教育的必然选择

如何推进农村教育的多元发展呢?

中学教育现实的困惑

哈佛的魅力与校园精神

教育的本质

我理解的教育

打造一所有思想的学校

第三章 今天,我们怎样教语文

我为语文教学担忧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教材?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试卷

从高考作文想到创新人才培养

坚实结构吸引阅卷眼球

作文教学的基点定位在哪里?

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

对话——阅读教学的新思考

追问中学作文教学

孩子的心中不能没有诗

第四章 今天,我们如何当家长

成功母亲的教育理念

宽松:教育的生态环境

家长,你指导过孩子看电视吗?

怎样讲道理,孩子才会听?

美丽的“错误”

自信——走向成功的云梯

一个犹太家庭的教育故事

孩子们更需要什么?

参天大树是这样成长的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成功的教育是一种生活经历

多赏识你的孩子,你会看到奇迹!

“呆子”是怎么成为艺术家的?

培养好习惯方能成大才

走向成功的第一块基石

不要把“空闲的时间”变成“空白的时间”

不自傲,但要自信

从爱因斯坦成才说起……

学习应当是快乐的

你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吗?

谁是好学生?

从布拉格的大皮鞋说起

学习的起点在哪儿?

学会理解与宽容

生命的天空永远灿烂

附录 感悟欧洲教育

丹麦教育掠影

访美掠影

我的教育感悟

假日私语(三则)

结束语远骑的足迹

后记

试读章节

说到严谨的工作作风,我想起我校的一位毕业生在德国读大学期间,说给我听的一次考试试卷复查的事。他说:

昨天是自控成绩公布和试卷复查的日子。“试卷复查(Kausureinsicht)”对于我来说是件新鲜事物,按照网上公布的计划,试卷复查时间为下午两点到4点。考虑到自控是工科的一个大课,本届大概有四五百人参加了考试,进行试卷复查的人必然不少,所以我特意提前了半小时到达。一进所里,已然是人山人海了。队伍从走廊最里面的会议室门口一直排到了最外面的楼梯间。走廊的两边张贴着的只有学号,没有姓名的成绩单,以及本次考试题和答案。环顾左右,发现熟人们基本都到齐了。大概过了一个半小时,终于排到了会议室门口。会议室由一位同学把门,出来一个才能放进去一个,紧闭的大门显得里面格外神秘。在门口又等待了许久,终于轮到了我。放行进去之后,需要向另一位负责找考卷的同学出示身份证件和学生证,押下学生证后,那位同学给我考卷,并在考卷封面上和她自己的表格中填写此刻的时间,并向我说明,每人只有半个小时的复查时间。我赶紧找到一个空位坐下,发现每个人的桌前都有一本红色封面的答案册,里面详细写明了各个题目的答案、步骤、分数和评分标准。引人注目的是在会议室里面踱来踱去的那些传说中的批卷人,看来都是些自控所里的博士,每个批卷人负责他所批改的那道题。也许是刚坐下来的缘故,心里莫名其妙地紧张起来,好像正在重新经历新一轮的考试。打开自己的卷子,发现已经被各种红色的符号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更加令我惊讶的是,上面居然还有批卷人的“评语”。比如在考试时的最后一分钟之内我胡乱写的一道题目,两个小问题的旁边都留下了同样的一段话:“看来你好像不会做这道题。”让我感到固然十分可笑,但又不由得肃然起敬。如果发现有疑问的地方,经举手示意后负责该题目的批卷人就会凑过来详细询问。一般典型对话是这样的:“这道题这个地方为什么扣我×分呢?”“哦,我看看……嗯,这道题是这样啊,问题是要你求……因此你需要……但是你却……你这样的话就会……而不是……鉴于你做对了……做错了……因此我给你×分,扣你×分,可以吗?”“哦,好吧。”一番对话过后,申诉人十有八九会败下阵来,还对批卷人对该题的深刻理解敬佩得五体投地。如果确实有问题(尽管可能性较小),批卷人会找来当堂坐镇的主考官,他听取同学和批卷人的陈词之后,再亲自审一遍,确认之后在试题、考卷封面及老师的成绩单(被老师自己称为omcial最终版)上逐一改正分数和换算分数档。复查结束后,彼此问问情况,大家就两个字:“服了”。

一场试卷复查,你不由得赞叹德国教师的严谨和认真。回想起来,我们从上小学开始,好像还没有见过一次考卷被人批改得这么认真,甚至感觉比我自己做题还来得认真。“试卷复查”在保证了公正公开原则的同时,也迫使批卷人对考生负责,对自己的批改负责,同时提高了大家的学术水平和道德素质。不知是谁说过的一句话:“德国人的聪明在于他们的傻。”对照一下,有些时候我们中国人的傻可能恰恰在于我们的聪明。我想,德国的严谨也许就是从试卷复查这样的点滴小事中体现的。我们做教师应该有这样的工作作风,因为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教师常常是学生的榜样。

P6-7

序言

不知不觉,又是一年过去了。屈指算算,我在教师的讲台上已经工作快40年了。深情地回首这逝去的岁月,深切地祝福未来的时光,我的心中激荡着无尽的话语:在这美丽的校园里,我已记不清迎来了多少莘莘学子创造成才之梦,目送过多少风华正茂的青年扬帆智慧之舟。一年又一年,日日幸福着学生的幸福,我觉得没有老去,因为在这片“年少的风景里”,我收割永久的快乐。清丽的心情,默默的回忆,它温暖着我多梦的、永不知衰老的心。也许是纯真的童心永远伴随着我。

在我的抽屉里,有我的工作总结、出访的日记,还有更多的是学生给我的一封封贺信、贺卡以及他们的照片。我把他们当做我的宝贝,我没有想到将来这些东西又有什么用途,又能说明什么?我只是舍不得丢掉,搬了多少次家,换了多少次工作单位,从国内到国外,我都带着。孩子说我太有教育情结。我看着这些东西,就似乎到了一个美妙的世界。一枚深情的明信片、一封散发温馨的信件、一张真挚的贺卡……都记载着我生活的一段经历。我明白,我虽然没有宽大的房子,更没有别墅,可我有一大帮我的学生,我有400多篇散发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上的文章,我很满意,因为我是精神上的富翁。

我没有过多的爱好,唯一的奢求是利用周末(但大多的时光,周末也不可能),端坐在自家的客厅落地窗前,泡一杯好茶,读苏霍姆林斯基,和夸美纽斯交流。累了,抬头看看天空,跟天空对话,和心灵交友。眼前浮现,南黄海那一眼也望不到头的大滩涂、波士顿的金海岸、人大附中的中心花园、布达佩斯美丽的多瑙河湾的风景、延庆永宁古镇上哪高高的白桦林(这几处都是我工作的地方),得意的时候,还会给在匈牙利的朋友发一封短信,给国内的好友拨通电话,和我崇敬的朱小蔓、吴康宁、王铁军、江锡铨、周建忠等恩师聊聊天南海北的所谓“大事”,当我享受完这一切,便会端坐到我的书房,把一切情感诉诸我的笔端。实在太累了,晚上就和家人看一场电影,去《盗梦空间》回味《山楂树之恋》,或是去诸如蔡琴、费翔的专场歌会,听听《绿岛小夜曲》,让自己的胸中也燃烧起《冬天里的一把火》,仅此娱乐休闲调节而已。但总遗憾,这样的日子不多、不多,就似乎是孔乙己的茴香豆,多乎哉,不多也,当然我也不后悔。我的生活大致如此。读书、思考成了我生活的大部分内容。我始终认为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不能拒绝读书和写作,因为读书能引发思考,写作本身就是思考,教师精深的专业知识、深厚的教育理论、开阔的人文视野这三大看家本领的获得,均离不开读书写作。于我而言,阅读是我分享他人智慧的主要方式,写作则是我询问、研究和发现教育真理的一个过程。人生在世,诱惑颇多,无处不在考验着你的灵魂与良知;人生在世,矛盾颇多,无处不在考验着你的心胸与意志。只有在书的世界里,你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读书是一种幸福,写作更是难得的快乐,卡夫卡说,他最希望做的是在地下室尽头的桌上对着一盏孤灯写作。他又说,写作是绝对的坦白。他孤独地思考,孤独地创作。他或许偶尔需要听众和读者,然而绝不需要善意分担寂寞——那只会惊扰他的沉默。真正的哲人,独守梦想的冥殿与思维的异界。世俗的支持和分担只会冲淡思想的浓汤。仿佛是黑咖啡,越浓越苦,香味也越醇厚。这是一种境界。

是啊,岁月可以像落叶一样飘逝,但我的这笔财富永存!

如今,我的学生,有的在我工作过的大学当教授了,有的做了院系的主任,还有的在我生活的城市里成了企业家、公务员;他们也有了孩子,他们的孩子,又放心地来到我们学校、做我的学生了,每次见到他们,他们说:把孩子交给您,我们十二万分地放心。其实,我也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一个深爱着他们的老师,一定会加倍地爱他们的孩子。更可喜的我的学生,也有好多位走上了我的道路,成了老师,他们的家人,有的还和我同在一个学校工作,每次聚到一起,如孩子般的欢天喜地,老师长,老师短的,煞是开心,这样幸福的日子,大多又成了我笔下的风景!

是啊,把学生对我的尊敬、对我的爱还给他们,把幸福、快乐带给我的同事和学生,这就是我新年的愿望!老师们,朋友们,我在这里真诚地祝福你们:Happy New Year!新年的钟声又将再一次敲响,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冬日的阳光正暖,春天的气息悄萌,我还是说那句老话:“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远骑在教育阅读和写作的大道上,幸福着你们的幸福!

肖远骑写于2011年元旦

后记

这是一本个人的随感;

这也是我近年来对教育的思考;

这里的每篇文章都曾见诸全国各类报刊传媒。

好多人问我,为何痴迷于教育?我只是淡然一笑。因为我对教育倾注了太多的情感!以至于有很多人不理解我从政府官员回到教育系统,又从教育的行政官员回到中学讲台。

记得十年前,我从美丽的黄海之滨,来到了北京,开始了人生的又一次奋斗,那时就已步入中年;七年前我又从北京飞向匈牙利,去做一个中国文化的使者;五年前,我从匈牙利回国又到北京的远郊延庆的一个古镇永宁去支教……一个个奇怪的念头跳到脑海,我的人生的终极目标在哪里?是的,此时我脑海思绪如潮,但我总认为我不会在意目标在哪里,也不在意终极的目标是什么,我只在意把一步一步的过程做得最好,做到超凡脱俗,做到出类拔萃。

人的一生是要经历许许多多的事,但要明白在干什么,有无意义。就如同我整理我的这部书稿、写一些“豆腐块”文章一样,好心人曾劝我,放弃吧,多做一些“经济效益”高的事情,我却抱定对教育作一些研究,可以说是咬定青山不放松!我想起了徐敬亚写的一首诗:

既然,前不见岸,后也远离了岸

既然,脚下踏着波澜,又注定终生恋波澜

那么,就把一生交给海吧,交给前方没出的航线

这就是一个教育人的情怀,我乐于做一个教育的理想主义者。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历,给了我一双明亮的眼睛,使我对一些教育现象有了自己的思考与理解。我也乐于和同事们一同分享我的幸福!去注目《教育的天空》!

在书稿付梓的时候,我要感谢新华出版社的徐光编审,是她促成了这本书。记得一年前,我们在一次会议上相识,她说她读了我许多发表在教育类刊物的文章,问我:这么好的文章,怎么不结集出版,我权当溢美之词,没有在意。直到有一天,她来到我办公室,送来了新出版的几本书,有中国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博士著的《给中国教育的100条建议》,美国著名哲学家玛莎·努斯鲍姆的《告别功利》……我被她的真情、热情所打动,把书稿交给这样的编辑,我很开心。徐编审为本书投入了大量的心血,说一声感谢还难以表达。

我要感谢我的妻子张秀梅、儿子肖佳、儿媳张媛媛,是他们真心理解我的工作。我要感谢我的父母给了我思考的大脑和健康的体魄。我要感谢刘彭芝校长和人大附中的各位领导和老师,感谢曾经工作共事过的江苏省如东县教育界的各位朋友;感谢恩师朱小蔓教授、袁振国研究员、周建忠教授、王铁军教授、江锡铨教授……是他们热心的指点和鼓励,使我倾心于中学教育的研究,远骑于教育疆场!

由于本人学识所限,书中难免有疏漏,请读者包涵。

是为后记。

写于2011年国庆假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0:49:43